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文章对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层与结构特征,研究矿床包含的多种化学成分。接着分析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成因,针对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间、空间和作用过程进行探讨。这些复杂而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为矿床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
关键词: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床;锡锌多金属矿床;矿床地质特征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矿业工作者的目光。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以期为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的某个特定区域,这里的地层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的复合岩体构成。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该地区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南北向断层结构,为矿床的成矿提供了极其优越的大地构造环境[1]。矿体平行于地层走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地质景观。因此,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其地质特征、成因机制以及成矿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矿床的形成规律,为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地质特征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坐落于老君山成矿区,位于扬子、华夏和三江造山带三大板块的交汇区,如图1所示。其主要处于低纬度亚热带东部的山地之中,气候以季风性显著为特点。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低差异显著,使得同一地区内的气温变化悬殊,干湿季节的交替也尤为明显。
1.1矿床地层特征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特征显著,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为主,这些地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形成多种岩性组合。在这些出露地层中,碳酸盐岩尤为突出。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其化学性质活泼,易于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在地质历史中,这些碳酸盐岩经过热液交代、溶解再沉淀等过程,与锡锌等金属元素发生作用,形成丰富的矿化现象[2]。
岩石多呈现出犬齿状变换,并夹杂多种碎屑岩。在成岩阶段,地层经历了滑塌和扭动的地质活动,导致碳酸盐岩块体位移,与上下层位形成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显示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横向上,含矿层原岩的岩相变化显著,西部以碳酸盐岩为主,东部多为碎屑岩,中部则为两者的交织。在东部地区,矿体的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是岩性比较单一;而在西部,由于碳酸岩和碎屑岩的混合作用,使似层状夕卡岩更加发育,并产生了大型的锡锌矿床;中部则以复杂的大理岩为基础,形成了大量的锡锌工业矿体[3]。
矿化特征方面,不同层位表现出明显的矿化差异,形成了铅锌银、铅锌锡矿化带,最终汇集成锡锌工业矿化富集带。在金属分布上,中部地区Sn和Zn含量高,西部Zn多而Sn少,东部则Sn多Zn少。这种金属分带现象凸显了复合岩性在矿床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特征复杂多样,为其成矿作用提供了独特的地质背景,使得该矿床成了一个富集的锡锌多金属矿产地。
1.2矿床构造特征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及空间布局紧密依赖于地质构造的变迁。首先,矿区内断裂体系错综复杂,数量繁多且规模迥异。特别是主导性的东南向与东西向断裂,塑造出一张错综复杂的断裂网。这些断裂不仅重塑了地层架构,更在无形中为成矿流体的迁移和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关键通道和理想场所。
该矿床中的锡锌多金属矿体,大多以隐蔽的形式藏匿于地层深处,它们沿着地层层面自然延伸,与地层走向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独特的分布模式清晰地表明,地层和断裂构造的耦合作用是矿体形成与布局的决定性因素[4]。
矿区的地层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矿体的构造是平行于地层走向的南北向断裂构造组合,其主要在两条近N-S向剥离断层之间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于层状夕卡岩内部或附近,与变质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这种赋存状态使得矿体在地质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根据图2关系可知,在都龙锌锡多金属矿床中,主要的工业矿体赋存在中寒武统田蓬组大理岩和片岩互层的层间接触带中,矿体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体形态受矽卡岩地质体制约明显。在大理岩与片岩交替频繁的地段,矽卡岩发育最为强烈。围绕含矿层的大理岩体上下盘,矽卡岩常成群出现,同时在厚大矽卡岩中,往往残留有未交代完全的大理岩。
综上所述,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构造格局为深入探究矿床成因、优化勘探策略和开发方案提供宝贵的线索。
1.3确定矿床矿山化学成分
对于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矿山化学成分确定,通常涉及对矿石中主要金属元素(如锡、锌)以及其他相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详细研究。文章主要针对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确定。
(1)主要金属元素分析:测定矿石中锡、锌等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估矿床经济价值。
(2)伴生元素分析:除了主要金属元素外,还可能存在其他伴生元素。对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过程。
(3)矿物组成分析:通过矿物学方法,确定矿石中各种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了解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物理性质[5]。
(4)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对矿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条件。
文章拟以矿床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部的锡、锌等有价值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对变质岩分析,测定结果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中,锡含量达0.56%,锌高达5.12%,使其成为高经济价值的矿床。此外,铜、铅、银等伴生元素虽含量较低,但对理解矿床成因和成矿过程至关重要。矿物组成复杂,直接影响矿石物理性质和加工冶炼过程。微量元素分析中,铟含量位居全国之首,突显其特殊性和潜在价值。镉、锗等痕量元素的存在揭示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成因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2分析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成因
2.1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地层、断裂和岩浆岩的共同控制,其中矽卡岩控矿作用尤为显著,且矽卡岩化较强的部位矿石品位更为富集。基于这些观察和分析,文章将成矿物质来源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1矽卡岩期
在成矿初期,老君山花岗质岩浆上涌时,伴随着高温偏酸性的成矿流体,与天蓬组碳酸盐岩围岩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水-岩作用。这一反应导致矽卡岩矿物的形成,并伴随着矽卡岩化等围岩蚀变现象[6]。
这些蚀变不仅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为后续的矿化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矽卡岩化较强的部位,由于岩浆流体与围岩的充分接触和反应,形成了高品位的矿石。
2.1.2热液成矿期
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进入热液成矿期。在这一阶段,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围岩发生反应,同时天水的不断加入使得流体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流体温度的降低导致其中的矿物质开始大量沉淀,形成了多种金属矿物。由于不同矿物的析出温度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矿物沉淀出来,形成了按温度划分的矿化分带现象[7]。这一阶段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时期,决定了矿床中不同矿物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规律。
2.1.3表生氧化期
在成矿的晚期阶段,即表生氧化期,矿床受到地表环境的影响,如风化、侵蚀等作用。这些作用使得部分矿石发生氧化和分解,形成了一些次生矿物。同时,地表水的作用也使得部分矿石受到淋滤和溶解,进一步改变了矿床的矿物组成和分布。然而,这一阶段对矿床整体的经济价值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主要的矿化过程在热液成矿期已经完成。
2.2成矿时间及空间
在成矿时间方面,由于矿床的形成涉及复杂的地质过程和长期的岩浆活动、热液运移等因素,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成矿时间。不过,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可能与区域地质历史中的某个或多个特定时期有关。
在空间分布方面,都龙锡锌多金属矿是云南老君山复式背斜岩体的西南缘,是一个典型的多金属矿集区。在花岗岩复式背斜的成因中,岩浆的抬升和挤压作用,使其周围发育出一系列的开放构造,并与背斜构造相协调。这些地质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8]。此外,矿区内广泛分布的中、下寒武统地层和变质岩等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矿床的成矿空间内,由于区域褶皱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平行于地层走向的纵向断层,这些断层一般间距不大,平面上具S型弯曲特征,剖面上呈波状起伏,常发生层间滑脱错动。形成的叠瓦状滑脱空间是都龙锌锡矿体的主要赋矿空间。此外,矿区内的断裂带和断裂交会部位也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条件。
2.3成矿作用过程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地质因素。
岩浆活动与成矿流体:在燕山期,由于印支运动的作用,印度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挤压,导致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造山期后伸展作用。在滇东南地区,这一系列的地壳运动形成了S型花岗岩,包括老君山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大约在90~80Ma。随着地壳拉伸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重熔富含成矿元素的上地壳后,形成了老君山花岗质岩浆源区。岩浆上升、挤压牵引作用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热液和物质来源[9]。
交代反应与矿化蚀变: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矽卡岩。这种矽卡岩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矽卡岩,其形成方式以渗透交代为主。在交代反应过程中,岩浆热液中的成矿元素被释放出来,并在有利的地质条件下富集。
矿体富集与定位:在矿区中,锡元素在东部富集程度较高,特别是在晚期花岗岩出露部位进一步富集;而锌元素在西部富集程度较高,主要在断裂交会部位进一步富集。这些富集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的流动和分布有关。
矿床形成:综合以上因素,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最终得以形成。老君山花岗岩的岩浆作用是主导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在层状夕卡岩内部或附近产出,与变质围岩产状基本一致[10]。
3结束语
经过对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深入探索,文章已对其形成机制和地质背景有了更为全面地认识。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多金属矿床成因理论的理解,也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雪琴,徐登峰,赵云,等.新疆东天山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矿床地质,2023,42(6):1121-1138.
[2]蔡亚伟,吴锦荣,张坤,等.青海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M4磁异常区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金属通报,2023(8):198-200.
[3]李敏,张子实,赵忠海,等.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河铅锌多金属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找矿预测[J].黄金,2023,44(7):37-47.
[4]李静.哈尔滨市小岭铁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有色矿冶,2023,39(2):7-9+6.
[5]林文教.安徽庐江县野猫冲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3,38(1):1-4.
[6]吴海,吴德海,胡辉,等.浙西南塘上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现代矿业,2022,38(12):62-66.
[7]郑秀全,朱成生,覃金宁,等.衡阳盆地北缘盐田桥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矿产与地质,2022,36(5):912-921.
[8]何显川,艾金彪,魏宇,等.云南万龙山锡锌多金属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世界有色金属,2021(17):90-93.
[9]刘仕玉,刘玉平,叶霖,等.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绿泥石成因矿物学[J].矿物学报,2022,42(1):1-13.
[10]陈天一,杜建军.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J].中国金属通报,2021(3):51-5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