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因其学科特点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为学生“减负增效”。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提出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双减”
在升学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选择在课后为孩子报名培训班。尤其是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多数家长在课后会通过培训班以及“题海战术”去提高学生数学成绩。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在2021年正式颁布了“双减”政策,旨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与作业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其他教学手段去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将微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实施微课教学也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探究的问题。
一、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的学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是存在客观差异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很容易造成学困生与优秀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统一的教学方法以及作业设计显著增加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将微课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内容的微课资源,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后可以利用微课进行预习以及巩固复习,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解能够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真正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枯燥的数学定理以及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激发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课堂以及课后机械性以及重复性的练习很容易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内容有趣、集图片、文字、音频于一体的微课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微课内容能够有效把握多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能够使部分学生对下一节数学课有期待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课后学习主要是通过自学复习巩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在课后很快就可以完成数学作业,而有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完成数学作业,甚至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授,甚至是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够重视学生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制作对当日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以及对重难点题型进行细致讲解的微课,而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观看微课,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后甚至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掌握重难点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学生在课后盲目进行复习与巩固的效率会更高,学生只需要在课后花费较短的时间便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重点知识,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课后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原则
(一)短时性原则
微课的特点在于“微”,即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过长的授课时间,很容易使小学生注意力下降,一旦微课视频的时间较长,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录制、选择以及应用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微课视频的时间尽量不超过10分钟,每一个微课视频应该针对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减少微课视频中不必要的话语出现。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录制或者是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冗长句子的出现,尽可能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去概括重要的知识,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更好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
(二)实用性原则
微课视频的设计以及应用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中心,微课的应用必须注重内容导向,让学生在课前或者是课后能够充分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的要点在于授出的内容浅显易懂,尤其是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更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微课的制作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对于绝大多数缺乏微课设计经验的教师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与应用微课视频时,也应该积极地学习,要避免过多的技术影响微课视频的内容甚至是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中不可动摇的原则,无论是微课用于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将微课用于课前预习或者是课后复习中,其使用对象都是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所设计以及应用的微课内容必须有用于有趣,否则难以有效维持小学生的注意力。微课视频中的各个环节应该精心地设计与梳理,教学的思路要清晰,内容要紧凑与递进。同时微课视频的页面以及其他效果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视听感受,在演示绘图、计算过程等内容时一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或者是学习的角度去拍摄,下面重点也要呈现学习的内容,要注意背景音乐可控切不可盖过人声。
三、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利用微课进行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负担。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利用旧知识制作微课进行导入是绝大多数教师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在课前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提问、图形演示的形式制作成微课,用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梯形时先利用微课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差异,由此引入新的四边形--梯形的学习中,由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引出梯形的特点,用微课导入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轻松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制作微课进行新课的导入,即紧扣新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解决问题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就置身于某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配合微课中的文字以及音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微课具象化呈现抽象的概念
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需要在课堂甚至是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理解与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在无形中会增加这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利用微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发展。
以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与几何类知识教学为例,这一部分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的空间感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与掌握,也难以灵活地将图形与几何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就可以针对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需求设计微课短视频的内容,尤其是要集中性地呈现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微课视频的开始或者是视频中间增加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趣味数学动画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内容,也会直观地了解到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微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关例子,例如引导学生讨论与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三)利用微课进行分层课后辅导
“双减”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作业负担,就是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整课后作业设计的观念以及课后辅导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师课后辅导大多是针对一个班级或者是某一部分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大多是布置统一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的作业设计以及课后辅导方法呼市的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增加了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负担。“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课后作业布置以及辅导的方法,而将微课引入课后辅导环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分层课后辅导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教师应该每隔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一次测试,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以及课堂学习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定期的测试也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层级之间流动,提高课后辅导的针对性。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或者是录制通俗简单、有较多图形或视频片段解释课堂上抽象知识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再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简单与基础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快速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而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则可以在微课视频中结合基础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在微课中适当地让学生提出一些难度稍高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而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教师所录制或者是选择的微课内容应在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微课视频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连接新旧知识引导这类学生建立起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教师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辅导以及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进行,既不能让学生重复做十分简单的数学作业,也不能让学生去完成难度过高的作业,课后分层作业设计及课后辅导可以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因为教师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以及布置作业的内容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课后学习的评价标准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否则采用同一标准对不同层次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后辅导过程中教指出学生在利用微课复习知识以及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通过语言或者是书面评语的方式,指出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的优点,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被教师尊重与关爱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与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短时性、实用性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灵活地将微课用于课堂导入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中,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呈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还需要灵活应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课后辅导,进一步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作业负担,更好进行“双减”政策。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