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许多高科技的新型科技逐渐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使得农业的发展迅速,尤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化频繁使用。科技进步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农业机械在智能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显著的实际成果。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机械智能化,不断调整更新发展方向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农业机械和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本文对现代农机机械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要点以及实际运用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展开了预测,希望能够为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要点;应用实践

  1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应用意义

  伴随着计算机科技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将计算机智能化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中,促进农业机械能够迈向智能化、一体化和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既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实际劳动量,又能有效提升农业机械作业的生产率。
 

 
  计算机智能化技术运用到农业机械生产中,意味着将CPU、信息化通信平台等嵌入农业机械之中,通过传输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等方式实现相应的操作,促进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将人力以及单一机械的工作负荷降到最低,提升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率。同时,现代科技的高效运用,在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得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进步。

  相关农业机械生产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资源,逐步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环境是以人力为主导,生产方式比较粗糙,很难确保农产品的总体品质。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既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还能够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精细化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1]。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更为精细和规范的农业生产作业,科学有序的播种灌溉能够降低对土壤和生态的破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来推动经济效益提升,从而加快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2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要点及应用实践

  2.1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国内也得到推广与运用。农业现实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在农业机械上可以安装一台电子视频监控设备,例如,在翻土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驾驶室内安装一台智能的实时交互屏幕,使其能够达到对农作物收获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的效果。另外,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在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或者插秧机等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中采用自动化控制装置,对农产品的生产、处理和加工等流程进行合并管理和控制,使劳动力的成本消耗大幅度降低,使资源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相关技术人员将智能科技运用到农业机械当中,能够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对农产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的获取,实际工作方式是利用传感器能够将部分农产品所生长的地理条件、温湿度、土壤状况、日照时间等各种影响因素所表现出的数据信息展开实时的收集和处理,通过传感器将这些数据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融合,并通过传感器将所得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自动控制装置,从而对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的农业机械的生产进行监控和管理。因此,可以看到,基于农产品基础数据的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再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能够保证在各种生产运行状态下,实现对农业机械进行自动调节与自动控制,大幅度地改善农业生产的生产率,推动农业机械生产的智能化发展[2]。

  2.2智能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是新时期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成果,能够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进行实时追踪、精准查询位置和智能识别农产品,达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国外一名科学家发明的激光脉冲自动装置,该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气象条件的热成像加以处理然后制作完成的。该机器人能够对农产品的直径、覆盖区域、特定生长的详细状况等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农产品的生长地点的土壤及地理环境进行调查,由此获得农产品生长周边的地理环境、相对湿度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储存,传送到核心处理器,展开大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然后基于机器人的数据构建三维建模,获得产品的规格,通过多层次的筛选与解析三维模型,进而对农产品的生长状况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度解析与研究。

  电子智能化技术对于精细化生产模式的构建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打造精准农业体系,目前多数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将智能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研发出了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收获、灌溉工作需求。该系统不仅能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还具有施肥功能、报警功能以及监测功能,能够做到精准施肥和灌溉,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量,避免了肥料资源的浪费[3]。

  电子智能机器人技术对建立精细的生产方式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精确的农业系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农业生产需求引进的一种新的自动化灌溉装置。它不但可以给庄稼浇水,还有施肥、报警、监控等功能,可以实现精确施肥与浇水,调节灌水量与施肥量,防止资源的浪费。高光谱热成像摄像机、脉冲激光扫描传感器等可以监测作物的长势,对农作物植株的胸径、叶面积等生长状态作出具体的评估,可以测量土壤含水率、外界温度等,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计算机进行分析,生成植株三维立体模型,根据实际数据资料对作物的长势进行预测与评估,对农作物的产量效益进行准确预测,对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2.3智能化导航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精确度高、性价比高等诸多应用优势,在农业机械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例如,国外某农业机械收割机设备而言,为了提高农业机械收割作业的效率与便利性,大多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从而使农业机械的操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将网络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生产,对农产品的品质、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农产品的下一步耕种提供基础。

  除此之外,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研制出的一种以GPS为基础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让拖拉机从农业机械库房到农场作业实现无人驾驶,利用GPS实时精确的位置,保证了无人机的精确位置。另外,一些微型无人机等高科技农业机器,如农业灌溉、种植等,也逐渐将GPS技术运用到了农业机械生产中,预先设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以及飞行路线等,从而达到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作业。尤其是在农作物喷雾中,可减少30%至50%的药剂使用剂量,并能有效抑制漂动情况,大幅度提高了药剂的穿透能力,对锈病的实际控制率可达90%。

  2.4新能源技术

  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发展水平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在农机设备中运用智能技术,能够很好地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推动我国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要以创新为基础,主动剖析其发展趋势,开发智能农机装备。在此过程中,要重视科技成果的传播,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高效使用。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大国,面对目前日趋严重的生态、社会问题,我国要尽快发展新能源,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发展趋势[4]。将新能源科技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可以将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形式用于农业机械生产中,既节约了能耗,又确保农业生产效率,达到了传统农业机械作业中难以保障的环保效果。新能源技术在农业实践中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高效产出的作用。在现实农业生产中,相关技术人员建造一套太阳能电站,可以把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给大棚带来足够的能量和热能,让大棚农作物有更加适合自身生长的环境。利用太阳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诱杀虫害,从而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对农田及农作物的危害。将风力发电、智能化水泵等系统添加到农业机械设备中,可以使灌溉工作更为精细,对农业生产进行更为精确的安排,从而使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得到更好的保障,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2.5视觉控制技术

  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因其计算机系统低配置、性能比较低下、低成本等原因,在精度与品质方面均有不足之处。无论是在农业机械的研发阶段还是农业机械装备的制造过程中,三维系统和视觉控制技术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农业机械装备设计阶段,该项技术能够将设计思想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有利于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参数化设计也能使改进的流程更为直接、便捷。在农机设备制造方面,将设备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作业,系统能够通过对精细参数进行微调来确保利用智能化技术调整具体数据,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并确保其使用品质更为精准,确保所设计的农机设备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使用摄像机装置或微型计算机装置来仿真视觉功能,能够追踪和管理目标对象,测定作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对周围的其他障碍进行有效的躲避,从而实现农业机械作业和导航路线的优化。计算机视觉技术具有很高的辨识精度,能够掌握作物的长势判定其生长状况,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仅通过与农产品的表面相接触,就能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等级[5]。

  在植物保护、苗木嫁接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以计算机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农业机械智能化,不但可以对农产品进行自动化的生产管理,而且可以对农产品的销售、检测、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操作。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既对现代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有效的创新,使其运行和管理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也使农产品的品质检验与包装的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6智能遥感技术

  在农业机械上进行农业遥感监测,能对农机装备进行优化。
 

 
  首先,农业传感技术在农业产品种植、维护、生长等环节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农业产品的人工密集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将农业感知技术运用到农产品收割机装置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收获的农产品的成熟情况,并极大地改善农作物收获作业的效率。其次,将GPS与智能遥感技术相融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机制的优化与提升。例如,通过设计和开发一套相关的数据信息检测系统,用以收集农作物的生长数据,然后通过远距离的控制中心来传输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让有关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到农作物的真实长势,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并加以处理,以此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应当以智能化和精确性为主要研究目标,构建完善的智能化技术系统,对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主动进行升级,同时加强对智能化技术生产设施的管理,实现智能化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合理融合。开发智能农业机械,除了要重视科技的优化和创新外,还要加强推广[6]。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下,部分人群对智能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必须优化创新技术,开发设计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强对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工作,使农民和大众对农机智能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保证农机设备的设计能够与生产的实际相联系,在持续的实践和探索中促进农机智能化技术的优化和提升。

  3结语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运用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智能化农机配置,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实现对各种农产品的精确利用,促进我国市场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技术有助于提高机械的节能效能,实现各种农产品的再循环利用,并对已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农业机器人的导航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电子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农机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降低了作业中发生的问题,确保生产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亚舟.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0):73-74.

  [2]蒋玉峰.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探析[J].当代农机,2022(11):40+42.

  [3]马玉玲.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16-17.

  [4]李凤红.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2(03):110-111.

  [5]赵行鹏.现代农业机械中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04):186-187.

  [6]李永志,李巨.现代农业机械中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3):99-10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