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理教育OO4800字_地理教育毕业OO范文模板 导读:地理教育OO4800字_地理教育OO应该怎么写?想要在毕业之前撰写出自己满意的OO,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的,而现在OO的写作规范要求也是特别多,所以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参考一下相关的文献资料,本OO分类为地理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地理教育OO4800字_地理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教育OO4800字(一):彰显地理教育内涵的初中第一课教学设计OO     摘要:初中地理第一课肩负着了解学生学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质,助力学生的生命成长,完善价值观念等多层目标,更要彰显地理教育的内涵。笔者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揭开地理的面纱、剖析地理教育的内涵、走进地理课的身旁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其中剖析地理教育的内涵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第一课;生活;地理教育;内涵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总体认知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一般比后来获得的信息更大,即所谓的“首因效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了解学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质,助力学生的生命成长,彰显地理教育的内涵。地理教育的内涵不仅仅包括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要能够指导生活,同时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如何在初中地理第一课中落实上述目标是笔者设计本节课的初衷,从上课的语言技巧、着装搭配到案例和探究活动的选择和设计都要精心的准备,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第一印象,让学生爱上地理课。笔者经过仔细的构思以及课堂实践后的反思来简述初中地理第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期望和地理教师能够研讨出更多优秀的课例。     一、揭开地理的面纱     1.温故知新,让学生正式认识地理     从最近发展区入手,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入手,实际上我们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了部分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天气与气候、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地球的内部构造等,笔者罗列了西安市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苏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相关内容(见表1),这些内容学生会在中学地理课程里面再次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并不知道这就是地理,所以笔者在课堂上着重展示了《科学》教材中已经涉及并将要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地理内容。通过回顾旧的知识,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打破了学生对这门课的陌生感,从而开始真正认识这个新朋友。     表1小学3—6年级科学课本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     pagenumber_ebook=48,pagenumber_book=46     2.融入生活,让学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任何学科都应该是为我们更好的生活,理解世界而服务,笔者选择让学生从我们所生活的家乡陕西开始认识地理,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开始认识地理,寻找地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契合点,以知识为载体,传播了家乡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认可度和情感倾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因地制宜的科学观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是笔者列举的实例,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①陕西八大怪中有一句是“帕帕头上盖”,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民俗,是因为陕西处西北地区,黄土千丈,每当刮风的时候,黄土漫天飞扬,如若晴天,太阳照射非常强烈,久晒灼人。故人们出门习惯头上顶一块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在。     ②关中地区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其中大多以面食为主,比如凉皮、臊子面、肉夹馍、泡馍、pagenumber_ebook=49,pagenumber_book=47pagenumber_ebook=49,pagenumber_book=47面等。这是因为关中地区处于秦岭—淮河以北,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小麦,所以关中地区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③陕北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民居,叫做窑洞,因为这里是黄土高原,黄土层非常厚,而且气候干旱,植被较少,土质坚硬,当地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凿洞而居,冬暖夏凉。     ④今年西安的高铁朋友圈又多了一位重量级好友,九月底西成高铁即将开通,对于吃货来讲,真正可实现早上肉夹馍,晚上火锅的双城生活。     3.整体勾勒,让学生全面熟悉地理课程     笔者通过学生已知的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其感受到地理并不陌生,然而初中地理作为一门OO全新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它,还需学生对初中地理整体的结构有初步的认知,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各要素之间联系密切,只有对地理结构有基本的感知,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思路清晰,尝试运用结构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呈现一个初中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见图1),并简要介绍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     二、剖析地理教育的内涵     1.指导生活生产,更加高品质地生活     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丰富的地理知识会帮助你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比如购买不同材质的衣服时,优质的长绒棉要选新疆,羊绒制品要选择OOO,丝绸制品要选择江浙一带;假期出行时根据目的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等。这些都是真正做到运用地理知识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课堂实例展示1     (1)展示图文资料     据OOO西安7月20日电,19日下午,一张西安地表温度高过吐鲁番的图片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陕西省气象台专家表示,西安地表温度当日15时的确超过吐鲁番,成为“全国第一”。     (2)引出问题:这么热的天气,同学们有没有出去避暑?你选择去哪里避暑呢?为什么?     (3)小组合作,每个组展示暑假你去过的避暑地方或者你认为可以避暑的地方,并尝试说出比西安温度低的原因。     (4)教师总结,将学生的回答分类总结如下:     方案1:越往北纬度越高,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温度相对来说会低一点,所以夏天避暑可以选择漠河、黑河、长白山等中国较北的地方避暑。     方案2:海拔较高的地方,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比如青海省,雄踞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七八月份是去青海旅游的最佳时期。还可以选择我们邻近的秦岭。     方案3:海边的温度和同等情况下的陆地相比会略低一点,而且可以享受海水的清凉,所以很多人也愿意选择海边避暑。但夏季去海滨城市或海岛要看好天气预报,避开台风的侵扰,这时可以相对选择北方的海滨城市。     方案4:可以选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半球的国家,跟我们季节相反,绝对的避暑圣地,不过可能还得考虑一下防寒。     方案5:北半球高纬度的国家,比如OOO,北欧的国家,跟方案1一个道理,越往北纬度越高,离北极越近,温度越低。     【设计意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能选择出避暑的地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浅出的理解原因,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2.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生活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生活和生产活动,协调人地关系,与大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课堂实例展示2     (1)展示下述问题的图文资料(图略)。     ①“南米北面”是怎么回事?     ②威尼斯为什么以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③日本人为什么喜食海产品?     ④云南省为什么修筑了那么多层层叠叠的梯田?     ⑤为什么江浙一带生产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     ⑥为什么在沙特OOO有的旅店把床放在房顶上?     (2)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从气候、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小组合作,任选其中1到2个题目,分析原因,进行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这些“为什么”实际上是解决了地理事物之间的成因问题,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引导学生学会从简单地理要素开始分析地理问题,读懂地图里的信息,有初步的空间概念,理解位置不同的地方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而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客观基础,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     3.有全球的观念和环境意识     互联网+的时代,可以说世界是“越来越小”,我们可以从网上了解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新闻,同时“蝴蝶效应”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还是社会经济的变化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和生活舒适度,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现有的自然财富在流失,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人们为了世世代代能与地球和谐共处,必须建立一种可持续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创造更加科学稳定的人地关系,这也是地理教育的内涵。     课堂实例展示3     (1)展示下面四幅图片(见图2)及文字资料     图①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森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还能够调节全球气候,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面积占到了全球的20%左右,被称为“地球之肺”;图②展示了人类在过度、非法的砍伐树木;图③显示的是北极熊站在一块浮冰上,眼神十分绝望;图④展示的是群岛国家马尔代夫的航拍照片。马尔代夫被称为“洒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全国平均海拔1.2米,并且科学家称其海平面正以每年两厘米的速度上升,同时也被评为全球即将消失的100个美丽的地方之一。     (2)小组合作,从全球性的观念和环境的意识来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四幅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从地理学科素养“尺度关联”的角度出发,不同尺度上的地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树木遭到砍伐这一小尺度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构成了全球变暖这种大尺度现象发生的诱因,进而导致了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国家有被淹没的危险。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尺度上地理事象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从全球观念和长远考虑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走进地理课的身旁     1.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接触的地理知识注重感性认识,初中地理相对来说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运用地理方法解决问题等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笔者建议多看地图、多画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非常重要的工具,经常看地图来逐渐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其次要细心观察生活,勤思考多实践,地理知识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每天学生都会接触到不同程度的地理知识,所以要细心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多走出去感受地理事物的美好。要经常阅读跟地理相关的书籍,地理栏目等;最后,认真完成课前、课上、课后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充分,带着疑问来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课上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问题,积极思考、善于合作与表达,课后主动高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感受地理课堂     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课堂才能感受到地理课的有趣,有用。所以笔者展示了部分以前课堂上的图片(图略),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课堂实践类:包括在校园里画地图、做小实验、做小地球仪、做地形模型等;第二部分是地图,有学生手绘的各种纸质专题地图和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在画版图的照片,以及学生手工制作的不同材质的立体地图等等,再次强调地理课离不开地图;最后一部分展示的是同学们课堂上积极讨论、上台分享的场景。通过照片的展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教育的内涵。学生兴趣浓厚对地理课展现出非常期待,达到了第一节课的“首因效应”,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课堂容量较大,笔者在处理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时过于着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笔者认为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才是一堂有效的地理课,希望笔者的文章能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思路,一起交流成长。     地理教育毕业OO范文模板(二):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特点和启示OO     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其有效培养在近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新加坡就意识到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研究发现,新加坡不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培养具有地理探究能力的公民”,重视以地理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强调通过实地地理探究来渗透“地理实践力”素养,而且其教科书注重通过课堂教授结合户外实践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因此,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对我国初中地理实践力的深入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地理教育;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OO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2]由于“地理实践力”能有效地通过提升个体的行动意识与行动能力来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这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离不开认知基础的奠定和行动能力的培养。认知基础指的是个体对世界的准确认识,保证了其能通过自身的分析与判断进而拥有行动的能力,因此是行动能力的基础。德国地理学会2012年出版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对行动能力的解读为:行动能力包括有关行动的信息和策略、在地理学或地球科学领域采取行动的动机和兴趣、在地理学或地球科学相关情境中采取特定行动的意愿、就“行动对自然和社会空间造成的影响”进行反思的能力。[3]     新加坡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尤其是作为华人占多数的国家,其教育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2014年开始,新加坡启动了新一轮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OO,新品德与公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热心公民和积极贡献者。[4]而培养热心公民和积极贡献者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地理学科时,就暗含着对地理实践力的渗透,并且无论是2006版、2014版的《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还是其地理教材都十分重视地理探究,可见其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2014版的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与HodderEducationSingapore出版社出版的《AllAboutGeography:Secondary1Environment&Resources》(以下简称《环境和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新加坡如何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的渗透,为我国初中“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培养中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1.2014版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加坡OOO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在2014年颁布了2014版的《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下文简称《2014大纲》),并在2014年中开始贯彻实行至今。《2014大纲》主要包括新加坡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评价四部分,本文将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来阐明新加坡OOO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育目标     《2014大纲》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成为有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贡献者和关心社会的公民,体现在地理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可见《2014大纲》在初中阶段不仅关注基础地理知识、全球地理问题与未来的挑战等知识层面的学习,还在过程中重视技能与价值观的养成,包括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兴趣、对环境的关注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联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在知识目标上强调地理认知基础的奠定,并通过认知基础的奠定让学生掌握相关地理问题的行动信息和策略;而在技能目标的划分上也十分详细,特别强调通过野外调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组织和呈现地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在过程中产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意愿和对人地关系的反思能力。因此可得出,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目标渗透着对地理实践力的重视,培养具有“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初中生是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新加坡在初中阶段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完美体现。     (2)课程内容     《2014大纲》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重视地理问题的解决和强调实地地理探究来渗透“地理实践力”素养的。     在重视地理问题的解决上,《2014大纲》有两大主题,主题1为环境和资源,主题2为都市生活,两个主题都以具体的地理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见表2),打破了以往区域地理组织课程内容的传统。其中的地理问题为新加坡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自然与人文环境问题,能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区乃至全球的意识,这种意识是行动能力中行动兴趣与行动意愿培养的基础。两大主题的地理问题表述多以“如何”开头,体现出《2014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分析问题,更要学会将学习到的行动信息和策略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上。     在强调实地地理探究上,《2014大纲》除了“环境和资源”和“都市生活”两大地理主题外,“地理探究”作为单独的课程内容列出,并且,为了更好地将地理探究活动落实到课程中,《2014大纲》在主题1和主题2的每个地理问题后都提供了相关的地理探究问题以供学生选择(见表3)。这些地理探究问题强调以学生为导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选取的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学校的能源问题、身边的公共交通问题等,地理探究的场地也从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等,让它们都变成了地理学习的基地,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这些地理探究问题具备的地理空间上的拓展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将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在地理调查的过程中加以运用,由此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问题以及做出行动的能力。可见《2014大纲》摆脱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的是让学生拥有地理思维并掌握面对真实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2.初中地理教科书     新加坡OO通过国家认证的方式选出了一定数量的出版社,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本文选取的是HodderEducationSingapore出版社出版,为新加坡初级中学1年级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一年级学生)所用的《环境和资源》。《环境和资源》主要包括:“在地理课中,我们将会学到什么”、“地理探究及其技巧”和“热带雨林”、“供水”、“能源”五个章节。本文会从“地理问题的提出能力”、“地理数据的收集能力”、“地理数据的处理能力”的培养上来阐述《环境和资源》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1)培养地理问题的提出能力     提出问题指通过对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再阐述。[8]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后者,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再阐释分解地理问题。不同于国内教材甚少提及如何将大的地理问题分解成小的地理问题,《环境和资源》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当代地理学家的视角,用3W2H法向学生展示了地理学家如何从一个大的地理问题出发,将其转化为一系列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地理关键问题(TheCoreQuestionofGeography)(见图1)。3W2H法不仅作为对地理学家研究范式的介绍,该方法还贯穿到了其他章节的学习当中,作为学习“热带雨林”、“供水”、“能源”三个章节时用来整合思维的重要方法。以第四章“供水”为例,本章的总问题“我们的水龙头会干涸么?”是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因此通过3W2H法将本章分成了四小节(见表4),这四小节包括了缺水问题的定义、影响的地区、发生的原因、影响的对象与解决措施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与解决缺水问题的全过程就是通过对地理问题的转化与解决实现的。因此,重视学生地理问题的提出能力,并以地理问题组织课程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相关地理问题的行动信息和策略,而且经过该研究范式训练后,学生将更易被激发起在具体生活中转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其面对地理问题的行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培养地理数据的收集能力     在培养地理数据的收集能力上,教材在第二章将数据分为了一手和二手数据,分别展示了收集的方法(见图2)。教材进行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时遵循了适用范围广和符合课程标准中“技能”目标的具体要求这两大原则,希望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地理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在具体的内容编排上,第二章第二小节通过“是什么”、“具体实施步骤”、“具体例子”、“优缺点”和“试一试”五个栏目对每种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进行阐释,足见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如收集一手数据的“取样法”,教材将“取样法”分成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对两种取样方法的定义、步骤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解释,并用“调查水道变迁情况”的例子来说明同一调查主题使用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教材的“试一试”活动栏目给出了三种不同主题的调查,让学生选择取样方法,并说明理由,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学生能在教材的引导下实现地理数据收集方法的认知到掌握这一过程,并能在教材的后三个章节实践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如“供水”一章的第四节:“新加坡如何避免缺水问题?”就要求学生将其居住地附近的水体或者河道的一些地理信息用“现场素描法”记录下来。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基础,课文给出了“现场素描法”需要记录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与记录的内容探究“河道或水体的使用类型、汇入的水源、周围的环境对水质的影响”,甚至给出了参考的范例以供学生模仿(见图3)。学生在实地考察完成素描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与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社会责任感。     (3)培养地理数据的处理能力     在培养地理数据的处理能力上,《环境和资源》首先在第二章介绍了每种地理图表的信息获取与信息解读的方法,并给出了每种图表的绘制步骤,如图4中介绍的折线图的绘制步骤;随后在后三个章节中,设置“地理数据技巧”这一栏目,结合书中具体实例解读地理图表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处理地理信息作为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细分为分析地理数据与呈现地理数据两种能力。教材通过介绍每种地理图表的信息获取与信息解读的方法,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二手地理数据中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呈现地理数据的方法,为学生地理数据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而通过呈现每种图表的绘制步骤,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图表来表达与转化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处理地理信息能力的目的。     二、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特点和启示     1.基于地理问题提出与解决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与国内初中地理教育以区域学习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不同,《2014大纲》以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问题建构课程内容,不但能保证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与知识,而且能通过社会或国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其对地理问题的行动能力。在《2014大纲》的指导下,新加坡的初中地理教材《环境和资源》的编写重视地理问题的再阐释与解决,用3W2H法展示地理学者研究地理问题的一般范式,并将该范式运用到后三个章节的内容组织上,让学生学会将复杂的地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地理核心问题,在解决每个地理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思路,促进了学生的问题转化与解决能力和面对真实地理问题行动能力的发展。     2.基于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然而国内中学地理教育仍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地理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上,对基本的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遇到真实的地理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相比国内,新加坡初中地理教育不但重视教授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技能,而且强调学生对该技能的实践性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地理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用所学技能,这不但能增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在面对真实问题时使用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实践力的目标。     3.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我国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来传递间接经验,学生直接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不足这一弊端。[9]而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教学面对的客观事物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就是地理“实验室”,因此,进行实地观察便成为了学生取得地理感性知识的重要方法。[10]《2014大纲》设计的地理探究问题,让学生从学校走向家庭、社区,亲身参与到各项探究活动中,在真实的情境中直观地体验地理问题与建构地理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并且,真实的情境具有的OO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散性地思考地理问题的解决对策,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参与感与责任感在过程中得到进阶式发展。     综上,对于当前急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中国而言,需汲取新加坡地理教育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经验与启示,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课程目标落实到实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地理  学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