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乡镇XX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层级,是各项XX政策落实的前沿哨所,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三农”建设的关键环节.自XXXX以来, 省市结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多次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XX,特别是2010年乡镇机构XX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XX试点工作,在基层初步构建起了统一规范、高效便民的管理体制,推动乡镇XX职能转变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定位.乡镇XX在我国五级管理体制中地位特殊,概括来讲,它具备服务前沿、管理首站和执法一线的特征.围绕上述职责定位,东营市在深化XX中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重点.一是突出“便民性”.在推动试点强镇行政管理体制XX中,要求大王镇及其他9个市级试点强镇整合优化服务资源,将审批窗口统一入驻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二是体现“规范化”.结合行政审批制度XX,在全省较早编制完成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进一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厘清县乡职责边界,初步转变了乡镇XX“权责不对等”“有责无权”的现状.三是强化“管控力”.根据新形势下基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管的需要,在乡镇机构XX中,重点加强相关领域监管和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平台建设,有力提高了基层XXXX水平.
3、(二)理顺县乡关系,形成管理合力.一是下放县级管理权限.根据试点强镇行政管理体制XX有关要求,组织县区通过委托、授权和服务前移等方式,集中下放了一批基层建设发展亟需的管理权限.截至目前,东营市5个县区共下放试点强镇县级管理权限1100多项.二是加强派驻机构管理.按照2010年乡镇机构XX精神,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和派驻机构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需事先征得乡镇党委同意.三是完善一线执法配合.结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XX,各县区在组建综合性执法队伍的基础上,统一向乡镇派驻了执法中队.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作为基层执法平台,负责统一协调调度区域内执法力量,和派驻执法中队进行联合执法,切实加强了基层管控合力.
4、(三)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率.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根据乡镇机构XX有关要求,对乡镇党政工作机构、事业单位设置进行了统一规范,有效改变了“七站八所”的混乱格局,乡镇机构设置更为精干高效.根据基层管理服务实际,对乡镇党委、XX工作机构进行综合设置,部分乡镇(街道)和省级经济开发區实行“镇区一体”管理模式,切实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服务效率.二是科学核定编制.按照省定标准,综合考虑乡镇总人口、财政总收入、行政区域面积等因素,在对乡镇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科学核定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三是完善职能配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乡镇XX、政协工作力量,完善了建设工程质量、道路交通安全等监管职责,乡镇XX职能配置更为科学合理.
1、摘 要:档案行政执法的具体化就是将执法细化量化标准化.档案行政执法具体化的关键是“贯标”,“贯标”是由档案行政执法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标准具有法规性质,标准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
2、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制化建设和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虽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不可否认,档案行政执法大都停留在宏观上和浅层次上,离依法治档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档案行政执法没有完全“落地”,也就是说,没有将档案行政执法具体化.只有将档案行政执法具体化,才便于档案法的执行与操作.
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探索了许多方式、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毋庸避讳,档案行政执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档案行政执法流于形式,档案行政执法不是“运动”式,就是“蜻蜓点水”式,要么就是“间歇”式,难以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是“档案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档案执法检查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1]有的是“平时执法检查过于注重表面形式,不看效果;仅停留在检查,不追查结果;一味追求面广量大的执法检查”,[2]档案行政执法成了“走过场”.有的“档案执法工作不够经常化、制度化.笔者所在地从1997年到2004年8年之中只进行了4次执法活动.执法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完全是随意的”.[3]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至今并没有改观.还有的“执法活动面太窄.笔者所在地有180多个立档单位(仅指档案局直接指导的)但每次抽查的单位只有10个~15个,8年间受过执法检查的单位共有45个,只占近1/4,这就是说,执法检查活动中使75%多的单位漏掉了,从而使很多档案管理混乱的单位,难以受到执法工作的检查”.[4]有的是“每年重点查一部分单位(或系统),通过几年时间完成一个轮回”.[5]这种现象同样在许多地方存在,而且至今也没有太大的改观.其原因有许多,但主要原因是档案行政执法大都在笼统的宏观层面上,而不是在微观的具体层面上.如果从执法的内容上看则看得更清楚.从1988年由国家档案局、XXX联合发出《关于对〈档案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开始的档案执法工作,其中“关于档案执法的内容,《通知》的表述是:‘检查的重点是:《档案法》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的情况;各地区、各部门为加强档案工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将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本专业发展计划的情况;档案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情况;档案的管理、收集、整理、安全保护和破损档案的抢救情况;档案馆库的建设以及现代化和其他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档案的利用情况和国家档案馆向社会XX,提供利用档案的情况;自《档案法》施行后所发生的违法行为以及处理情况.’”[6]到现在的“从检查内容看,有以档案安全、年度文件归档整理工作为对象的专项检查,但主要是内容相对全面的综合检查”,[7]可以说,都是笼统的宏观档案行政执法,笼统的宏观档案行政执法可能会检查出一大堆问题,但是,解决起来则可能一个也落实不了,问题的关键就是不具体,难以有针对性地落实.所以,“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任重道远,行政执法还需细化、深化”[8]和具体化.
4、应该说,档案行政执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笼统走向具体是其必然过程,只有走向微观具体,档案行政执法才能细化、深化.而宏观的档案行政执法要落到实处则是靠微观的执法来支撑,是靠对每一个具体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每一个具体档案行为的微观具体执法来落实.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