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摘要:创作性典型性过程的意义,就在于要把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对世界的感受”的内容、他对生活的直接的、意识形态上的认识的内容,加以系统化。艺术家性格的艺术典型化的全部特点,包括在描写中将某些方面提高到最重要地位,人物个性化的程度,性格结构中夸张与幻想的作用等,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对世界的感受”如何,在他的创作内容里哪种思想倾向居于主导地位。
2、艺术家在开始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是用表现思维的,只是随着创作过程的逐渐深化和趋于复杂,表象才变为形象。而艺术形象的特点,是艺术创作过程本身的特点造成的。那么艺术从哪里开始的呢?似乎可以这样说:为了把某种社会特性在对直接的、意识形态上的理解与评价中再现出来而使用的某种手段和材料开始形成之时,艺术便开始了。艺术,按其本性来说,乃是在意识形态上认识生活的一个特殊部门,它有助于个人在社会生活的历史地具体的条件下内在地确定其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断开辟其所特有的认识与评价现实的原则,以此丰富全人类的精神(包括审美方面的)文明。与此同时,艺术又逐渐在俞来俞大的程度上成为积累有关人类社会生活客观规律的知识的一个特殊部门。然而艺术始终是通过其特殊途径作到这一点的,在这方面,它也不同于科学。艺术反映现实规律的特殊途径是怎样的?它能够反映的又是哪些规律呢?不言而喻,这是那些为艺术的特殊对象本身――生活的社会特性所固有的规律。这是人们性格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是由一定国家在一定历史时代的历史地具体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创造的。而艺术反映这类规律的途径,则是在意识形态上去理解和评价生活的特征,在对于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意识形态上加以认识中间把它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艺术的概括可以说是通过个性来认识共性的;在艺术中,个性一般都是展示共性的,不管这“共性”本身以何种程度的历史具体性被认清,也不管在这“共性”中,“特殊性”――即其民族、时代、社会的特点能够被认识到何种程度。在艺术家开始再现生活的外在过程之前,在他的意识中便产生了另外一个过程,即把有代表性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内在过程。这个内在过程的意义,就在于要把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对世界的感受”的内容、他对生活直接的、意识形态上认识的内容,加以系统化。这种系统化具有特殊性,正如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特殊性一样。它是对于生活特性的创造性的典型化。
3、典型性也就是高度的代表性。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典型性存在于一种可以说是稀释了的、冲淡的、分散的状态中。它在这里一般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外观的完满性。并且,生活的本质性特点本身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内部是充满矛盾、变化不已的。它们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倾向不断发展,从一个方面朝另一个方面转化。实际生活的实质就是不断变化的各种相互关系的盘根节错。而且,它的内在连贯性与外观的完满性还经常被外界的不相干的力量所干扰。艺术在生活中寻求高级的代表性,寻求典型性,为此,它把仿佛分散在生活之中的典型的事物加以综合,赋予它们以更大的内在连贯性与外观的完满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把纷然杂陈于一个个生活现象中的典型的事物收集起来,联结起来,仿佛把它们加以浓缩和集中,由此创造出形象,这些形象较之作为它们的出发点和基础的一切生活现象更典型、典型性更完善。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艺术理论家们和艺术家本身有过很多正确而令人信服的论述。例如,高尔基在他的文章里提出:(注①)“像上面列举的这样一些人在生活里是没有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着的只是和他们类似的人物,这些人物比他们要渺小得多和零碎得多,而语言艺术家们却从他们这些渺小的人物中想出了‘虚构’了经过概括的人的‘典型’――普遍的典型。”艺术家为了说明创造性典型性的过程,常常使用“夸张”这个概念。然而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夸张”的含义理解为把有代表性的东西提高到更高级的质的过程,而不是从量上加以扩大的意思。从量的方面加以夸张,这仅仅是创造性典型化的一种外在手段。这种对于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创造性典型化过程,早已被公认为在艺术中反映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为艺术所独具的原则。对于有代表性的事物加以创造性的典型化――这就是把在意识形态上对“世界的感受”的内容,直接的、在意识形态上对生活的认识的内容以一种独具一格的、特有的方式加以系统化,其目的是在艺术作品中把这种内容的普遍意义展示出来。当艺术家在自己的想象中把现实现象的最富代表性的属性挑选出来,把代表性较差、甚至遮掩其本质的其他属性放弃掉,又靠自己的想象加进新的、有更大代表性的特征,并把这一切综合与为此而创造的人、事件、感受的虚构的个别性之中。但是,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对“世界的感受”的内容,他的直接的、在意识形态上对生活的认识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象的反映,生活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反映,而且还包括从感情上对它的评价。把直接的、在意识形态上认识的对象在艺术作品中加以再现,就是为了表现对认识的对象在感情上的理解。因此,在生活的创造性典型中还有另一个方面――通过生活中有代表性事物的经过改变的个体的属性和特征,把对于被典型化的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感情上的评价表现出来。
4、艺术家从思想上和感情上领会现实,还使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创造性典型化过程获得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的典型化给艺术打开一个新天地,使艺术能够加深在其对象的认识。在艺术家所创造的新的、经过改造的个体中,艺术家所认识的生活中那些社会特征,他从意识形态角度发生兴趣的那些方面、因素或倾向,会得到特别鲜明、有力而又首尾一贯的体现。当艺术家遵循这条道路前进时,他便能够在被认识的生活特征中猜测到其内在的可能性,并在对它们的感情态度中把这种可能性加以发展。例如,当作家展示自己对于人物的意识形态上的理解时,便把人物置于往往是虚构的境池中,这时,他能够有力地揭示出人物的这样一些属性,使他们作出这样一些行动、表现这样一些思想和体验这样一些感情,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型人身上都表现得不特别明显、不特别强烈。在生活中,这一切都作为一些潜在的可能性隐藏在被认识的社会性格的深处,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的某些倾向。在社会性格的艺术典型化中,对这些性格的一定方面从认识上和创作上加以发展的原则,是世界艺术最伟大作品的基础。在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巴尔扎克和果戈里的作品中,在伦勃朗、戈雅的绘画中,特别完美地运用了这个原则。又例如,还有这种情况:艺术家同他所描写的那些人物的院校处于某种私人关系之中。有时他又把自己本人当作某些人物的原型。他还可以把自己个人生活中的内心感受里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创造性再现的对象。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在他对生活中有社会代表性事物的感情认识上打下艺术家个人好恶的印记。因此,在创造新的、经过改造的个性,从其中排除偶然性和外来性因素时,艺术家也使自己在意识形态上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和感情态度摆脱个人的偏颇。在对艺术对象进行创造性典型化的过程,艺术家的主体本身摆脱生活中经验性的偶然因素,在其意识形态规律中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普遍意义。但是艺术家虽然使自己在感情上对生活的领会摆脱个人的兴趣与好恶,但就在客服它们的过程中,在自己的意识形态性思维过程以及对有代表性的典型化过程中,他无疑依然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个性,并在其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正是由于自己的个人禀赋,艺术家才能够即在对生活作概括认识的方面、也在创造活动本身中间如此深刻地反映他所认识的性格,如此完美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以致使他的作品能够成为对本国乃至世界艺术历史的杰出贡献。
1、中国文学诞生于文字发明之前,而古代文论的萌芽则出现于创造文字之后。文字创造要由直观模仿进而发展为指事、会意等“六书”中的其他方法,势必要借助于比喻、象征等手段。这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2、《易经》:最早较明确表现文论见解,如《易经》:“君子以言有物,……言有序。”这是后世文论中有关内容和形式基本要求的滥觞。“言有物”即是要求文学创作必须有充实的内容;“言有序”即是要求文学创作要具备能正确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
3、《诗经》:有些诗人在表达作诗意图时,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应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褒贬态度,对社会OO起积极干预作用。如《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4、“诗言志”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其后,《庄子?天下》:“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OO。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3、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1、艺术史,一门提高修养和知识的课程。通过艺术史的学习不仅开 阔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知识中得到一些对自己今后设计事 业的一些领悟,一些启示。随着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理解, 对艺术的把握,对艺术的诠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情感 的表达。从艺术的发展过程看自己的学习历程,去找寻心灵深处的那 一份民族性,设计出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我应该追求的!
2、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就是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就是以罗马与古希腊的辉煌成就为蓝 本进行复兴的一个时期,是继古希腊、罗马后的欧洲文化史上的 第二个高峰。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 为本的世界观。在当时,人文主义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反对神 性,提倡OO反对神权,提倡个性OO以反对人身依附的思想, 充分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与艺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意大利,尼德兰,德国,西班牙,法国,都彰显着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乔托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宗教 故事;布鲁内莱斯基,多纳太罗与马萨乔,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 展示了一个唯美的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画派,翁布里亚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