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三年级小学数学OO4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目录:

三年级小学数学OO4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问题的研究

三年级上册日记大全

三年级小学数学OO40篇

三年级小学数学OO40篇

1、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2、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4、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1、本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教材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本期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3、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量,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习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4、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所加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问题的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问题的研究

1、(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2) 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这种紧密的安排,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3) 教材将“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图形的运动 ( 一)”单元,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更形象、直观。(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材中对“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数据收集整理”,在这个单元中,以前的以一当五的OO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降低了难度。(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2、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3、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学生2 - 6的表内除法、7 - 9的表内除法,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还节省了很多时间,降低难度,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年级上册日记大全

1、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OO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OO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2、 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学生  教学  学习  年级  除法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