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OO4400字_汉语国际教育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汉语国际教育OO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好写作的,而且现在OO写作的要求也愈发的严格了,这也导致了OO写作难度的增加,让作者们甚是苦恼不已,本文分类为[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汉语国际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OO44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汉语》研究综述


  摘要:中医汉语属于留学生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厘清中医汉语教学特点及学生习得模式,并进行深入研究建设,是当务之急。其中中医汉语语料库建设可以对中医汉语研究起基础性作用,应从建库标准、标注规范、具体建设等方面做出细致研讨。


  关键词:中医汉语;中医术语;中医汉语语料库


  一、引言


  什么是中医汉语?首先要引入“专门用途汉语”的概念。专门用途汉语(CSP)不同于“一般用途汉语”,指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以某种专门用途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医汉语、商务汉语、科技汉语、法律汉语正是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下位分支学科,其中经贸汉语的发展最充分。随着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医越来越广泛地为世界各国OO所接受,“中医热”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然而对比全球范围的需求,中医汉语却呈现出零散发展、分散研究、缺乏统一体系的特点,充分显示学科的发展需求与发展实际不对应的情况。


  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具体方向,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随着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何提高留学生中医学习水平已经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专门用途汉语尤其是中医汉语的特殊性,囿于普通汉语研究似乎不能满足要求。面对中医院校留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障碍,需要找到适合中医汉语教学和研究的模式。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医术语研究朝着新的方向发展,目标为建立的术语体系既适用于机器语言理解,又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自我完善性。


  在中医术语研究方面,李德新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标准,曹兴鲁提出建立真实世界中医术语标准,倪菲等提出研究中医治未病术语标准化,朱建平提出研制《中医药术语标准编制通则》,等等。然而,与术语研究密切相关的语料库建设方面,中医领域专用语料库呈现出零星发展的态势,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系统”。除了中医药古文献语料库已经开始讨论词语标注的细则外,其他语料库建设均停留在建库设想、建库原则讨论、词语分类规范确立的阶段,如:中医英语语料库、中医语料检索库、《黄帝内经》语料库建设等,因此并不能直接指向实践。专用语料库的建设目标是什么?价值何在?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料库解决实际问题?都将是学界亟待处理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中医院校汉语教学及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对诸如词汇、写作等具体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是中医汉语教学作为一门OO学科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尚未得到梳理,课程设置尚无一定的标准,教材资源并未得到合理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对外汉语学界发展比较迅速的习得研究,在中医汉语研究中尚无迹可寻。然而在教学反馈即留学生中医汉语的习得情况方面,如何找到症结,彻底厘清中医汉语教学的特点及学生习得模式,并进行深入研究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指向中医汉语研究的中医术语与汉语语料库建设


  中医术语研究中中医汉语语料极富重要性。因此,我们拟在中医术语研究的背景下,立足于针对留学生的中介语专用语料库的建设,以中医汉语为考察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为我们提供中医汉语中介语语料,填补本领域的空白,在留学生教育和中医海外推广方面有着极大的首创价值。


  中医术语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文将中医汉语语料库建设的思维纳入中医术语建设大框架中,以学界目前的中医术语建设研究成果指导中医汉语语料库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语料库的建设前提之一即建立标准的词表和标注标准。之所以选择本研究角度,因为通过语料的整理、分析和语料库的建设,可以把问题落在实处,从实然——实际的语料中对比分析,指向应然——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为汉语二语习得者对中医汉语的研究提供更大的帮助。


  中医汉语中介与语料库的建立和完善,能为我们进行中醫术语标准建设提供真实的语料及反馈,进一步指导中医术语标准建设。


  中医术语建设与中医汉语研究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呼应的,中医汉语语料库的具体建设被提上研究日程。


  四、中医汉语相关语料库体系构建


  外国留学生在进入中医学本科专业学习之前,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础词汇、构词法、表达句式和基本中医学常识;掌握中医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能够在既定的医疗相关情景中进行成功交际、开处方,引用中医经典、撰写实习报告等。


  我们提出建立中医汉语语语料库的构想,旨在通过实际语料的梳理、对比和分析,得出具体的统计数据,直接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从中归结中医汉语特定的语言规律,构建留学生学习模型,指导中医汉语教学。诸如中医汉语专业词表的建设、中医汉语习得顺序的确定、中医汉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等问题都可以借助中医汉语语料库的研究得到切实解决。拟达到的研究目的具体如下:


  第一,确定中医专用汉语词表。


  第二,确定中医汉语习得顺序。


  第三,构建中医汉语教学大纲,如《中医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中医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中医汉语教学功能大纲》《中医汉语教学文化大纲》等。


  第四,通过语料库的建设指向教学资源的建设,指导教师用书、配套用书、工具书、词典的编写;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提供第一手材料、基础和支撑。


  (一)建设构想及语料来源


  语料库的建设和语料的检索、结果的分析,从“应然”指向“实然”,在实际语料中对比分析,所得统计数据直接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为汉语二语习得者对中医汉语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更大的帮助。


  1.中医汉语语料库


  鉴于专门用途汉语的特殊性,目前的普通汉语研究似乎不能满足要求。然而面对中医院校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障碍,需要找到适合中医汉语教学的模式。我们提出建立中医汉语语语料库的构想,旨在通过实际语料的梳理、对比和分析,得出具体的统计数据,直接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医汉语语料库的构建可以为词表的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材料支撑。在学术英语词表建设领域,不少学者(Coxhead,A.2000;Davies,M.2008:Gardner,D.,&OOp;Davies,M.2014;Hsu,W.2014;Lei&OOp;Liu2016)做出过相关研究。无论结论和目标有何差异,无一不建立在庞大的专用语料库基础之上。


  第一步,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词表建设。


  我们拟建设中医汉语语料库,语料来源由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教材和中医学术期刊两部分组成。拟与中医学专家研讨,确定教材和期刊的选择范围,并进行分词、计算和统计。


  首先,我们借鉴医学专业英语词表的建构体系(Lei&OOp;Liu2016),确定医学汉语的架构步骤。我们将中医汉语词表建设的核心集中在四个层次:


  标准一:频次比率(frequencyratio)。该指标用于剔除通用汉语的词汇。我们将频次比率设定为1.5,意即在专用汉语语料库中频次需要高于普通汉语语料库的频次的50%。


  标准二:广泛分布(rangeratio)。根据前贤的技术路线,并结合语料规模和下位学科分布(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诊断学、针灸学、中医综合理论、中医养生),选择50%为频次比率标准。即收录在词表中的词语需要保证至少出现在3个下位学科(共6个下位学科),且每个学科领域的频次至少为20%的期望频次。


  标准三:均匀分布(dispersion)。收录在词表中词语的均匀分布指数(Juilland'sDvalue)需要在0.5及以上。


  标准四:学科指数(disciplinemeasure)。为了排除在某个下位学科领域中尤为高频的词语,该标准对收录在其中的词语在某个下位学科领域的频次做出规定,一般来说,不能超过该词语在该学科的期望频次的3倍及以上。


  标准一排除的是通用汉语高频词,标准二、三、四排除的是某个下位学科的专业词。以上是指导外向型中医汉语词表建设的一个基础性指引方针。


  第二步,我们自建外向型的中医汉语语料库。所谓外向型,即面向中医专业的留学生。


  语料的来源决定语料库建设的现实可操作性,指向本研究在既定期间的可完成性。


  第三步,分词和词频统计(Python语言编写代码,进行处理)。


  第四步,根据国际前沿关于专用英语词表建设的要求(Coxhead2000,Wangetal2008),筛选去除不能达到最小频次28.57PMWs(每百万词出现28.57次)要求的词语。


  第五步,初审词表,基于中医汉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例如根据“气”这个词,在中医专用汉语领域的义项与普通汉语的义项的区别,将其进行义项的分离),将初步得出的词表进行人工校对和义项分离。


  最后,得出中医汉语专用词表,该成果作为基础词表,可以作为中医汉语教材词表的来源,并根据教材的规模,按照词频高低进行取舍。该词表还将为中医专用汉语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为中医汉语测试提供词汇标准。


  2.中医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中医汉语的中介语语料库拟通过采集中医学专业各个层级的留学生在学习中医课程时的书面文本(考试题中的问答题题型的作答文本),并进行规范的标注。在语料收集过程中,需要甄选出真正适合本语料库的语料,需要解决语料的平衡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在中介语语料库建设时,可供选择的语料主要就是二语习得者在习得目的语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文本(如平时作业、考试答卷、课程小OO等)。“从理论上说,每个文本都有语料的价值,都值得录入语料库中,很难说哪一种语料更有代表性,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合适的参数将它归人相应的类型和层次中”。由此可见,平衡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标注规范及偏误类型分类标记


  中医汉语语料库作为一个专用汉语语料库,应该首先关注中医术语的标注问题。鉴于此特殊性,我们根据《中华OO共和国國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为标注框架和规范的建立提供支撑和参考。按照“有限的一错多标”的原则,按中医汉语的特殊性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先标注主要中医术语、词性、固定结构、句式和文化词语。我们并不进行普通汉语的分词及词性标注,只是提取出中医类词汇,进行词性、结构、句式和文化的标注。


  标注单位:中医专业词汇、中医文化类词语、词性、短语结构、句式。


  标注方式:以“上位类(大类)一个代码,下位类(小类)两个代码的原则”进行标注。从词语、短语和句子三个层面分别标注。


  首先词语层面。词语层面用“C”表示属于词这个大类,然后区分出词性和特殊的词语。


  如:名词[MC]形容词[XR]动词[DC]文言词[GC]特殊词(属、兼等)[SD]、[JD]]


  因为中医词汇“和普通词汇的界限并不分明,很多词语兼有两者的属性”(周延松,2017),所以我们在名词的下位词语标注中,有必要对食物和药物进行区分标注,比如用[SW]表示食物,[YW]表示药物。


  (1)艾叶/CMC/CYW/


  (2)山药/CMC//CSW/CYW/


  其次,短语层面。短语层面我们用“Z”表示属于短语这个大类,然后具体标注短语结构。如:联合[ZLH]主谓[ZZW]


  (3)干涩不荣/ZLH/


  最后,句子层面。句子层面我们用“S”表示属于短语这个大类,然后,具体标注句式。如:动词谓语句[SDW]主谓谓语句[SZW]]


  (4)皮肤润燥/CXR/:皮肤润泽/CXR/。为津液未伤/CGC//CWT//CMC//CGCJ/CWF/。营血充足/CMC//SZW/;皮肤干涩不荣/CXR//ZLH/,多为津液已伤/CGC//CWT//CMC//SZW/,或营血亏虚/CMC//CDC//SZW/。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鳞,称为肌肤甲错/CDCI/SDW/,若兼见面色黧黑/CJD//SDW/,属淤血久停/CSD//SDW//CMC//ZZW/。


  关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语料标注规范,学界多有论述,且有不同的意见。然而,根据中医汉语的特点,根据肖奚强的词汇标注,我们将标注的偏误类型分为五类,分别用以下字母标注:


  错序[O]冗余[R]替代[T]遗漏[W]其他类偏误[Q]


  偏误信息可以在中医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偏误的标记,比如一个主谓谓语句的遗漏可以标注为[OSZW]。


  (三)工作进展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医汉语语料库的生语料的录入,完成了20万字学生作业语料的录入的中医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并研制了标注规范。


  在语料标注规范研制过程中,我们对已录入语料进行了试标,经过讨论,确定了中医汉语语料库和中医中介语语料库的标注规范。


  五、结语


  我们对中医汉语研究做了深入的探讨,归结出现阶段中医汉语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医汉语语料库建设的构建提出要求。我们期待通过中医汉语语料库的建设,指向中医汉语研究中uR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教材及配套资源建设的纵深发展。


  然而,在强调中医汉语语料库建设的重要性之余,还有两点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即:如何将中医文化融人中医汉语教材,可以通过哪些可行的途径?另外,除了面向“准中级”水平的中医汉语学生的中医汉语教材以外,是否有必要在中医学本科(五年)的其他阶段也进行汉语教学,以及相对应层级的汉语教材建设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OO指导(二):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日本汉语教科书词汇研究


  摘要:日本的汉语教育由来已久,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珍贵的教科书。《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分别是江户时代和明治时期的代表性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着眼于这两本教材的词汇研究,从词汇的选择侧重点上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本教材在词汇选择上重视基本词汇,及词汇的时代性、针对性,并且有意識的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这对如今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唐话纂要》;《官话指南》;词汇;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71-03


  0引言[1]


  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中国语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时,日本就开始全面学习和借鉴中国的OO体制以及文化内容。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划定长崎为对外OO的港口,允许同中国进行商贸往来。正是由于民间贸易的发展,有了精通汉语的唐通事一职,他们是这一时期唐话教学的主力军[1]。在这一背景下,冈岛冠山编撰的《唐话纂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教科书之一,成为唐通事唐话教育的必备教材。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和清OO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到北京公OO学习北京官话的翻译生吴启太、郑永邦便编撰了《官话指南》,这是日本明治早期编撰的一部北京官话教材。


  这两本教材的成书时间相差一百多年,虽然在官话和内容编排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因为教材丰富的素材以及编者良好的汉语背景,这两本书在日本的汉语教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它们的教学内容和编写理念都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在《唐话纂要》的研究上,大部分是在探讨冈岛冠山的系列唐话教材中,涉及到《唐话纂要》的编排体例与历史地位,在语言要素的研究上,有关其中同字异读与相关假名的音值,也有词语的研究,甚至具体到社交用语。从OO的发表时间来看,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到《唐话纂要》的研究价值,对于词汇的研究更多的是历时的考究,在对外汉语教学范围,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官话指南》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关于《官话指南》的各个版本的研究,包括方言版本与译本。与《唐话纂要》不同的是,《官话指南》有不3sxAgY5sigyqnYkKcMuCquh8/fWWiN7DwmHN8fWRGmM=少语法上的研究,如介词与助词的对比、虚词研究、把字句研究。词汇方面的研究也较为丰富,还有具体到其中的称谓语研究、敬辞谦辞研究。


  虽然现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进行了探讨,然而从第二语言教学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向,将两本教材的词汇选择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仍是不足。《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的出版对日本的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们的词汇选择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汉语教科书词汇选择的变化发展,并且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唐话纂要》与《官话指南》的词汇选择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重要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人们就难以进行日常交流。再者,词汇也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词汇。通过对教材中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编写者的理念,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1.1《唐话纂要》的词汇选择


  《唐话纂要》[2]是由冈岛冠山编撰的,于江户时代的享保元年1716年初次出版,目前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专门的唐话教科书,开启了日本的唐话教学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1.1南京官话


  《唐话纂要》成书于明末清初,采用的是当时的南京官话。由于当时日本的对外贸易仅限于长崎,接触的中国商OO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所以《唐话纂要》以南京官话为主要的语言依据,兼有苏浙闽等地的方言,具有鲜明的南方方言特色。比如:“闹热、不消、晓得、晚头、个里、耍子、偏生”等。


  1.1.2文言词


  《唐话纂要》是为对华有商贸需求的日本汉语初学者而编撰的,虽然书中采用的多是通俗口语词,但其中也收入了一些文言语句,表现为一定文白混合的特点。可能是冈岛冠山之前师从著名的朱子学OO林凤刚研习儒学,在编纂唐话教本时,其汉语基础受文言影响,再加上书面语的稳定性,使得《唐话纂要》中夹杂了少部分典雅的词汇表达。如:“龃龉、逶迤、无俦、迍邅、识荆、螟蛉之子、勤谨”等。


  1.1.3词缀


  在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词缀的演变与发展。《唐话纂要》中就使用了大量的词缀,极富口语特色。与前缀“阿”相关的词语有:“阿伯、阿叔、阿兄、阿弟、阿姊、阿妹”等。在《唐话纂要》中,尤其是后缀,涵盖数量多,范围广。比如后缀“子”:“耍子、汉子、匙子、箱子、票子、帖子、板子、磨子、刨子、豹子、鸽子、蜡子”等;后缀“儿”:“盒儿、橛儿、炮儿、剪儿、钉儿、尺儿、墨儿、衫儿、冠儿、箫儿、琴儿、马儿、牛儿、麻儿、谷儿”等。[3]


  1.2《官话指南》的词汇选择


  《官话指南》是在中国教师黄裕寿、金国璞的指导下,由当时日本驻清朝公OO的翻译生吴启太、郑永邦编写而成。本书自1881年出版以来,到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成为日本人学习北京官话不可缺少的读本。


  1.2.1北京官话


  从《唐话纂要》到《官话指南》,日本的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唐话到北京话的转变。《官话指南》就是为在北京学习工作的日本人编写的,书中的北京口语化词汇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北京生活气息。比如:“道乏、磁实、布菜、打尖、鸡子儿、胰子、壞布、掌柜的、银号、打围、耗子”等。选取的北京口语词汇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4]


  1.2.2新词


  清朝末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大量涌入,东西方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上呈现一种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状态。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变换最快的,大量新词的出现也逐步反映在教科书中。《官话指南》第三卷里就有很多的新词,比如:“嘎啡(咖啡)、面包、黄油、法国府、三宾酒(香槟酒)、新闻纸、火轮”等。這些新词记录着当时百姓生活的变化,以及OO的社会新风貌。


  1.2.3OO词汇


  《官话指南》编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外交的需要,培养会中国语的翻译人员,因此《官话指南》的第二、四卷收录了大量的OO用语。比如表示官职的:“抚台、师爷、御史、文书、翻译官、外官”等;表示诉讼的:“报官、秋审、呈词、衙门、挪用”等;表示官位调整的:“新任、交卸、候选、调任、辞官”等。《官话指南》中的OO词汇十分丰富,基本涵盖了OO的各个方面,也反应出了清朝官本位的思想[5]。


  2两本教材对当今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程度和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在日本的汉语教学中,教材编写者很早就关注到汉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都曾在日本汉语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虽然距今都超过百年了,但是它们对于今天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词汇选择上具有常用性和广泛性


  在汉语的词汇里面,基本词汇是最核心的部分,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学习这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词汇,能够有效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两本教材都是为汉语初学者编撰的,为了能让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基本的交际能力,在词汇选择上都有涉及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词汇,使用频率高。


  《唐话纂要》以“字话”的形式收录词语和句子,其中有专门的一卷,将词汇依照义类分成:亲属、器具、畜兽、虫介、禽鸟、龙鱼、米谷、菜蔬、瓜果、树竹、花草、船具、数目、布匹14类,所选词汇的覆盖面广。而《官话指南》是以会话的形式展开的,其中第一卷“应对须知”,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交往中必备的常用词汇,如姓名、年龄、工作等。全书四卷,一卷一个主题,从“应对须知”,到“官商吐属”“使令通话”,再到“官话问答”,所选的词汇贴近生活,实用性强,覆盖面广。[6]


  2.2重视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是主要的目的,所以在语言教学中融入适量的文化教学,才能在实际交际中避免因为文化原因造成的交际障碍。《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的编写者都注意到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词汇当中。在词汇选择上,注重选择一些反映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比如称谓语、谦辞敬辞等礼貌用语,以及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熟语。[7]


  2.2.1礼貌用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们在日常来往中,十分注重礼节。在满足社会人际交往的需求下,大量的称谓用语应运而生,而谦辞和敬辞的使用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敬人和谦逊的心理。


  (1)称谓词。称谓语是由于家庭血缘或者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某种关系而得到的名称。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血缘亲属关系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在与中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了解学习亲属称谓是必不可少的。《唐话纂要》中,汉语亲属称谓语丰富多样。有称呼长辈的:玄祖、曾祖;称呼晚辈的:曾孙、孙子;称呼兄弟姐妹的:阿弟、阿姊、表弟;也有夫妻间的称呼:夫妇、正室、晚妻。


  人们除了家庭亲属之外,还需要和社会上其他人交往,因为职业、地位、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彼此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称谓。《官话指南》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外交和经贸的需要,主要是商人和官员之间的交往,涉及的社会称谓语较多,如抚台、钦差大人、领事官、大夫、跟班、会首、厨子、苦力、裱糊匠、木匠、兄台、老爷等[8]。


  (2)谦辞敬辞。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而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从而达到尊敬礼貌的效果。汉语中有着丰富的谦辞和敬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第二语言教学时,有必要了解一些谦辞和敬辞,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体会中国文化。《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中,都有大量使用谦辞和敬辞,比如表示尊敬的:令堂、令叔、令郎、阁下、先生、贵国;表示谦逊的:家祖、家父、家母、贱姓、草字、舍弟、敝乡亲[9]。


  2.2.2熟语


  熟语是词汇的一种固定组合,简洁幽默又富含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中,列举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常用熟语,不光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增加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成语因为庄重典雅和简洁整齐的特点,是教材中熟语选择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唐话纂要》中就包含了不少成语,如:“下笔成章、飘洋过海、莫逆之交、一表人才、烂醉如泥”等。《官话指南》也在对话中运用了不少的成语,如:“滥竽充数、惊弓之鸟、贻笑大方、无足轻重”等。


  除了成语之外,教材中也有选择一些歇后语、惯用语和谚语,口语色彩浓厚,富有感染力。比如《唐话纂要》中的惯用语:“厚面皮、大废料、赶过活、赶衣饭、废物事”等;谚语:“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行路防跌,吃饭防噎、虎不生狗、虎不食伏肉、富贵在天,生死有命、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等。《官话指南》中的惯用语:“耍马前刀儿、溜沟子、捧臭脚、吃一顿挨一顿”等;歇后语:“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了”等[10]。


  2.3词汇选择体现时代背景,具有针对性


  作为几百年前的汉语教科书,《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的词汇选择上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从成书背景来看,两本书都出于中日商业贸易往来的需要。因此,教材中体现了较多的商业经济类词汇。比如《唐话纂要》中与买卖相关的:“记账、清货、生意、讨价”等;与债务相关的:“欠债、讨债、旧债、还债”等,还有其他与商务贸易有关的:“暴富、发迹、利市”等[11]。《官话指南》中的商业词汇就更加明晰了,第二卷“官商吐属”就是专门讲述商业活动的话题,涉及到了与商业主体、商业活动场所、货物、结果等相关的词汇,比如:经纪、招租、管账、亏空、税课、银市、白契、洋行、转卖、盘货、洋商”等。这些词汇几乎涵盖了当时商业活动中各个要素,反映了当时较为完善发达的商业情况。


  现今,我们在选择对外汉语教科书中词汇的时候,更应该尽量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词汇,比如微信、微博、网络购物方式等,符合OOOOO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另外,现在时代发展迅速,词汇的更新速度快。因此,在词汇的编写时,也要考虑到用比较稳定的新词替换旧词,一方面可以让留学生快速融入到中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让外国的学习者了解中国现今的社会与文化。


  对于《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与中国的商务外交。两本教材在选择日常交际需要的基本词汇之外,有意识的融入商业词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商务汉语职业化教学意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范畴,越来越重视教材的“国别化”,那么在词汇选择上,也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背景、动机、习惯等选择有针对性的词汇来进行教学。


  3结语


  《唐话纂要》和《官话指南》分别是日本江户时代和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的代表作之一,从时间的跨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在词汇选择上的变迁与发展。成书于1716年《唐话纂要》,使用的是南京官话。随着日本中国语教育方向的转变,到了1881年的《官话指南》,词汇中选用了大量的北京官话和口语词汇,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新词和外来词也体现在教材中。而且这两本教材在词汇选择上还有很多亮点值得今天学习,比如词汇选择上注重常用词汇,很好地将文化因素融入到词汇学习中,而且词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尽管今天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可以从百年前的教材中汲取有效的经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汉语  中医  词汇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