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二胡“散板”演奏研究论文

 人参与  2024-10-15 10:51:01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摘要:散板在板式节奏中称为“无板无眼”,在二胡乐曲中的“散板”表现在自由节奏的引子、华彩乐段、慢起渐快和渐慢的尾声。这些在乐曲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本文具体乐曲具体分析了这些片段在乐曲中的演奏诠释。“散板”乐段在二胡学习和教学中皆比较困难,笔者就散板乐段在演奏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规律体现在速度变化与旋律走向的规律和力度变化与旋律走向的规律两个方面。散板演奏教学需要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多听、多唱、乐感的提升,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以达到目的。

  关键词:二胡;散板;规律;演奏;训练

  在二胡的学习过程中,“散板”渐渐进入习琴者的视野,几乎每首乐曲都有一段散板乐段,然而散板乐段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是最难演奏、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最难教授的。查阅相关文献,在演奏和教学方面专门针对散板的研究很少,有些研究大多停留演奏者个人的感觉层面,对于散板音乐演奏的规律和教学的方法研究的文献非常少。因此,散板的演奏与教学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胡乐曲的创作深受我国民间音乐的散板在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的影响,展现出中国音乐的多样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建国以来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创作出优秀的二胡曲,丰富了二胡教学体系,这些乐曲都围绕我国的音乐特点创作,中国的音乐如民歌中的山歌具有节奏自由的特点,戏曲音乐中散板音乐广泛存在,由此可见,二胡乐曲的创作必定有散板音乐。所以,在学习二胡乐曲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散板乐段,散板乐段节奏自由,由于不受规整拍子约束,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其速度变化的掌控、运弓弓速的变化难以轻松驾驭。二胡学习到一定程度,习琴者会接触到“渐慢”速度术语,再学习到一定程度,会接触到自由节奏的引子,学习程度到更高水平,会接触到一段自由节奏的华彩乐段,这些都是散板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仅学习自由节奏难,讲授自由节奏乐段也难,学习散板乐段难,是共性的问题,作为教师,在遇到散板乐段在处理音乐的时候也需要反复思考,因此笔者从演奏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散板。

  一、散板概述

  节奏分为规整节奏和自由节奏,规整节奏是按强弱规律组合自由节奏又叫“散板”,散板是指无规整的节拍规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多种节拍如“有板有眼”即规整的节拍,板就是强拍,眼是弱拍,“一板一眼”相当于四二拍,一强一弱的规律。“无板无眼”即节拍不规整,速度自由,“紧打慢唱”也是速度自由,节奏不规整。像“无板无眼”“紧打慢唱”这种板式,称为散板。散板在演奏中并不是一味地随心所欲,快慢自由,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的。

  (一)散板的特点

  在乐谱上,标记“サ”符号,即散板乐段,散板乐段没有小节线,即使有,也用虚线记谱。说起“散板”的散字,好比草书“形散神不散”,速度自由,由于没有板眼的束缚,没有强弱规律,因此散板的特点节奏自由,节拍不规整。散板音乐由于速度自由,有利于演奏者情感的抒发,能够增添乐曲的情绪对比,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为乐曲增添了活力。

  (二)散板的来源

  散板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运用非常普遍。民歌中的山歌体裁,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自由节奏有利于歌者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歌者为了把声音传送到很远的地方,会加很长的甩腔。像山歌体裁这种节奏自由的音乐,均属于散板范畴;在戏曲音乐中,无板无眼,紧打慢唱等不同的剧种叫法不一,都统称散板。由于中国数千年的音乐文化是横线单旋律发展流传下来,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琴、琵琶都注重旋律线条的创作发展,在记谱方面,发明的文字谱、减字谱,都是只记音高和弹奏技法及指法,由于没有记录节奏,因此音乐的流传,凭名家流派的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不同,节奏、速度、情绪表达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国画注重写意,运用白描的手法,给予欣赏者想象的空间。数千年来,中国的艺术对自由和即兴的追求、情感抒发的随意性和符合内心听觉的主观性,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音乐思维。

  (三)散板在二胡曲中的种类

  笔者认为散板在乐曲引子部位,叫“自由节奏”的引子,在乐曲中部,有的叫“华彩乐段”,有的在乐段中叫“慢起渐快”,有的在乐曲尾声叫“渐慢”。

  1、渐慢

  初学二胡阶段,我们会接触到带有渐慢的结束句,比如《田园春色》《山村初晓》《我们的田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等,这类乐曲结构短小,在结束句渐慢,结束乐曲。“渐慢”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越来越慢,最后一个音均结束在主音,练习时多唱多感受,给予呼吸气口,感受结束句的稳定感。

  2、自由节奏引子

  学习二胡到一定程度,会接触到带有自由节奏的引子,例如《小放牛》《奔驰在千里草原》《江河水》《空山鸟语》《牧羊女》《江南春色》《三门峡畅想曲》《椰岛风情》《兰花花叙事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秦腔主题随想曲》《一枝花》等。乐曲引子有引入主题、拉开乐曲序幕、将乐曲的意境呈现的作用。引子的长短不同,有的只有一个乐句构成,有的由好几个乐句构成,引子较长。学习演奏散板的引子首先能够划分乐句,分清结构和层次,保持乐句内的旋律连贯性,其次掌握渐快和渐慢的速度变化及右手运弓时弓速与弓段的变化。

  例如《江南春色》中的引子采用了散板的节奏,速度自由。第一句是由慢到快,逐渐加速的乐句,一开始有前倚音围绕着do,第一个弓子拉得很长,揉弦保持直至弓子拉满,第二弓子推弓弓速渐快,演奏速度逐渐加快,弓段越来越短,这一乐句以长音满弓左、手颤音结束,好像如同“报春”的声音,将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缓缓打开。第二句一弓十二个音演奏,在分配好弓段的同时还要在速度上分配好,表现出由慢渐快再渐慢的自由速度。如果太快,会破坏这一份美好的意境,如果速度没有出现先渐快再渐慢的对比,听者会感到单调。第三句依然有逐渐加快再逐渐减慢的过程,所以通过这首作品的学习,对自由速度掌握有很好的提升。

  3、华彩乐段

  二胡学习到中级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带有华彩乐段的乐曲。华彩乐段来源于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演员即兴发挥的乐段。后来在协奏曲的末尾处也常用独奏乐器即兴发挥,以展示表演技巧和乐器的性能,乐队伴奏停止演奏的乐段,叫华彩乐段。华彩乐段最初演奏者即兴演奏,到后来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创作了一些华彩乐段,自浪漫主义时期门德尔松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都自己写华彩乐段,称为乐曲中的独具特色的一段。例如《山村变了样》《喜送公粮》《草原新牧民》《洪湖人民的心愿》等,华彩乐段是乐曲中间有一段散板的乐段,具有抒发情感,将乐曲表达得到升华,情绪抒发不受节拍限制,表达自由,情感随旋律走向而流露。华彩乐段中,首先划分乐句,然后由慢到快的乐句旋律,第一个音可随内心感受适当延长,其次渐快时加速度如等比数列依次渐快,而非等差数列,这也与内心听觉、乐感有着直接联系。

  以《喜送公粮》为例,这首乐曲是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文革”时期,丰收后农民们运送公粮时兴高采烈的场景,华彩乐段描绘了送粮队伍中领队的吆喝声以及回声,送粮的队伍非常长,回头望不到尾。第一句弓速快,弓段非常饱满,力度很强,描写领队一声:“休息啦!”接着力度很弱回应一句,描写远处山谷传来的回声。接着自由的节奏由慢渐快,在力度上由弱渐强,右手弓段由小逐渐加大,弓速逐渐加快,到最后长音mi再弱奏弓速渐慢,左手泛音的演奏清澈透明,将整个乐句从远景切换为近景的镜头感,小小的气口呼吸之后,十六分音符慢起从容地渐快,不可突然加快和突然急促。每个音符演奏得均匀并有弹性,句尾突慢并突弱,下一句一问一答式也是慢起渐快,弓法可以一弓两音,每弓段开,表现一问一答的对话场景,句尾的滑音要圆滑从容,与下一句连贯,不要停顿,一气呵成。

  4、慢起渐快

  乐曲中还会出现慢起渐快的乐段,慢起渐快是指乐段中一开始速度较慢,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加速演奏。慢起渐快的乐句位于乐段的开头,几个小节后速度匀速,好比开车时,起步加速,再匀速进行。例如《喜看麦田千层浪》第三部分的乐段中的开始部分采用的慢起渐快的速度,中间慢板衔接快板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增添了乐曲的新鲜感和动力感,为乐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乐曲由慢板很好地过渡到快板,显得天衣无缝,完美舒适。

  5、尾声自由

  一般乐曲在尾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快速结束的同时力度增强至顶峰结束,另一种是尾声渐慢,速度自由地结束。速度自由的尾声,也称为散板尾声,大多以渐慢结束,渐慢与数学等比数列的规律接近,速度依次递减,随着乐曲主音出现,配合以演奏者乐句气息的处理,直至能够表达完整结束感再停止运弓。

  二、散板音乐的规律

  (一)散板音乐速度变化的规律


  速度的快慢变化是有规律的,大致分为三种:同音反复中的速度变化、音阶式旋律的速度变化、长音甩腔的速度变化把控。

  1、同音反复

  反复同音的旋律进行与速度的坐标曲线如表1所示。速度与旋律呈抛物线,速度由慢渐快,到一定速度后再渐慢的过程,《江南春色》的引子部分开头带有装饰音的do,谱面做了节奏标记,速度自由,作曲家将乐谱音符的时值标记在乐曲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曲家的速度意图,但不可根据谱面的实际节奏机械式演奏,这里速度与音乐旋律呈表1所示的先渐快,再渐慢的速度变化可以多唱,每一个高音do,当成一个乐句,每一句都有呼吸,运弓连贯,将音乐的画面感浮现在眼帘,仿佛清晨伴随鸟语花香,轻轻睁开蒙眬的双眼,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美景浮现在脑海里。
 

 
  再如《桃花坞》乐曲中有一散板乐段,第三个乐句为同音反复si,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是渐快演奏,如果单纯加速度式的渐快,听起来缺乏姑苏美景的意境,演奏时如表1所示的速度与旋律的规律。若在同音反复即将结束时稍缓渐慢,会听起来自然舒适,仿佛漫步于姑苏桃花坞。

  又如乐曲《一枝花》中引子中,同音反复带有前倚音的sol先加速最后两个音出现依次渐慢,这受中国戏曲音乐影响,戏曲的武场中,多见。

  同理,引子的最后乐句中滑音演奏围绕着re同音反复,速度呈现表1所示的规律,逐渐加快,快结束时根据乐曲时值渐慢。

  再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引子中拨弦的一串音,模仿弹拨乐器演奏的音这一句中速度也如表1所示的,逐渐加快至结尾处mi上方有自由延长的标记,这里稍作停顿、换气,渐慢结束。

  2、音阶式旋律

  音阶式的自由节奏大致分为三种,七声音阶式、五声音阶式和模进音阶式。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音阶呈慢起渐快。七声音阶是指自然大小调的七个基本音级依次按顺序排列进行的速度自由的旋律。五声音阶是指中国五声调式中由宫商角徵羽五音构成的五声调式音阶。模进音阶是指旋律呈模进形式进行,按音阶顺序,以一个音组为动机,以相同的结构向上或向下转移。

  七声音阶式的旋律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间散板乐段,速度随着旋律的进行逐渐加快,密集的音阶式音群后稍作缓慢进行,如表2中所示,速度随着音乐的进行由慢渐快,旋律中部加速,快结束时稍作渐慢听起来加速后有稍有喘息,不至于听起来过于紧张。
 

 
  五声音阶式如《红梅随想曲》引子中慢起渐快如短音阶式:
 

 
  作曲家在这两句中第一个音do、mi分别加了自由延长符号,最后末尾的倍高音do、mi同样也加了自由延长符号,虽然五声音阶用十连音、十五连音,由于前后有自由延长音,于是所听到的音乐如表2中曲线图中慢快慢的速度变化。这种演奏能够起到引出主题的作用,增加悬念感。

  模进音阶,如乐曲《桃花坞》中散板中的五声音阶式的旋律也如同表2的速度,先慢起,再渐渐加快,最后缓慢减速。符合漫步于姑苏街头,欣赏如仙境般的江南美景的心境,音乐给人以怡然自得,从容亲切之感。

  3、长音拖腔和甩腔

  长音的自由节奏,在风格性乐曲中常见,如《一枝花》的引子中第一个音re、红梅随想曲引子第一小节的sol等的时值与气息和演奏者内心歌唱的心境有很大关系,时值的长、短听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是散板,没有固定的速度与节奏的束缚,演奏者每一次演奏与演奏的场合、心情、氛围有关系。

  甩腔是在长音结尾处手指向上或向下滑,演奏出的一种甩腔滑音效果,如《一支花》的甩腔模拟唢呐的演奏,又如《秦腔主题随想曲》尾声第一小节mi向下的甩腔,甩腔的时值与速度与运弓的弓速控制有关,弓速变化决定甩腔的时长,弓速越快,力度越强,手指滑动随着力度的增强而滑起,产生甩腔特有的音效。

  (二)散板音乐的力度变化规律

  散板音乐的力度呈现前后明显的对比。具体有以下几种:

  1、强-弱-强

  如果开头有音头的乐句力度非常强,乐句中间弓段小,弓速不变的情况下,力度会自然变弱,和乐句开头呈鲜明对比,在乐句结束,往往会出现强收。这种力度变化在风格性乐曲的引子中常见,比如《秦腔主题随想曲》的引子。

  2、逐渐渐强

  在散板乐段当中常见同样的音符重复好几遍,一定要做出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逐渐渐强,弓段越来越大,弓速越来越快,让音乐推向高潮。

  3、一强一弱

  在散板乐段中,如果出现一样的两个小短句,一定要区分出来,两句不能奏得一模一样,一种是通过力度对比,第一遍强,第二遍弱,让音乐新颖生动,另一种是通过左手加装饰音区分,使得音乐不单调。

  4、音高走向决定力度变化

  散板乐段中有些力度变化需要与音高走向一致,当旋律音阶上行,力度随之渐强,反之渐弱。当乐谱中没有力度标记,可以采用这种办法进行力度变化,这样符合大众对音乐的审美。

  5、戏曲音乐推弓为重音

  戏曲音乐中推弓力度大于拉弓,比如《秦腔主题随想曲》,推弓带有音头,拉弓力度稍弱,一重一轻,听起来张弛有度。

  总之,散板音乐的力度变化是有规律的。力度变化与演奏的弓速和弓段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散板音乐的力度方面,需要划分乐句和段落。找到层次结构,找到气口,每一句力度与速度变化需要反复琢磨,让音乐更加生动和灵动。

  三、教学中关于“散板”的训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领悟自由节奏的散板最为困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琢磨与练习,同时需要老师多次辅导,才能达到较满意的结果,每个人演奏的散板是不一样的,同一人每次演奏的也稍有不同,同一个演奏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每个年龄段演奏的也不一样。而且每首乐曲表现的内容不同,情绪不一样,自由的节奏根据音乐性格特点来处理。散板的演奏需要读谱划分乐句,以及精湛技术的支撑,右手运弓的变化、左手内外换弦技巧、指法的合理安排等是散板演奏的技术支撑。

  (一)离不开“唱”

  散板的节奏自由,伸缩有弹性,散板旋律需要学会划分乐句和气口,通过“唱”,能够用心感受乐句之间的气口。哼唱旋律是感受音乐的必经过程,通过哼唱,能够感受音乐的气息、乐句的关系和旋律的歌唱性。通过歌唱旋律,会提升乐感和对散板音乐气口之间的呼吸停顿,以及速度的变化的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通过多唱能够有控制地拉奏散板音乐,按照演奏者内心描绘的音乐层次和美好画面呈现出来。所以,能够演奏出让听众听起来舒服的散板音乐、使音乐深入人心,离不开“唱”。唱不仅要唱乐谱,眼前要呈现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感,做到有感情地唱谱、有感情地歌唱旋律。

  (二)基本功的夯实

  1、运弓变化

  运弓的变化主要在于弓段的合理运用方面,节奏自由的散板乐段,每个音奏的都是准确的,但听起来总是感觉不舒畅、不生动,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速度的变化与弓段的运用如何合理分配,导致弓子不够用,音乐听起来不连贯。散板中经常出现长音演奏,长音的音色变化和力度变化与运弓的弓速弓压有关。能够娴熟地运用运弓的技巧,是演奏好散板音乐力度变化的前提,散板音乐的精髓也在于力度变化对音乐的润色,使音乐不再是苍白平淡、乏味的。

  运弓的变化通过系列的弓段变化练习和力度变化练习相结合的训练。从最初的长短弓练习、旋律音阶练习开始,通过弓段的选择和弓段长度变化,演奏出具有变化的音色和层次分明的力度变化。

  2、慢长弓能沉住气

  沉住气,是指慢弓演奏时候,能够与气息相结合,自由速度需要慢长弓的技术支撑,能够沉住气,做到不急不躁,为之后的加速度蓄力。沉住气不代表该快的时候“拖泥带水”,而是慢弓不着急加速,把音乐的根据气息表现得更饱满、丰富。

  具体练习需要慢长弓训练,节拍器每分钟60拍的速度,一弓七拍演奏。练习要求做到速度均匀、声音平稳、弓子呈直线运弓,保持相同的力度从弓头至弓尾。

  3、换弦技巧的提升

  右手运弓通过内外弦交替演奏,叫做换弦练习。换弦练习时候,拇指需要向外推,中指无名指压弓毛。通过内外弦交替演奏时幅度推动,弓速变化的推动,使得内外弦换弦干净,推动音乐的表现。

  换弦练习有很多,可以参考刘长福《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中的换弦练习,掌握正确的换弦技巧。

  4、左手音阶的熟练

  音阶是二胡学习者必须练习的内容,音阶分为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分解和弦、快速音阶、分弓音阶、连弓音阶等。音阶式的散板音乐现当代作品中有很多,音阶之间全音半音关系、指距的熟练掌握对演奏的音准有重要的意义。

  音阶练习包括分解和弦,练习时做到手指触弦高抬指、左右手配合得当,音色饱满声音清晰明亮,尤其高把位的音色需要控制。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可以开始分弓练习,熟练之后连弓练习。练习中要求音准精确,换把无滑音痕迹。

  5、乐感的提升和情感的准确表达

  每一次的练习能“听得见”自己奏的音乐,听得出音乐是否舒服,速度变化是否符合内心听觉,如果听不到自己奏的音乐,听不出自己的问题,那么散板音乐不会演奏的深入人心。

  6、深入学习各民族的音乐、各个地域音乐

  二胡作品广泛取材于各个民族民间的音乐,各民族也有散板音乐,如蒙古族音乐长调、苗族的飞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牧歌等,中国地域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音乐各有特色,学习的各地域的民歌文化,有助于理解乐曲表达的深刻内涵,也有助于演奏得更加活灵活现。

  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遍布各个省市,笔者所在的临汾市有蒲剧和眉户剧两大剧种,全国有众多剧种,京剧、昆曲、秦腔、越剧、吕剧、皮影戏……这些剧种都是流传下来的瑰宝,需要习琴者多听戏曲,观摩和学唱,对戏曲和曲艺的音乐熟悉,演奏散板音乐的速度变化掌握会控制得恰到好处,听起来自然舒适。现在网络发达、如抖音有许多戏曲、曲艺方面的人才直播或短视频的播放,都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便捷之处。

  结语

  近年来,创作的二胡作品,更注重中国民族特色与近现代作曲手法相结合。无论是王建民狂想曲系列、还是李博禅的《楚颂》、王丹红的《阿曼尼莎》等近几年创作的新作品,都有散板乐段,散板乐段这也成了中国乐曲一鲜明的特点。能够演奏好散板乐段,是演奏好乐曲的一个重要前提。

  散板音乐的学习是师徒的传承,学生学习散板的演奏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散板的学习是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学生默默消化吸收,教师演奏的范本,成为学生学习的模仿参照版本,学生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自由速度中每一弓、每一音逐渐接近教师的范本。每一位教师的散板演奏具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特征。由于每位老师演奏的不同,其培养的学生也会传承老师的风格,并绽放自己的光彩,因此,每个人演奏的同一首乐曲的散板带有各个师门的风格,又有自己的个人特色。■

  参考文献

  [1]卢赐.板胡演奏中的声腔思维[J].太原师范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3,6.

  [2]周全,白雪.穿越文化的散板——自由节奏乐段在中西方音乐中的结构特征与艺术功能[D].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2.

  [3]段言.二胡演奏中的美学问题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毕业论文.

  [4]莫君海.论传统音乐中的散板[J].铜陵学院学报,2010,5.

  [5]宋玲.论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中的节奏因素[J].音乐探索,2012,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