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方特色农产品设计中融入非遗文化,不仅能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产品的基本特性,同时还能加深消费者对区域非遗文化的理解,助力区域文旅产业的高效融合发展。因此,对广西非遗文化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中的融合应用进行针对性探讨,也是推动广西非遗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路径。
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基本内容
就目前形势来看,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对农产品的销售量有直观影响。优良的包装不仅能让农产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展现,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让广大农户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价值的快速传递。现阶段,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强调
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不仅要让消费者直观了解农产品的具体内容,同时还需彰显农产品的艺术及审美价值。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全方位挖掘农产品的品牌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开发设计,依托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在农产品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构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提升农产品的艺术价值来彰显农产品的艺术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产品包装已经无法契合当下,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日益提高,在进行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着重强调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艺术审美和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市场中,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产生更多好感,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二)地方特色的引入
农产品包装设计活动中,地方特色的引入也是广大设计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地方特色必须充分展现区域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不管是自然资源,历史传说,抑或区域文化及民族元素,都是设计师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考量的重要内容。将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往往更能凸显农产品的区域特征和独特文化。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实现农产品外包装的美化,提升外包装的审美价值,还能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广泛宣传,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乡村农产品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三)融入生态化设计内容
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知更为深入,绿色环保且无公害的农产品开始受到整个市场的喜爱。所以在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生态化元素的融入也已成为主流。设计师在设计农产品包装时,必须尽可能地与自然贴近,在顺应自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融入乡村文化和自然魅力,进而凸显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生态化,呈现出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绿色环保内涵。在实践过程中,其实可从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色调以及材质入手,依托清新自然的色调,彰显农产品的生态化魅力。选择更绿色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现人与自然的灵活融合,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受众面。
总的来说,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主要围绕上述方向而展开,非遗文化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融入虽存在,但并不常见。相比农产品而言,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融入应用相对广泛。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农业也相对发达,且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极具优势。然而,目前我国众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在设计方面,缺乏与之相契合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建设,而正是因为其包装设计过于落后,品牌建设又未落实,所以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呈现形式,往往无法获得消费者及经销商的认可。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区域非遗文化,是直观展现农产品包装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
二、广西非遗文化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度挖掘非遗文化符号,提炼特色视觉元素
设计师在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首先应意识到设计最重要的并非形状和颜色,而是带给消费者的直观感觉,所谓感觉,其实就是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内涵。因此,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中融入广西非遗文化元素时,设计师首先要对区域非遗文化符号进行深度挖掘,将非遗文化符号通过特色视觉元素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在实践过程中,要全面总结地域非遗文化特征,深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活动、传统美术等。其中设计师需重点关注与农业饮食以及手工艺相关的非遗项目,如壮族的织锦技术、壮族铜鼓制作技艺、瑶族服饰刺绣等。之后设计师需根据选定的非遗项目,对其标志性符号进行针对性研究,明确图案色彩以及纹饰背后的故事,如壮族的铜鼓纹饰、梯田景观、花山岩画、刘三姐歌谣等。
以花山岩画为例,其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涵盖具有独特地方文化的人物形象、祭祀场景和动物图案,而且这些图案和元素还构成了辨识度极高的视觉符号,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时,可从花山岩画中选取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画面和图形元素,如手持长矛的人物形象、几何纹样等,将其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通过视觉元素的挖掘强化广西地区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比如可以将花山岩画中的人形轮廓线条,应用于茶叶罐或者米袋等农产品包装的表面,配色便可沿用花山岩画的红黑基调,再与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色彩进行调和搭配,展现区域非遗文化的特色。
(二)分析非遗历史特色,提升农产品包装的文化价值
历史传承的方式丰富多样,而民间故事的流传,则是历史传承的代表性方式,民间故事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演变,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历史。所以在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设计师也可在其中融入非遗历史,依托这一独特的视觉体现形式,展现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这种视觉叙事的方式也能让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更加灵活巧妙。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可在包装设计时,以插画、摄影或艺术化处理的形式再现非遗历史故事的关键场景,使消费者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故事。比如,设计一款产自广西漓江流域的鱼干包装,可选用桂林渔火节这一非遗项目的画面作为主题。包装上描绘夜晚漓江之上,渔民们点亮灯火捕鱼的壮观景象,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渔火节的历史渊源和当地渔民的生活传统,生动展现这项非遗活动与农产品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可提炼非遗历史故事中的典型物品、符号、人物等元素,将其设计成简洁、易于识别的图形,作为包装的主要视觉元素。如设计一款源自广西地区的糯米酒包装,可以将壮族铜鼓的形象巧妙融入设计。铜鼓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乐器和祭祀器具,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包装上以抽象化的铜鼓纹饰作为背景,中心位置描绘古朴的铜鼓图案,旁边辅以简短文字介绍铜鼓在壮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与糯米酒酿造习俗的关系。
(三)依托非遗传统生态,体现农产品包装绿色环保理念
非遗是对当时社会发展、人们创造水平和知识能力的直观反映,而从发展角度来看,非遗的出现也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所以在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必须合理挖掘和汲取区域非遗中的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应用,提高农产品包装的生态价值,遵循农产品外包装的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在设计理念、材料选用以及技术工艺实现等方面,展现农产品包装的绿色环保。比如,可借助区域天然的包装材料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这样消费者在看到农产品的第一时间,便能充分感受农产品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还可在非遗文化艺术魅力表现的过程中,实现绿色理念的合理融入,针对地区特色农产品,设计一些精致且实用的包装,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后,不仅能享受地方特色农产品带来的实用体验,同时还能实现对外包装的二次应用,可将这些精致实用的外包装作为装饰摆件,也可将其作为日常购物袋,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节约,同时还能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辨识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中融入非遗元素,是体现农产品文化内涵,提升农产品审美价值的关键。所以,为实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创新包装和设计,让消费者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产生更多好感,广大商家及设计师必须立足区域特色非遗元素,在整合梳理地方特色非遗资源,深度挖掘非遗文化符号,提炼特色视觉元素,分析地方非遗历史特色,依托非遗传统生态的基础上,展现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的独特性,进一步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的文化价值,凸显农产品包装的绿色环保理念,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产品销量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