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学经典教育OO推荐(共2篇)

 人参与  2022-08-10 17:31:37  分类 : 教育论文  点这评论  作者:团论文网  来源:https://www.tuanlunwen.com/
国学经典教育OO推荐(共2篇)   第1篇: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李永亮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型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OO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国学;文化素养;现代化元素;健全人格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学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奠定学习语文的根基,提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     一、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国学经典,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国学”经典是以孔子的精神和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主要以“三百千弟”为范文。     《三字经》是传统启蒙教材之一,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包罗万象,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知识,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知识等。在反复诵读的同时,就能认识到许多常识、了解历史故事,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诵读《百家姓》,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姓氏及其渊源。     《OO规》语句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仅仅是1080个字,却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浓缩。     其他的如《童蒙须知》《论语》《礼记》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尚的人格。     (二)国学经典能快速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     1.学习国学经典,能快速增加识字量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识字教材,整本书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使用韵语连篇的方式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高效识字教本。     2.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OO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的开发。在学习和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为孩子今后语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家人的过分宠爱,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OO的习惯: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任性,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觉;心理不成熟,缺乏的意志……而在《论语》《OO规》《礼记》等先贤的著述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如何有效推广国学经典教育     (一)国学教育要以OOO主义为理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推行国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批判吸收的原则。我们要把国学经典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以科学的辩证观点,汲取精华,剔其糟粕。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OO规》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孝亲的具体表现;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优秀传统,如《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在《三字经》也有一些跟当下社会发展不相符的论点: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与现代呼吁的妇女解放,人人平等相驳论。《三字经》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     (二)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电子屏幕、学校宣传栏等媒介,以及黑板报,班会课大力宣传国学经典,把国学教育与晨读、环境创设、校园活动、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整合,让国学经典走进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让孩子懂得感恩,文明懂礼,好学向上,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国学经典教育应加入现代的元素     说到国学总会让我们和陈旧、封建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国学经典教育的方法上,一定要寓教于乐,不拘一格。常见的方法有:①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好动心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计出古代文献的意境、场景,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身心都融入国学学习中。②诵读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情绪调动起来,真正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增长了知识。③开展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经典美文配乐诵读,讲历史故事比赛,古诗卡拉OK等,变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快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和领悟。     (四)国学经典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学习国学经典,应该从小学抓起。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级科学选定国学经典。低年级重点背诵注音版的《OO规》《三字经》等。中年级重点背诵注音版的《孝经》、注释版的《千字文》等。高年级重点背诵《颜氏家训·风操第六》、注音版的《论语》等。     三、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们要积极挖掘其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道德教育当中。让国学经典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们在醇厚的经典文化中熏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道德高尚的现代化OO人。     第2篇: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魏俊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中华民族很珍贵的一个文化就是国学经典,它的发展历史很长。现在国家不断地进行教育OO,实行新的教学体制,国学经典越来越被重视,在社会文化层次中,国学经典的思想对人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国学经典和中职语文教育的结合迫在眉睫,在中职学校里,国学经典的应用也是备受关注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国学经典     一、前言     国学经典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把古代圣贤思想和古人的智慧结晶融合在了一起,是非常重要的瑰宝。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能力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目的,学生正确的三观可以通过国学经典来培养,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就可以让他们受到很大的帮助。所以,将国学经典和中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高。本篇文章首先科普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国学经典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     国学和汉学有很大的相同处,它们都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华文化与艺术,国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地理、文学、音乐等等诸多方面。国学的根基是从先秦时期到清朝,一代代的传下来的,不论是玄学、理学,还是汉赋、唐诗宋词,它们都包含在国学里,是具有独特和完整性的文化体系。然而,我们通常谈到国学就是中华文化,跟西学相对应,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文化财富。     国学代表了很多古代的学说,先秦诸子里的百家学说,讲述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历代统治者,慢慢的演变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组成部分有很多,经部、史部、子部等等,比较经典的就是这三部分,经部中有《诗经》《论语》等,还有史部中包括了《史记》,很多的经典著作都是国学经典。     (二)将国学经典和中职教育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     我国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学经典。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越发重视了起来,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还可以促进我国团结高速发展,我国的基本教育机构之一就是中职学校,所以中职学校来教学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文学知识是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中职学校教学国学经典时,我们主要是利用语文课堂来教学,在教学时,我们很注重待人处事和礼仪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现在推广国学教育还有一个阻碍,OOOOO以实际应用为主,很多的公司、企业不需要文学类的人才,所以很多中职学校也就不太重视国学经典的教育,学生也只是擅长操作实际技能,对自身的精神建设不太重视,如果想要真正的推广国学经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任重而道远。     (三)国学经典在中职学校教育的现状     当前这个阶段,国学经典的教育不断的渗透在中职教育中,但是国家对于国学经典和中职教育融合较晚,学校还没办法真正的吸收和OO课程,而且把政策化为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很多的哲学思想和实用理论都包含在国学经典里,它的逻辑性也较强,对学习者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人的思想水平较低,也同样达不到经典要求的思想素养水平;其次,中职学校很多都把功利作为学习的目标,把个人的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同样的中职学校有很低的教育能力,没有办法好好的教育学生,也并不能保证学生能有时间去学习课外知识,影响到了国学经典在中职教育中的推广,使两者的融合停滞不前。     三、国学经典和中职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在早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就是国学经典,是从很早之前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古至今,古诗词的语言较为生动,意境较好,音韵和谐,脍炙人口。我们在诵读古代诗歌和文章时,会感觉到郎朗上口,韵味性很强,学生也会很容易背诵。中职学校的教育一般没有同级的普通中学要求的严格,文化课也不是主要的学习目标,他们主要是以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社会基本生存技能培养为目的,在这两个培养目标中,职业操守的培养主要是人的人文素养来决定的。在每天上课时,会有早读,学校可以利用这段学生记忆力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了解经典、走进经典,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做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诵读篇章,适当的给学生解释经典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把经典美文和经典哲学理解和背诵下来,让国学经典更好的渗透在学生的课程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效率。     (二)营造课堂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学校和班级有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定时举办关于国学经典的比赛,让学生参与进来,像是朗诵比赛等,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观看国学经典的OO,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经典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有学习国学经典的意识。此外,教师可以先看一下教学大纲,看一下什么国学经典可以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深刻的学习国学经典,挑选一些和课程有关的国学经典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像是《三字经》《论语》的书籍,都是可以挑选来让学生来阅读的,这些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起来;除了教师推荐书籍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说出他们的名字,讲述他们的故事,说出他们的历史年代。学生在自己学习时,可以读一些经典国学文章,然后去了解这篇文章发生在什么年代,这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上进的决心,他们的斗志和他们的智慧,向他们学习。学生学习之前要先学做人,这个是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很重要的,总而言之,在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时,生硬、孤立的背诵是不可取的,应该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国学经典,对它产生兴趣。     (三)多多开展有效活动     大家意识到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之后,OOO也OO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政策,大致意思就是从小学到大学,分步骤的让学生有序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应在学生待人处事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密切关注,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去交际,加强他们的自身素养,约束他们。再有就是,中职学校也是需要遵守相关条例的,要按照政策规定,多多的开展有效活动,社会活动也可以开展,在开展活动时是强制性的,不准学生不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还要注意为人处事能力,在进行实践时,要注意锻炼。学校除了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有一些别的选择,还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比如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国学的兴趣,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国学学习。除了以上几种方式之外,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会,再有就是请相关专家讲述国学,开展讲座。     (四)把国学经典教育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     我们在中职学校教学国学时,应结合企业文化讲解,因为中职教育很多都是学习的职业教育,他们是要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学生应深刻的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特色,有职业精神。现在很多国学教育会有泛人的现象,为解决问题可以从职业文化方面入手,可以有一些企业文化的讲座,将企业文化和国学教育结合,让国学的实际应用性更强,使学生更能适应从受教育者向职业者的转化。     (五)诵读适合自己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对很多方面的认知还处于最初的一个阶段,在接触新知识时学习的很快,学生接触国学经典越早,树立的学历理念就越正确,虽然最初学习时,学生学习的非常困难,但是通过对经典日复一日的诵读,学生脑海里的文化内涵会越来越清晰,国学经典也会慢慢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明白很多处世学问,让学生的总体素养进一步提高,也可以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如果在最开始没办法理解国学经典,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学经典,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和中职语文教育结合是任重而道远的,在OOO们重视课程OO的同时,学校也要落实相关的教育政策,进一步投入资金和教学资源,学校教师也要提高自身能力,让自身的文化知识丰富起来,能后更好的教学学生,持续为我国的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快国学教育和课堂结合的步伐,让学生能有一个学习国学的环境,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相应提高,在提高文化素养之后,思想道德素质也能相应的提高,为社会贡献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经典  学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