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家庭教育误区OO范文_家庭教育误区毕业OO模板

导读:想要写作出优秀的家庭教育误区OO,想必大家都会觉得不容易的,不管是从标题还是内容上,每一个结构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学习一下前辈的写作方式也是会有收获的,本文分类为家庭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家庭教育误区OO范文供大家参考。

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要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据调查,在家庭教育一系列选择题目中,大多数家长选择的前三位都没有德育。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   误区一,家庭教育仅仅是OO孩子学习。调查显示,对“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这项调查,完全同意的家长仅占5%,有32%的家长完全持反对态度。这种只关注学习,而忽视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误区二,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我们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书的,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OO、电视节目中获得的;近四分之一的家长在这方面是空白。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盲从状态。
  误区三,儿童消费过高。现在经济富裕了,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护,都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入的35%、甚至超50%以上。即便是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奢求。
  走出误区,建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1、“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内核”。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这四名话高度概括了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知行脱节”,家长们老是抱怨,他们一直把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告诉孩子,可社会上的干扰太多,总把他们设想的计划毁掉。在家庭教育中,与其把一大堆孩子无法理解的道德训条灌输给他们,还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去比较,去批判。
  2、“凡是孩子喜欢的,家长也要适当涉猎。”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初中女孩迷上了言情小说,母亲知道后大加贬斥。女儿反问:“妈妈,你看过言情小说么?”母亲一时语塞,女儿立刻顶了一句:“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不好?” “相近的思想易于沟通和交流”,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家长一点都不了解,就很难与子女沟通。建议父母们应适当走进孩子的世界,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甚至争论,在亲子互动中引导孩子明辨是非。
  3、“孩子提十条要求,最多只能满足七条。” 现代社会OO太多,竞争太激烈,要鼓励孩子竞争,但不要攀比,要教会孩子“节制OO”。现在的孩子容易狂妄,家长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不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的。因此,家长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也要适当高一点,让他们伸手摸不到,跳一跳又能够摘到。
  4、“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笔者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在道德问题上不听话,要坚决反对;如果是因为淘气不听话,家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总的说来,对于孩子听话的问题,应遵循“行为上严,思维上宽;小时候严,长大了宽”的原则。
  5、“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不光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感染着孩子,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OOO从不勉强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而只是劝说他们不要去做什么;OOO同志更是严于教子。毛岸英年少时,OOO规定儿子每天要清扫一块院子,凡是自己能做的都要自己做,不准让警卫员帮忙。有时OOO还带儿子打扫厕所,并要求儿子坚持下去。
  由此可见,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情操,贵在从家教做起,从小行为养成。有道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将决定今后的社会道德状况。因此,教子弟立品行,家庭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合格的小公民”越发多了,国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够提高,OOO为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逸夫实验小学)

现代家庭教育误区例谈

  每个人进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从胎儿期开始,幼儿就接受着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幼儿行为、品质的形成。儿童出生后,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网络、电视里经常看到青少年犯罪的事件,小小年纪一时想不开OO的事件也不罕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我们不禁联想到: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误区,家长又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下面我结合平日观察,从三方面简单谈谈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家长心理上存在误区
  对孩子要求过高是一种很明显的心理误区。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自认为孩子智力超常,于是要求孩子超前学习、超负荷学习,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少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有一技之长,心里总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孩子放下碗筷拿起乐谱,学完“奥数”,走进“剑桥”,刚背完“晓风残月”,又得穿上舞鞋跳“芭蕾”。孩子马不停蹄,大人晕头转向。与其说是充实,不如说是可怜。如果孩子成绩样样都好倒也罢了,如果孩子学不好,到时钱也花上了,功夫也搭上了,心血也花费了。家长觉得冤呀:“我们小的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连饭都吃不饱,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还不好好努力?”大人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平平庸庸,铁马冰河也入梦!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大人的心态要平和,不能把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建立在剥夺孩子的应有权利之上。
  另一种心理误区是对孩子的心灵OO,它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如贬低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与闪光点,总在寻找孩子的缺点;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孩子的不对,不给孩子留一点自尊等等。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格。曾在一个兴趣班上看到这样的一幕:贝贝画了几只胖乎乎的蚂蚁,他还兴奋地告诉老师:“老师,看我画的蚂蚁,因为我爸爸、奶奶都是胖胖的,所以我把蚂蚁也画得胖胖的,这样觉得更可爱!”老师点点头,表扬了贝贝的想法。可放学时,贝贝奶奶看了贝贝画得“不像”的蚂蚁,生气地说:“你怎么把蚂蚁画成这个样子?你看老师黑板上是怎么画的。”说完把纸一团扔在垃圾桶里,要求贝贝回家重新画。贝贝看着被奶奶扔了的胖乎乎的小蚂蚁,伤心地哭了。我们看了也觉得辛酸,家长怎么就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无意之中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和勇气。我觉得家长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少一份批评与指责,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误区二:家长语言上的误区
  “不行”几乎是家庭教育中的代名词,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补偿自己没有实现的这个“梦”、那个“梦”,把它们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按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去发展。当孩子的做法不随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不行”之类的话就脱口而出。一天放学时,毛毛爸爸来接毛毛,毛毛拽着爸爸的衣襟说:“爸爸,我想玩一会儿大型玩具再回家。”爸爸摇摇头说:“不行,你得回家练琴,晚上还要到钢琴老师那里回课。”毛毛拉拉爸爸的手恳求爸爸:“玩一会儿,就一会儿,好吗?”爸爸态度很坚决地说:“不行就是不行,还罗嗦什么。”毛毛被爸爸很无奈地拉走了。也许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行”里面包含的是什么?OO、粗暴、简单,没有丝毫的OO可言,这是中国式家长作风的典型语言之一。孩子长期受此影响,便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将来走向社会,和别人协作交流就难免遇到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清是不是“不行”,若是真的“不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为什么不行”,而不应该是家长的一句简单的命令式的“不行”。
  另外,“不要动”、“不许拿”也是平日里我们听得较多的。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看到爸爸刚买的一部新手机很是好奇,就拿在手里玩起来。朋友看见了,一声大吼:“晨晨,不要动,不许拿,摔坏了怎么办?”晨晨被OOO吼声吓了一跳,哭着不肯放下手机。我抱起晨晨说:“快别哭了,阿姨来帮你。”我把手机换了一根长带子,让晨晨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晨晨一会儿变成“摄影师”,用手机帮我们拍照片;一会儿当起“讲解师”,用手机做喇叭给我们介绍家里好玩的玩具;一会儿又给乡下的奶奶“打起了电话”,玩得可开心了。家长多动一点脑筋,孩子就多一份快乐,不要一味地用“不许拿”、“不要动”六个字打发孩子。
  误区三:家长形象行为的误区
  孩子好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会打OO,那是因为父母的好赌行为影响了他;有的孩子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难道说他们生下来就会吗?我班曾有一个小女孩佳佳,虽然才六岁,但到了幼儿园,一会儿大谈电视剧里谈情说爱的画面,一会儿告诉你小区里谁跟谁又吵架了,一会儿评价老师、小朋友穿的衣服漂不漂亮……小小年纪有这种思想,似乎有点不正常。我们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家访,原来佳佳父母都在外地,佳佳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没有文化,平时也教不了什么知识,只能天天和佳佳谈谈这些琐事。,久而久之,佳佳便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了。可见家长的行为习惯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的一些OO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孩子,小则影响思想品质的形成,大则会让孩子走上歪路,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个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热爱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家长只有处处以身作则,才能有威信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迫在眉睫,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教育,经常学习教育知识,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并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尽量避免走进误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孩子  家长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