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农历辛丑年初一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获得高度评价。这一栏目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如《尚书》《论语》《史记》等,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如何阅读理解古代典籍方面带给我们诸多启迪。
2、历史典籍,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必有“中国”因素,抓住“中国心”才能找到打开它的总钥匙。比如《尚书》,开篇讲尧舜禅让之事,隐喻着中国OO的最高理想“王治”,说白了就是以德服人、世界大同;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则会让人联想起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荀子所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孔子每每回望的那个圣王时代,都不难在《尚书》中找到源头,“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评价名不虚传!以至热衷于翻译《尚书》的英国汉学家彭马田如此评说:“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央视节目组之所以选择以《尚书》开篇,原因就在于此。阅读其他典籍何尝不然呢?抓住核心精神,方能提纲挈领。
3、每部经典背后都有故事,只是有的不为人知。比如《论语》中的OO们、比如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对于千年之后的读者,“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的反问充分说明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观首期《典籍里的中国》,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这故事令人感动,让人思考:他们为何如此义无反顾?只因《书》成了他们生命的信仰,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了力量。而这样的故事绝不止一人一事,了解了才更能触摸到其生命的温度,从而增强走进典籍的内驱力。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经典都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命运,阅读古代典籍自然应与当下生活发生关联。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除了内容拓展,还有诸多创新,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比如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OO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最真实的典籍“故事讲述场”,借助现代的舞台表演,带领观众最大程度地沉浸体验,不仅了解了历史,还直击心灵,令人震撼。比之过去《百家讲坛》类节目一人讲述大家听的形式更具现场感,更能使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从而传达出一种文化气韵,引人共鸣。所以我们阅读典籍,也不能与生活脱节。
1、简而言之,所谓同步富裕是所有人以同样速度“齐步走”,同时抵达富裕;同等富裕是所有人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所谓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都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极易落入平均主义、“口惠而实不至”的泥潭。——《半月谈》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前,我们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开,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妩媚。如今,海洋依然宽阔,漂浮着的却是工业污染;天空依然高远,朦胧着的却是层层雾霾。
3、清晨步小径,阴阴似尘起,一天霾雾拨难开。一碧苍穹杳无迹,云高天阔成追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顺乎自然生,背乎自然亡,和谐共生,方能繁荣昌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