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生物学教育OO优秀的范文欣赏(共2篇)   导读:生物学教育OO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有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困惑的,不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所以就会参考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本OO分类为生物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生物学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生物学教育     王保艳1吕贝贝2王运贵3彭鑫鹤1(1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014;2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3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00)     摘要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强调K-12年级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注重对学科核心概念、科学和工程实践以及跨学科概念的整合,侧重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等。以上特点应当引起我国生物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教育生物学教育     1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介     美国于1996年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即NSES,后文简称《前标准》),之后十几年间,其自然科学领域迅猛发展,科学教育研究领域也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科学教育要和前沿科学密切相连,教育研究成果也要及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加之美国中学生在国际水平测试中表现不佳,新一轮科学教育OO成为必然。     在此背景下,美国于2010年开始新一轮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发工作,并于2011年7月颁布《K-12美国科学教育框架》(FrOOeworkforK-12ScienceEducation,后文简称《框架》),《框架》的颁布是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OO的第一步。2013年4月,在《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科学教育研究经验,美国颁布《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the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s,后文简称NGSS)。与《前标准》相比,NGSS的理念转变为以下七点:强调科学教育应反映科学各学科相互联系的本质;NGSS是向学生提出的表现期望,而不是具体课程;注重K-12年级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侧重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把科学和工程实践整合到科学教育中;旨在帮助学生为大学、工作和公民生活做准备;注重和州际共同标准中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的联系[1]。     2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生物部分的鲜明特色     2.1实践性NGSS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它删除《前标准》中“作为探究的科学”部分,加入“工程设计”部分。另外还在每条内容标准中都加入“科学与工程实践”。“NGSS强调‘科学与工程实践’不是一种教学策略,而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向导,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针对生物学科的实践本质,NGSS在生物部分呈现了八种科学与工程实践,即“建立和使用模型,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所在,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分析和解释数据,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的论证以及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1]。”     2.2连贯性依据《框架》蓝图,NGSS突出了生物学科的4大核心概念,并围绕4个核心概念延伸出14个相关子概念(表1)。此外,NGSS还展示出不同学习阶段各子概念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期望,从而系统形成基于表现期望的概念体系。概念体系的设置不仅可简化学习内容,还可体现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在幼儿园至12年级,每个核心概念都不仅出现一次,随着年级增高,核心概念所涉及的内容逐渐复杂深入(表2)。小学三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涉及到全部核心概念,LS1只有在二年级没有出现,LS2出现5次,LS3和LS4均出现4次。这样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增加内容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内容。     2.3整合性在NGSS中的生物部分,每一个具体的内容标准中都包括“表现期望”“基础框”和“联系框”(表3)。“表现期望”规定了学生在该阶段学习结束后能够做到的;“基础框”包括“科学和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三个维度;“联系框”阐述了该主题内容与本年级其他主题的联系、与跨年级内容的联系以及与《州共同核心标准(英语和数学)》的联系。     NGSS通过“表现期望”将“基础框”的三个维度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和应用知识,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跨学科概念”有利于教师延伸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3对我国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3.1利用核心概念展开教学NGSS提倡以4个核心概念为主线展开生物学教学,有效简化了学习内容,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也为知识的灵活应用提供了空间。所以,设置学科核心概念,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学习更多的学科内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化知识理解度的有效策略。     3.2增加科学实践的比重用“实践”(practices)代替“技能”(skills),是为了强调从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技能,还需要关于每个实践的具体知识[2]。NGSS与《框架》都重视科学实践在科学知识获取中的作用,不过NGSS设置专门的“工程设计”主题,并在每个主题中加入“科学和工程实践”部分。生物学科是与生产、生活、自然等都息息相关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和应用知识。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时,可加大科学实践的比重,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3.3注重学习内容的连贯性NGSS把整个生物学科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它提倡“学习进阶”,即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深奥程度逐渐提高,这有利于学生各阶段学习的有效性。NGSS的连贯性特点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系统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以及跨学科概念的深刻把握。所以,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者等在制定课程标准、研发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第2篇:生物学教育目标与生活相关联的探讨与对策     董俊[1][2]于长春[1](1.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4000;2.长春市九台区实验高中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我国高中生物学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1]生物科学涉及医疗保健、社会生产、环境保护等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将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笔者对如何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生物教育目标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教育目标生物教学实际生活     一、概述     我国新课程OO的重点集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几方面。[2]高中的生物课堂面对着OO的压力,分数决定命运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以及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指标。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决定教学重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正是有了这个教育目标,才有了我们生物学OO的发展方向。为了充分落实生物教育目标,就应将生物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教育目标实现与实际相联系的意义     新课改中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生活以及前沿科技的联系,强调课程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新教材中增加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3]将生物教育目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对于青少年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孔子曾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恶?”其生动鲜明地阐述了实践是学会新知的重要源泉。将生物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完成知识上的理解,能力上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据OOO统计:“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二的森林为生产而被砍伐;约有5亿公顷可耕地无法耕种;150种鸟兽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绝种,土地沙漠化、森林被破坏、洪涝灾害等环境情况仍在继续甚至有的地方还在加剧。”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环境和社会息息相关的教育学科,在对学生的环保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中生作为OOOO的OO人,他们环保意识的强弱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1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家对于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跟上社会的步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既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4)社会发展的职业需要。教育应以我们所处的时代为背景,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生活的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中生物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学生送入大学校园,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生物学是21世纪逐渐引起关注的前沿科学,涉及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繁衍及人本身等多个方面,学习生物学知识,我们不光可以运用它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而且对学生日后的择业就业方面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将生物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理论,进而可以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日后生产生活中。     三、教育目标的实现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究竟如何将生物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早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启示,所以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发现生物科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奥秘等着他们来发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授《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节,提到:“同学们,老师刚才看你们上体育课的时候由于天气太热男生玩篮球都是大汗淋漓的,有的男生把沾满汗水的外套脱掉放在篮球架上,不一会干掉的衣服上却留下了白色的汗渍。那你们能说说衣服上蒸发掉的物质是什么?而留下的白色物质又是什么吗?”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开始讨论并积极发表看法,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当我公布正确答案蒸发掉的是汗液中的水,而白色物质主要是人体中的无机盐,这两种物质都是人体中重要的无机物时,学生恍然大悟。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入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导入了新课。     (2)采用形象生活比喻理解新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可见感性的认识是认知的开始。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与分子》所涉及的内容多为微观世界,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只靠教师描述难免会乏味无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形象比喻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在对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的记忆上,我们可以将氨基酸的结构拟人化,将氨基酸的各个部分比作人体的四肢来类比记忆。又如学习细胞结构时,我们将细胞膜比喻为工厂的围墙,将工厂与外界分隔开来,防止闲杂人员进入;细胞器比喻为工厂的各个车间,分工不同但密切合作;而细胞核比喻为总控制室,负责下达命令,控制各个车间的活动。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将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3)挖掘现实生活热点学习新知。生物课堂来源于生活并且回归于生活,关注生活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开阔生物视野。如电影《亲爱的》上映之后,打拐问题再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我通过给学生放映OO帮助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的新闻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孩子已经被拐走很多年,可能模样多少会有些改变,那警方和媒体通过什么方法判断失踪儿童就是受害父母的亲生孩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引出DNA是遗传物质。通过生活热点问题的引导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问题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形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学习生物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知识来指导正确的生活行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将所学新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遗传与进化》时我会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OO结婚吗?OO结婚有什么危害?向你身边的人普及OO结婚的危害吧!在学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我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人们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晨练?为什么晚上植物不宜摆放在卧室里?     四、展望     高中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提倡学生在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并掌握生物学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我国大力实行新课程OO的大环境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将生物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生物教育目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学生  教育  科学  生活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