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素养OO2600字_教育信息素养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教育信息素养OO2600字_教育信息素养OO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都是尤为严格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写作OO太难了,本OO分类为信息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教育信息素养OO2600字_教育信息素养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信息素养OO2600字(一):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OO
摘要:结合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及问卷调查,对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医学院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OO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当时定义为:人们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工具或主要信息源的技术与技能[1]。CalzadaPrado认为作为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数据素养促使个体能够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处理和合理利用数据[2]。信息素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促使了健康素养概念的产生,健康素养目前最被广泛采纳的定义是:个人能够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并以此做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的能力。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即基本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二是能力层面,即健康信息素养[3]。
1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西部地区共有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OO、OOO、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现有医学本科院校24所,本文以这24所医学类本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含图书馆所承担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图书馆的教育主题、教育的主体及形式、教育资源环境和一站式服务设备,以及数据素养、健康素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内容。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及形式
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医学院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主要停留在图书馆层面,从院校层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较少,仅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进行素养教育的主体上升到院校层面。教育形式主要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举办信息素养竞赛等方式开展,少数院校如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极少数院校通过学校写作中心、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2教育资源环境和一站式服务设备
绝大多数院校仅通过图书馆固有资源进行用户素养教育,部分图书馆提供了研修室、文献管理工具、信息共享空间等教育资源环境,但西部地区医学院校还未见提供信息素养创客空间、OO研究数据平台、数字服务工作室、学术协作空间、数据管理工具、用户交互工具协助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未见提供3D打印、板扫描仪、放大文本的软件、便携式做笔记的工具等信息素养教育的辅助设备。
2.3数据素养教育
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未提供数据素养教育,仅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进行了数据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但数据素养教育仅限于对获取数据知识的技能培训,未涉及对数据组织、数据伦理、数据道德,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工具、数据存储平台等内容的数据素养教育。
2.4健康素养教育
极少数院校开展了健康素养教育,如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通过提供健康参考书目和网上资源导航进行健康主题阅读推广,如心理咨询类、人生哲理类、休闲读物类、诗歌和小说类等。川北医学院开设了《中医养生学》课程,并提供医学信息报道和健康资讯。
3结论与建议
3.1与具体学科相融合,建立多层次、多阶段的教学体系
与综合性院校不同,目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大多已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但大多采取大班教学和填鸭式教学,虽部分院校能做到分年级、分专业教学,如专科、本科、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长短有所區分,但核心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数据库信息的获取利用能力为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核心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上应扩展至科学研究工具、数据统计方法、科研立项等知识的教育,以开发学生的知识创造与科研创新能力。教学体系上应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阶段、专业、层次的由浅入深的分阶段化的教学体系。
3.2设计层次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推进数据素养教育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较少,教育内容仅涉及数据知识的认识与获取,教学形式仅有讲座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都亟待提高。教育内容上应扩展至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伦理、数据获取、数据筛选、数据共享、数据保护、数据评价等内容,例如开设“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导论”、“SPSS应用基础”、“Excel图表制作”课程。教学模式上应构建多层次的数据素养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可开展数据意识为主的教育,中等年级学生可开展数据分析技能的教育,高年级学生侧重掌握利用数据能力开展学术研究,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3.3依托医学院校专业背景,推进健康素养教育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极少医学院校开展了健康素养教育,且健康素养教育内容仅包含健康书籍馆内阅览、推荐健康主题书籍,教育形式仅限于健康信息资源的推送与培训。1)应提供更丰富的健康素养教育内容,如针对不同人群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护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2)应提供更多样化的健康素养的教育形式,如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多主题的健康课程培训,医学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健康资源,建立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健康信息资源网络链接导航、健康资源信息平台。除了健康信息阅读推广、健康信息资源建设等传统方式以外,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并以健康信息咨询、健康护理、全民网络健康知识竞赛、临床健康信息服务、健康游戏等多样化方式开展健康素养教育。
3.4以信息素养为根基,推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目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日渐丰富,但通识性信息素养教育仍占主导,教育模式大多以传统的学分课程,固定场所、空间、时间的方式开展,部分院校采用了网络化教育方式。传统的课堂模式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中缺乏信息共建共享与协同合作,在培养用户的协作认知、互动交流、学术创新能力等方OO有局限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上应将数据伦理与道德、新媒体应用、学术科研、媒介素养、数据素养、统计素养、健康素养等素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知识再造的能力。
教育信息素养毕业OO范文模板(二):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SWOT分析研究OO
摘要:为提高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本文以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从素养教育、资源建设、服务模式、馆员培训、合作联盟等五个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大学生;地方性
信息素养是能够使人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或网络资源,是信息社会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如何寻找所需的信息及利用其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决策。在当今信息时代,健康信息素养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通常由图书馆承担,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定期或不定期)、信息检索公选课等。高校图书馆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信息素养教育课通常也都由图书馆员负责。在信息OO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面临储存的问题,海量的数字资源为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SWOT分析研究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以SPOC中产生的课件和科研作品建设而成的机构库极具学术价值。2003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指出健康信息素养是“认识到健康信息需求,熟悉可能的信息源并应用它们来检索相关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以及在某一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利用信息做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中质量参差不齐、来源可靠性模糊往往对大学生产生误导,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筛选、辨别信息成为健康信息教育的关键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大学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健康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相关研究及实践主要集中在医学院校图书馆,地方性高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采用SWOT模型,以地方性高校图书馆研究主体,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探索提供帮助。
一、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大学生对健康信息素养的需求较高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困扰,特别是毕业生面临就业求职和继续升学的压力时,及时获取健康信息有助于大学生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据调查统计84.4%的在校大学生对健康信息有较高的需求,主要获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与个人发展,但是缺少对馆藏资源的关注,只有38.9%使用过图书馆健康信息资源。
2.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拓展发展方向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多元素养教育能够拓展图书馆的活动空间,图书馆的重点将逐步从阅读向包含阅读更广泛的素养转移,特别是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在健康中国环境下,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具有地缘优势,结合学校医学类的专业发展方向,开展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空间,促进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二、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SWOT现状研究
1.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馆藏资源来源可靠,特色资源是地方性高校的一大亮点,此外还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二是人员优势。馆员具有丰富的参考咨询经验和信息检索知识,特别是医学学科馆员大多具有医学背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接受能力较强,教育影响的辐射力广,是接受健康信息素养的好时机。三是空间优势。为读者提供自习室、电子阅览室、自助研讨室等学习空间,还有提供咖啡厅、朗读亭、心理阅读疗法咨询室、创客空间等休闲娱乐一体化的空间,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開展提供空间场所。
2.劣势
一是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认识不足。一方面,地方性高校由于缺少专业的教育团队、采购经费OO、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对图书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大学生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对图书馆和专业文献认识欠缺,或者缺乏从图书馆和专业文献获取健康信息的技能。二是信息素养教育不够完善。健康信息服务是OO度的,将健康信息素养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欢迎,高校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内容具有局限性等现象。
3.机遇
一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倡导。健康素养促进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015年3月,“健康中国”被列入OO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评估;2016年10月,OOOO、OOO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计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值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二是公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其中健康信息素养从2012年首次评估的18.26%增加至27.18%,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三是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社交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健康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为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如异地同步医疗病例诊断,信息检索MOOC培训等,促进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不仅缩短了信息检索的时间,而且提供更加直观的、动态化的效果。
4.挑战
一是健康信息需求差异化。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整体水平偏低,据调查研究发现女生高于男生,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医学院校高于综合性院校,城市生源高于农村生源。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不平衡,大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等特点。二是多方合作联盟。健康信息素养是OO度的,需要多部门之间开展协同合作,地方性图书馆如何推动馆际联盟的深度发展与专门机构的广泛合作,形成资源优势互补的格局,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值得思考。目前我国高校参与的联盟主要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分会、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医学文献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图书馆联盟等。
三、地方性高校图书提高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策略
1.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一是新生入馆教育。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新生入馆教育培训中,重点介绍图书馆健康信息资源,加强数据库的下载与使用规范的管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能力,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共同营造安全、绿色的健康网络环境。二是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开展多层次的互动教学,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侧重医学数据库和文献管理工具的基础检索知识;针对高年级学生侧重实践案例教学;针对研究生、教师等侧重医学研究的前沿与学科动态发展。三是健康信息讲座培训。积极开展线下与线上讲座培训,邀请医学数据库培训讲师或医学类专家开展线下培训,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信息检索系列讲座品牌。收集整理并提供医学信息检索类MOOC课程的链接等。
2.加强健康信息资源建设
一是信息资源的针对性。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挖掘地方性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充分利用OO获取OA资源,收集整理网络免费资源,开通试用医学类数据库。二是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引进Medline、Pubmed等专业性的医学数据库等,提高信息源的可信度,改进和完善资源采集的环节,注重资源整与统一发现系统的建设,重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等。三是信息资源载体的多样化。文字、图像和OO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等特点,提供多种的信息载体形式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参与互动。
3.创新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一是资源导航服务。链接权威的官方网站,网站的选取时应注意资源的权威性、全面性、新颖性、稳定性等。对文献进行分类,提供使用指南,细分用户群体,提供专题服务,细分疾病种类,以病种作为关键词建立索引。二是参考咨询服务。通过QQ、微信、微博、健康APP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交互式的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常见的健康问题可以设立FAQ,对于专业的健康问题可以引导读者链接到专业的医学信息门户网站或者转送给专业人士回复,同时注意进行免责的声明,避免引起法律的OO。三是健康信息阅读推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健康信息服务项目,利用世界读书日、健康活动日为契机积极策划相应的健康宣传活动,如策划健康图片展览、读书会、真人图书馆等活动,举办信息技能检索大赛,推出线上健康阅读打卡活动、考试前期推送饮食攻略及心理疏导、毕业季就业心理测评与指导等活动,嵌入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4.提高馆员健康信息素养
一是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设立健康信息馆员或者医学类科学馆员等专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与角色定位,积极引进具有医学类和信息检索背景知识的人才,注重馆员职业规划与发展;提供培训、参观访问机会,鼓励馆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获取心理咨询师、学科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等。例如美国图书馆设立“健康信息馆员”专门岗位,负责健康信息的组织、导航及教育,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和美国医学图书馆联盟(NN/LM)合作推进消费者健康信息专业培训(CHIS)并颁发证书。二是实践活动技能的培养。要求馆员能够熟悉医学类常用数据库的类型和各大健康信息专业门户网站的特点,提高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分析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和检索路径,主动开展个性化的推送服务。具备较强的沟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及时反馈并指导馆藏健康资源的建设,重视对参考咨询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
5.加强相关机构合作联盟
一是参与馆际合作联盟。关注医学类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加强与医学类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参与CALIS、CASHL等高校图书馆联盟,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健康信息专题服务、查新查引等知识服务,为科研提供资源保障服务。二是加强其他機构团体之间的合作。例如校医院、心理咨询室联合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人员交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等。参与健康信息智库平台联盟,为用户提供健康数据、临床决策、循证信息参考等专业知识及卫生保健、养生防病等常识。
此外,在重大突发疾病流行期间,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的宣传,开辟健康知识导航、健康科普知识等栏目,利用微信、微博、抖音、QQ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提供健康类书目推荐资源,推送健康常识等动态微OO,对相关信息及时整理、辟谣,引导读者应用所学的健康信息素养知识对信息进行辨伪。
四、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信息服务成为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新的基本责任。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突破自身资源与服务的局限,拓展特色健康信息教育,提供权威性、准确性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高馆员健康信息素养,构建信息平台的合作联盟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共同探索一条既符合地方性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又适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