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获评劳动竞赛(理论生态学)

 人参与  2022-10-18 14:23:19  分类 : 论文知识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获评劳动竞赛(理论生态学)

目录:

获评劳动竞赛

理论生态学

学术交流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答案

获评劳动竞赛

获评劳动竞赛

1、2021年11月27-28日,我系研究生积极参与了“2021年第五届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OO”并获奖。在100多篇OO中,我系共有三篇OO获奖。金凤琴、吉美瑶的OO《行动理由的规范是知识还是信念?》获二等奖,徐子涵的OO《改进的证据主义——基于普遍意义的辩护》和林玉玲的OO《论认知不正义的不可克服性》获三等奖。

2、“2021年第五届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OO暨全国哲学专业本科生学术OO”由中国伦理学会、《应用伦理研究》编委会、西南大学教务处、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哲学系共同举办。我系三篇研究生OO获奖,这既是对我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肯定,也展现了我系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注重。我系将不断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学术能力。

理论生态学

理论生态学

1、[OO摘要]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提出的一个与浅层生态学相对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之一。它强调不仅仅从人出发,而应该从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把人一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其理论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屡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及现代社会的合理构建。

2、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提出的一个与浅层生态学相对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之一。它强调不仅仅从人出发,而应该从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把人~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其理论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及现代社会的合理构建。今天,深层生态学不仅是西方众多环境伦理学OO中一种最令人瞩目的新思想,而且已成为当代西方环境运动中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

3、“深层生态学”(deepecology)一词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rneNaess)提出,后经奈斯、德韦尔、塞申斯、福克斯等人的不懈努力而丰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哲学。奈斯是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教授,深层生态学的创始人。其思想深受斯宾诺莎和甘地的影响。着作主要有《对深层生态学态度的认同》(1985年)、《生态智慧:深层和浅层生态学》(1985年)、《生态学、联合体与生活方式:生态知识T》(1987年)、《肤浅的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总结》(1987年)和OO《浅层与深层,长序的生态运动》(1972年)等。除奈斯外,美国着名诗人和散文作家格雷?史奈德(GarySnyder)通过其作品大力倡导深层生态学生活方式,他本人也因此被马克斯?奥尔史莱格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其诗集《龟岛》(TurtleIsland)于1975年获得普利策奖。这本诗集包括与禅守、美国印地安传统和深层生态学相关的诗、散文和论述。其思想的广泛传播为深层生态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O世纪8O年代随着深层生态学刊物《号兵》(Trunpeter)在加拿大创刊,深层生态学与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学和生物区域主义等环保运动结合起来,成为西方有影响的四支激进环境主义之一。

4、在推动深层生态学在美国早期的传播历史上,德韦尔(BillDeval1)和塞欣斯(GeorgeSessions)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塞欣斯曾和纳斯共同起草了作为深层生态学核心的8条行动纲领,他主要从环境哲学方面介绍和阐述奈斯的思想;德韦尔则侧重于深层生态学思想在生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两人合着的《深层生态学:物质的自然仿佛具有生命》(Deep Ecology,:living as if Nature OOttered,1985)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产生背景、思想根源、理论主张以及深层生态运动的相关情况,对深生态学思想在美国和欧洲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他们于1979―1980年间把奈斯的思想学说完整地引入环境伦理学领域,从而使深层生态学成为环境伦理学领域中一个正式的或规范的思想流派;其次,努力使奈斯的学说成为深层生态学正统理论,并扩展其在生态哲学中的学术影响力;最后,努力促成环境伦理学家们与深层生态主义者的相互认同。8O年代中期以后,澳大利亚的深层生态学家沃威克?福克斯(WarwickFox)脱颖而出,他更注重对外部意见的分析和对深层生态学自身的学术批判。其着作《超越个人的生态学》(Toward ATranspersonalEcology)是迄今对深层生态学阐述最系统深入的着作之一。除上述重要人物外,还有许多学者诸如约翰?锡德、大卫?罗德曼和比尔?麦科马克等都在?I卫和发展深层生态学思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克斯在着作《走向超越个人的生态学》附录中对这些学者及其与深生态学有关的OO情况都做了详细介绍。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1、2015年11月16日“东大伦理?伦理精神OO”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OO。会议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俊主持,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樊和平(樊浩)教授就东南大学伦理学未来的发展和已毕业研究生的学术发展提出建议和希望,以下是答问的摘要。

2、迄今为止,“东大伦理”已经发展出三大特色: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东大的伦理学发展不能局限于伦理学范围,因为伦理学的圈子太小,在哲学领域中,其知识状况相对也比较欠缺,我们必须面向一级学科,走向一级学科,迎接更大的挑战,而不只是在伦理学圈子里打转。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伦理学圈子”,必须开阔自身的视野,借助各种项目和平台开展活动,一方面相互交流,另一方面发现自身的问题。尤其要注重对自身学术方向的谋划——正在做什么、想做什么、今后做什么。所以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述出来,因为唯有通过清楚的表达,才能清楚地明白自身的规划,并思考自己所做的“方向”是不是具有合理性。今天的会议我们将就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3、做学术、做学问不能放任自己,必须学会约束自己,要把最重要、最宝贵的精力配置到学术研究活动中,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一定要设定一个方向使自己的学术研究聚焦,并沿着这个“方向”严格地走下去,形成自己的长远优势,而不是不断切换自己的研究主题。要有一种“学术割据”的理念,在中国学术这个大版图中努力占有一块“根据地”,建立只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4、这个世界的风光太多,人总是会受到种种OO,自己要知道哪一束“风光”属于自己,并努力去占有它。什么是聚焦?阳光普照,可以滋养万物,而激光却能聚焦成一束而攻无不克,做学问必须找到自己的“聚焦点”——从发散状态过渡到凝聚状态,咬住不放、执着地去做,才能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做学问要有方向、有规划、有目标,,让它们不断地OO自己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一定要做得足够丰厚、足够强大,才能做出好的学问。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答案

1、如果说“道”与“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一种形式化的基本问题,那么,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则是道德观中的实质性问题。一般来说,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以往和当今伦理思想家们争论的最集中的问题和分歧的焦点。道德观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的确是在道义与利益之间做一个抉择,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人生与道德选择。是要道义还是要利益?是为坚持道义而“不义且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还是见利忘义、以利害义,难怪如宋儒所说:“义利之辩乃儒者第一义”,也难怪在西方伦理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伦理学流派和争论不是道义论就是功利论。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认为:“有两个问题构成伦理思考的最初出发点,总是把思想家们重新带回到伦理学的也同样是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出自道德判断的职能:即从道德上区别善恶的根本基础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源自人的意志和活动的本性:即什么是意志和行动的根本目的?第一个问题正象我们的历史回顾所展现的,引出了两个理论:目的论和形式论。”[1]罗尔斯也认为:“伦理学的两个主要概念是正当和善。我相信,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人的概念是从它们派生的。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的结构就大致是由它怎样定义和联系这两个概念来决定的。”而这两个概念“正当”正是道德义务与道德法则的表达形式,而“善”一般来说总是价值、功效等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在罗尔斯看来,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义与利益或“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可见,无论是从现实人生的道德选择来看,还是从伦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既然道义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人的道德观选择中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因此也自然就成为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2、我们认为,这里的道德、道义就是指道德义务、道德法则或伦理原则,而利益则主要是指人的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究竟是一种利益关系?还是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上的应然相待的关系?道德的目的仅仅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理呢?还是为了追求一种符合人类价值理想的合理生活?道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生活中要追求一种更为高尚的道德?道德是为了快乐和幸福呢?还是快乐和幸福离不开道德?这些问题都是人们的人生实践和道德思考不能不思考的重大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从根本上都是对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不能象动物那样以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来加以处理,人作为有理性、有道德的社会性动物,要以道德这种应然的精神原则和规范力量对人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以什么样的原则调节?道德面临的前提问题是利益优先于道德还是道德优先于利益?我们用“优先”而不用“决定”这个词是表明道德与利益关系不是一种因果律基础上的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一种价值的“优先”性选择问题。对此的不同选择就形成了功利论与道义论两个基本的伦理学流派。道德与利益何者为先?哪个更根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决定了两条不同的伦理路线:道义论与功利论。凡认为道德义务与道德法则的价值高于利益、功效价值的就是道义论,其特点是维护了道德自身的至上性、自足性价值;凡认为道德行为的价值总是决定于一种非道德的目的与功效的就是功利论,其特点认为道德只是一种谋取主体幸福或功利的手段,一种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就在于它是实现主体目的与功利的“善”和“好”。

3、康德在道德本质问题上持一种绝对的道德本体论观点,即认为道德是纯粹为义务而义务,道德是一种自足自洽的事物,是不用别的事物加以规定的,似乎道德就是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活的全部内容。虽然这种观点维护了道德生活在人的生活中的至上性、纯洁性,但在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人的存在的两重性,决定了人不仅有如道德生活这一类的精神生活,还必须有维持肉体存在的物质OOO,因此,不仅道德是人们的精神追求,而且,物质利益的追求就成为人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处理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每一个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根本的现实问题。因此,正如“意识”这个概念必须借助于与其相关的上位概念“物质”才能定义一样,“道德”也只有借助于其上位概念“利益”才能得到其规定和体现。因为在我们看来,道德无非是认识调节利益关系的一种价值原则和规范而已。离开了利益关系来谈道德,可能会使道德思考变得空泛而缺乏实质的价值内容。

4、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伦理学或道德观的基本问题最终是由人的存在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人是一种肉体感性存在,这决定了人必然有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否则,人就不能生存。但另一方面人又是一个理性的社会性存在,人的存在与生活都是社会性的,人的利益谋求和获得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弱肉强食的自然状态。由此不仅需要契约、法律等规范原则来调节人的利益关系,而且要用道德、道义这种软规范来调节人的利益关系。因此,利益成为我们的最终行为根据,就是功利主义,道义成为行为的最终根据,就是道义论,因此,这个问题成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道德  生态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