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物理生态教育OO4200字_物理生态教育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物理生态教育OO4200字_物理生态教育OO对于很多想要评定职称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都是需要撰写这方面的OO的,也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晋升机会,本OO分类为物理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物理生态教育OO4200字_物理生态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生态教育OO4200字(一):论生态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OO     摘要:生态教育是呼应当代中国时代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教育OO的发展方向。随着课程OO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教育的内涵、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和现状,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OO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态教育;有效路径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     1.物理学与生态环境问题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不可忽视的是,物理学的发展也同时给生态文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中的物理性污染诸如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也日益严重,已使得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2.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态教育     党的OOO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这凸显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牢固树立OOOO生态文明观,推动形OO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3]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首次把“环境”一词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维度中。同时在每一个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中,由低到高地呈现对生态教育的要求。相比于旧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对生态教育的学习水平要求更加细化,要求更高。比如,在知识技能方面,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层面,都非常重视生态教育,故将生态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     要了解“生态教育”的内涵,应该先了解“环境教育”这个概念。王燕津在梳理“环境教育”这一概念时指出,这一概念在1948年由托马斯·普瑞查提出。他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加以综合”,并把这种教育方法称为“环境教育”。[5]20世纪70年代,OOO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校内外各级教育,对象为全体大众,尤其是普通市民,使人们能根据所受的教育,采取简单的步骤来管理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6]之后,对环境教育的定义和解释层出不穷,基本可以归纳为:环境教育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近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引发了生态危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教育”这一术语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它的本意,因此与“环境教育”相对应的“生态教育”这一术语应运而生。     皮尼克(Pivnick)指出:“生态教育是建立在生态哲学基础之上,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并对我们的世界观进行根本变革的教育。”[7]我国学者蒙睿指出:“环境教育是生态教育的一个部分,生态教育的目的是结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从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8]     笔者认为,生态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生态教育是帮助受教者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教育科学,受教育者通过接受生态教育能够激发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解决生态问题的相关技能,从而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内涵体系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     三、我国现阶段高中实施生态教育的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略晚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但发展十分迅速。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始。1989年,“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座谈会”提出将生态环境教育安排在高中选修课中。1992年11月,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2003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等方面,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构建了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9]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课程中也基本都有生态教育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高中生态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李光对在《生态的教育与教育的生态》一文中指出,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科课程与生态教育联系起来进行学科渗透或主题活动,将生态教育仅仅局限在打扫卫生、捡垃圾等较浅层面,没有将课程与学生身边实际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联起来。[10]张静在对我国高中生关于生态教育的调查中指出:在生态意识方面,大部分高中生具备较强的生态意识,但是对当前的生态问题关注度不高;在生态知识方面,绝大部分高中生只是达到“知道”的程度,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比较薄弱;生态行为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好的生态环保行为,但仅仅限于个人,对于一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则持视而不见的态度,生态环保监督力、参与度不够高。学生能够意识到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学生获得生态教育相关内容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学校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学校也很少OO相关的活动,说明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11]车益霞在对苏南地区关于中小学生态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生态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生态教育的形式单一;学校对生态教育不够重视;生态教育的内容不系统;生态教育的师资缺乏。[12]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主要阶段,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并没有给予生态教育充分的重视,生态教育在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实。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各个学科难以渗透生态教育。学生在校内很难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其获得生态教育的内容非常有限,生态素养亟待提高。     四、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可行路径     1.编写渗透生态教育的校本学材     物理教材是按照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编写的,以系统阐述物质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为主,同时也融合了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是高中进行生态教育的资源库。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读教材,并对教材进行适当梳理。教师要明确本校高中每个学段的生态教育目标,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态教育的融合点,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生态教育学材,有目的、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兹以沪教版基础型课程物理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C节“电磁波”为例,予以说明。     表1“电磁波”教学中关于生态教育的渗透     pagenumber_ebook=220,pagenumber_book=218     2.利用物理课堂渗透生态教育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渗透生态教育。由于教材在不同的章节中都渗透了生态教育的相关知识,教师只需在备课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加工和适当拓展,通过图片、OO或案例的形式,将生态教育的相关知识渗透到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对相关现象或实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如在学习“电功”的知识时,可以插入电能的相关图片,同时引出两个问题:(1)一度电能干什么?(2)节约一度电意味着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会意识到电能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会自觉规范自己或家人生活中的耗能行为。学会保护环境,珍惜电能、水资源等。再比如,在学习“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课时,在情景导入中,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和OO资料介绍OOO的放射性产生的巨大危害。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学习本节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也能够使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13]。     3.利用作业评价与反馈渗透生态教育     应对环境污染、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一直都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题目也时常出现在物理会考、OO中。授课教师需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习题,并将其嵌入到相关章节课堂、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案例1在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后,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课堂练习题。     例:地铁在设计时使车辆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图1所示,这样设计车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站台高h=3.2m,车辆到达A处时的速度是36km/h,此后关闭发动机,不考虑阻力,车辆到达B处时的速度是_______km/h。     本题有两问,其中第一问与“生态教育”有关,同时需结合物理知识来分析。当地铁上坡时,列车把多余的动能转化为列车的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当列车下坡时,又把“储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列车的动能。这样设计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节能意识。     案例2在完成“机械振动”第二课时后,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课后练习题。     例:噪声会对人的心理、生理、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通常用声强级pagenumber_ebook=221,pagenumber_book=219(单位dB)来表示噪声的大小。式中I为声强,I0=10-12w·m-2是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强度。我国规定工作环境的噪声一般应低于85dB,则以下最接近该标准的声强是()。     (A)10-1w·m-2(B)10-2w·m-2(C)10-4w·m-2(D)10-6w·m-2     本题以学生生活为背景来命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与环境密切相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OO和对周围噪声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并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4.物理实验中渗透生态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态教育中,运用一定的器材和工具进行实验,探究事物的规律,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态环保知识,在实验(制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完“分子和气体定律”这一章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利用一个吸管,并结合生活中其废旧材料设计一个简易实验”的活动。这样一个不限主题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废物利用”的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渗透生态教育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生态教育的开展仅仅在课堂中是不够的,因此还需开展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亲身体验相结合,巩固生态知识,强化生态行为,最后转为生态素养。     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生态教育”有关的研究性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挖掘物理学科中与生态有关的材料,通过文献检索或调查的方法,形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第八章“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这一节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我国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性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土壤酸化和破坏臭氧层等环境问题。通过比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会发现,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还很不合理,因此,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课外实践研究,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生态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物理学科是生态素养培养的显性学科之一。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中践行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和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生态教育的可行路径,营造和谐的生态教育氛围,要实践“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重点”的生态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素养。     物理生态教育毕业OO范文模板(二):教育新生态环境下物理课堂教学冲突分析与协调OO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变革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引入到中学物理课堂之中,形成了新的物理课堂生态结构.文章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视角,从物理教学中地位冲突、认知冲突、条件冲突、主客体冲突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物理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为了有效调节新生态下物理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主张广大教师应当抱定教育宗旨,在教学动态中协调师生生态位;更新教育理念,科学维护课堂生态和谐;明确中学物理课程性质,实现内容与模式的良性结合.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生态学;物理课堂;教学冲突     物理课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其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生态环境之间、生态主体与生态主体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使各生态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课堂生态的平衡,从而形成一定的课堂生态结构.[1]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OO过程中,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翻转课堂作为其中之一正逐步引入到中学物理课堂之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入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原有教学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出现了中学物理课堂新生态.新的课堂生态尚不稳定,各种冲突不断凸显,为此必须剖析新的环境下各种影响因子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确保课堂的生态平衡,切实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1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中学物理课堂中存在的冲突     1.1地位冲突: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冲突     生态位原理指出,每个物种在环境中都有它独特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地位.[2]在中学物理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大生态主体,是最活跃的生态因子,[3]两者生态位的准确定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实现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传统物理课堂中师生地位十分明确,教师作为绝对主动的一方,主导整个课堂,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处于被动状态.翻转课堂模式主张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导致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程度降低,课堂生成问题增加,也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学情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大生态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和被动状态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共生系统,教师和学生均脱离了自身原有的生态位,师生的OO度均增加,形成了新的课堂生态系统.由于生态位的变化,教在课堂中的比重大幅降低,教师成了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课堂的调控者,很多教师开始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些学生由于缺少监督,消极对待学业,还有些学生无视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导致教学秩序紊乱.     1.2认知冲突: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     近年来教育OO正逐步转变着教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主张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教师的教学理念虽然在逐步改变但并未完全扭转.学校课堂所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学习干扰因素少,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授“隐性知识”.[4]但学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资源有限,知识的来源主要依赖教师.在网络课堂中,网络的利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OO式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自主的学习空间.但网络课堂中教学媒介单一,学生以被动观看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体验和情感沟通.翻转课堂将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相结合,试图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提高中学教学质量.但是,由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滞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往往对新的教育模式接受力差,片面地对待网络课堂和学校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盲目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或过多的依赖网络平台,忽视学校课堂的教学优势;或轻视课下网络平台的作用,依旧将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心放在学校课堂中.教师滞后的教学理念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使翻转课堂模式徒有其表.     1.3条件冲突: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     中学物理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3部分.这3种教学内容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各有侧重,因此三者的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均存在很大区别.物理概念教学侧重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物理规律教学侧重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训练,物理实验教学则侧重学生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作为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很重要.翻转课堂把知识的系统传授放在课下,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知识内化被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5]如此,使得物理概念的系统学习过程缺乏师生面对面及时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困境得不到及时解决,自我效能感降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定因素,不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系统学习.物理规律教学分为导出、探究、讨论和运用四项内容,需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助讨论来完成.课下观看物理规律教学OO,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隔离于物理世界之外,缺少亲身经历,对规律的学习易疏于表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过程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和教师的及时引导.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之前观看教学演示OO,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相OO前采用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则较为适用.     1.4主客体冲突:学生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     翻转课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全新的教学环境机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消极被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共建者转化,实现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颠覆.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环境中,学生要快速转变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自主OO地、自定步调地在课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并以探索发现的眼光,记录和总结课下自学所遇到的问题.在课上,学生应积极表达,善于表达,与同学交流合作,相互启发和鼓励.然而,长期的束缚使学生已经安于课上跟着教师的步调进行知识学习,课下进行知识巩固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课下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生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6]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注意涣散.其次,知识的讲授由OO承担,教师教学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路径,教师的地位下降,翻转课堂在完全解除了对学生的束缚的同时也滋生了学生学习的随意性.最后,翻转课堂将‘预习时间’最大化以实现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加重了原本就很沉重的学习任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导致学生无OO确、轻松地应对新的教学模式.     2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协调中学物理课堂生态     物理课堂作为一种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从传统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即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性质明显不同的状态,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相变现象.[4]根据经典物理学中的相变理论,系统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就从母相向另一相转变.从传统课堂模式直接切换成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相应的临界现象.临界点存在诸多干扰因素,系统处于亚稳态.在该阶段,必须确定相变驱动力,合理调节系统内各因素,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平衡各种潜在的冲突,使课堂生态系统实现平稳过渡到新稳态.     2.1牢记教育宗旨,在教学中动态协调师生生态位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平台,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物理生态课堂,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师生各自的生态位,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生态位法则强调,在一个群落里,每个物种都拥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在物理课堂生态系统中,建立师生和谐共生关系的前提就是师生生态位的分化.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生态位的分化中也应起主导作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生态位的分化,首要任务即在动态OO的课堂生态系统中明确教育宗旨.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即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动机激发和兴趣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构建和发展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牢记教育宗旨,科学把握物理教学理念.教师应在教学动态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动态调节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中,做好教育协调和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师权威地位,同时又要鼓励学生具有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教师不仅要从师生之间分化出自身的课堂生态位,同时也要在了解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现生生之间生态位的分化.生生之间拥有各自特有的智能和思想,建立生生之间合适的生态位,能使班级内竞争具有可控性,有利于生生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在动态的课堂教学系统中,把握住教育宗旨这一主线,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时间、空间资源,优化课堂环境,明确师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以有效发挥师生的生命活力,构建动态和谐发展的翻转课堂.     2.2更新教学理念,科学维护课堂生态和谐     将翻转课堂引入到物理课堂,引起原有物理课堂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物理课堂生态环境产生剧烈的变化.要调节和维护教育新生态下物理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优质的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确立新型的师生教育生活方式.     首先是人才观的更新: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智慧教育强OO育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7]物理教学应讲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自我管控和OO学习的能力、OO自主的逻辑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OO化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和搜集优质的OO教学资源,弥补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劣势.课下,教师应充分发挥电脑、pad、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学生课前学习准备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观看OO的过程中与教师或其他学生通过弹幕、评论区等在线平台进行反馈和互动交流.课上,分析学生OO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小组讨论、系统讲解、重点训练,突破重、难点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进行人机分工,将自主学习与班级授课相结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个性化教学与班级授课的完美融合.     最后是教学环境的革新: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的功能地位被重组和分化,整个课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和衰降.这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时代和地域特色,不断更新.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课堂讲授和书本加纸笔的课堂学习已不能满足信息化的翻转课堂的需求,将多媒体技术、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课下自主学习,使课堂环境因子获得更新和重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呈现OO性、多元化的特点.     2.3明确课程性质,实现内容与模式的良性结合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翻转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方式也并不是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结合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的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教学“目的性、适切性、发展性”的原则.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物理教师要明辨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这3大类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营造学生熟悉的、易于接受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度、恰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翻转课堂模式相契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概念教学作为物理每一单元学习的起点,其教学目标是要传授物理概念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体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物理世界的OO.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高质量的物理概念教学OO素材,OO内容应包含从生活和大自然现象出发的概念引入,物理概念的系统讲解以及物理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课上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通过细致的讲解、课堂演示实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丰富和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规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事实的态度,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利用有助于教师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和创生资源创设优质的物理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个体经验与教学情境的最佳融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课下OO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或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分辨物理规律使用的限定条件,同时鼓励学生课下OO简易实验工具,设计验证物理规律的小实验.课上,教师首先对学生课前规律的学习进行总结,剖析物理规律探究过程中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过程,向学生渗透如何建立物理理想模型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其次,创设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和模型化问题,师生共同利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实现物理规律知识的内化.     按教学形式划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以及课外实验.[8]实验教学讲究实验设计的目的性、过程的操作性和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其中,演示实验以教师操作为主,通过示范物理实验现象,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课下清晰地、可重复地观看演示OO,不仅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物理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训练学生实验规范化操作技能.学生分组实验和边学边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向学生传递实验相关信息,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经历实验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思维.针对这两种实验教学,完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抛弃现行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此法并不可取.教师应将实验目的、实验类别介绍、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明以及实验规则等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课下OO学习资源,而不应让学生课下提前观看实验演示和操作过程,以防OO学生思维的创造拓展.在课上,教师应仍采用原有的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验过程适时进行分组指导,以规范学生操作行为.课外实验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相当于一项家庭作业,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外实验的特点在于内容生动有趣、形式OO多样、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可通过在线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交流和指导,学生以小OO、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将课外实验的成果上传至在线信息平台供教师及时查阅和评价.     3总结     翻转课堂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应学生个性需求,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与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相契合.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物理教学将更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打破了物理课堂生态的和谐状态,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逻辑思维方式,尊重物理学科内容的差异性,拓展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重新划分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防止出现“花瓶效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虽好看但不中用.教师的手不止在抓住课堂,还要延伸到学生课下甚至校外.翻转课堂的引入是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同时也是物理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束缚的契机.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抓住契机,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生态  学生  教育  教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