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倾斜煤层在我国具有较大得到储量,如何对倾斜煤层进行有效的开采,提高开采效果对我国煤炭资源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倾斜煤层放煤工艺参数的选择设置,采用PFC仿真模拟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加,顶煤的放出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过分析,选择合理的放煤参数为采高4m时进行两采一放的放煤方式。

  关键词:倾斜煤层;放煤方式;采高;采出率;仿真

  0概述

  煤炭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储量较多,随着优质煤层的不断开采消耗,对稀缺煤炭资源的开采成为重点研究的方向。在我国的煤层分布中,稀缺的倾斜煤层具有较大的含量,大倾角煤层的开采量达到我国煤炭开采量的10%,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且有些角度较大,使得开采过程中采场的应力分布及矿压等具有较大的改变,造成了一定的开采难度。进行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放煤工艺参数是实现倾斜煤层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某大倾角煤层的放煤工艺参数,采用模拟仿真的形式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放煤参数一,提高煤层的开采效率,提高开采煤炭的质量。

  1倾斜煤层放煤分析模型的建立

  倾斜煤层进行开采过程中覆岩的运移与水平煤层的变化存在差异,从而造成顶煤的流动规律有所差别,对放煤参数具有不同的需求。针对某倾斜煤层的放煤过程进行分析:煤层分布平均倾角为35..煤层厚度为8~16.5m,平均煤层厚度为13.5m,属于大倾角特厚煤层的开采。倾斜煤层综采过程中,顶煤受到矿压作用的影响,使得顶煤在放出过程中呈散体介质特性:采用PFC颗粒流分析软件进行顶煤的放出模拟,PFC仿真分析以颗粒介质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的模拟放顶煤、冲击爆破、边坡位移等工程问题。采用PFC2D建立顶煤开采的分析模型,选取模型的长度为60m,高度为30m.将模型分为两部分,底层为顶煤颗粒,上层为直接顶颗粒,采用重力压实法保证颗粒达到致密状态。在分析过程中,设定模型思粒的初始速度为0.颗粒受到重力作用,模型中的边界采用wall单元进行定义,速度及加速度均为0.得到初始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在进行开采过程中,依据煤层厚度的不同对采放比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所分析煤层的平均厚度为13.5m.分析采高为3.5、4、4.5m,采煤机的截深为0.8m.设置放煤步距分别为0.8m(一采一放)、1.6m(两采一放)、2.4m(三采一放),在分析过程中为便于分析顶煤的流动,将煤层赋予不同的颜色,最下一层为采高的高度,采用wall单元进行液压支架的模拟,在达到放煤位置时顶煤颗粒及上覆岩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达到平衡状态:打开放煤口,进行初始放煤.形成正常放煤的边界。以采高3.5m时模型为例,其初始放煤模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过初始放煤后,放煤口中心线两侧的煤研分界线向采空区一侧偏斜,呈不对称的分布。
 

 
  2倾斜煤层放煤模拟分析

  2.1放煤仿真模拟过程


  采用不同采高下的模型进行放煤作业,在不同的放煤步距下分别进行放煤过程模拟,对顶煤的放出率进行统计分析。为对比不同步距对放煤效果的影响作用,对模型中间位量16m范围内进行放媒统计,在一采一放时需进行20次放煤作业,两采一放时进行10次放煤作业,三采一放时约进行7次放煤作业。

  在放煤模拟过程中,在初始模型中进行移架作业,步距分别为0.8、1.6、2.4 m,顶煤及上覆岩层的垮落至稳定状态时打开放煤口进行放煤作业,当放煤口见矸后关闭。此时关闭放煤口会造成一定的顶煤损失,应进行一定时间的持续放煤,这样会造成含矸率及顶煤放出率同时增加,在含矸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操作提高顶煤的采出效果。

  对不同采高下,以不同步距进行放煤模拟时,通过对放煤过程进行观测可以看到,在放煤过程中,由于支架上方的顶煤的堆积逐渐增加,会将放煤口附近的矸石向采空区后方位置挤压,从而造成煤矸分界线的斜率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每次放煤的时间增长。

  2.2放煤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对倾斜煤层不同放煤方式进行模拟,对其放出的顶煤颗粒数进行统计,对比相同放煤方式下不同采高的顶煤放出量,得到顶煤的放出量变化如图3所示。
 

 
  从图3-1中可以看出,在一采一放时,不同采高的采出量在初始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波动性,顶煤的采出量并不是一次性的大量放出,而是呈周期性上升的变化,在到达较大值后会有较大的回落,并呈循环发展的方式。在一采一放时,采高为3.5 m时顶煤放出量的变化最大,其次为4.0 m,4.5 m时的变化最小,波动平稳。

  从图3-2中可以看出,在两采一放时,在初始开采过程中,顶煤的放出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3.5 m采高时,顶煤采出在经过6次循环后达到最大值,然后再次降低;采高4 m时,顶煤的采出在分析过程中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采高为4.5 m时,顶煤采出在经过5次循环后下降较大,具有较大的波动,然后继续增加至第7个循环后呈下降分布。

  从图3-3中可以看出,在三采一放时,在初始开采过程中,顶煤的放出量呈稳定增长的分布,且以3.5 m采高时的采出量最大,但后续呈下降的趋势;4.0 m采高时的采出量不断呈增长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增长斜率;4.5 m采高时的采出量在第5个循环时呈急剧增加,然后斜率下降,增加变化不大。

  对顶煤采出量的分析可知,在一采一放时循环采出量的变化范围为50~100,两采一放时循环采出量的变化范围为150~300,三采一放时循环采出量的变化范围为200~500。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加,则支架上方顶煤的活动范围越大,顶煤的放出空间越大,有利于顶煤的放出。

  经过不同放煤方式的放煤后,对得到的顶煤总量的放出率进行分析,对不同放煤步距下不同采高的顶煤放出率进行统计,得到顶煤放出率的变化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放煤过程中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加,则整体顶煤的采出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上文的分析一致。其中,采高为3.5 m时,顶煤放出率曲线的变化不大,此时放煤步距的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较小;其余两种采高时,顶煤放出率曲线的增加较多,且两者的放出率最大值相差不大,考虑到三采一放工艺实施的复杂性较大,选择适合煤层的放煤参数为采高4 m进行两采一放,此时得到的顶煤放出率与最大值相差不大,降低了工艺难度。
 

 
  3结论

  1)倾斜煤层是较复杂的难开采煤层,放煤参数的不同对开采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立倾斜煤层的PFC分析模型,对其放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2)在三种放煤方式下对不同采高时的放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加,则顶煤的活动空间增加,顶煤的放出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3)经过对顶煤采出率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放煤参数为采高4 m时进行两采一放的放煤方式,此时即可得到较好的采出率,同时降低了施工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谢晓深,侯恩科,龙天文,等.浅埋缓倾斜煤层开采覆岩及地表裂缝发育规律与形成机理[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2,42(2):200-209.

  [2]赵丹.开采区段高度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影响分析[J].山西冶金,2021,44(4):137-138.

  [3]徐经宙.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优化设计[J].山西化工,2021,41(4):102-10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