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导读:聋校德育教育OO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有很多严格要求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必定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参考前人的写作方式等等,本OO分类为德育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聋校德育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教师要加强劳动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最高贵,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价值的美,体现劳动创造成果等。
关键词:青春期;德育教育;品德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和健全孩子一样,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对未来有种种幻想,虽然有充沛的精力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足够的OO力,聋哑学生由于生理上的OO,相对于同年龄的健全孩子,他们对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兴趣广泛而不能专注,意识超前且不愿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时有抵触、敌视甚至过激的行为。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使他们能在较为平稳、愉快的心态中度过青春期,为将来的成才、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劲头不足,兴趣在网络:
我们处在一个发达的信息环境中聋哑学生听力受限,接受信息容易片面,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对学习失去兴趣,长期沉迷于上网,他们不惜欺骗老师、欺骗家长,甚至不惜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在半夜翻墙出校甚至夜不归宿,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2生活要求过高,缺乏劳动习惯: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但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残疾孩子,又加上受社会OO风气的影响,不会做饭洗衣,有的学生把穿脏的衣物攒成堆,等放假时带回家让父母洗。有些学生从小养成了随便花钱的坏习惯,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互相攀比,衣服、鞋子要穿名牌,甚至洗发水也要用名牌。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他们这种种缺乏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引起老师、家长的担忧。
1.3生理逐渐成熟,早恋时有发生:
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已成为事实。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好奇。有些学生出现早恋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正确引导或制止甚至会出现其它OO行为。
2当前问题的教育对策
2.1优化成长环境,以利健康成长:
任何一个青少年的思想成长都受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当前,存在着不少与我们对青少年培养目标相悖的消极因素。我们要治理和优化环境,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首先,要优化社会环境。社会OO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环境。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学校要把橱窗、文化长廊等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要宣传、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力弘扬英雄主义精神,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再次,要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现在,对于家庭生活不幸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爱。学校要组织成立家长学校,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也要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家长因经济困难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2加强劳动教育,培养良好品德:
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其多方面原因。劳动教育形存实亡,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再加上社会传播工具宣传的片面性,助长了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OO习气。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必须加强和OO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各种各样的劳动课,开设并办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劳动基地,既能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又能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也利于培养劳动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劳动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最高贵,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价值的美,体现劳动创造成果的关系等。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
2.3开展青春期教育,树立正确道德观:
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对于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我们要导不要堵,要耐心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感情。如果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有力措施”,必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动,甚至由公开转入地下,由青春萌动升级为两相眷恋,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学生早恋的情况比较复杂,引导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相机行事,切不能拘泥于一种做法、一种方式,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正面给学生以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伴随青春期而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个别心理OO。使学生身心素质能健康地得到发展。
2.4家长应重视,与学校合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由于大部分聋校在校生都是寄宿生,在校时间相对多一点,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入学校后,就觉得没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放假回家只是一味的溺爱,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许多OO习惯,就像上面所说的大多数聋孩子九年义务毕业以后,在家没有心思干农活,劳动意识很差,认为到工厂里干才是劳动,父母也不能给予指导。有一次我班召开家长会,有一位家长告诉我,放假时他经常把孩子锁在家里,怕他到社会上学到不好的东西。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聋孩子长大后家庭的思想教育已经跟不上了,他们最后还要回归到社会主流,青春期的孩子要多注意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出去玩,让他们了解社会,感受社会,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除上述几点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该从小处着手,如抓日常行为规范,抓安全教育,抓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带动各学科科任教师共同努力,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利于国家和OO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作者:吕玉芬 单位: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要渗透生存意识的培养
生存意识即保存生命的一种意念。很多聋生由于父母亲友呵护太甚,大多生活无忧,如何保存生命的意识非常淡薄,因此,生存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就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挖掘生存教育因素。
1.宣传生存楷模,引导聋生关注生存话题。比如《司马光》中,七岁的司马光情急之中举石砸缸救人;《OO生救妈妈》中,在OOO病情十分严重时,因灯光昏暗无法手术,聪明的OO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救了OOO命;《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生活二十六年,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种粮食、养野羊、做土罐……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最终得救。这一个个“救命”楷模的行为,让聋生体会到了强烈的生存意识和不屈不挠的求生精神,从而受到强大鼓舞和震动。
2.要让聋生认识自然环境是保存生命的第一场所。《只有一个地球》通过联系实际,`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特别的作业》教育聋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聋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山中访友》的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多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人要学会与环境友好相处,破坏自然环境,人将无处生存。还要让聋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保存生命的重要平台。《伯牙绝弦》让聋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我不能这样失信》让聋生明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做个守信用的孩子,为OOO成长为伟人奠定了基础。《用心灵去倾听》讲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她的善良品质得到了赞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人明白,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自己”是生存在“别人”之中的,要学会与人和谐共处,生活才会更有滋味。
二、要渗透生存技能的教育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如何成为“适者”?需要知识和技能。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能力的强弱,除先天遗传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语文教材中,就隐含有这方面的学问。
1.学习生存知识
如《智慧之花》,文中讲了OO尔族小姑娘妈丽亚用自己穿的尼龙裙救五位触电小伙伴,就告诉学生:橡胶、木头、尼龙等物体是绝缘体,可以避免触电。《OO中的父与子》中告诉人们坚定的信念也是重要的求生手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讲述了旅游安全常识。《一次成功的实验》关于最科学、最有效也是最温暖的逃生技能。《小壁虎结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死关头如何处理“舍”与“得”。
2.开展体验活动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学会生存”就要求从学语文的角度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所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OO等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事情,还要求聋生交流“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等生存技巧。学习《学会看病》后就可以让聋生自己独自去医院看病。开展写作实践活动,对学习生存技能的故事进行描叙,写写感悟;或者借助写作文开展生存实践活动。
三、要渗透生存质量的提升
生存教育除了关注现实,应对紧急事故,让聋生获得受益终身的“意识”“习惯”“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亲切的“人文关怀”。语文教育不仅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能力和幸福,同时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惬意。感悟生活内涵。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感悟感恩能使人更安宁的生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明白生活的馈赠是怎么得到的。《给予是快乐的》残疾弟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从语文教材中体会到生命真义,生存的快乐。《秋天的怀念》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的叮嘱,《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匆匆》中对时间的珍惜和惊心……都提示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喜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要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教材。针对聋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需要,独辟蹊径,让生存教育思想巧妙地渗透到聋生的心田。
作者:邵霞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特殊教育学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