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导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生活教育陶研OO不好写,其实这也是因为大家对OO的写作方式不了解,所以在这个时候也会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好,本文分类为生活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生活教育陶研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OO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这种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OO与实施仍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
一、引言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OO教育家,卓越的OO主义、OOOO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无私精神的完美化身,一生都在为OO教育事业和OO事业而努力奋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其生活教育理论,是贯穿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的一根红线,包括了他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战争时期,但是它具有超越历史条件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能够一直经久不衰。直到今日,都给教育带来深深的启示。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萌芽期: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时期(1917-1925年)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国,发现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大都是迁腐不堪、呆头呆脑的“书呆子”,对社会的用处较小。于是,陶行知在1918年,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并主张生活与教育相联系、教学合一的思想。陶行知深受导师杜威的影响,回国后当他看到中国恶劣的教育现状时,他开始极力提倡“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1921年,陶行知在《活的教育》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概念。1925年,陶行知将“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二)发展期:生活即教育时期(1926-1939年)
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开始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试验中,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传统旧教育中解放出来。1930年,他在OOOO讨论会上发表《活即教育》的专题讲座,提出生活本身就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之后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论述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三)成熟期:生活教育理论完整建构时期(1940-1946年)
1940年,陶行知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对“生活教育”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总之这一时期,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理论各个方面的阐释比都前两个时期要更为科学、更为全面,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也己全部成型,它们的成熟标志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完全建构。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要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们构成“生活教育”的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是活的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本身即是教育,且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根植于生活,没有生活便没有教育。“生活即教育”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各种关系和联系。
1.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内容。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来自生活。所以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出发,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2.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即能改造生活。教育既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a生反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地通过教育实践来提高和改造生活,使OO大众的整个生活向着更高的水平和境界前进,使人们在不断进步的生活中受到不断进步的教育。
3.生活包含教育,生活本身便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生活和教育共始终。我们每个人有“生”便会“有生活”,有生活即有教育,所以“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我们要养成“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综上,陶行知“生活教育”强调是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与生活相联系,在各种生活中接受教育,而非传统教育中围绕书本知识展开的脱离生活的教育。这一主张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弊端方OO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指“生活即教育”的范围,是有关教育组织的论见。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陶行知强调:“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因此,“社会即学校”就是说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所大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对于教育范围的扩展,它包括以下三重含义:第一,生活教育的范围不仅是学校,而是整个社会;第二,生活教育的形式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三者结合的整体教育;第三,生活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而且是全体社会的民众。因此“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反对的是把社会与学校相分离的教育,强OO育范围、教育形式、教育对象的扩大。当然,陶行知并不主张取消学校,而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他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OO和教学论,也是“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它是陶行知在批判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弊端,不断进行教学OO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涵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且认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的中心”。然而他认为的“做”含有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的特征,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
总之,陶行知是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伟大OO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对国际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与实践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我国的教育思想史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遗产。他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现代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教育,是知行统一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式教育,它与我们当代的新课程理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对我国当前的教育OO与实施仍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曲铁华.中国教育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迪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OO教育家和思想家,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典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最近有幸看到一则关于陶行知先生的小故事,感触颇深,下面就根据这则小故事说说自己的所感所想。就是著名的三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扔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就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OO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通过这个著名案例不难发现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独到之处,遇到学生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时候,他没有立即采用批评方式处理,而是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虽然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存在问题,但是陶行知先生并没有直接横加指责,而是通过三次层层递进的表扬,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的正面批评好得多,在这三次表扬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虽然奖励、表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孩子的第三次表扬——表扬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指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自我调节,是个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为,使自我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案例中,陶行知先生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校长要找我?肯定是要批评我吧!等一下我该如何解释呢?一系列心理活动对学生的OO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交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冷静思考和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对错及行为偏差,这也是案例中陶行知先生第三次表扬的意义所在,自我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内心体验,是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OO行为的过程,比教师采用说教而使学生纠正OO行为的效果要好很多。
平时教育工作中我也会遇到类似情况,我的处理方式可能没有陶行知先生那么冷静和理性,看到小朋友们出现偏差行为时,会本能地想到让他认识到错误,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所以会采用直接有效的措施--批评,反观陶行知先生,我想他一开始看到学生扔泥块的时候并不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只是他并没有果断地下结论,而是事后进行调查了解,以便更合理有效地处理本次事件,这样做会避免很多不应该出现的情况,现在的小孩大多性格倔强,小小年纪却有自己的想法,在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受到批评会变得更加叛逆,正因为这样往往会失去完整讲述事情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扭曲。
何谓生活化教育,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一句话,生活教育实质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还指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OO,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
目前安吉先行的教育即体现这一点,游戏成为幼儿活动的重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在游戏中学,老师在游戏中教,更多的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表达,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样蕴含着宝贵的资源,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表达;孩子的思维同样是奇幻多彩、韵味颇深的,这点是OO不能比拟的,不得不说现在的他们是幸福的,这里所说的幸福不仅是生活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幸福,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徜徉,在游戏、生活中体验感受,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然习得技能技巧,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
陶行知的另一个主旨理念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最后一点是当今教育比较关注的一方面,教师如果不继续吸收、更新,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我们必须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进化,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为自己充电,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知识世界渲染出更浓厚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才能成为幼儿身边的引OO。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