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我心目中的墨子(墨子思想的影响)

目录:

我心目中的墨子

墨子思想的影响

有关墨子思想XX

墨子提倡什么

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我心目中的墨子

我心目中的墨子

1、我们的思想热潮源于3000年前的“百家争鸣”,之后渐渐衰落。墨子的经济XX方案与现在的国企XX方案相似度极高,不知是穿越千年的不谋而合,还是古老知识的现代实践?我眼中的墨子,是怀才不遇的典范,他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生不逢时。

2、墨子的思想是追求《礼记》中“大道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十分诱人,现实尤为残酷。XXX还有XXX为他提供资金研究XXX理论,墨子只有他的墨家思想与从草根群体中吸引来的XX,还有自己的双手双脚。为了传播他的墨家思想,墨子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民间武装团体,或者说这是他的粉丝团。成员均自称“墨者”,都坚持自耕自立,都统一短衣木鞋,都同时具有知识与XX。这个类XXX的团体,反而百姓对其交口称赞——免费维修家具还免费谁不爱?

3、墨子遭后世诟病的一个思想分支,就是“天志”“明鬼”。我认为墨子相信鬼神,实际上只是在创造一个绝对公正的裁判。一切有“人”参与的判断都可能被私欲污染,法律也可能被故意曲解滥用。人们期望一个绝对公平的条例,这就是“天道”;人们期盼一个不受私欲影响的存在,这就是“天神”;人们等待一个绿色作文网Www.027NeT惩恶扬善的裁决,这就是“报应”。现在的“人在做天在看”也不过是墨子“鬼神公平论”的体现之一。他讲天志重明鬼,只为打通一条通往人间天堂的路径。

4、墨子的完美理论凌驾于战乱的现实之上,美丽的空中楼阁注定不接地气。他在尔虞我诈的时代宣传兼爱,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宣传非攻,也许他早已做好了面对四方白眼的准备。但每当他劳累地闭上眼睛,那美好的大同社会总会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给予他继续的动力。“墨者”为墨子赴汤蹈火,墨子为墨家尽心尽力,苦行一生,只为那美丽如末日的残影,至少墨子不会后悔。

墨子思想的影响

墨子思想的影响

1、XX摘要: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贵义”、“尚利”的义利统一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为原则,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XX的利益要求,有许多合理内容,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2、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最初学习儒家学术,后来发现儒家的“礼”过于烦琐。便自立新说。周游列国,聚众讲学,自创墨家学派。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和标志.在义利观上,即“贵义”又“尚利”.提出动机和结果相统一的行动原则。他所创立的墨学,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因而与儒家齐名,时称“儒墨显学”。

3、何谓兼爱?“兼”在中国文字中是一个会意字,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即一只手拿着两棵稻子,引申为兼有、兼顾等义。“兼”与“别”相对立,所谓“别”。不仅指亲疏、厚薄的差别,还指彼此的利益对立。作为一种观念就是自私自利。在墨子的“兼爱”思想中。“兼”字为“整体”和“无差别”的意思。“兼爱”,就是不分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分等级身份的高低贵贱、普遍的、无差别的爱。它包含两个基本的内涵:一是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二是爱无差等。墨子一反西周奴隶制的传统观念。奴隶、仆人都在他“兼爱”的范围之内。“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藏,爱人也。”(《墨子?小取》)墨子主张对待他人,都要“兼爱”无“别”,爱人如己,平等施爱。

4、墨子主张的“兼爱”是一种具有总体意义的道德理想。“兼爱”在理论上是一种无差别、XX限的爱,但实行起来又必须是一种有界限的爱。因为爱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是以不爱为条件的.必须有所不爱,爱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才能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无不爱。也就无所谓爱了。在理论上,不管别人还是自己,不分亲疏、贵贱、强弱、智愚、众寡,只要是人,都是被爱的对象。但在现实中。墨子所爱之“人”又是指有道德人格的人,而对于丧失道德人格的“盗贼”之“人”。则不在“人”的范畴,这就是后来墨家所解释的“爱盗非爱人”、“杀盗非杀人也”。

有关墨子思想XX

有关墨子思想XX

1、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XX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

2、要说招牌性的就是兼爱和非攻我说全一点吧:兼爱 即平等地去爱所有人 非攻 即反对战争 节用 即提倡节俭 同时还有节葬 尚贤 即应当任用贤能 尚同 天志 即国家上下同心,秉承天志 非命 即反对儒家天命的说法 非乐 即反对儒家过度享乐 此外还有专门的非儒篇 明鬼 即敬畏鬼神 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

3、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墨本是XX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

4、墨家—XXXX的先师 墨子和墨家学派的科学成就,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应该是相当杰出的。他们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和他们重视实验、敏于观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分不开的

墨子提倡什么

1、“兼爱”是墨子思想的精华,它突破了儒家“爱有差等”的狭隘观念,提倡一种相互的、平等的、普遍的爱。墨子认为兼爱与否,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他指出,兼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兼的本意是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顾及事物的几个方面,而不是考虑和认识到它的一个方面,要全面,不要片面。片面,则是“别”,墨子要“兼以易别”,对于他人、他家、他国都像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国那样去爱,推而广之,对于自然、社会、文化,也像爱自己一样的去爱。“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下》),“爱人者此为博焉”(《天志下》)“天下之人皆相爱”(《兼爱中》)。

2、墨子还指出,兼爱是可行的,因为“兼爱”原则是建立在人类知恩图报、对等互报的本性之上的。 ‘爱人”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尽管意味着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但由于“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当爱给予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从而总是能得到相应的甚至更大的利益回报。这样相互的爱就成了相互交利,“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鲁问》)。平等地爱就成了平等互利:“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天志中》)。普通地爱成了使天下普遍受利“万民被其利”,“天下皆得其力”(《尚贤中》)。

3、墨子把“兼相爱”与“交相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兼爱中》他提出了“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而发问:“既已非之,何以易之?”他回答道:“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之后又发问:“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兼爱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内核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有了突破与超越。极端的“别”爱可以说是国际关系中一个赘疣。通过标榜相互间的差异和自我崇拜以加强内部凝聚力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易于开启而又难以控制的XX动员力量,无疑加深了国际关系伦理中的对立性。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成长的土地,这样的爱一旦被利用,卷入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之中,就会带上恶的色彩,促使每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国家凌驾于别国之上,自己的民族与国家总要比别国更优秀。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这种有差别的“爱国之心”被扭曲和滥用的结果。墨子以“兼爱”“博爱”取代了孔子的“别爱”,将“兼爱”的伦理思想推论到国际事务上,同时,墨家的思想较儒家更进步在,对道德的提倡没有排斥合理的欲求的满足。儒家是“子罕言利”,而墨家谈爱却同时提到利,认为爱与利是同时发生的,兼相爱的结果必然是交相利。但这种利不是一己的私利,而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利。既满足了个体正当的利益需求,又兼顾了彼此的需求,的确是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一剂良药。所以,日本的池田大作说:“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4、在两千年前,墨子就提出了一套代表下层劳动XX的利益和愿望的反战理论。他讨论了战争的根源,提出了一般战争伦理的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问题,并指出了战争对有关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影响、因滥用XX造成得不偿失的非正义的后果问题。

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一提到诸子百家,大家一定会想到春秋战国,那个混乱而繁盛的时代,也一定会想到,在那个礼乐崩坏的年代,出了个儒家,一个讲究着仁、礼、影响中国思想千年的学派,但,同为显宗之一的墨家却渐渐的被我们所遗忘。

2、墨家,也和儒家一样,希望以仁、爱平定天下。墨家所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大家都只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如果大家都能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那么天下便可XX,这便是墨子所说的兼爱。从这点上来看,墨家也和儒家一样,都有着仁爱之心,希望能以仁和爱去治理天下,所以,儒和墨在某种意义是有着相同的目标。

3、但墨家和儒家更多的是不相同的地方。儒和墨都推行着爱,但他们的爱又不一样,儒所提倡的是推己及人、有等级的爱,墨所认为的是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两种学派的冲突所在。可以说,墨家是在“反儒”,就比如墨家相信鬼神的存在,儒家不相信;墨家主张废除礼乐制度,儒家主张恢复礼乐;墨家认为应该薄葬,而儒却认为应该保持厚葬……就好像墨家的存在就是为了XX儒家。

4、但我认为,墨家更像是在批判吸收儒家的思想。墨和儒同为两大显宗,都是积极入世,都有着以爱包容天下之心,而出现不同,是所处的时代不同导致的。孔子所在的春秋,礼乐崩坏刚刚开始,仍然有所转机,所以儒提出了恢复礼乐的主张,而墨子所在的战国,礼乐崩坏严重,各国兼并,已经不能遵循孔子的思想去恢复礼乐制度。并且根据《淮南子》所记录,墨子原本也是儒家的XX,后来对儒家学派不满而自创一派,从而攻击儒家,但同时也吸收了儒家所主张的仁爱,并且将这仁爱扩大到了所有人,并且以现在的思维去分析,除了明鬼上墨家学派上存有异意,在节葬、非乐上,我们更能接受墨家,但仍然能出墨家思想中看到受儒家思想的影子,所以与其说墨家“反儒”,不如说墨家思想是批判吸收儒家思想的产物。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思想  儒家  天下  认为  一个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