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到进城打工,大部分农民选择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交由他人经营,导致承包主体与经营主体发生分离,传统的农地两权分置格局难以解决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三权分置”应运而生。作为新事物,“三权分置”理论的创设缺少有力的法理支持,致使土地流转实践中的权利义务不明确,进而引发XX。本文主要从“三权分置”理论法理阐释不明确和XX监管不到位的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提出赋予“土地经营权”以债权性质,而非用益物权的理论假设。由此成就了“三权分置”理论在法理层面的合法性,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指明方向,进而明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利义务内容,为XX的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1、[摘 要]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正处于构建初期,相关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当中,通过梳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现状,认为土地产权不明,评估机制不完善,抵押市场化程度低,农地的保障性作用依然制约着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现.
2、XXXX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农村金融作为经济体制XX的一部分为农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农民是否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村融资难现象愈发突出,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这一方面表现为金融机构受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收益不确定性较高,逐渐缩紧了对农业XX.另一方面农户自身的可抵押物较少,或者抵押物的价值偏低,从金融机构获得的XX金额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资金缺口相差较大.在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如果将其权能进行抵押融资,不仅可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王德福,2016),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发展资金问题,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3、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以特殊的“二元结构”方式构建起来的(焦富民,2016),在XXXX后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权益不完全等固有问题愈发突显,对土地流转环节的XX较多,实际上阻碍了土地的收益(张立,2012).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农地的规模化经营优势逐渐明显,农地的充分流转以及稳定的资金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加上农民收入方式渠道的增多,对土地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农地自发流转的现象愈发 “常态化”.但现有相关法律,例如《XX法》、《物权法》明确禁止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进行抵押,《土地承包法》也明确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不能通过抵押的方式进行流转.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赋予农地完整的权能,规范农地流转,充分体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突破现有法律界限的政策陆续XX.
4、随着XXX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了农民对于承包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抵押、XX权能.2014年《 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指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督促有关部门XX相应的实施办法,对抵押的相关资产建立嚴格规范的处置机制,并推动修改有关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法规;2015年《 一号文件》提出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XXXX试点工作.”在法律调整方面,第十二届全国XXXXXX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在232个抵押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以及《XX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2016年10月XX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 “三权分置”的格局,坚持农地的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赋予承包农户在抵押XX等方面更充分的土地权能.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