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美术教育反思OO写作方向指导

 人参与  2022-08-22 14:45:41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美术教育反思OO写作方向指导

导读:撰写美术教育反思OO,想必也是现在很多专业学者工作学习当中杜不可或缺的,但是想要写出优质的美术教育反思OO,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所以大家在此之前也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本文分类为美术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美术教育反思OO范文供大家参考。

对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摘 要: 学前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起着良好的调适作用。可惜学前美术教育具体到教师、家长、儿童之间已严重扭曲素质教育的本质。本文从对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解、实施、评价、心理和考级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剖析,希望对学前美术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具有辅助作用。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随着学前美术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学前美术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如何催生和促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前美术教育研究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主要指尚未入学的0―6岁的儿童,即幼儿。对幼儿实施的美术教育即为学前美术教育。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即人在幼儿期由创作行为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出的美术行为特征和作品特征。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尚未入学的幼儿。如果主体不是幼儿,是儿童甚至是OO,即使他们的美术行为和创作具有幼儿美术的特征,也不能作为学前美术。在其他学科中,似乎难以根据年龄来分类,只有在人文学科中有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之类的说法。但这些往往指的是成年人以儿童为行为主体和接受客体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即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等都有成年人参与的成分。而学前美术、儿童美术的接受主体和创作主体都是幼儿、儿童本身。这是学前美术与OO美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学前美术的形象生成与组织主要取决于其身心发展水平,同样也能反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学前美术是幼儿表达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情感,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形成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很明显,学前美术带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的特征。加登纳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到幼儿艺术知觉的两个阶段:一是0―2岁的幼儿知觉期。此时的儿童能够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即发展最初的知觉力。但这时期的幼儿对有组织的形式表现出偏爱。二是3―7岁的符号认知期。此时的幼儿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字、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但此阶段因知识经验不足,还不能知觉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所以OO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二、对幼儿主要实施美术欣赏教育
  因处于0―6岁的学前幼儿的年龄太小,教育者应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骨骼、力量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其信手涂鸦,尊重他们的感受。但这时,更直接、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欣赏和安排美术欣赏教育。首先,选择抽象性的美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康定斯基的《即兴35号》,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等作品。这些形式层面的作品最容易为幼儿接受、理解和欣赏。经研究发现,比起其他风格的艺术作品,儿童更喜欢和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因为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这恰恰与幼儿尚完好地保存着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其次,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应选择具象性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应是在儿童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理解和接受的。幼儿在欣赏了抽象美术作品后,对美术的基本要素及情感的表现性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写实作品上来。经研究发现,徐悲鸿的马,陈之佛的花,齐白石的虾等作品,幼儿是很有兴趣的。这些作品直接描绘了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通过对这些美的艺术的欣赏,幼儿会对美的事物更感兴趣,情感体验也更丰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作品的选择不论是抽象还是具象,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都应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首选。
  三、关于儿童美术考级
  针对儿童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它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儿童享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然而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是孩子画一幅漂亮、逼真的图画。于是,就把孩子送到校外的美术培训班、少年宫学美术。一些校外美术老师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抓住家长的心理,让孩子快速地临摹一些写实性作品,选出一些好的美术作品拿去参展、考级,一些毫不知情的家长以为孩子进步很大。于是决定把孩子培养成画家。其实过早地定位人生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更何况儿童美术和OO美术完全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很多人在儿童时期获得大奖,甚至国际大奖的,长大后碌碌无为,甚至根本就没有从事美术工作。由此看来,儿童美术考级是有违素质教育的精神。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OO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儿童对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感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实,儿童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也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用美术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表现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校外美术培训班和少年宫的多数老师只注重技术训练,单调乏味,或者要求苛刻,批评甚多,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儿童美术考级,社会也应坚决叫停儿童美术考级。
  四、正确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是儿童不启自发的一种自然表现。绘画给儿童带来很大程度的不是作品的本身,而是儿童在信手涂鸦中于纸上留下的痕迹和此过程带来的快乐。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以“画得像”、“画得好”、“××的画是班上最好的”等来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应关心孩子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没有立体、OO、线条等的概念,且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差,秩序紊乱,对复杂的空间感知能力弱,画出的作品没有OO、空间,可能过于大胆,造型夸张、构思奇异、和原始绘画有着惊人的相似,天真幼稚的突出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这时教育者不可用OO的眼光要求儿童,而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赞美他们,积极地引导孩子充满生机和活力、主动地作画,用手中的笔将真情实感融入画中。
  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兼顾儿童自身的身心阶段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教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亲情的语言,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不同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幼儿的画面呈现符合幼儿心灵的美。
  五、对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认识
  不了解学前儿童绘画时的心理特点,就不能很好地OO儿童,也就不能很好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学前儿童年龄小,心理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缺乏知识经验,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是幼稚的。他们在画画时的意识、造型等也都是幼稚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涂鸦期”,这时他们的手、眼、脑配合得并不默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很乐于在绘画中展现自我,比如他们的自己的作品,一定会拿给家长或老师看,希望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这时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丰富其想象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尊重儿童的心理,让他们在儿童绘画王国尽情飞翔。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美术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它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关爱。我们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幼儿的自我表现去构建健全的人格内涵,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学画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欢愉和乐趣,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6.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3]任国?.向儿童美术考级说“不”[j].中国美术教育,2010,1.
  [4]胡鹏.当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反思[j].艺术教育,2009,6.

  • 1
  • 2
  • 3
  • 4
  • 5
  • 6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美术  儿童  教育  幼儿  作品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