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教育历史OO2400字_现代教育历史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现代教育历史OO2400字_现代教育历史OO应该怎么写?想要在毕业之前撰写出自己满意的OO,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的,而现在OO的写作规范要求也是特别多,所以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参考一下相关的文献资料,本OO分类为历史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现代教育历史OO2400字_现代教育历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历史OO2400字(一):试论现代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OO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不仅能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且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教育资源,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结合课改新要求来转变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历史教学的相互结合,提升教学效率,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举措     中学历史学科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科目,其学习内容相对较多,学生若读书较少或者语文能力差,就很难真正融入进来,久而久之,学习兴趣有可能下降。所以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教师口头讲授并配合板书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更多的优势。就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     第三次科技OO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其标志性进步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们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弥补教材纯文字呈现的枯燥性,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往往以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来组织信息,组织教学。这种非线性的跳跃方式往往更加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多媒体的这些特点也是它的优点,所以多媒体教学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时空界限,集声、光、像于一体,OO学生的眼、耳、手等OO。使学生在交互的一种状态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能够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会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历史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将距离学生遥远的知识通过纪录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呈现,无形中就会拉近学生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也就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多地向学生呈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它能使授课方式趣味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创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课程OO的必然。同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OO的主阵地、主渠道。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即历史学科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和发展脉络,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而能够以史为鉴,来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也就是既要注意学科教学的知识性,也要注意学生情感认知的发展,真正内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借助多媒体来完成上述高效课堂的创建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展现历史情境     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确实距离有些远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读历史方面的书比较少,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状况,甚至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历史现象的认知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地把那些早已逝去历史还以原来面目,将僵硬的说教变得鲜活,直观性更能给人以真实感,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历史课堂,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功夫,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意境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历史教师永恒的使命。     三、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多媒体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应用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只能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只应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学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增加历史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加深印象和记忆,但这些绝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因此还是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不少人认为:只有选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才显得气派,才能紧跟潮流,因此,片面追求形式的问题,纯粹为了用而用,从而造成了即使播放了生动的影像,学生还是没有学好,完完全全成了看热闹,得不偿失。     (二)重视看、听,而缺少动脑开口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辩”。好多历史知识让学生集体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     利用多媒体确实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它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是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与局限性等缺点,因而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     (四)掌握课堂节奏,避免走过场     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走场子”式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现代教育历史毕业OO范文模板(二):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OO     摘要:荣誉教育是美国现代大学精英本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探寻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梳理荣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可见荣誉教育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国家战略与治理结构等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关键行动者遵循特定的选择路径,进而采取行动策略的结果。总体上,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逻辑。分析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高等教育OO不仅应当关注并推动深层次的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市场等多种力量作用的发挥,更要从根本上重视并培养高校的自主性,发挥关键人物在教育OO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荣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制度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荣誉教育(honorseducation),是美国高校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式。美国荣誉教育的专业性组织——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NationalCollegiateHonorsCouncil,简称NCHC)将其定义为,“为经过挑选的学生提供经过设计的更为独特的课堂内外的学术体验和学习环境”[1]。荣誉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出现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萌芽阶段,以试点化的荣誉项目为主要特征;二是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的组织化阶段,以组织化的荣誉教育发展为主要特征;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深化发展阶段,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荣誉教育为主要特征。发展至今,荣誉教育为美国综合型大学、社区学院等院校在内的本科生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并获得广泛认同。各校都非常重视荣誉教育带来的办学声誉等积极效应,并不断创新荣誉教育的实现形式。荣誉教育的出现与发展遵循怎样的制度逻辑,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触及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些深层问题。因此,本研究试图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发展及演变历程,以揭开美国精英本科教育发展的制度面纱。     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与分析框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制度主义理论成为西方OO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并形成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三种主要流派。从三种研究范式的关注点来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关注行动者,是从作为经济人的微观视角探讨影响人选择行为的动力机制,遵循个人算计的取向。社会学制度主义关注“制度背后的深层结构”,如文化观念、OO制度、经济制度等影响制度逻辑的宏观因素,遵循文化的逻辑。历史制度主义则关注社会结构或制度,强调政策变迁和冲突的路径依赖。三种制度主义的共性表现在:第一,从变迁的支持模式上,都强调制度变迁的断裂平衡以及制度变迁的演进;第二,从制度的因果关系上,都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第三,从理念的角色上,都认同理念的作用及对行动者行动的OO。[2]     由于各有所长且具有共性,近年来三种流派出现了相互融合借鉴的趋势。作为更晚出现的历史制度主义在批判吸收前两个流派的基础上,试图发展成为一种折衷的整合性理论。它是一种修正的个体主义,强调从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辩证发展及历史的视角研究制度的演化,适合中观层面上的中长期研究。[3]与前二者相比,历史制度主义具有相对明显的四个特征:第一,倾向于在相对广泛的意义上界定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强调在制度的运作和产生过程中权力的非对称性;第三,在分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时,强调路径依赖和意外后果;第四,尤其关注将制度分析和能够产生某种OO后果的其他因素整合起来研究。[4]49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有助于解释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产生及演变历程的特定制度逻辑。历史制度主义具体有不同的分析框架,借鉴丹麦学者尼尔森提出的四个理论支柱[5]:一是制度的形成时段,即以前一个关键节点所在的时刻,确定应当追溯的,从而对当前的进程或事件产生实际影响的历史时段长短;二是正反馈的条件,即路径依赖的高昂固定成本、协作效应、学习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的实际发生过程;三是OOO制,即保持正反馈机制形成和稳定的原因;四是自我强化过程的中断,即关键节点与制度的断裂。按照以上理论构建起荣誉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分析框架(见图1),依次对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形成时段(历史时段分析)、荣誉教育发展的正反馈条件(关键节点分析)、荣誉教育发展的自我OOO制(路径依赖分析)、荣誉教育发展自我强化过程的中断(制度断裂分析)进行分析,以深度剖析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     width=345,height=144,dpi=110     图1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     注:根据潘祥辉著:《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图表改编而成。     三、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     (一)荣誉教育的形成及发展时段     美国现代大学中荣誉教育的三次大规模形成及发展时段分别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一个时期是荣誉教育的萌芽形成时期,荣誉教育规模较小但持续时间最长,后两个时期是荣誉教育的两次主要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期是荣誉教育的萌芽阶段。追溯起源,荣誉教育最早源于19世纪初牛津大学用来区分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通过/荣誉”(pass/honor)考试制度。这项制度在20世纪初被移植到美国以来,旨在激发高成就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一个正式的荣誉项目于1922年9月在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College)率先实施。根据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研究委员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的报告显示,当年全国的荣誉项目仅有44个,而报告过后一年数量就翻了一倍,再版报告显示1925年全美荣誉项目数量多达93个。总体上,20世纪20年代的荣誉教育主要是东部小型私立学院小范围内的试点探索。尽管在个人和机构推动下,这一阶段荣誉教育实现了第一次规模化的发展,但论影响力和影响面仍十分有限。[6]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荣誉教育体现为组织化发展。1957年,在洛克菲勒基金资助下,全美第一个有组织的正式荣誉教育促进机构“优秀学生校际委员会”(TheInter-UniversityCommitteeontheSuperiorStudent,以下简称ICSS)成立。在该组织存续的9年期间,帮助了东部许多综合性大学开展荣誉教育。1966年成立的NCHC继续履行ICSS的使命,带领全国荣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据ICSS收集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957—1962年,提供荣誉项目的院校从90所增长到241所,1965年时,该数字增至338所。[7]受益于两个组织的积极推动,这一时期更多的荣誉项目在美国大学建立,荣誉教育呈现出第二次规模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荣誉教育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这一时期荣誉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展,包括社区学院也建立了荣誉项目,且在形式上更加多样。据1980—1989年NCHC的数据显示,这OO间开展荣誉教育的高校增长了150%,会员院校数量从214所增长至535所[7]。1999年初,全美大约有近一半的四年制公立大学拥有荣誉项目,荣誉项目广泛存在于四年制私立大学和两年制社区学院中[8],直到2000年,部分项目式荣誉转型为学院式荣誉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02年,有学者对全美的荣誉项目进行了统计,发现绝大多数项目建立历史不足二十年,近三分之一的项目建立不足十年,[9]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荣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态势。     (二)荣誉教育发展的正反馈条件     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中,正反馈过程被认为是自我强化机制或回报递增,它可以作为路径依赖的来源或路径依赖的一种典型形式。在正反馈过程的分析中,不仅要关注它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关注它是何时发生的。重要的结果可能来自相对“微不足道”或偶然的事件。因此,时间性成为分析的核心[4]191-192。就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正反馈条件分析,需要考察荣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关键行动者的作用。     1.外部环境的变革对荣誉教育的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荣誉教育的三次发展演变均与外部环境变革密切相关。可以说,不同时期美国社会的经济、OO变革对高等教育系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调整本科教育,进而助推荣誉教育产生及新的发展。     具体而言,荣誉教育第一次产生主要是经济环境带来的高等教育系统变革。随着内战胜利及随后完成的第一次工业OO,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扫除了巨大障碍,紧接着开启的第二次工业OO推动美国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时期,并在20世纪20年代初第二次工业OO完成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使上大学成为社会经济流动的新途径,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大量增加,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大学时代并迎来了“镀金年代”[10]。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新生的现代大学一方面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生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前,各主要大学都力图对已有体制中暴露出来的课程混乱、教学刻板等问题进行修正以推动本科教育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11]。初创期的荣誉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于本科教育问题的局部修复作用。     荣誉教育第二次发展则受到OO局势和国家战略形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格局加剧,尤其是苏联卫星的成功发射,成为OO美国教育OO和荣誉教育发展的有力催化剂,举国上下开始反思教育和研究的不足,OOOO开始大力支持高端人才的培养。借助在战略上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国防教育法》颁布为标志,荣誉教育也被摆在了影响国家前程命运的重要位置获得了发展契机,从而专注科研和学术成为荣誉教育顺势而为的重要举措,并带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培养英才”的教育科学化运动。[12]     荣誉教育第三次发展的原因比较复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环境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国内经济危机,及冷战中不利于美方的局面下,高等教育发展也受到了重大影响。大学学费不断上涨甚至超过了通货膨胀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数据表明,仅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间,大学学费就增长了49%,而中等收入家庭收入仅增长了10%,[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倾向于选择学费支出相对较少,但同样能够提供高质量学术经历的荣誉学院或荣誉项目,客观上促进了荣誉教育的纵深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各类高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更为激烈。为了防止人才外流,在低迷的经济形势下,高校不得不设计出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的特色荣誉项目,同时用于吸引人才所设立的奖学金政策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调整后的奖学金项目很多都与荣誉项目密切相关。据麦克弗森(McPherson)和沙皮罗(Schapiro)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私立院校设立的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荣誉奖学金增长了13%,而以经济条件为标准的助学金仅增长了10%,公立院校的增长对比更加明显,前者为12%,而后者仅为6%。[8]可见这一时期荣誉教育发展更多是高校竞争与学生选择之间的博弈结果。     2.关键行动者的角色在荣誉教育历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项制度被路径锁定后往往需要借助外力才有可能扭转,这其中行动者的观念及其主观抉择在制度变迁中起关键性作用。[13]荣誉教育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关键行动者推动。如荣誉教育理念的首次提出并实施要归功于“荣誉策略的绝对开创者”(ineverywaytheoriginatorofthehonorsstrategy),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第七任校长弗兰克·艾德略特(FrankAydelotte)。作为牛津模式的热衷倡导者,他十分坚信通过效仿英国模式,也能够让美国的高成就学生产生丰厚的学习成效。尽管此前荣誉教育理念在美国被尝试过,但直到斯沃斯莫尔学院实施后才掀起了荣誉教育在美国院校的新一轮潮流[14],并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荣誉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进入20世纪中期,荣誉教育发展到大型公私立大学得益于科罗拉多大学荣誉项目主任约瑟夫·科恩(J.W.Cohen)的推动。为了联合全国范围初具规模的荣誉教育,使学校之间更有效交流,1957年在科恩的组织下召开了ICSS首届会议,标志着全美荣誉教育组织化时期的到来。围绕促进荣誉教育发展,ICSS开展了如下工作,如为本组织构建“一个完整的荣誉项目应具备的16个主要特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为新建的和正在发展的荣誉项目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创办《卓越学生》(TheSuperiorStudent)期刊,以便荣誉教育管理者和师生更好交流等。[14]科恩及同伴极大地帮助了ICSS成员院校通过革新教学方式完善荣誉教育。对于这些接受过ICSS帮助的众多高校来说,最大受益就是通过效仿ICSS提供的样本开展荣誉教育,进一步扩大了荣誉教育的范围并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20世纪80年代后,荣誉教育的发展与另一位关键性人物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OO博耶有关。尽管博耶并不是荣誉教育的直接推动者,但是他对于本科教育的OO无疑是促进荣誉教育发展的一剂良方。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关注,并呼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主题。作为对教育质量现状的回应,博耶在系列报告中重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OO及研究性学习,推动了美国大学和社会对本科课程OO的新一轮调查研究。在1998年的报告中,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博耶报告提出了10条OO建议。此后,各主要研究型大学根据报告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展开本科教学OO。2001年《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蓝图》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扩展本科生研究的机会和项目、开设和扩增新生研讨课程、改善咨询和学术资助服务、发展海外学习项目等成为改善本科教育的主要措施,[15]其中许多措施如涉及本科生科研项目、新生研讨课程、海外学习项目等,都已发展成为荣誉项目的重要方面。博耶系列报告为本科教学OO创造了不同于传授范式的新的制度逻辑[16],引导了荣誉教育向纵深化发展。     (三)荣誉教育发展的自我OOO制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产生发展时,通常需要强调制度是如何产生某种路径,即制度创设或政策最初发起时所选择的政策,将持续和极大决定性地影响未来的政策(King,1995;Skocpol,1992;Pierson&Skocpol,2002),该论断的标准术语即“路径依赖”[17],是对一项制度遵循怎样的自我OOO制,从而锁定于这种优势效果的探讨。路径依赖与人们过去的选择有关,一旦过去某种技术选择被强化并获得报酬递增,将成为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这条路径可能会被改变,但是需要很大的OO压力才能改变。荣誉教育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中产生,并沿着最初选择的路径发展。     第一,分权和自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受制于宏观社会结构,并且与后者具有同构性,这是组织获得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内战结束后随着国内OOOO的巩固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的分权和有限责任的管理体制,是荣誉教育历次规模化发展的制度保障。这一体制与美国分权的OO结构同构,表现为OOOO通过政策、法律等合同手段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支持指引,各州OO掌管普遍意义上的权力,且主要通过协调公立院校管理高等教育,与联邦分工明确,甚至有的州OO直接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高校,从而强化了高校的办学自OO。在分权化的制度逻辑下,高等教育体制也受到“回报递增”效应的影响,因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有权举办高等教育,院校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灵活设置培养方案,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科教学模式。     第二,市场驱动的高等教育系统。借用克拉克依照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威三种势力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三角形分类法,美国主要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高等教育系统模式。比彻和柯根(Becher&Kogan)认为市场对于高等教育有双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基本的单位和个人有服务要OO,也可以通过招收更多的学生获得货币。第二种意义是,名誉是一个在非货币市场运作的通货,具有良好名誉的院校,能获得最多的资源和最好的职业。[18]在市场作用下,大学为了吸引优质“消费者”,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前提下力争提供更加优质并能满足多样需求的“产品”,通过提供优质教育作为招生宣传的亮点。同时,许多院校也意识到了通过举办荣誉教育带来的其他正向外溢效应,比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声誉等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使得荣誉教育实现良性发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30年代初,受益于OOOO和私人资本的大力支持,在现代大OO动中兴起的院校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荣誉教育第一次发展奠定了基础。荣誉教育的后两次发展阶段,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增长和提高,对于希望提高教育质量的大学而言,则需要思考如何采取更具竞争力的举措赢得优秀人才。在市场机制下,市场化将成为所有学校不可或缺的、也是十分棘手的良方。正如克拉克·科尔所说,“生存之路现在导向了市场。一场新的学术OO已经来临”。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者至上的漫长时期,这是一个需要学校行为做出许多重大调整的时期。[19]19     第三,本科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关联逻辑。强调行动者的利益算计与一定制度环境中文化观的融合,是历史制度主义分析的一大特点。作为现代精英高等教育的体现,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演变都是与大众教育之间的有机整合过程。具体来说,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前,随着高校数量和入学人数增加,美国高等教育逐渐迈入大众化阶段,与采用背诵与辩论教学方式的传统殖民地学院不同的是,现代大学的本科教育采用的是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新型授课方式效率高,但是也存在难以区分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从而OO了少部分优秀学生发展潜能的弊端,而荣誉教育的出现即是对能力突出者提出的特别学习要求。50年代后,面对退伍军人入学和婴儿潮一代的到来,本科教育规模呈现大幅增长,学生分层现象明显,加之这一时期大学的重点转向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在质量上表现平庸,通过联合全国范围内的荣誉项目推动荣誉教育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发展本科精英教育的一大有力举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高校开始面临一个人口变革的时代,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仅学生种族、民族和国家背景多元化,同时注册学生的年龄也不再限于17~24岁之间。进入普及化后,大学也不得不从教学、课程等多方面调整其角色,以适应受教育者的不同学习需求[19]13-16。因此,荣誉教育的精英教育性质在大众教育阶段后也具备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荣誉教育发展自我强化过程的中断     制度自我强化过程的中断即制度断裂的“关键性枝节点时期”(CriticalJunctures)。在此,新的制度就建立于各种OO力量的冲突结果的基础上,这种冲突结果的凝固就逐步构成了新的制度[20]。荣誉教育在第一次、二次大发展后紧接着是现代大学本科教育的衰退,荣誉教育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第三次发展后则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平稳发展。     荣誉教育第一次发展断裂的关键点是二战,战争带来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紊乱,不仅大学教师纷纷脱离岗位效力于战事,大学的入学人数相比战前也大量下降,许多学校OO停招甚至关闭,大部分荣誉项目停办。正如科恩所说:“令人震惊的一个事实是,1925年由艾德略特掀起的一批荣誉项目,到1952年我再调研时发现几乎已经所剩无几。”[21]二战结束后,为了确保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OOOO资助下,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活动成为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点与导向,本科教育的吸引力不再。“在很多大学,研究生的课程使本科生的教学黯然失色”[22]。在此背景下,荣誉教育的生存面临了第一次冲击。     荣誉教育在经历了第二次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受到美国大学校园的财政危机、生源危机、教育质量危机、公众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又一次出现了发展困境,一方面社会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认同度降低并出现了偏差,与科研活动相关的研究生培养持续成为关注点。比如仅在1960—1970年的10年期间,美国大学研究生入学人数为本科生入学人数增长速度的1.7倍。[23]另一方面大学内部其他因素对本科教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本科生质量下降,普通教育衰落等[24]。在危机中大学发展跌入低谷,更多的大学无暇顾及本科教育OO,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荣誉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至21世纪,荣誉教育发展速度放缓,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经过前两轮的迅速发展,荣誉教育作为培养优秀学生的教育形式获得了美国大学的普遍认可,多数美国大学成立了荣誉项目或学院。据卡内基分类系统2016年统计的数据表明,在所有副学士型、学士型、硕士型和博士型院校四类非营利性院校中,拥有荣誉项目或荣誉学院的院校分别占42%、52%、77%和84%,[7]不仅说明了近一半院校拥有荣誉教育的事实,而且表明层次越高的院校荣誉教育现象越普及。因此,成立新的荣誉项目或学院不再是本阶段的首要任务,而是更多侧重于已有荣誉教育的质的提升。第二,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发生了新的转向,本科教育面临深层结构调整和优化需要,并力求形成精干特色的本科教育新体系。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精神和道德品质,具备整体知识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培养目标和重要使命,也极大影响了荣誉教育革新的方向。     四、结语:实现高校主体的制度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基本遵循以大学为主体发展的制度逻辑。在这一逻辑下,影响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是行动者在宏观制度环境中所表现的能动性,并得益于国家层面对于高等教育的弱控制权,从而地方与高校能够依照社会OO经济发展程度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因此,荣誉教育在萌芽、组织化到深化发展阶段皆呈现出明显的“院校引领”与“政经关联”逻辑的基本特征。荣誉教育的发展过程既体现了在特定时期内,高校作为行动者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高等教育理念落地离不开向宏观环境借力的事实,而根本上则需要指向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回顾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OO需进一步关注体制机制OO,尤其要发挥高校内部关键行动者的能动性:     第一,推动教育管理体制OO,允许市场等多方力量作用的发挥。宏观环境是制度主义分析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制度获得成功需要考虑的首要前提。荣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美国高度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基础上,OO不直接干预高等教育,而更多通过市场发挥竞争机制调节高校办学行为,从而人才培养规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我国而言,则需要进一步转变OO集权控制的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管控”转变为通过“管办评”分离,或OO购买等方式实现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一方面提升教育管理者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能力,另一方面逐步引导高等教育体系更多回应社会和受教育者对于多样化教育体验的需求,以逐步提升高校自身的治理能力。教育管理体制的OO与高校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息息相关,更是我国当下本科教育OO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方面。2018年OOO围绕本科教育及人才培养OO了系列文件精神,比如当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其《成都宣言》,号召“以本为本”,致力于实现高校的OO合作。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构建以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尽管集权式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为我国OO集权的OO制度提供合法性来源,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动摇的坚强后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因为忽视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而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重视高校自主性,发挥关键性人物的核心引领作用。荣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关键行动者的推动,这是实现制度内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关键人物通常在组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动作用能够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比如第一轮发展的关键人物艾德略特,他在斯万斯莫学院校长的就职演说上即概述了对于实施荣誉教育的想法,并在正式就职后,从OO荣誉考试、促进形成紧密联系的师生关系、创设OO的校园气氛等关键方面引进牛津大学的做法从而正式实施荣誉教育。[25]第二轮发展的关键人物科恩曾是科罗拉多大学的教授和该校荣誉项目主任,他通过持续观察全国荣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帮助更多学校设立荣誉项目,推动荣誉教育的组织化发展。由此可见,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对于制度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OO也应当重视高校中校长等关键人物的创造性及其变革力的发挥。“新时代高教40条”中就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出,要“强化高校主体责任”,特别是“高校党委会、OO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OO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本科教育工作”。《成都宣言》也明确提出,“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显示了高校关键行动者在推动本科教学OO中应有的责任担当意识及领导统筹作用。关键性人物既是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保障,更应当成为培养我们现代大学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教育  荣誉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