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亚洲音乐大赛(以乐作文)

 人参与  2022-11-09 14:18:42  分类 : 论文知识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亚洲音乐大赛(以乐作文)

目录:

亚洲音乐大赛

以乐作文

亚洲音乐大赛

亚洲音乐大赛

1、2019年4月24日(周三)16:30,OO音乐学院首届“乐论杯”音乐美学OO比赛(本科生组)颁奖仪式在OO音乐学院教学楼409教室OO。出席颁奖仪式的有音乐学系主任安平、副主任潘澜、原系主任钟子林、原总支OO潘必新、音乐美学教研室主任何宽钊等多位老师和音乐学系部分学生。颁奖仪式由何宽钊老师主持。

2、何宽钊老师介绍了本次OO比赛的源起、基金管理、赛制原则、评委组成等基本情况。为纪念已故音乐美学家、OO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何乾三教授,美籍华人,音乐学家欧阳美伦老师出资设立了美学基金。OO比赛面向校内全本科学生,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中西音乐美学史、音乐美学基础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以及世界音乐的美学问题等。

3、比赛采取了回避制和匿名制的评审规则,即参赛者的指导老师一律回避,不参与整个评审活动,同时评委对参赛OO匿名评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评委组成除音乐美学教研室教师外,还有其它相关专业方向的教师和校外评委,希望以此更全面地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评判。

4、何乾三教授的丈夫,音乐学系原系主任钟子林教授介绍了何乾三教授的生平过往、何老师对音乐美学学科的深厚情感及其与捐款人欧阳美伦之间的纯真友谊,引发了出席者的深切共鸣。

以乐作文

以乐作文

1、摘要:儒家的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的思想,使音乐与礼仪为伍,“乐以民和”成为封建统治者的OO教化工具。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重教化轻娱乐,真、OO从于善的主体风格。本文以历史为线,梳理出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借此了解中国礼乐音乐美学的发展。OO关键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礼乐,和乐

2、孔子肯定音乐的教化作用,将“乐”与“礼”相结合,构成一种直接为OO和教育服务的“礼乐观”。把礼乐看作是修身治国的重要手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主张美善统一,乐必须有“仁爱”的精神“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音乐内容如果反映了“礼”,及“仁爱”的道德标准,就是“善”。音乐形式结构,如果和谐统中和、雅正,就是“美”。二者能完美结合,就是“尽善尽美”了。曾赞扬《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批评《武》乐“尽美”而“未尽善”(《论语·八佾》)。认为音乐有极大的OO作用,音乐和OO的兴盛与否,影响着OO的思想情绪,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OO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同时,他也打破了以往音乐观所通常具有的宗教束缚,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已不再予宗教以任何地盘('子不语怪力乱神')。

3、《礼记·乐记》提出“制礼乐,人为之节”(《乐本》)的命题。重视“立乐之方”,强调个人服从社会的规范,要求音乐在“礼”的秩序规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音乐的作用,主张“乐和民声”(《乐本》)、“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论》)。提倡“和乐”必培养人的德行,反对“O乐”,以防止人的道德败坏。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只有真正有德的音乐,才能感动人心。故作为“治心”的乐,不可为伪:“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乐论》)

4、《国语》在关于单穆公、伶州鸠论乐的记载中,反映出“和”这一范畴的历史发展。指出“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周语》下)。认为声色的审美,必须以“和”为限度,超越这一界限,会引起心理与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伶州鸠提出“乐从和,和从平”的观点,强调“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同上)的观点,反映中国古代以“和”为美的理想。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音乐  美学  老师  思想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