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人文教育OO案例赏析(共2篇)   导读:在撰写大学人文教育OO的过程当中,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吧,而学习写好一篇优秀的OO也是大家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本OO分类为人文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大学人文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行业特色高校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研究     [摘要]行业特色高校以为特定行业培养人才为目标,其人文教育有着独特内涵。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亟需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文化与大学人文教育的耦合。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育人的文化,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两者都具有文化属性,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企业文化体现一定的行业精神,具有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高校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的具体路径包括:在校园文化中增添行业企业文化元素;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活动中强化企业文化项目开展;在社会实践中增进企业文化学习;在就业指导中对接企业文化需求等。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人文教育;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29(2019)08-0081-07     人文教育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关乎全民素质。大学生人文教育既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当代OOOOOO人的现实问题。当前,高校人文教育有弱势化、边缘化倾向,对于工科院校,尤其是行业性、地方性工科院校而言,人文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在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意识,促进高校培养合格的OOOO建设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     《易经》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人类创造的文明,既体现为丰富的物资文明也体现于制度和精神层面,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1]。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别于科学教育,其更加强调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科学是求真,人文则是求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思想的熏陶、人文方法的掌握以及人文精神的培育,在这四个维度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素质或人文素养是目标。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OO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通常代表了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留存下来的,代表企业的精神和行为处事模式[2]。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实际中可由一定的标语、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元素及形象进行展示,是企业的灵魂,体现着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具有自主累积性、广泛激励性、难以消除性、不可OO性等特征[3]。企业文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制度体系七大方面。企业文化在演变中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性分析     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是同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具有相互OO的文化功能。大学人文教育主要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文底蕴,在物质层面体现为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园景观及各种标志标识等;在制度层面体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等;在精神层面体现为办学理念、办学传统、校风校训等,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自主互动等人际交流和思想碰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时代性。而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积淀的愿景、目标、战略、理念及精神的综合体现,在物质层面体现为企业生产运营的各种厂房、设备、办公等硬件设施,在制度层面体现为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及标准等,在精神层面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及价值理念等。虽然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风格和目的各不相同,但两者在培养人的作用和功能上具有对接、耦合的基础和可能。     1.两者都是育人的文化,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均是育人的文化,两者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这为两者的相互耦合提供了基础。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都是针对人的培养方面,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需要围绕“人”的发展来进行。具体来说,人文教育主要是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来进行,而企业文化主要是围绕人才的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来进行。因此,在大學生人文教育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点,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将企业文化的有益价值观念渗透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体现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又有利于行业的创新进步。     2.两者都具有文化属性,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均是社会亚文化的一种,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从层次结构上看,两者都是由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及物质层构成,且精神文化是两者共同的核心。在具体建设时都是按照构建物质文化、倡导行为文化、培育制度文化、凝练精神文化的步骤进行的。在功能上,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培养、引导、感染、激励人的功能,对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行为上有规范作用,在团队上有凝聚作用。人文教育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其最高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人格中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企业文化同样也是以人为核心,是一种处事的文化,通过引导、凝聚、感染、激励员工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共同努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4]。     3.企业文化体现一定的行业精神,具有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行业精神是行业发展所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一个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行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凝聚内部力量和增强外部竞争力的有力OO,不同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的梳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同一行业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着一定的共性,体现着这个行业的精神和文化特征。比如石OO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价值理念,交通行业企业文化体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行业精神,OOOO行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企业精神……这些无一不是进行大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和鲜活案例,对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行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能让学生拥有成为行业工匠的底蕴和良好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4.培育合格企业人是高校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共同旨归。高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是其重要内容。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训练,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把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培养成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企业职工”,为以后成为优秀的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高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必须与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地对接和耦合,而就业则是两者有效耦合的桥梁。高校在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时,必须适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道德品质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要掌握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三、高校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路径探析     当前,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行业特色高校应当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充分利用行业背景和产学研资源,结合所处行业、地域实际和企业需求,将产教资源特别是企业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体系,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行业精神、责任意识、合作态度、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和品格养成中的教育、导向、约束和激励等作用。通过学习、熏陶、社会实践和感染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学校学好专业技能以及今后在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在校园文化中增添行业企业文化元素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基础性承载平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和宣导效应,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时,应积极将行业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特别是代表行业精神、体现行业特色的元素,如学校的各种标志标识、口号标语、形象识别等,将团队合作、创新、竞争等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背景建设中蕴含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二)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     在进行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企业文化要素,产教融合将是今后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邀请企业参与高校的教学OO与课程开发,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创新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订制班、海外班、卓越班、训练营等具体形式,将企业文化、企业技能等融入大学生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上,将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编写成案例,通过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所涉行业的企业文化。在师资配备上,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或为专业学生配备行业导师,邀请企业高层或一线工程师、设计师等担任部分课程讲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增进对企业文化的学习。     (三)在校园活动中强化企业文化项目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与行业企业、校友所在單位等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邀请企业高层管理者、一线员工到校开展专题讲座或创新创业报告会(OOO讲坛、名家OO、校友OO)分享职业经历和业务经验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今后所面临的行业工作,特别是邀请企业创业者到校分享其创业经验、发展历史、经营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念,更能让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结合大学生发展的阶段和企业的一定需求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企业文化周、设计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文化,增强知识技能,从而引导大学生尽早形成好的职业观念。此外,在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举办模拟面试、模拟企业挑战赛、模拟银行、模拟公司、模拟设计院等活动,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营造真实企业情景和工作环境,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和引导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中增进企业文化学习     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验优秀行业企业文化。专业见习、社会实习、顶岗实习等均是大学生直面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最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具体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职业环境,了解企业对知识结构、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近距离地感受企业文化。实习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好入职前的心理准备,找准自身知识能力差距,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增进人际交往技能,能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有着很大裨益。除了见习实习,开展行业企业调查、用人单位调研、优秀校友及校友事迹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均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精神,学习企业文化。     (五)在就业指导中对接企业文化需求     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活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多方面收集整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和梳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要求的具体特点,形成就业形势报告,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社会活动中与教务处、学院及任课老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共同进行培养。在具体进行就业指导时,对学生在职业礼仪、待人接物、职业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同时注重行业精神、企业文化要素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系统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组织企业方与待就业学生开展就业洽谈会、企业宣讲会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与自身的适应度,并及时收集企业的反馈信息,通过构建就业工作的闭环系统,增强学生与企业的双向对接与互动,促进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有效融合。     四、結语     在深化产教融合大背景下,高校要与企业通过利益牵引、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校企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体系,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人文教育培养模式,这对于学生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道德水平、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2篇: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难点与探讨     [摘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还存在一些影响教育效果的问题。社会环境、教学理念和优秀教师是影响理工科大学深入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经验,明确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并在校园生活中实现人文教育内化。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人才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10-0132-03     ○、前言     理工科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主要来源。在现代社会中,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很大程度上是与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人才的竞争相关。理工科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理工科大学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OO广受关注的话题[1]。1995年,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随后许多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迄今为止,我国理工科大学开展的人文教育实践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何加强人文教育变得更为紧迫,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成为困扰许多学者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2]。     一、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现状     我国的理工科大学因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培养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工程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最主要是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但课程设置往往学时数少,而且很少被列为必修课。选修课学时普遍较少,通常要比必修课的学时少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同时选修课大多数是以大课的形式存在,有些高校甚至不把选修课成绩记入总学分,其教学质量十分有限。另外,理工科大學人文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强,规范性差,也缺乏科学论证,课程门类简单堆砌,安排缺乏连续性,不能设立符合人文素质培养规律的人文课程体系,从而影响到人文素质教育质量。     自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强,有一定的闪光之处,如更热爱自然,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珍惜亲情和友情等,但反映人文素质核心的人文精神层面仍然令人担忧,值得反思[3]。从总体来看,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文价值比较模糊,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养也比较欠缺,特别是文学艺术修养方面。杨叔子先生用“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这“五精五荒”概括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这对理工科学生更是生动写照,可见,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水平依然不高[4]。     二、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难点     教育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也具有自身特点。我国理工科大学虽然在开设人文选修课程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学会做人”等OO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但一些现实问题始终是制约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发展的障碍。     (一)人文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大背景     学习者的自觉意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为生存而开展的教育,学生关注的是获得什么样的生存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都在实行应试教育,因此理工科大学生本身在人文教育方面就先天不足。同时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大学生需要面临的经济压力不小,人文知识无法立竿见影满足安身立命的现实需求,因此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现实需求也不强。许多理工科大学生认同人文教育的价值,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迷茫一代,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十分重视市场对人才选择的要求,而就业意识、竞争意识的逐渐增强,使理工科大学生难以避免受到追求功利的社会潮流的影响。     (二)理工科大学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我国的现代教育从诞生以来就离不开时代需求,富民强国一直是国家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将发展科学教育作为理工科大学的首要任务。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突破,使科学教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重理轻文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令科学教育万众瞩目,知识OO、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得到足够重视。近些年来,市场化浪潮席卷高校,一些高校的办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十分盛行,缺乏短期经济效益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任重道远。     (三)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优秀教师的缺乏     优秀教师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借鉴或沿袭苏联模式,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基本上保留在综合性大学内部,全国院校调整之后所建立的各类理工科院校少有人文社会科学的踪影。在目前的普通理工科大学中,社科部或人文学院通常也是被边缘化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且编制有限,在人文课程的开设方面比较勉强,而优秀的人文教师又普遍认为进理工科院校工作不会受到重视,事业难以得到发展,因而难以吸引到青年才俊以壮大力量,人文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也会出现明显的不足。优秀教师的不足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平平。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模式,侧重于人文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的教授,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要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以及明确如何教育,需要对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人的成长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规律等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优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三、国外大学的经验     20世纪中叶,科学教育也大有取代人文教育一统西方高等教育之势,但到了70年代中期,国外大学出现了一股人文教育“复归”的潮流,OOO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末也提出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会关心”的教育观念。     美国是较早认识与反思文理结合重要性的国家。美国高校学生入学以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通常不分院系、不分专业,全部学习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内容的普通教育课程。美国各大学十分注重在坚持传统办学特长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哈佛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中人文学科几乎占了一半,其中语言文学课程占总课程数的25%。即便是理工类学士,其学位计划也要求修习25%的人文课程,而在人文学科主修专业人文课程占40%[3]。麻省理工学院虽然继续坚持开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但也要求理科学生必须修完科学、数学、人文和社会等同比例的核心课程[5-6]。     日本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一般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日本高校中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涉及面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环境和相当广阔的文化背景,同时,这些内容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往往贯穿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日本高度重视STS教育,为形成自己的特色,部分日本学者主张在理工科大学中建立STS学系,把STS作为一门真正的学科进行教育,培养以STS为学科专业的STS专门人才,以便发展STS教育与研究事业。     在英国,强调人文教育是大学的传统,无论是早先成立的学院及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是后来建立的新大学、技术学院都同样强调人文教育,都设有许多文科专业。有不少大学实行“大文科”或“大理科”制度,将两种以上的不同文理科目结合起来组成一门课程[5]。     四、理工科大学有效开展人文教育探讨     理工科大学开展人文教育主要是要通过人文学科和人文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它需要以教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基础理论作为理论基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得到完善。为满足在理工科大学有效开展人文教育的要求,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理工科大学培养目标中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既要尊重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也要高度重视大学教育在学生OO教育中的重要性。理工科大学应坚持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充分认识人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等方OO有难以取代的作用。我国OO或OOO门也应OO推进人文教育的专门性政策和文件,在本科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中确定相关指标。     (二)完善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体系     理工科大学课程建设应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要将人文教育课程当成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位计划中人文课程所占学分不少于20%。学校需要构筑人文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系统地、分阶段地开设人文课程,在课程门类、学时数、课程建设诸方面确保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特别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适当开设一些人文、科学学科交叉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也可不分专业而只进行通识教育。在理工科大学中,人文社会学科设置与管理必须体现在学科建设规划之中,加强学科交叉的深度与广度,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和谐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实现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校园生活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只是人文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实践锻炼、生OO验、文化熏陶等校园活动既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人文教育内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充分重视校园生活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辩论比赛、体育竞赛、科技创新、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使人文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设更多的人文讲座,参考《百家讲坛》栏目的做法,邀请社会各行业的成功人士和优秀学长现身说法,通过榜样的作用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学校建立人文社团如绘画、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依托学生会等学生组织,鼓励和资助各种社团活动,创办艺术节以及各种展览等,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优化配置社会范围内的高等教育资源     我国高等院校在空间分布上往往比较集中,文科院校常常与理工科院校相邻,这就使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目标易于实现。通过相邻院校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利用其他高校更佳的资源与环境修读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通过教师互聘来克服理工科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匮乏的困难,也是较短时间内解决当前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部分理工科大学之间实现学生交流培养已不是新现象,因此,文科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加强合作办學完全是可行的,也可以提高高校办学效益,避免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     五、结语     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的大学理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英国高等教育史学家哈罗德·珀金如是说。人文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的地位,虽然直接反映的是大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但实质上反映的是大学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它反映大学的理想和信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学校的未来以及所培养学生的品质。     理工科大学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但学生的精神世界却要通过人文教育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充实。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21世纪大学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科学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文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理工科大学应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到总体发展战略上,都贯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思想,体现以OOO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教育,并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人文  教育  企业  文化  大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