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医药循证评价(石志学)

 人参与  2023-01-19 09:10:48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中医药循证评价(石志学)

目录:

中医药循证评价

石志学

中医外科中医世家

中医药循证评价

中医药循证评价

1、有的学者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的本质都是遵循证据、辨证论治。实则循征医学之“证”是证据的意思,而“循证”就是要遵循最佳的证据,即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的研究结论。而中医学之“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本质的反映。两个“证”完全是两码事,岂可混为一谈。

2、有的学者认为中医学十分重视医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并强调历代医著在理论、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这和循证医学强调从医学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循证医学重视的是搜集和整理证据并进行系统综述。系统综述,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系统地搜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章,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质量好的文献,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的结果,并加以说明,得出可靠的结论。而中医学历来重视的是经典著作的整理研究,并强调历代乃至当代名医经验的指导意义,这恰恰不是循证医学所强调的,相反是经验医学的模式。

3、有的学者认为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相通之处。其实中医学的临床实践是以中医学理论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古典医著、老中医经验以及师承、个人临床经验为指导的,显然是经验医学模式,而不是循证医学模式。

4、有的学者认为循证医学着重从人体对于干预措施的整体反应去选择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和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现,其思辩方式几乎一致,认为两者都忽略中间环节、中间指标,关心考察终点指标―――即病人的整体疗效。还有的学者强调中医学对生存质量的重视。其实古代中医对疗效的评定只能停留在临床症状(这其实也是替代指标,并非结局指标)的改善上,对疾病缺乏系统观察,对预后本来就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治疗后对病死率、致残率等结局指标的观察了。若说中医对生存质量重视,那是因为只能重视生存质量,因为古人又不懂血压、血脂、血糖之类的替代指标。所以循证医学对终点指标、对生存质量的重视与古代中医学对改善症状的重视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现代中医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受西医经验医学的影响,临床研究也去重视那些替代指标。

石志学

石志学

1、 石志超,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世医之家,师承国医OO任继学、朱良春,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潜心研究,治学严谨,精勤不怠,汇百家之长为己用,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经验,笔耕不倦,著作等身。临床推崇经典运用,以阴阳气血为核心,重视养阴,着眼OO,辨证与辨病结合,以辨证论治为根本而应万变,擅长治疗疑难重病,每自出机杼,另辟蹊径,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对风、毒、瘀等病理产物有独特理解,擅应用虫类药。堪称当代中医界的少壮派。

2、 在当代中医界,石志超是重“OO”者之一。在他看来,中医的根本之“法”也是最高之“法”,便是哲学的辩证法。“辩证法是中医的灵魂,舍此,中医就支离破碎了。"他丰富犀利的观点,深邃的思辨,不仅常常让他的学生留恋于课堂,也让患者知其病更知其所以病,进而敬佩之情、信服之感油然而生。因此,石志超不仅有名医之名,更有大医之象。

3、 石志超出生于吉林五代世医之家。祖父石春荣于20世纪80年代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吉林省中医学界近百年代表人物之一(共人选2人)。石志超少禀家学,熟诵《药性四百味》 《汤头歌诀》,1 7岁作为知青下乡,便为乡亲把脉问诊。后为求中医真谛,在职完成了中专、大学、研究生学业,拜师十余人。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工作期间,“每天进步还嫌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出诊,晚上六点半必端坐桌前至午夜,著书立说,即使走上了副院长领导岗位,仍然坚持查房、出诊、讲学,从不间断。精勤不怠的学习和实践,使之学验日长。

4、 石志超始终牢记导师任继学教诲:融古贯今,溯本澄源,才能发展中医;以《黄帝内经》为根基,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同时要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打牢了中医学的坚实基础,奠定了他哲学思辨的学风。

中医外科中医世家

中医外科中医世家

1、摘要: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和治疗产生于人体体表的一系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历代不断的总结和整理,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现试就此做一论述。

2、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所谓辩病,早在清代徐灵胎的《兰台轨范.序》中即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病。”

3、由此可见,辨病的思维方式在中医的临床中是十分重要的。就中医外科言,因其所诊治的疾病以突出表现于局部的病理改变为主,病变形诸于外,经五官感觉(如视觉、触觉、嗅觉等)可直接观察到疾病的表现,故临床上医患所共同关心的,是局部的改变是由什么疾病产生。这就要求医者经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通过鉴别、区分相似的症状,诊断出疾病,确定病名。而这便成为中医外科临床思维的最主要特点。

4、中医外科对疾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方》中即载有许多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就有了病痈、疽的鉴别诊断。隋唐,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分类、命名更加合理,《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众多的疾病名称,一些病名,如瘿瘤、疔疮,丹毒等沿用至今。宋元,外科对疾病的认识更趋成熟,出现了专论某一类疾病的论著,如《卫济宝书》专论痈疽,《集验背疽方》专述背疽。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以疾病分类,细载病名,各附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更以鉴别诊断立论,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诊断的论述,对目前的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中医  临床  疾病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