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物理教育文献OO5200字_物理教育文献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物理教育文献OO5200字_物理教育文献OO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OO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OO分类为物理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物理教育文献OO5200字_物理教育文献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教育文献OO5200字(一):我国物理的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分析OO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文献类型与期刊、作者及机构、文献被引频次、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等角度分析文献。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关注热度“先增后减”,研究深度有所加大,研究团队性不强,研究主题多元。未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效果检验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文献分析;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OO思考和创造精神。”首次提出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进入21世纪,“过程与方法”成为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这充分表明,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一直是我国物理教学的重要传统。为进一步厘清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现状,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对1988—2017年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进行分析,期望能够给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首先在“主题”栏输入“科学方法教育”并含“物理”。接着对“发表时间”栏进行界定,从“198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共30年。最后进行精确检索。总计获得606条结果,剔除重复、无关文献后,获得584条与本研究相关文献。     (二)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频次较高(大于30次)的文章作者几乎都来自高校,以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主。分析高频被引文献内容发现,这些文章主要论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价值)、内容、方式(显化)。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领域,师范院校的研究者引领了研究方向。     (三)知识图谱分析     利用CiteSpace5.1.R8软件统计文献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突现值,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以求从可视化的角度更加直观、细致地描绘出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主题和热点问题的演进过程。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发文量年度分布     统计文献发表年度、刊载期刊、被引频次、作者及单位、关键词等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排名或发展趋势,呈现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整体情况。     width=336,height=149,dpi=110     图1三十年间年度发文量分布     缓慢上升阶段,发文61篇,年均发文量为4.69篇。这一阶段,我国老一辈物理教育研究者认识到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呼吁借鉴国外科学方法教育经验探讨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快速上升阶段,发文337篇,年均发文量为25.92篇,是缓慢上升阶段年均发文量的5倍之多。在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呼吁声中,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2001—2013年迎来了大发展。这一时期研究者围绕科学方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渗透”“显化”“显隐结合”三种教育方式。快速上升阶段的探讨弥补了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上的不足,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依据。2014—2017年,一线教师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课例进行了开发,如“物理实验教学应重视科学方法显性教育——以‘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为例”“初中物理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例”。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由呼吁到探讨再到落实,物理教育研究者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应看到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等重大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二)文献类型与期刊分布     将文献分为:期刊OO、学位OO、会议OO等类型。检索到的584篇文献中包括期刊OO495篇(84.76%),学位OO85篇(14.55%),会议OO3篇(0.51%),报纸1篇(0.17%)。由此可知,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主要为期刊OO。从文献来源看,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刊载于214种刊物,每种期刊的平均刊载量为2.31篇,相对分散。其中刊载量大于10篇的期刊为以下8种(见表1),占总文献量的39.04%。     表1刊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大于10篇的期刊     width=375,height=222,dpi=110     (三)作者及机构分布     从研究的合作性看,584篇文章OO出现了691位作者(含重复作者),平均每篇文章有1.18个作者。独作的OO有502篇(85.96%),两人合作的OO有59篇(10.10%),三人合作的OO有20篇(3.42%),含有4—5位作者的OO共计3篇(0.5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的合作较少。     从研究的系统性看,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研究者较少。发文量相对较多的作者及其单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发文量在5篇以上(不含5篇)的作者仅有邢红军和张宪魁两位。     表2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高产作者及单位     width=375,height=363,dpi=110     从研究机构看,我国师范类大学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如表3所示)。     (四)被引频次统计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中有288篇(49.32%)文献被引,共计被引1923次。从被引文献总体看,平均被引频次为6.68次/篇。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文献有53篇,其中被引频次大于30次的文献基本信息如表4所示。     表3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高产机构     width=375,height=357,dpi=110     图1为1988—2017年间年度发文量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我国物理科学方法研究领域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之后发文量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在上升趋势段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缓慢上升阶段(1988—2000年),快速上升阶段(2001—2013年)。     (五)高频关键词统计和共现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结果中整理出频次位于前十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如表5所示)。通过对比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洞悉研究者较多地关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物理教学等研究。[1]     (六)研究主题与热点随时间变迁分析     文章中关键词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研究动态,为了洞悉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领域研究主题与热点问题变迁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性图表。从研究主题看,研究主题可分为4类:物理科学、整体方法、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从研究热点看,2010年之前研究热点较为稳定,2010年之后研究热点变迁相对频繁。需要注意的是,2010—2011年间“解题方法”(突现值:13.0953)、“函数应用”(15.7204)、“整体方法”(16.2516)、受力分析(15.7204)、“数学方法”(14.3711)、“课程标准”(10.4561)、“过程分析”(16.2516)等关键词爆发式地成为研究热点。     表4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高频被引文献信息     width=745,height=486,dpi=110     表5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     width=375,height=325,dpi=110     三、结论与展望     (一)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现状     1.关注热度“先增后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引起了研究者持续关注。特别是2001年新课改之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不论是“缓慢上升阶段”还是“快速上升阶段”,都是因为课标中明确要重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从而把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推向OO。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之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逐年减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课标(物理)导向”。之所以出现“快速下降阶段”,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下降始于上一轮课改尾声,“过程与方法”被“移出”课程目标露出端倪。可以说,这种减少正是对淡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导向的投射。     2.研究深度有所加大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早期,研究者多采用定性研究,研究较多的是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意义、作用等。[2]进入21世纪,定量研究、具体实施研究逐渐增多,从而增加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例如,邢红军研究团队研究的初中获得物理知识的物理方法和应用知识的物理方法研究,得出了获得物理知识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定义法、实验归纳法、比值定义法,在物理教材中分别出现30次,14次,11次;[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应用知识的物理方法共有13种。这一研究就采用了定量方法,为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而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中,科学方法的分类问题、科学方法的教育内容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反映出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深度的加大。     3.研究团队性不强,研究主题与热点多元     结合高产作者(如表2所示)、高产机构(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目前仅形成了两支较大的研究团队: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张宪魁研究团队和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研究团队。研究主题与热点多元(见图2、图3、图4)正是这种状况的反映。此外,研究主题与热点多元化的背后则折射出人们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比如,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上,周国强提倡“隐性方式”,即“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方法教育”。[4]陈刚等人提倡“显隐结合方式”,即将科学方法教育分为隐性、显性两个阶段。[5]邢红军则主张“显性方式”,即“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说明科学方法的原理,揭示科学方法的本质与科学方法的操作过程”[6]。多样的选择反映了研究者对科学方法教育方式的不同考量。     (二)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展望     回顾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未来研究应关注以下主题。     1.科学方法的教育理念     虽然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在国际范围内,对科学方法教育仍有不同认识。与我国长期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念不同,英、美等国因饱受杜威“思维五步”的影响,对科学方法教育采取批判、舍弃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方法”。[7]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守“本土化”将影响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走向。应该看到,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践摸索,这是我国物理教育研究的特色之一。例如,物理教科书中科学方法教育经历了“从自发转变为自觉,教学理念上从隐性到显性”[8],新版人教社高中物理必修与选修教科书的编写采用了科学的编写思路,这正是对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肯定;另外,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也存在淡化趋势,新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过程与方法”改为“科学思维”,对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     知识具有系统性,而方法则具有不同于知识的特点,不能照搬知识的教学方式。探索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与知识经常交织在一起,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科学方法教学方式研究的难度。以密度概念的教学为例,密度概念教学中比值定义法的应用可分为四步:第一步,直接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质量;第二步,选取相同标准(体积)继续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质量;第三步,明白比值与质量无关,比值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密度);第四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四个逐步递进的步骤,彰显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进一步思考,科学方法教学是否存在普适的教学方式?如果有,这种教学方式是什么?存在什么普遍的规律?     3.科学方法的教育效果     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效果如何检验?怎样论证是科学方法本身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和知识通常难以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明检验是科学方法的教育效果而不是知识的教育效果?是否需要采用分离与控制变量的方法?这些问题目前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有研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但仅从某一方面入手,缺乏整体考量。若以考查知识为主,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编制OO对科学方法教育效果进行检验。或者,基于效度视角,检验科学方法教育达到预设目标的程度。这些都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效果评价的尝试。如何兼顾科学方法教育检验效果的效度与信度,目前仍是困扰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有待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     物理教育文献毕业OO范文模板(二):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OO     |摘要|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516篇中国知网核心和CSSCI中学物理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分析高被引与高下载作者来源机构,可以看出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研究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学物理的潮流;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对于中学物理的研究多停留在思辨为主,内容分析为辅的阶段,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比较少,纵向OO研究是没有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中学实践一线的物理教师很少做教育研究,做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也很少走下一线;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物理学科、教学效果、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材和学习过程等主题,对教师、学生、物理学科等关注不足,通过进一步对比初中和高中物理的研究现状,发现高中物理的研究热度和优势明显高于初中物理。     关键词|中学物理;可视化;教育研究;文献计量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物理是引领高科技发展的学科,一方面它在解决对全球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等方面起着并将继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例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新一代的功能材料、后摩尔时代的信息技术OO,而且创新型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也离不开物理基础和突破。[1]另一方面,物理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体现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科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做准备,奠定其终身发展的科学素养。[2]新OOOO后,虽然大多数院校都认识到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甚至越好的大学院系越要求选考物理,但是浙江OO理科科目特别是物理学科的选考人数大幅下降,产生了“理科萎缩”现象。[3]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困难,出现物理学习障碍,学习中也有不少抵触情绪。[4]因此,迫切需要较为系统、直观地了解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的研究进展以及热点前沿,以期为深化教育OO提供一些思考。中学物理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和核心期刊为信息源,按“篇名=中学物理”“篇名=初中物理”“篇名=高中物理”检索了1992年至2017年7月516篇期刊文献,对包括关键词、高被引文章、高下载文章、作者、研究机构、来源出版刊物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了解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关注焦点、研究机构和学术共同体,管窥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演进脉络以及研究热点和规律,以期对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从问题出发:近十年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焦点     高被引和高下载的文献显示了学术圈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时效和可比性,选取我们检索的中学物理教育研究近十年核心期刊的文献,位居前三位的高被引文章依次是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的林钦、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的陈峰和福州教育研究院的宋静合著成果,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孙OO和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解月光的成果,以及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顾建新的成果。这三篇文章主题分别是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引用量最高的林钦教授文章的主题是“核心素养”,其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建构和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展开,对于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引用量排名可以看出,学科核心素养目前成了学术圈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新课标的颁布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其余7篇文章的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2篇)、物理教材(3篇)、民族教育(1篇)、物理教学(2篇)。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教学模式,AI等一些新技术已经或正在被开发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方向有2007年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2013年的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估和2014年的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反转课堂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目标逐渐发生转变并且研究主题得到丰富。教材是体现OOOO的一张教育王牌,对于教材的研究侧重中外对比、教材内容的难度、插图,张颖教授提出,教材要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物理教学应融入美学教育。     表1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排名前10高引用文章     近10年排名前10的高下载文章(表2)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学物理教师(2篇),实验教学(2篇),核心能力(1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水平,通过对田春凤和王晶莹所著的两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研究结论:我国中学物理教师存在对科学本质和探究教学认识不足,探究式教学实施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探究能力是学科的核心能力,新课标也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由下文的关键词聚类也可以看出相关学者围绕实验教学进行了细致、清晰而全面的描述。另外五篇在高被引和高下载排名中均位于前十,不再赘述。通过对作者来源机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研究者交流与合作的中学物理教育研究范式,并且《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CSSCI刊物对学科教法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这两大研究主题也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     表2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排名前10高下载文章     对高被引和高下载的15篇文献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教育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论思辨、经验研究、比较研究、内容分析、量化研究、现状调查等几大类。选取文献中最主要的方法进行统计,理论思辨研究的文章4篇,经验研究的文章3篇,国际比较的文章2篇,实证研究的文章3篇,内容分析的文章2篇,现状调查的1篇。通过对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发现:理论思辨和经验研究这两大思辨类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还是占有最OO例,大多是对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和经验的主观总结,这也是目前学科教法研究的主流方法;内容分析法的两篇文章,侧重于对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本的解读,以及对物理教材的分析。仔细分析这两篇量化研究的文章,一篇是教学录像研究,一篇是互动行为研究,但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较为单一,未见有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这表明国内对于中学物理的研究多停留在思辨为主,内容分析为辅的阶段,实证研究比较少,纵向OO研究和混合研究缺乏,整体看来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薄弱。     三、从问题到成长: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     对已检索文献取近十年288篇文章作者所属机构进行统计,按发文量取前20名(图1)。将国内作者机构分为教育管理部门、出版社、高校和中小学四个类型,排名前10的机构有8个属于高校,其余2个是出版社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排名前3,发文量分别为20篇、14篇和11篇。在排名10到20的机构中,中学开始出现,如江苏省丰县宋楼中学、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中学、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中国OO大学附属中学,发文量3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学校多为高校附属中学。中学物理教师是做一线教学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物理教育研究者是做物理研究的。一线教师有教学背景的优势,本应该是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但从分析结果来看,我国中学物理研究的核心力量却是在高校。结合PISA的研究报告的分析,中学实践一线的教师很少做教育研究,做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也很少走下一线,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难以持续,缺少上升的渠道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尽管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结果没能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经验性的研究。由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献的作者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多发生在高校与高校等同类型机构之中,缺少不同类型机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陈珍国、邓志文、于广瀛和李晟的《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提供一个较好的合作研究案例。     图1我国近十年中学物理教育研究高产机构示意图(前20位)     四、学科发展与展望: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前沿热点和规律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2年至今的516篇核心期刊主题为中学物理的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探究高频关键词的内在关系,高效地挖掘隐含和潜在的关系信息,揭示我国中学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规律(如表3)。[5]     表3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续表)     由表3可知,国内对中学物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评估方式、教学媒体、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科、实验教学、自主学习、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教师、思维能力、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比较研究这13类主题,研究热点侧重于物理教学、物理课程和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师的研究多围绕教学实践,对其结构特点以及新课程下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行为等主题关注度较低。国际比较方面研究角度仅围绕物理教学和教材等进行比较,而国际针对中学物理进行的物理跨学科研究、学习兴趣、职业选择、OO游戏、学习风格、元分析、纵向研究、教师k-12工程教育等主题的研究,没有深度挖掘与借鉴。对中学物理的研究重教学,轻学习,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学习心理依据及学习困难和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点等主题鲜有提及,仅在2002年研究主题聚到了思维能力,2006年聚到了自主学习。物理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国内学者把对中学物理的研究撇开教育过程的主体,研究重心却聚焦于课程、教学、教材等这些中间介质,这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与思考。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516篇核心和CSSCI中学物理研究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1)从高被引文献的领域来看,物理教育理论、物理教学实践、物理教材、物理教育技术和物理实验等受到我国学界的高度重视,林钦、陈珍国、陈娴、仲扣庄和王润兰等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在研究方法上,中学物理的研究多停留在以思辨为主,内容分析为辅的阶段,实证和行动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缺少国际借鉴;(3)基于中国知网核心和CSSCI期刊文献来进行检索,一线教师的研究我们检索数量较少,说明他们没有去做研究,或者没有条件做研究,其研究结果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发表文章,是经验型的研究,目前我国缺少为中学教师研究提供上升的渠道和专家指导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教促研”难以具体落实;[6](4)研究热点侧重于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物理课程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学物理研究的年段差异,比较初中和高中物理的研究状况,以“篇名=初中物理”共检索到127条结果,由可视化分析得出初中物理研究的重点是“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物理学科、物理现象”等;以“篇名=高中物理”共检索到200条结果,由可视化分析得出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是“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材、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习、新课程、物理现象、学习过程、物理课”等。通过比较发现:(1)初中物理的发文量明显低于高中物理;(2)现有文章对高中物理的研究内容更丰富,研究热点更多;(3)高中物理文章的高产机构集中于OOO直属师范大学和重点师范大学,相比较初中物理文章来源比较多,有中学、出版社和研究机构;(4)高中物理的基金来源多于初中物理。通过对我国近25年来中学物理研究领域的分析,可以明晰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对物理教师教育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第一,教育活动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7]教育者,就是教师;受教育者,就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在教育三要素中属于“物”的要素。通过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学者对于中学物理的研究撇开教师和学生,主要聚焦于物理教材、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实验教学等属于“物”的要素主题,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警惕与深思。因此,建议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关注,对学生的研究,应围绕物理学习结果、学习兴趣、学习困难、职业选择和学习心理依据等方面多角度展开研究,开展纵向OO调查与实证研究。完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此外师范学校应转变物理学科师范生的培养模式,灌输物理师范生新的教学观念,关注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研究素养和能力,培养一批能应对现代化教学模式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第二,重视初中物理研究。通过初高中分阶段可视化分析对比,发现高中阶段物理的研究热度明显高于初中,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为高中物理学习奠定重要基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很大部分同学对物理产生抵触和恐惧情绪正是在这一阶段开始的,因此研究者要尽可能做到在中学物理两个分段的研究上,合理分配精力,不要忽视了初中物理的研究。     第三,开拓现代化的物理教学。OO、学校要对中学物理教学经费提供更多的支持,并且要对投入的经费进行全面监督,确保经费去向,完善物理教学实验室,保障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以及实验仪器等切实走进现代化物理课堂。     第四,国内学者和科研人员要避免中学物理研究学者间的“小世界效应”,加强中学物理研究的学术群体建设,提升团队研究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国内不同地域和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交融,拓展交叉桥梁。     |作者简介|李婷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生;王晶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李西营,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物理  研究  教育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