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教育课程OO写作格式借鉴

 人参与  2022-08-26 09:54:59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信息教育课程OO写作格式借鉴

导读:信息教育课程OO应该怎么写?对这个问题想必现在很多人都在为而忧愁的吧,毕竟现在写作OO的过程也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掌握OO写作的结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类为信息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信息教育课程OO范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革新

本文作者:孙西朝、刘爱国 单位:邢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在一定阶段的任务,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从基础建设转向信息化人才培养,其目的是保证大学生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因此,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OO得到大家的关注。

1问题的提出

1.1推行2006—2020OOOO化战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世界的深刻变革。OOO办公厅于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OOOO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OOOO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和社会建设者,作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将关乎我国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1.2落实OOO“质量工程”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落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OOO、财政部于2007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OO工程》指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OOO“质量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化社会人才的生存素养。

1.3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雏形日显,知识增长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与日俱增,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做出决策,缺乏信息素养将难以维系生存。其次,适应教育OO。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查找、评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落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再次,满足自身需要。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影响,信息化正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生存技能”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各种职业的需要,而不具备好的信息素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滞后现象。从BASIC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的一直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软件掌握和简单编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统考过级的课程就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1)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专业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另外,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2)树立教与学的效率观,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率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但是不一定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一定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的协作学习。

4)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通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我的教学任务有效吗”“有无更有效的教学途径”等)来优化教学。

5)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益。但是并不能说量化就是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习学业成就与教师教学表现。

3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OO

目前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而且是大学生必修的统考课程,定位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课程。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仍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除了写毕业OO,平时没有就某个研究目的去上网搜集资料的意识;许多学生不懂得网络搜索方法,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有些高校大学生的恶作剧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OO要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

1)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2)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媒体,不仅指网络和多媒体,OO机、照相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来看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创造性的协作学习。

4)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另外,社会信息化趋势催促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黎加厚)。信息化社会每位成员面临知识更新、职业更换以及创业发展等,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素质。在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高校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OO的重要途径。

4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专业教育教学的整合

4.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学科教学是大学生专业教育的主渠道。这一层面的整合模式包括CAI、CMI、网络课程、校内闭路电视、卫星教学节目、数字电影、幻灯、扩音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积极接受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意识;学科教师要强调大学生利用信息技能拓展学科视野,延伸课堂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认知工具。

4.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消化、吸收、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整合模式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OO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如果以往强调的是“学习信息技术”,在此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信息技能作为教与学的互动中介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4.3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的整合

专业实践是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是知识转换为能力的必然步骤。强调专业实践是当前高校教学转型的标志。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活动课程的融合,反映了融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点,又指明了在模拟环境、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实际问题和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学习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比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专业的综合学习进行整合,首先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导论主要目的是本专业新生的入门教育,任务是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握,建立本专业学习的启蒙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QQ可以随时、及时、即时地与他人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利用QQ开展校际专业学习交流,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信息安全课程的创新教育模式

一、传统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讲授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只起到网络安全导论的作用,缺少互动性和项目实践。

(2)学生从大二第二学期才开始接触到信息安全课程,在入学初期没有培养起对信息安全的兴趣,不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就业岗位,教师也没有为学生科学地制定大学4年的学业规划。

(3)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各种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和保障网络安全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信息安全的一些专业课程还只是停留在基本原理的讲解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少讲授前沿的网络安全应用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并投入到对前沿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的研究中。

(4)缺少网络安全工具实训。现在很多网络安全工具都是开源工具如Backtrack等,掌握这些工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需要开设网络安全工具实训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配置、安装、使用和定制个性化的开源工具。

(5)缺少安全软件设计等实践课程。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能够利用安全工具进行系统安全测试外,还要掌握如何防御和解决系统安全漏洞,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从事安全软件开发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设置安全软件设计开发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安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6)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国内大学生的创新性较欧美大学生有所欠缺,因此要注重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并且要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

二、网络安全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

结合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经验,我们阐述如何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4年间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1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积极发挥班级导师的作用。网络安全的任课教师可以担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在学生入学后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业规划等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在会上介绍网络安全的知识结构、科学背景、发展趋势、行业需求、就业领域,并引用前沿网络安全技术和最新的网络安全隐患案例和OO,如利用智能手机安全漏洞和“云”查杀OO技术等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参与度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成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增强他们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兴趣。导师应在易班网上学生活动社区或其他社交网站上建立网络班级,保持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为学生选课提供帮助;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同时为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在网上班级设置“我的Idea”专题,让学生在OO里发表自己的创新想法,如要做什么样的系统或软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该阶段学生还没有实现这些软件的技术能力,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某方面的技术以实现这些有创意的想法。

2.2以赛代练,参与国家和市级大学生创新

项目和高水平信息安全竞赛在创新实践中,OO员和学业导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业导师都是计算机学院的在职讲师或教授,他们可以把自己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介绍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学业导师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积累科研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OO员和学业导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安全大赛,如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和信息安全技能大赛。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和上海市的创新实践项目申请,学生组团挑选专业课教师作为项目导师,共同探讨创新课题、撰写科技创新项目申请书并提交给专家组,学院组织专家评选20多个创新性高且可行性强的课题并给予资助,在大四上学期对给予资助的项目进行结题审核。学院鼓励获得上海市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学生将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与大四毕业设计(OO)相结合,获得专利创新设计的学生还可提前完成毕业设计并参与创业基金项目的申请或到优秀企业实习。在这些科技创新项目中不乏优秀作品,如基于手势识别的文档加密系统的开发、基于Android的动态一次性口令生产器开发、基于Android系统的OO隐私保护软件的开发等。学院每年举办的这种创新性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项目管理和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项目实践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同时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广大教师和实训单位的认可,大部分学生获得了直研和被优秀企业聘用的机会。

2.3重视多元化实践工程教学,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

在课程教学方面,主讲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以下方法逐步实施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在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可以用一些热点的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在第一节课用美国“棱镜门”事件、“弼马温”OO、“FlOOe”OO和OO木马等新闻事件和案例,增加学生对网络安全课程的兴趣和认知;其次,系统地梳理课程纲要,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信息安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讲解各个知识点,善于利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开展各种与课程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如开展以“网银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发展与潜在漏洞”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最后,在课程教学的末期开设OO性实验,即不规定实验内容,只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对称加密、散列函数、非对称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等技术融合到网站开发、在线通讯应用、手机应用开发和图像加密等应用开发中。我们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最前沿的网络安全研究热点与网络安全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科技创新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如何利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解决最新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对前沿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的研究中,如探讨云计算中的安全存储、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技术、物联网安全密钥管理技术和利用Hadoop技术实现安全日志分析等科研课题,使学生除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对新技术和新热点的技术敏感性和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

作者:李悦 夏小玲 王高丽 李玮 单位: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信息  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