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美术教育家OO范文欣赏(共2篇)

 人参与  2022-08-09 17:56:38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美术教育家OO范文欣赏(共2篇)   导读:美术教育家OO应该如何写作?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的吧,所以也会参考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本OO分类为美术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美术教育家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被遗忘的美术教育家王青芳     王青芳20世纪20年代师从齐白石,并与李苦禅、徐悲鸿等友善。四五十年代主攻画鱼,擅名京华。从教30年,培养了张仃等诸多青年俊彦。惜50年代备受冷落,潦倒辞世。“OO”中,遗作更被付之一炬……     1900年3月16日,我的七叔王青芳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城西70里的守备庄。     七叔家世     我曾祖父王梦其有四子,长子王青山,未婚早逝;次子王碧山,生有两子,长子王青选,次子王青芳;三子(我祖父)王栾山,生有三子,长子王青照(我父亲),次子王青路,号子云,三子王炎;四子王秀山,生有二子。     我的曾祖父是当时农村中的能人。他克勤克俭,购置了四顷多土地,还经营了三处农民最需要的商业,即中药店、榨油坊和染布坊,生意都很兴隆,尤以药铺生意最好,在附近几十里内很有名气。曾祖父去世后,家道逐渐没落,祖辈开始分家,三家各分土地一顷多。二祖父(七叔父亲)分得中药铺,我祖父分得油坊,四祖父分得染布坊,三家还各分得一个菜园。余下的30亩土地作为曾祖母养老之用。     我四祖父王秀山是黉(hóng,古代的学校)门秀才,在本庄开设学馆,附近村庄的孩子都到这里就学。清末废科举办学堂之后,我四祖父被选任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的堂长(即校长)。我父亲王青照和二叔王子云都在这个学堂学习,以后七叔王青芳也在这个学堂上学。     艺术启蒙     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图画课的老师是县城名画家朱学谦先生。他擅长花鸟画,尤善画螃蟹。朱先生教课认真,常以“练手”“练眼”“练心思”来宣教图画课的功能。这对七叔王青芳奠定终生爱好美术的志向有着深刻意义。七叔两位堂兄王青照、王子云也是该校美术课的高材生,对他影响也很大。在课余时七叔还影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石印书册中的“绣像”人物画。     1921年七叔王青芳由两位堂兄王青照、王子云的资OO入南京师范学校。1923年在二叔王子云的帮助下,又转入北京美术学校高级师范科。当时北京的国画名家很多,如北京美术学校的教授陈师曾、王梦白、肖谦中,中国画学会的金拱北,以及国画OO齐白石等。七叔在他们的影响下进步很快。     拜师齐白石     1925年,二叔王子云又推荐七叔王青芳到北京私立孔德学校任美术教师。孔德学校为蔡元培和李石曾于1917年创办,校名源自纪念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学校董事长是国学OO钱玄同,北京大学也有几位教授在孔德学校兼课。二叔王子云原在孔德学校任课,1926年离开孔德学校到南京任OO大学教育馆美术部主任。而这时七叔王青芳就留在孔德学校任课,并在这一年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习国画和篆刻。     20世纪30年代,七叔在北平美术界已颇有声名,许多学校争相聘请他教美术课。他当时从小学教到大学,同时代课的学校有孔德学校、艺文中学、北平四中、女三中、北平幼师、北平师范大学美术系、北平国立艺专等。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园。他教过的学生较有名气的有原OO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张仃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张鹤云教授等。七叔授课之余还参加了中国画学研究会,该会就设在中山公园内,北平许多著名画家如齐白石、李苦禅、蒋兆和、于非闇、溥心畲等都在这里OO过画展,七叔王青芳也曾在这里OO画展。     群贤荟萃     1926年,七叔曾和李苦禅、王森然、邱石冥等著名画家组织“吼虹”画社,李苦禅先生任会长,王森然先生主笔政。画社的宗旨是提倡新国画运动,弘扬真、善、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平许多著名画家经常到孔德学校七叔的画室聚会,如李苦禅、王雪涛、赵望云、蒋兆和等。他们谈论艺术,即兴泼墨。有时也到王森然先生家里聚会,据王森然的女儿王润琴回忆:“那个时期我的家更加热闹了,除了赵、李两位常来客,至今能记起的还有王悦之、王雪涛、王青芳、胡佩衡、邱石冥、侯子步、肖松人等常来常往。这些人来了,不是铺纸泼墨即兴创作,就是临时抓个话题变成了OOOO。我一生不忘的是,这些叔叔伯伯来了之后,不是个个聚精会神地作画,鸦雀无声,像没有一个人似的;就是交相高谈阔论,一片喊声、笑声像要冲破屋顶一般。”     1944年蒋兆和先生在他画的一幅《流民图》中,把王青芳和邱石冥两位画家作为模特画在上面。七叔王青芳早年曾学西画,自拜齐白石为师后又学国画。他特别崇拜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美术OO,在30年代跟白石老学画蟹和虾,到四五十年代他转向画鱼。他画鱼不画水,但看似鱼在水中游。徐悲鸿OO对他画的鱼评道:“王青芳这度多产,淹没其长,其游鱼实有独到之处,故陈其多幅,亦披沙沥金之意。”七叔画的一幅金鱼曾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获优秀奖,并发表在1955年第17期《新观察》的封面上。     七叔最亲密的两位画友就是李苦禅、蒋兆和。李苦禅先生抗战初期曾被北平日本宪兵队抓捕,七叔和许多艺术界人士设法营救。1938年七叔和婶母王淑萱结婚时,是李苦禅先生做的司仪。     1937年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国画作品487件,研究中国画的日本学者长广敏雄把展出的中国画分成两类:一类是旧派国画作品,画家有黄宾虹、张大千、溥心畲、余绍宋、卢子枢、温其球、张善孖、张鹤生、郑午昌、王个簃、王一亭、刘堆良、柳子谷、黄君璧、吴湖帆、齐白石、江轸光、顾树森、卢促寰等;另一类是新派国画,有陈树人、金友昌、黄少强、黎葛民、鲍少游、李可染、高奇峰、赵少昂、何泰园、张坤仪、汪亚尘、王青芳、叶少乘、李佩鸣、尤伯良、陈晓南、黎雄才、赵望云、高剑父、胡藻斌、胡献雅、方人定、OO仁。     万OO主     七叔王青芳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国画家,还是一位版画家、篆刻家。他的木刻以人物为主,特别是古代人物,从三皇五帝直到明清以及近代历史人物,他总计刻有3000多块版画人物。     “王青芳自30年代初期即从事新兴木刻运动,参与北平木刻研究会、平津木刻联合展览会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平日醉心创作,废寝忘食,其创作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平津地区无人比肩。其以传统木刻形式融入新的内容,创作出独特的‘诗配画’木刻艺术形式,再与友人和诗互唱,留存了大量掌故史料,令人倍感新奇,华北各大报刊争相连载”(引自《燕京木刻》)。1932年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以“左倾分子”的罪名,开除了王肇民(著名水彩画家,王青芳族侄)、沈福文在内的4名杭州“一八艺社”骨干成员,他们OO北平,得到了在北平艺文中学任教的七叔帮助,转学北平大学艺术院。七叔以所在艺文中学为中心促成了“北平木刻研究会”的成立,1934年8月26日至31日,“书画·版画展览会”在艺文中学开幕。旅居北平的作家郁达夫参观了展览,并在《北辰报》发表题辞,盛赞王青芳、王肇民“王氏一族,天才辈出”(《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二卷207页)。     七叔在孔德学校(原清朝的宗人府)有一间屋子约10余平方,是他的工作室兼卧室。我和哥哥王华在孔德学校上学时也住在这间屋子。南隔壁住的是学校董事长、国学OO钱玄同,小屋的北面是个已封闭的大门洞,是七叔的版画藏室,也是象征性的“万版楼”。他的工作室虽小,但充满艺术风味,有齐白石OO题写的“木石居”三个字及其画的虾,有徐悲鸿OO画的马,有蒋兆和、叶浅予两位给七叔的画像,叶先生并在画上题写“我爱你的头发像火一样的美”。室内还挂有二叔王子云的油画像,有族兄王肇民的水彩画,还有一张是七叔当时教的学生张仃画的水彩,画的是一个人力车夫夜间在路灯下修补车胎。因他的工作室很小,有时国立艺专和师大的同学来的人很多,只好到院内一棵大槐树下活动。     七叔早年跟齐白石OO学国画和篆刻,多年来他在教版画的同时也从事篆刻,他的治印风格有独到之处,北平各界求他刻OO的人很多,在抗战时期国学OO钱玄同就请他刻过一枚“饼斋”。齐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曾跋《王青芳印存》:“借山门人罗祥止,出印存求跋,余有语曰:吾弟善学至如此,世有大骂祥止者,必骂余,余将若何?祥止笑不能答。今青芳弟刻此见告,余亦曰:世有骂余者,亦必骂青芳,青芳勿谓余言未早也。”     雕虫济困     七叔在美术界人缘很好,被誉为“艺术交际花”。除艺术界的画家常来常往外,他还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张君秋,新闻界的张醉丐,文学家刘半农、朱肇洛,清史专家肖一山,书法家张伯英、冯亦吾,诗人贾仙洲,名医施今墨等来往。1941年七叔带我到中山公园看展览,他突然肚子痛,我们两人马上坐人力车回孔德学校,这时他上吐下泻,七叔打电话把施今墨大夫请到孔德学校,施大夫叫我买了一个大西瓜给七叔吃,然后又开一服中草药,煎服后七叔的病很快就好了。     在抗战期间,日伪统治区的OO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七叔家的生活虽很清苦,但他还尽力救济灾民。当年名噪一时的赛金花晚年经济拮据,生活非常困难,以致吃饭都成问题,华北艺术界人士发起捐赠字画义卖资助她,七叔一人捐赠了百幅国画。赛金花为表示感谢,把徐悲鸿送她的一幅《骏马图》赠给七叔,并在画上题字“南无阿弥陀佛”。“1947年3月中旬,徐悲鸿OO代裱画工刘金涛请齐白石、于非闇、王青芳、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田世光等名画家吃饭,希望各位捐助刘金涛”,七叔王青芳热心捐助。     潦倒终生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经齐白石OO推荐,徐悲鸿院长聘请七叔任北平国立艺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OO美术学院)讲师。徐悲鸿院长对七叔很器重,1947年有10位印度交换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其中有两位是学美术的(一名叫苏可拉,一名叫周德利),徐悲鸿院长就指定七叔做两位留学生的专业教师。在50年代初期,中国画并不被重视,美院一度也不给七叔安排课程,曾叫七叔和李苦禅先生替工会卖电影票。徐悲鸿先生同情七叔的多才多艺无以施展,贫困潦倒,常携自己的不题款的作品到家去看望七叔。由于长期心情忧郁、生活艰苦,七叔的身体渐趋虚弱,结果得了白血病。1956年10月30日我随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参观团到河北、河南两省参观考察老区教育,路过北京时,到北池子大街78号看望七叔,当时他卧在病床上眼还看着天花板上挂的一个金鱼缸,里面有两条游鱼。我给他带了南京板鸭和符离集烧鸡,可惜这时老人家已很难进食。他拉着我的手,含着泪问家乡徐州萧县的情况以及华哥的工作情况,并要我下次再来给他带些徐州的点心“蜜三刀”。半月后的11月16日,七叔病故。OO美术学院安排七婶王淑萱到一个缝纫社工作,并供给儿女王亭、王琦两人的求学费用直到18周岁为止。     七叔去世10年后,“OO”开始,OOO打着OO破四旧的旗号,到北池子大街78号婶母的住处抄家,把一部分名人字画抢去,余下部分一把火烧了。七叔多年辛苦刻的版画原版也作为“四旧”被劈碎了……     第2篇:怀念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王师先生     惊闻王师不幸过世!顿时我懵在那里,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开朗、勤奋的王师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不觉眼前浮现出1955年我们入学的情景,当时我们正年轻,来自全国,初中OO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图画制图系预科。五十个美术少年分配在甲、乙、丙班的吴冠中、张秋海、郑宗望教授三个画室。     我们乙班张秋海教授曾留学日本学画十三年,有丰富的绘画和教学经验,他善于因材施教,开学不久他就发现班上王师、曾昭安和我几个同学,观察较敏锐、有迅速捕捉对象的天赋,就鼓励我们多画速写。每周有两个下午安排我们到生活中去画速写,我们学校就在和平门外,离厂甸不远,王师经常画些卖OO葫芦、卖风车、修马蹄掌、修自行车的和街头读报栏的生活速写。每当画完,张秋海老师在全班给我们讲评,王师的速写经常是让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学生时代王师在生动的线条造型的速写和概括、简练的水彩画方面显露才能、为他三年后深入国画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毕业后长期在艺术教育界工作,他创造一切机会到生活中去写生。北京郊区山野平原他几乎踏遍,并周游全国名山大川,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到处留下了他在艺术上艰辛的足迹和勤奋的笔迹。多年的艺术实践锤炼使他的彩墨山水,除有传统笔墨的底蕴外,在写生的过程中一景一物皆寄于情,看似写生而得,但画面上往往超出写生,形成了生动、轻松有个性的画面,这一点也看出他深受张安治、宗其香、李斛先生水墨中西结合的影响。     王师不但视画画如生命,刻苦好学,年年、月月、甚至是日日在写生与创作中度过,对艺术的虔诚像一个苦行僧。在艺术教育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教育学院期间,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范画,往往不辞劳苦,骑着自行车、载着教具东西奔波,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广大学员中也是有口皆碑。他从不保留也不保守,始终遵循着教学相长的原则,虚心向学员请教,在教与学中前进。     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可敬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正在创作的旺盛之际舍我而去,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万分遗憾和悲痛!     王师同学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会记住你的音容笑貌、你的治学精神和你的艺术作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美术  学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