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日本教育学OO范文_日本教育学毕业OO设计

导读:日本教育学OO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写,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才好,其实写作OO并非什么难事,大家可以使用大量的使用参考文献,本文分类为教育学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日本教育学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与发展走向

中国教育学的“舶来品”性质,使得中国教育学从创立之初就带有浓重的西方色彩。近代以日本教育体制为蓝图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体现了其‘西洋’替身的‘东洋’强国的地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1]。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教育学的研究历程,其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模式及其路径,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石。明晰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嬗变及动向,既是中国教育学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工作,又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与使命。
  一、 “翻译教育学”之批判与
  “德国教育学”研究一般而言,日本学者普遍认为“教育学”在日本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1882年,伊泽修二《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日本人OO编写“教育学”教材的诞生。留学归国的伊泽修二欲为日本师范学校的教育学科编写一本教科书,就将其在美国留学时所记录下来的有关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讲义笔记总结整理出版。此后,教育学就作为教师养成学校的固定教学科目被规定下来,这一“出身”导致日本教育学在作为一门“科学”或者“学问”被研究之前,是作为一门教职科目而存在的。以降,基于英国、法国、美国“OO之人的养成”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日本教育学者开始致力于编写本国的教育学教材。但严格来说,这只是日本教育学学科诞生的萌芽,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研究。因为,此前所谓的“教育学研究”其实都只是属于“翻译教育学”的范畴。
  时至20世纪1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研究才在日本出现。这种教育学自主研究意识的萌发是源于日本民族性的批判性思维倾向。19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学术界对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思想“无自觉、不批判”的引进与模仿,导致日本教育学界“欧美崇拜”“西洋中毒”的学术倾向风行一时。因此,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萌动,国粹主义与西化主义的激烈斗争,使得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日本教育学开始进入有意识的、选择性的借鉴阶段。由于日本学术界渐渐意识到其国民生活的很多方面,较之英国、美国其实与德国更为相似相通,所以翻译、引进的对象开始向德国转移,价值取向也从英国美国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向德国的国家主义、道德主义倾斜。1887(明治20)年,就任于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的德国人哈斯克内希德(haOOOnecht,e.,1853—1927)以高级中学的教师培养为目的开始讲授教育学,内容即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自此,德国教育学开始作为日本师范学校教育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被广泛翻译、引进。1889年,豪斯可奈特组织设立特约生教育学科,培养出了一批像谷本富、汤原元一、稻垣末松、山口小太郎、冈田五兔等著名的教育学者。这些人在哈斯克内希德回德国后,仍然在不断探索如何将赫尔巴特教学法在日本推广应用。德国留学归来的野尾精一也在帝国大学以及其他高等师范学校讲授过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但这些研究与讲授都是通过翻译克恩(h.kern,1823—?)、麟德纳(g.a.lindner,1828—1887)、凯伦等德国赫尔巴特学派代表人物的著作而实现的。而后,文科大学哲学科的大濑甚太郎对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进行了体系化整理,其《教育学》(1891年)一书随后被作为帝国大学教育科的教育学固定教科书。可以说德国教师的宣讲以及留学德国人员的归国使得德国教育学被带入日本,并成为这一阶段日本教育学研究的主体。
  二、“德国教育学”之批判与
  “日本教育学”构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的胜利激起了日本学者的民族意识,教育领域中倡导日本教育学OO的呼声此起彼伏,被全盘借鉴过来的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在日本面临着解构的局面。其实早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被称为“日本教育学始祖”的日高真实,就在其《日本教育论》中主张过“教授应该以本国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内容OO论。此外,全面致力于践行日本教育学OO的先驱者能势荣,于1895年出版了《新教育学》。这部教育学著作与当时众多的译版教育学不同,它巧妙的吸取了佩吉与诺森德、斯宾塞与詹姆斯及科恩佩尔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学。它代表了19世纪末日本教育学者开始不独一家学说、博采众长进行反思,构建日本教育学的尝试。之后,泽柳政太郎于1909年出版《实际教育学》一书,尖锐地批判了“讲坛教育学”毫不接触实际问题,只宣扬一家之言(即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学术风气。泽柳政太郎对以往教育学的批判可以概括为四点,即“过于空洞、脱离实际、众说纷纭以及回避教育上的大问题”[2],强调要彻底改造它就必须建立新教育学。据海后宗臣《明治·大正·昭和教育学说史》的记载,自上述泽柳政太郎《实际教育学》问世之后到20世纪初期,作为赫尔巴特教育学说对立物的实验教育学OO出现,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试图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研究教育现象。这种方法给当时的教育学研究树立了新的风气。不过,这种变化始终停留在单纯的学說介绍上,并没有实际着手进行教育的实证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此阶段的日本教育学还是“尚未实验的实验教育学”[3]。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OO主义思想的传播,日本接触了美国教育学,以杜威教育学说为背景的美国实证教育研究成果被介绍到日本来。日本开始了教育实验、教育调查、教育测定以及教育统计研究。例如,久保良英关于儿童的研究、田中宽一和冈部弥太郎对教育测定的研究、上村福幸对智力测定的研究、大伴茂对教育诊断学的研究等。教育实证研究终于从单纯介绍向实际研究迈出了一步。自此,教育学研究的日本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

日本、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习与启示

  [摘要]日本、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OO的强力推动下,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创新,其完备的教育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实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方法、OO的巨大投入都值得我们学习,对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办好我们的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 韩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启示
  [作者简介]刘晓(1950- ),男,湖南华容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政协OOO,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湖南长沙410004)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47-03
  
  近几年,笔者通过与日本、韩国教育界、企业界人员交流与合作,对日、韩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2008年7月,笔者率湖南省职业教育考察团赴日本、韩国访问,耳闻目睹,深入交流,日、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完备的教育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实用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高度重视、OO的巨大投入都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办好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一、日本、韩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征表现
  
  (一)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1.推崇“技术立国”,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日本、韩国在不同时期均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规划,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不断完善与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从20世纪70年OO始,计算机得到普及使用,推动了工业国家的产业升级,产业重心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低产值、高能耗向知识密集型、高产值、低能耗工业发展,向高精尖、自动化、大型化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社会需求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应运而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韩国均得到大力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2.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科学校”这三类学校组成。“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近90%是男生,培养面向制造业的技术人员;“短期大学”是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两年,近90%是女生,培养人文、经贸、家政等服务业人员;“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以上学生,学制二至三年,以培养学生就业和实际生活必要能力以及提高文化教养为目的,一般称其为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日本高职教育的这三类学校都可以授予准学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以申请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日本的三类学校已构建了一个多种学制、多专业门类、可跨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韩国的高职教育由高等专科学校、产业大学、产业研究生院相互衔接,打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同层次、由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的道路,形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二)明确的培养目标
  日、韩两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均在教育立法中有明确表述,共同点主要是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培养技术型人才,如助理工程师、高级技术员、领班,即可以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要求的劳动者。培养层次可以有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但主要是以专科为主。
  韩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职教育办学目标是:“教授和研究关于社会各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理论,提高才能,培养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强调实用型,具有多技能技术,要求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拥有OO思考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OO设计、制作的行动能力、精巧的手艺,培养在产业社会里能够拥有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熟悉尖端的技术、具有能够OO制作产品的全能技师和拥有创造感的技术工程师。”
  日本《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近期,日本在明确培养高职学生成为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认识和自我支配能力、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软件设计、信息处理、情报检索、计算机控制与学习等全面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使学生具有通过外国语言了解外国社会经济、生活习惯、商务常规、价值观念的能力,进而培养将本国同样的知识传达给外国人的能力。
  (三)多样化实用的教学模式
  1.日、韩两国都没有创造国际流行的职业教育模式。两国都没有采取国际流行的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工学交替)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教学法。但都根据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实施以上多种模式,大大推进了两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国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再仅仅是培养“经济人”,而是培养既有技术又有高尚情操的现代从业人员,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课程,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挥、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日、韩两国高职教育实施完全学分制。其中,必修课为主要学科,由教授或副教授(博士)讲授,辅修课、任选课为次要学科,一般为副教授讲授,但可由专任讲师(硕士)上课,练习课、实习课、实验课可由助教(硕士)或在读博士研究生担任。
  日本学分制是每45学时为1学分,课堂教授30学时、课外复习15学时,可以得到1学分;课堂讲授15学时、课堂练习15学时、课外复习15学时,也可以得到1学分;教学实验、生产实习等课,每45学时得到1学分。二年制学生必须得到62学分以上,还要经过综合考试合格,才能毕业。三年制学生必须得到93学分以上,方可毕业。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追求个性发展,学校实行“学分互换制”,承认学生入学前后到国内外其他高校学习取得的学分,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算一定学分,但这种学分不能超过学生应得总学分的1/4;并要求每学年授课周数不少于35周,每周应上课23学时以上。
  韩国高职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一般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30%,专业课程占70~80%,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课(包括实验实习)各占50%,学分的计算办法为讲课16学时为1学分;如果是实验、实习、体育等,每32学时为1学分。二年制毕业的学生最低学分不得少于80学分。但护理专业、电子技术等专业则要求120学分以上,一些名牌学校、品牌专业要求更甚,如知名的韩国仁川技能大学二年制电子技术专业开设34门课3200学时,每学期20教学周,每周40学时,7门必修公共课320学时,14门必修专业理论课1120学时,10门专业实践课1440学时,2门专业选修理论课120学时,1门专业实践选修课200学时,学分累积达到135学分,并且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实践课占总学分的90%以上,不论是课时学分,还是理论课时、实践课时都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到各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
  (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在平时与日本人、韩国人交流接触过程中,进而在这次访问中,笔者都亲身感受到日本人、韩国人的敬业、乐业,他们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有一种严谨的职业精神,这是日、韩两国重视教育的结果。对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两国高职教育共同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两国始终给学生强烈而全面的职业人生的目标定位,要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乐业尽职的精神,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理念,对职业的认同和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规划未来的生涯,所以,学校在各个环节都加强对学生职业人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工作。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指导并尊重学生选择专业,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并喜欢所学习的专业,组织新生参观学生作品陈列室,看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展,安排企业界、公司业内人员的座谈,让学生充满信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2.注重做学并举。学了就做,做了就会,在学习进程中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主性和进取心。教师的讲授要留有余地,把重要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或是任务,交给学生个人或小组来寻找答案或设计方案。另外,启发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试验、小组研讨等方法找到答案和可行方案,由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未知的职业习惯。
  4.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鼓励学生在不同场合、范围当众演讲,或展示探究结果,或谈学习心得,或解答疑难问题,或发表对事物的看法等等。针对演讲,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表达自己的见解。因为是轮流进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种演讲就是一种综合考察,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日、韩两国高职教育从目标定向到教育全过程实施,都保证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充分发展与强化。
  (五)OO的投入力度大
  1.OO重视支持私立学校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日、韩两国OO均鼓励社会力量、企业、私人办学。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国私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均达80%以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初,OO就开始先资助就读的私校学生,然后逐年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私立学校过多,在日本有两千多所),但这些年来私立学校的资源明显不及公立学校,公信力不强,竞争条件不足,以及少数私立学校运作制度不健全,引起社会对私立学校公共性的质疑。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及教育市场的OO,招生来源亦趋饱和,私立学校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配置资源、稳妥地实施市场淘汰的退场机制、确保私立学校教职员工的权益以及就读学生的权益,已列入OO的议事日程。
  2.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日、韩两国OO现在已明确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提高就业率,稳定社会。所以,持续加大了对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加大对就读学生资助力度。韩国与日本对公办学校学生一律不收学费、住宿费,只收伙食费,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生活上还予以资助,享受完全免费的职业教育。两国公立学校还承接社会失业者、弱势人群、残障人士的职业培训,培训期间享受OO每月10万至18万日元的津贴。在日本“草津高等专门学校”,我们访问了这样一个群体,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日本、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超过45%、韩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超过60%,分别进入了“大众高等教育”的后期阶段和“高等教育普及阶段”。这些年来,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日、韩高等教育,面对来自学生、社会、国际多方面力量的冲击,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根据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第一,骨干院校综合化发展,确立高职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日、韩两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头的院校正在走向综合化发展道路,由过去单一的正规教育向正规与非正规并存方向发展,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并存的方向发展,向终身教育纵深方向发展,使高职院校成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心、终身教育体系的枢纽。
  第二,强化高职院校的OO性,建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加强学校的OO性,OO校际交流,建立伙伴关系,相互设立各种可以累计、转移的学分制课程,建立相互认可学习成绩的机制;OO校企合作与交流、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设计企业生产实践实习课程学分;所有这些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探索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日、韩两国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日本在教育国际化中还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懂技术、通外语、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韩国“21世纪委员会”提出要“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两国高职院校都注重在国际竞争中的国际交流,吸收国际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措施,承认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考证,获取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日、韩两国OO这些年来由OO高度集权管理的高职教育开始向下分权。向地方OO分权,促进地方OO的积极性及分担义务,地方财政也必须对高职学院进行投入,有的已达学院开支的20%至30%,向学校分权的同时也促进学校各具特色、自主发展。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推进的转型期,人才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调研显示,高素质的“蓝领”是我国今后人才需求的缺口,建立起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与日本、韩国有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日本、韩国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借鉴日本、韩国经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由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在研究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以及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实施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为主向企业培训为主的方向过渡。同时,职业学校要注意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吸引各类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提高。韩国职业学校在解决职工转岗培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我国职业学校在职工转岗培训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国企OO深化,大量职工下岗,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成为各级OO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职业学校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日本、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OO的强力推动下,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创新,已形成较为完善优质的教育体系,并可持续地发展,向综合性、OO性、国际性、自主性发展,其成长的经历与经验可以借鉴和带给我们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应认清形势,把握学校自身的实际,站在社会变革、转型的前沿,站在科学发展观的制高点,以OO的心态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大胆OO,锐意创新,这样,我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会少走弯路、发展得更好更快。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教育  日本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