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OO优秀范文推荐(共2篇) 导读:汉语国际教育OO对于很多想要评定职称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都是需要撰写这方面的OO的,也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晋升机会,本OO分类为国际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汉语国际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培养探究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OO、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全球迎来了“汉语热”。与此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开始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任务是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这对汉语国际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日益重视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该专业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中华文化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4.084     1绪论     新时代以来,随着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我国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文化强国。许多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由此开辟出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天地。因此,全国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学士和硕士专业,着力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使其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推广做出贡献。然而,综合历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在外任教的汉语教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相对于专业知识而言,中华文化素养薄弱,在培养全方位人才这个目标之下,我们做得有些欠缺。本文将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出发点,突出对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探究,从各个方面切入分析中华文化素养,找寻其提高的途径,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     2中华文化素养概述     2.1文化素养的内涵     文化素养的概念是多元的。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言谈举止、说话办事等方面的涵养。具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品味;二是知识视野;三是情感态度,人文情怀;四是审美情趣;五是思想观念;六是道德修养;七是胸怀境界;八是传统习俗;九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文化素养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具备的。因此,对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而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更有利于汉语及中华文化的推广。     2.2中华文化素养的内容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OO和经济的反映”。主要包括:传统思想、传统文学、饮食文化、地域文化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参考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中国的古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     (2)中华才艺的掌握。包括剪纸、书法、太极等一系列含有中国元素的中华才艺。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即传播中国的民俗习惯、饮食文化等,以及运用语言、体态等的交际能力。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的问题所在     3.1个人自身中华文化素养不足     为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中华文化素养的掌握程度,笔者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在东南亚三国任教的21位汉语志愿者教师,他们分别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柬埔寨金边国际学校。笔者提出的问题主要如下:     问题1:您在任教时,教授的课程有涉及中华文化方面的内容吗?     问题2:在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因为自身中华文化知识素养不足而产生问题?     问题3:说出几样您拿手的中华才艺?     笔者对问卷调查做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在东南亚三国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志愿者普遍对中华文化持中立态度。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拿手的中华才艺,并且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但是,部分人将中华文化误解为中华才艺,他们大都缺乏中华文化素养,缺乏对传统文化及文学的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解答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这类现象。     3.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     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也存     在着差异。调查表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出现了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造成冲突这一问题。如菲律宾志愿者反映,在教授学生口语时,没有把中国人见面问好打招呼的方式等具体习俗渗透给学生,导致学生以本国语言问候方式与中国人进行交际。又如泰国志愿者所说,在体态语运用过程中也需要谨慎,比如,在中国弯曲的食指表示数字九,教师在教授数字时便使用此手势,不料引起学生震惊,后经查证才了解到,在泰国这个手势表示死亡。因此,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就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主动去做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对比分析,积极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因中国文化的渗透而引起的文化冲突。     4中华文化素养薄弱的原因分析     4.1传统教学体制的问题     纵观古今,我国语文教学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内容实在是匮乏。以如今中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文学名著之中。课本中文学名著的重点则是古诗词、诗歌、散文等。而对于中华文化的其他方面,例如艺术、建筑、传统习俗等,课本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许多同学也都是知之甚少。除此之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語文学习和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也需加强。众所周知,大学生已经具备相对完整的三观,大学教育对人的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均与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相关度不高。     综上所述,从中小学再到大学,我国传统教学体制的侧重点一直在于文学作品的背诵与赏析,对于中华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教学中,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深思。     4.2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的影响下,全球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OO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融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形势既为我国“走出去”赢得了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外来节日的大量传入对我国新一代的年轻群体造成了严重影响。圣诞节、OO节、感恩节……种种繁多的节日已经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仪式感”。许多当代年轻人都只过2月14日OO节,殊不知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是何由来。我们不排斥文化的融合,但希望每一位中国人都能记得自己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次,外来文化对国人处世方式产生着日渐深刻的影响。古老文明的传承离不开儒家经典,因此,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造就了我国爱好和平、自立自强的优良文化传统。而与之相反的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利益、强调冒险精神,缺乏对集体主义的认同感。近年来,在国人追求“西化”的过程中,我国文化受到了侵蚀,国人的世界观也受到了冲击。     综上所述,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在引入外来文化时,许多国人将注意力更多投在了外来文化上,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导致国人中华文化素养薄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3培养目标比重失衡     笔者对比了近十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发现其中培养目标的构成主要包括中国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培养目标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缺乏实践操练项目。对于中国文化能力的学习注重系统讲解与背诵,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感知学习,平时接触的实践教学也较少;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也只是练习对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缺乏实地感知与训练。在培养目标中,二者分配比例不合理,这樣会导致在实践教学中缺乏经验,无法应对具体情况。     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培养的途径     5.1改善传统教学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学士培养方案》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均体现了国家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积极响应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对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第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开设一些技能课,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礼仪的学习等。第三,定期举办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可以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中华文化的氛围之中。     5.2制定多元的中华文化素养培训的目标     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中华文化素养的重视,可根据历年的培养方案结合实践经验,制定一些具体的多元的培训目标以供参考。     5.2.1目标构成     理论能力+实践技能     (1)理论能力。     中国文化相关课程(1学分)     外国文化相关课程(1学分)     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1学分)     (2)实践技能。     中华才艺(1学分)     接待留学生实训活动(1学分)     “中华文化”文化角布置活动(1学分)     5.2.2考核方式     (1)理论课程的考核。     开设相关课程进行集中授课,要求学生能够OO完成课后作业,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合格成绩,记1学分。     (2)实训技能的考核。     ①中华才艺。每学期开设一门中华才艺课程,如剪纸、书法、京剧等,要求学生最终现场提交作品作为考核标准,合格者记1学分。②接待留学生实训考核。每周的留学生交流活动以签到的形式进行记分,尽量进行一对一的跨文化交际,学期结束后各自的搭档及国际交流中心的老师对其进行评分,合格者记1学分。③“中华文化”文化角布置活动。院内申请“中华文化”文化角专区,每周轮流按小组负责内容更新与讲解,教师负责打分,综合次数与质量,合格者记1学分。     5.3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较高的文化素养来源于学习和生活,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交流都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而这种种途径,离不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对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而言,应该引导他们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量,才能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当下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每一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要积极学习中华才艺。上文所提到的中华才艺是区别于中华文化的,“即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具有民族独有特色的,可体现中华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文化特有风貌的才能与艺术”。正因为如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中华才艺素养”也日益成为必备的一项技能。目前,各大高校开展的中华才艺课程丰富多样,剪纸、书法、京剧等,这些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6结论     笔者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进行探究,对比国家在2007年与2009年出版的培养方案,受新旧两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影响,对比东南亚三国汉语国际志愿者对中华文化素养的掌握程度,分析了中华文化素养薄弱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的途径。笔者认为,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提高中华文化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各大高校和教师为其提供渠道的同时,作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我们,也应努力从自身出发,不仅要培养自身中华文化素养,还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本文在阅读参考文献,问卷调查等过程中,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文化素养进行深刻探究,对比分析其中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培养建议,希望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推波助澜。     第2篇: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论述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状况,阐述广西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培养面向东南亚进行汉语推广、文化传播人才”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东盟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实质性合作,建立“3+1”学制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95-03     广西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民OOO高校,于2011年9月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学生一部分前往东南亚国家就业,从事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凭借其东南亚语言优势,在国内从事翻译、外贸等工作。2018年,该专业获得校级重点专业立项,下一步将申报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在这8年的办学过程中,广西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逐步明确了“培养面向东南亚进行汉语推广、文化傳播人才”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回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与同仁交流,集思广益,以促进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总体培养目标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旺盛,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内高校持续增长。据统计,截至2019年4月,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已达366所,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局面。一所民办高校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充分认识、利用自身优势,精准定位,明确总体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外语优势     广西外国语学院除开设英语、法语、日语等大语种外,还开设有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等小语种,是广西外国语专业在校生数量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其中,泰语专业和越南语专业排名居全国五强之列,越南语OO、公共越南语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充分发挥小外语优势,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大力实施全校性的外语晨读工程,形成了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学校良好的外语师资和外语学习环境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外语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语言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地理优势     广西外国语学院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具有毗邻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东南亚拥有6亿人口,其中华人华侨人口4000万,是中华文化辐射影响最大的地区。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贸易量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中国已经成为越南、泰国、OO、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关系愈加密切,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南亚国家OO学习汉语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国已经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柬埔寨、老挝两国OO高度重视汉语教学,OO、文莱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种大规模的汉语教学带来了对汉语教师的极大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在东南亚国家陆续开设了30所孔子学院、17个孔子课堂,并每年向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派遣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汉语教师和公派汉语教师。这些为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和便利。     (三)体制优势     面向东盟,充分利用海外实践创新平台进行海外教育教学实践,是得益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体制优势。而定位东南亚国家并非该校首次提出,广西如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等公办院校也一直在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合作。但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广西外国语学院在与国外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更具话语权和灵活性,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提高了合作效率。以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泰国博仁大学开展学生实习合作为例,方案一经提交就得到了学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与国际交流处的积极配合。按协议,泰国博仁大学作为中间人,负责联系泰方教学机构以及负责给实习生进行短期岗前培训,中方负责选送合格的实习生,所产生的国际费用由学生来承担,泰方机构提供食宿补贴与奖励酬金。利用该合作平台,广西外国语学院选送了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出去实习,填补了泰国部分地区的师资缺口,得到了当地中小学的认可。     正是依托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优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找准了定位,最终明确提出了“培养面向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推广、文化传播人才”的总体目标。     二、积极探索建设路径,形OO才培养特色     基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广西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路径,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多方因素决定的必然选择     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这是由学校的定位决定。广西外国语学院办学类型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两者都强调了“应用型”。作为校内的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应与学校的定位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学校的支持,便于获取各种资源。其次,这是由专业的性质决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要求学生具备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本身就属于应用型人才。最后,这是由广西外国语学院的生源决定。作为一所民办地方性普通高校,应该承认,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大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的潜质,比较适合向应用型人才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广西外国语学院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从多方面予以落实。     1.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一是增加技能型课程。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广西外国语学院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一些技能型课程,如对外汉语微格教学、中华才艺、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等。二是理论课每门课程均安排单独实践教学周1~2周,如“现代汉语实践训练”“古代汉语实践训练”“语言学概论实践训练”“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实践训练”“古代文学实践训练”等,主要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动与协作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文学现象的应用分析能力。     考虑到东南亚国家华人众多,汉语方言盛行,汉字使用比较混乱,广西外国语学院还特意开设了一门“语言文字规范化”课程,让学生明确汉语国际推广的内涵是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拼音,应该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去进行教学,并且重点讲解有关标准。这些都是应用性很强的知识。     2.技能大赛强化应用性。为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结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汉语教育教学技能大赛”,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以赛促学。赛前教师进行指导,赛后将比赛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同时,通过比赛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性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并两次冲进决赛,取得较好的成绩。     3.教学手段增强应用性。教师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模式,利用学校的各种软硬件条件,增强学生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前的实践课教学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做到“做中学、用中学”。随着语言实验室、智慧教室、多功能传媒中心等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教学实验室建成,以及翻转校园、蓝墨云、超星在线学习平台、智慧树网络课程等APP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直观,学生也提高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4.毕业OO突出应用性。毕业OO写作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广西外国语学院强调突出应用性,结合国外教学实习,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题目,如课例研究、教案分析、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文化传播案例研究以及教材分析等,这类题目比重达到80%以上。即使选择学术研究型OO的学生也更倾向于其社会性意义的研究。近3年共有10余篇OO被评为校级优秀OO,而入选的原因正是因为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吻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5.实践基地保障应用性。广西外国语学院除了在校内多方面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外,也十分重视通过校外实践基地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广西外国语学院与国内外18家单位签署了联合举办实习基地的协议,目前已挂牌的有泰国梅州大学、泰国曼北大学、泰国“广外一条街”、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南宁市彩虹路小学、广西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等实践基地。陆续还会开拓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培养外向型人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职责所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来就是“涉外”专业,面向国外培养的汉语教师就是外向型人才,所以培养外向型人才是这个专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国家发展大战略的需要。为此,广西外国语学院做了大量工作,这个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外向型的师资队伍。外向型的人才需要外向型的师资来培养。经过多年努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拥有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及丰富的海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东南亚国家来华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了十几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多次出访泰国、越南、OO、老挝等国,对这些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有较多的研究,主编了《泰国学生学汉语偏误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偏误分析》《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法)研究》等书。70%以上的教师具有一年及以上的海外任教经历,5名教师曾任孔子学院公派教师,5名教师担任过汉语教师志愿者或专职教师。     2.外向型的课外实践和交换学习。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每年有80名左右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来学习汉语,在校生多年保持在300名左右,其中80%以上为学历留学生。广西外国语学院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与国际教育学院合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留学生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组成“一对一”结对子语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双方的学习。     2015年广西外国语学院还选派学生去美国肯塔基州康博斯维尔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2018年2015级、2016级学生也赴泰国南部也拉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游学,与当地的华人商会、华校进行了深入交流。     3.外向型的专业实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也大都在国外进行。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出国之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先安排学生分组到国际教育学院跟班听课,并担任助教。通过国内实习后,学生再到东南亚国家合作大学、中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实习。例如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陆续派送了50名学生赴泰国吞武里皇家大学、泰国梅州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泰语及泰国人文知识等培训,随后在曼谷及曼谷周边中小学进行3个半月的实习。     4.外向型的就业创业。随着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逐步呈现外向型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有近两成毕业生在海外就业或创业,其中,23位毕业生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还有部分学生凭借其东南亚语言优势,在国内从事翻译、外贸等工作。;;     (三)培养国别化人才是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第二语言的学习由于学生的母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会具有不同的特点,出现不同的偏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行国别化教学是一个重要举措。围绕这个问题,广西外国语学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外语学习的国别化。按照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学生的母语对其第二语言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母语。为此,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英语,还必须学习一门东南亚国家的语言,目前主要开设的是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学生可根据自己毕业去向,自行选择一个语种。     2.课程设置的国别化。出国担任汉语教师,除了要了解目的国学生的母语外,还要了解目的国的国情和文化,为此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了“东盟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语种,有针对性地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情况,拓宽学生的国别文化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学内容的国别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广西外国语学院要求教师尽量做到国别化。例如,“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这门课,重点分析东南亚国家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如泰国学生、越南学生学习汉语OO时,声母、韵母、声调的主要偏误是什么,学习汉语语法时主要偏误是什么,等等。     4.培养模式的国别化。201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借鉴广西民族大学的培养模式,大胆OO,实行“国内3+国外1”的学制,定向培养具有国别化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半,到越南、泰国等东盟目的国学习半年,紧接着利用假期在目的国实习3个月。这一国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还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国外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因而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综上所述,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了一大批既能适应国内又能适应国际,既能进行汉语教学,又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面对快速发展的汉语国际推广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占据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唯有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升办学实力,才是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广西外国语学院应围绕自治区级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建设目标,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高海外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建设民办高校一流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砥砺前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汉语  文化  国际  教育  专业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