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古代避讳的例子(古代不能用皇帝的名字)

目录:

古代避讳的例子

古代不能用皇帝的名字

古代避讳的原则

药物常识OO

古代避讳的例子

古代避讳的例子

1、儒家经典著作《论语?颜渊》中曾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论述,意思是君王就应该有君王的样子,臣子就应该有臣子的样子,父亲就应该有父亲的样子,子女就应该有子女的样子。从这句话可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森严的。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避讳。

2、避讳制度由来已久,起源于周代,到秦朝才初步确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避讳,顾名思义,就是封建时代对于君王或尊亲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而用其他方式代替,常用的方式就是改字、缺字、改音等方式。有些避讳方式随着时间流逝和朝代的更迭,已经消失;但是另外一些避讳方式,历经千百年,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3、避讳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改字。例如秦朝,为了维持秦朝统治,维护始皇帝的威严,始皇帝实行严格的避讳制度。其中一个便是“正月”的由来,正月即农历一月,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了不直接说出嬴政这两个字的音,便改称正月为“端月”,或者也写作“正月”,但是通过改音的方式避皇帝讳,改“正”的读音为“zhēng”,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4、我们现在有人称秀才或者其他有文化的人为“茂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东汉光武帝姓刘名秀,为了避讳不直接说出君王的名字,便改“秀才”为“茂才”,“茂才”这种称呼便流传开来。尽管现在“茂才”已不指代秀才,但仍用来指代知识丰富、有文化的人。

古代不能用皇帝的名字

古代不能用皇帝的名字

1、在李靖传里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李世勣为什么不避李世民的讳?连OOO菩萨都避李世民讳叫观音菩萨,为什么李世勣不用避讳?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我们说一下和避讳有关的一些事。

2、西方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往往取个和长辈一样的名字,就出现了拿破仑三世、路易十六这样的名字,有时候会很麻烦,祖孙一个名,不知道的容易分不清。中国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表现为不能直呼名,甚至长辈名字中的字都不能直接写和说,要用另外的字表达,这就是避讳。这样也很麻烦,不知道的也容易弄错,也会让后世的人读书的时候产生误会。比如李白的儿子晚上搂着媳妇就不能说:“你的皮肤真白啊”,

3、亲长的名晚辈要避讳,帝王的名就要普天下都避讳了。汉武帝名彻,本来爵位中有个“彻侯”,那就不能用了,改叫“通侯”。汉宣帝本来叫刘病己,名字中两个字都是常用字,为了不给天下添堵,宣帝登基后改名刘询。宣帝这个决定很英明,不然连OOO的表哥霍去病都得改名,改啥名呢?估计叫霍去疾。隋唐评书里有个好汉叫李元霸,就是这么改的,其原型是李世民的兄弟李玄霸,在清朝的时候避康熙皇帝的讳(康熙名玄烨)叫李元霸了。

4、比较郁闷的是东汉时期的庄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少年时的好友,两人关系好到什么份上呢?刘秀当了皇帝,两人半夜喝酒聊天,累了就一起睡觉(别想歪,说的就是你),子陵兄睡着了大大咧咧把脚放刘秀肚子上。就这种交情,刘秀驾崩后儿子刘庄继位,子陵兄这个“庄”犯了大侄子刘庄的讳,连姓都改了,叫严子陵。

古代避讳的原则

古代避讳的原则

1、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该词语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2、避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文化禁忌。在封建社会,庶人避圣人讳、臣民避皇上讳、百姓避官员讳、子女避父母讳等,俨然一套森严的避讳制度。这种避讳,有时为害甚巨,如OOO,动辄以文字罪人;有时也令人喷饭,闹出不少笑话。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一例。某州太守田登规定,在他治下的人们都要避讳其名字,谁误犯了,他就很生气,很多吏卒因此挨了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谐音“登”)改叫“火”。此州有个惯例,正月十五摆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那年,街上便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百姓看到后,惊慌失措,以为要放火三天,纷纷逃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3、在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中,鲤鱼有很多寓意,比如娶妻迎亲时,聘礼中要有鲤鱼;过年的家宴中,一定要有一道红烧鲤鱼;上梁、生子、做寿时宴客,也一定要有鲤鱼。这样既有“礼(鲤)”,又有“余(鱼)”,是个好彩头。然而,唐朝时,律法规定禁食鲤鱼,若捕到鲤鱼,就要立即放生,否则打六十大板。因为,唐朝皇帝姓李,“吃鲤”就是“吃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4、南宋谏官钱良臣有个儿子喜欢读书,每次读书见有“良臣”二字,因避讳其爹的名字,就改读为“爹爹”。一次,读《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便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一时传为笑谈。(元·仇远《稗史》)

药物常识OO

1、这学期选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原本选他是因为好奇,好奇到底会学些什么,可上了几节课后就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迷住。通过这课,越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人折服。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蕴藏了他独有的风格。且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选择几点简单谈下我的认识。 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传说中的文字神是仓颉,《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迄今为止,一直流传的最早的文字世上带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避讳  名字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