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16个心理学技巧(教育心理学的效应)

目录:

16个心理学技巧

教育心理学的效应

台阶效应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16个心理学技巧

16个心理学技巧

1、野马效应 有一种吸血蝙逼,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然而,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自身的暴怒和狂奔。 感悟:认清困难,不要因为芝麻小事,就躁动不安,大动肝火,情绪失控,切记因小失大。 ?

2、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27岁嫁人,做全职主妇,75岁开始画画80岁举办画展,成为超级有名的艺术家。 感悟: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想做,一切都来得及。 ?

3、二八定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统计发现: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大约占其中20%,而其余80%却是其次的。 感悟:认我们要尽全力做那20%的人。20%的人设立目标80%的人混混度日;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20%的人设法改变自己,80%的人设法改变别人。 ?

4、心流状态 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感悟:减少刷短OO、娱乐消息。多去专注、深度做某一件事,为自己构建心流体验,提升生活幸福感。 ?

教育心理学的效应

教育心理学的效应

1、???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2、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3、???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4、???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OO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台阶效应

台阶效应

1、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这时候,登门槛效应就起了作用,它是指一个人接受某个小要求后,出于维持自身形象的考虑,可能继续接受更大甚至更过分的要求。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得寸进尺”。

2、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或改变成为持久的。这就是“登门槛效应”产生的原因。

3、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的。例如: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等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1、当你走在商业街上,很多店铺会让店员邀请你OOOO他们家的产品,比如面膜、化妆品等等,他们的说法都大同小异:“我们这个不要钱的,你试试吧”。但是你真的试用了之后,她又会邀请你进他们店铺看看,不买也没关系,让你继续试用。期间他会用各种言语说动你,比如用了这个产品之后,你产生了什么好的变化,他们的店铺最近在做活动,如果你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机会,总而言之就是巧舌如簧的说服你买下他家的商品。可能等你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到家才会突然惊觉,自己好像上当了,本来没想买东西的,怎么最后反而不知不觉间掏了钱呢?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登门槛效应,也叫做得寸进尺效应。

2、或许你在不知不觉间也被别人“得寸进尺”过,例如,别人想你求助一件比较繁琐的事。一开始你可能拒绝了,但后来他求助了你一件小事,你觉得无所谓就答应了。他再求助你另外一件小事,这时你会想“我刚刚都帮了他那件小事了,这次也是小事,帮了也无所谓”。

3、慢慢地,一件件小事后,你会发现,你竟然在无意中完成了当初别人所求助你的那件大事。有些人借钱,可能也是用了这样的方式。先问你借一笔小的,再借一笔小的,等你察觉时,或许金额已经是非常巨大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效应  孩子  要求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