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在对宅基地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土地的空间置换问题。土地空间置换是土地使用权属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涉及不同主体之间用地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致使土地置换的难度很大。因此,怎样把土地整理和 农村 经济 政策(即经济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地置换过程中的利益平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土地登记发证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础,对明晰产权,为有效控制农村宅基地建设中的违规违章建设,提供有效凭证,但目前各地发证情况不一。主要是土地部门没有及时开展宅基地的土地登记工作,另外,农村村民对宅基地登记意识淡薄,宅基地变更后无法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导致宅基地上权利状况不清,家底不明,管理也相对混乱,宅基地民事OO频发。
3、宅基地的产权制度问题涉及政策层面,但对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起到了根本上的作用。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的集体所有制,农民有宅基地使用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权上的混乱。随着经济和市场的 发展 ,禁止农村宅基地转让,阻碍了农村宅基地市场的建立,扼杀了一些有利土地利用的农村宅基地转让,也导致了目前OO市场的存在,成为宅基地管理上的盲区。
4、土地整理是一项跨学科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技术支持体系。目前,参与土地整理的主体是农村居民。由于他们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相应的各方面专业技术服务跟不上,土地整理常常出现受阻或成果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OO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OO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有待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混乱、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紊乱和土地产权制度OO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2、 土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OOO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其他土地权利形成的相关制度。30多年来,随着OOOO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级OO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OO,推动农村稳步发展。以农地承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为标志,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OO和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所有的土地的权利,是我国OOOO土地所有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知道集体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没有所有权概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知之甚少。导致如下结果:一是土地权属不清,OO较多。由于集体土地档案、地籍图像资料不完善,土地界限拐点位置无证可查.导致部分土地界限长期存在争议。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我国《民法通则》虽然规定了集体所有权,但没有明确规定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该怎样认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立法上和法学理论上都存在着困惑。三是农民行权意识差,在行使所有权时农民“集体”很难成为实践层面上的所有者主体,实际权利由乡镇OO、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或者村民小组长代替所有权人行使,这在土地发包、集体土地征收中,体现尤其突出。
4、 长期以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在客观上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集体组织财富积累、提高农民收入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流转在政策和法律上未得到明确认可.在杂乱无序和隐蔽状态下进行,引发了诸多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1、张柳 20094165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正如OOO所言:“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OOOOOO全集》第12卷,OO出版社1962
2、年版,第757页)。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面积的有限性和位置的固定性决定着人类不可能无限地开拓土地。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3、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OOO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加拿大、OOO、美国人均土地的8%、4%、0%和20%。人均占有的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2027万公顷(131亿亩);园地11590万公顷(73亿亩);林地235711万公顷(336亿亩);牧草地262138万公顷(3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09万公顷(83亿亩);居民点及OO工矿用地26051万公顷(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与2004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30%,园地面积增加31%,林地面积增加0.30%,牧草地面积减少0.21%,居民点及OO工矿用地面积增加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3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0.26%。
4、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16万公顷(54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87万公顷(201万亩),另外,查出往年已经建设但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34万公顷(11万亩);灾毁耕地35万公顷(80.2万亩);生态退耕304万公顷(58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3万公顷(15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67万公顷(460.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为建设占用耕地的1456%。
1、土地问题无疑是当前中国农村最基础、最广泛,也最为复杂和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源起和总根源.为此,本文着力还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决议、法律文件等,以期从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变迁过程,对于历史演进过程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选择的历史渊源,从而对农村土地问题的现实困境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能提供更为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诸多难题,根本的OO方向和目标是真正实现土地权利的物权化、财产化和资产化.
2、新时期农村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明晰和稳定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加强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OO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明确提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地籍调查是确权的基础.自2007年1月以来,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大规模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其中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两部分,目标是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以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从而进一步明晰和保护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利,逐步实现土地物权化.
3、土地财产化的关键是避免权利侵蚀.权利侵蚀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村集体的土地调整和OO部门的OO.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权能不完整,是土地权利物权化、财产化的主要障碍,影响权利人财产权益在市场中的实现.为此,当务之急是需要明确两级主体的相关权利,即村民小组或村集体的所有权和农民家庭的承包经营权.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但土地权利仍不能得到保障.即便土地实现了确权颁证,OO力量仍凌驾于农民土地权利的基础上.为此,更为重要的是约束OO权力,避免OO行为跃居法律之上,违背农民,损害农民利益.OO制度侵蚀农民土地权利的主要方式是随意性较大、OO范围过宽、补偿不足等.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OOOO制度和完善OO补偿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OO范围,并提出通过明确地界定“公共利益”来缩小强制OO的范围,是今后OO制度OO的重要方向.明确公共利益的途径是编制《国家OO目录》,将明显属于社会公益用地的项目以目录的形式细化列举,列入《国家OO目录》的项目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以行使土地征收权,并建立认定“公共利益需要”的法律程序.同时,要完善OO补偿机制,合理确定OO补偿标准.2004年OOO通过《关于深化OO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完善OO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OO补偿不应仅仅是“原用途补偿”,而逐步转向“市价补偿”,使农民同样享受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收益.
4、土地资产化的关键是确保处分权和收益权,而这其中土地有序有偿流转是主要形式.需要强调的是,土地流转的根本前提是“农地农用”,即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流转要处理好与保护承包权的关系.土地流转以保障农民的承包权为前提,但农民对于丧失承包权的思想顾虑仍是制约流转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在此基础上,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怎么写作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的运作和管理.构建土地信息共享平台、土地使用权评估中心和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有效怎么写作.以县、乡农经部门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怎么写作中心,形成下联村、上联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怎么写作体系,形成村有信息员、乡镇有中心、县市有网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体系,开展居间怎么写作、评估,形成以公共怎么写作机构为主体,市场化、专业化怎么写作组织为补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体系,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OO调处体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