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导读:浙江地理教育OO写作也并非易事,特别是一些初次接触OO写作的作者来说,更是无从下笔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OO撰写,提高OO的写作质量,参考文献必不可少,本文分类为地理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浙江地理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文作者:黄诚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高中部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解决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及美育心理问题,使地理的教与学能够很好结合,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美化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创设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其智力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美,进而激发、提高学生对智力的爱好,使其产生浓厚的求知OO,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事半功倍了。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a、明确教学目的,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意志教育和审美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b、依照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科学体系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既要加强“双基”教学,又要注意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当然要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量”(知识容量)、“度”(知识深度难度)、“序”(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序)等。c、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独特风格和创造性。要求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排除疑点;使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师生关系和谐,配合默契,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优化教学内容组合,美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的和谐过程结构,其活动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美育就自然寓于其中。
教师需要从教材中寻找美育素材
因为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空间无限辽阔,时间极其漫长,包罗万象:上至宇宙太空,下到岩层海底,有世界各洲各国,也有祖国山南海北。广袤世界,千姿百态。各种地理事物蕴含着自然美、艺术美等,即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例如:宇宙中日月星辰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规律的运动,从而产生了周而复始的昼夜、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和谐的现象,就是一种自然美。又如,高中地理教材中热带雨林的各种植物以自身的生态特性————喜光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形象的语言和景观图片,可以把这绚丽多彩、错落分明的景象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如,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才使自然环境按其内在联系和谐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当然,即使地理环境存在地域分异,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域分异具有的规律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带、自然带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呈有序排列,使地理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些地理要素不但分布有序,如气压带风带、非洲气候类型、低中纬海区洋流系统等要素,还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这些平衡、统一、有序、对称等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我们必须不断在教材中寻找,才可以发现并用于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美化
教材是教师语言的基础,教师要有优美的语言,首先是教材语言要美,教师才有教学语言美的基础。如果能在地理教材中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图文并茂,课本语言用接近学生实际的、趣味性强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就为实施美育打好了基础。其次是教师,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凝练、生动、优美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能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既要求语言科学准确、精炼通俗,更要讲究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充满魅力的语言,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生气勃勃,而且还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要巧妙,内容要简明精练,字体要工整美观。教师的肢体语言也要优美,仪态端庄,和颜悦色,以情感人,使学生得到技能培养、智力开发的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这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我们在运用这些优美语言的时候必须要适时、适度,切不可滥用、更不能为显示学问而乱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达不到地理教学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美化地理表象,效果也极佳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电化、地图和其他直观手段,将地理事物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形式美、色调美,通过电影、录像、幻灯、录音等声光设备,把大量的生动形象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到“寓美于教,寓美于学”的作用。这些直观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官,不仅有利于地理表象的形成,还可以使一堆枯燥的名词,那些冰冷的概念和数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美的地理表象。
设计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扩大和加深所学的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训练。因为它能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使其OO地去感受美、欣赏美,接受各种美的陶冶和启迪,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所以,我认为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最佳美学结构,还要懂得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才能成为心灵美、言行美的楷模,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锻练能力、得到精神的净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摘要:基于feder模型的思想,构造OOO门与非OOO门这两个部门,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浙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OOO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OOO门,加快非OOO门的快速发展非常必要,这符合浙江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2)OOO门对非OOO门具有正效应,加快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未来,浙江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均衡发展,加强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多渠道拓宽教育融资,并加快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关键词: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fede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031-03
如今,浙江高校走出国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展迅速。浙江省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得益于OO政策的巨大支持。《浙江省OOOO关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本省的教育竞争力、综合实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均提出了领先的要求;对于浙江省高校的发展与格局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这体现出了浙江省OOOO对于本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期望,同时也体现出OO及政策层面对本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明确而细致的支持。另一方面,浙江省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OOOO以来,浙江省一直是我国省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浙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23.7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0173.03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下,研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就浙江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feder模型的思想,构造了OOO门与非OOO门这两个部门,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浙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基本假定、模型构建及指标数据来源
(一)基本假设
假定1:假设一国(地区)经济中存在两部门,即OOO门和非OOO门。
假定2:OOO门和非OOO门二者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差异,非OOO门主要从事直接生产,其劳动生产率高于OOO门的劳动生产率。
假定3:由于OOO门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其产出作为非OOO门产出的重要投入,为非OOO门产出做贡献。
(二)模型构建
feder gershon(1982)[1]构建了包含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实证研究了半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借鉴feder(1982)模型,假定OOO门和非OOO门这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三)指标与数据
根据(9),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可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参照,衡量劳动力投入可以采用就业人数代表,资本存量标示资本投入。基期资本存量对于资本存量有重要意义。此处采用包群(2004)[2]的做法。估计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kt=it/pt+(1-)kt-1。其中:it表示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pt表示物价水平,为资产折旧率(本文选择5%)。OOO门的产出采用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表示,非OOO门的产出用地区生产总值减去OOO门的产出表示。
本文研究的数据区间为1978―2014年,全部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浙江统计年鉴》。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1978―2002年的数据为全社会投资,2003―2014年的数据为固定资产投资。采用的物价指数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以上年的物价=100),其中1978―1983年的物价指数为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84―2014年的物价指数为全省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数据仅有2000―2014年,但在2000―2014年间浙江教育支出与财政支出二者之比变化较小,因而采用平均2000―2014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1978―1999年教育支出的比例,利用当年的财政支出计算得到教育支出。
二、??证分析
基于(9)式,利用相关数据,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其中:r2=0.6011,dx-1.9512,ar(1)表示一阶自回归,括号中的数值为p值。可以看出,dye/y的系数为0.3803,于是计算得到λ=0.61,1+η=1.61>1,即非OOO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是OOO门的1.61倍,意味着浙江省加快非OOO门发展将能够更加有助于促进其经济增长。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浙江省OO了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的众多新举措。在投资方面,浙江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机器换人”项目,切实推进投融资OO。在支持外贸进出口方面,浙江加快出口退税制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贸易便利化。在创新驱动方面,浙江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ynydyeye的系数为0.4004,这意味着浙江省OOO门对非OOO门具有正的外部效应,OOO门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浙江经济增长。在《浙江省中长期教育OO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教育现代化与浙江省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将教育现代化放置于十分基础与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教育优势如何进行转化进行了充分的描述。由此可见,浙江省将教育发展置于社会发展,全省综合发展的核心地位。从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来看,我们认为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有大力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也在对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持。形成一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浙江非常注重教育发展。通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在高等教育中,浙江高校较多,实力较强。浙江大学素有“小清华”之称,其在全国高校排名中长期位列全国前三。浙江高校不仅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而且其科研成果转化也为浙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支撑。此外,浙江非OOO门的快速发展对OOO门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非OOO门的快速发展能够吸纳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有助于推动教育发展。 三、主要?y论及相关建议
基于实证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1)OOO门相关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要低于非OOO门,加快非OOO门的快速发展非常必要,这符合浙江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2)OOO门对非OOO门具有正效应,加快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首先,进一步加强浙江高校均衡发展。从目前浙江高校的分布来看,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是浙江高校的OO区,浙江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距。从高校排名来看,长期以来浙江大学位列全国高校排名前三甲,2015年浙江大学排名全国第六,高居浙江高校榜首。排名第二的浙江工业大学,则在全国的排名中位列第96位。浙江高校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加强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教育推动,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刘笔利,2013)。[3]由于教育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浙江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浙江不仅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合理布局和优化研究型、应用型高校,为浙江经济增长服务。
再次,拓宽教育融资渠道。作为支撑浙江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投资,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投入。一方面,浙江仍然需要坚持以政策财政性教育支出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系统对于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科研能力的要求,需要OO公共投资跟进,从而提升教育的长期竞争力(王玺,张勇,2013)。[4]目前,浙江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全国最高,OO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充分体现了OO财政扶持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强教育投资。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富有弹性,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好、居民文化素质较低的省份,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弹性通常较大(孙玉环,季晓旭,2014)。[5]
最后,加快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浙江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科研成果面向企业转化信息平台,加快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通过合理分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6],建立专门负责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机构,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质量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余靖雯,2012)[6],浙江增加的教育投入除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之外,还必须用于提高教育质量。浙江应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并提升本地区教育质量,增强自身教育实力。
注释:
①美国拥有世界知名的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商业化的组织机构,即概念证明中心,为大学科研项目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个性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feder,g.on eOO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l(12):59-73.
[2]包群.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
[3]刘笔利.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我国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学术OO,2013(1):141-144.
[4]王玺,张勇.公共投资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有效引导教育投入机制OO的研究[j].财政研究,2013(10):43-47.
[5]孙玉环,季晓旭.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j].地理研究,2014(6):1129-1139.
[6]余靖雯.OO教育投入、非OO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j].浙江社会科学,2012(6):4-14.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zhejiang province
--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eder model
OOOO-xia hua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feder model, constructing the two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sector and non education sector,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annual data from 1978 to 2014, this OOOOO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zhejiang. the study found: (1) the OOrginal productivity of factors of non education depart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on educational department, which is conformed to the zhejiang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2) there is positive effect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n non education department,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higher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zhejiang’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zhejiang nee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roaden the educatio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OO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practical productive forces.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feder mode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