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导读:乡村德育教育OO在写作的时候必定会参考一些文献的,需要大量和广泛的阅读找出一些专业论点然后通过自己的见解来进行详细的论证,所以阅读相关的范文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类为德育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乡村德育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是一个担负启蒙教育重任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在重视幼儿体能、智能开发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德育教育。但幼儿教育中的德育却往往缺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和场景。
(一)被遗忘的德育现场
有一次在教室里,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课,忽然一位幼儿叫了起来:“老师,李佳欣把大便大在身上,臭死了。”教师走近该幼儿:“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举手上厕所呢?臭死人啦。”边说边捂着鼻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幼儿们见状,一个个都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站到门外去。”结果该幼儿无可奈何地站在门口,等待着教师的帮助。
(二)家长眼中的幼儿德育
一个星期天,我发现一群小孩子正游戏着,突然孩子间发生了一些冲突,有个男孩子因为被排挤扯着一个女孩子的头发,而女孩子又用脚去踢男孩子,搞得这个哭那个叫。那男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洋洋得意地说:“这社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负的家长听了很不舒服,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孩子说:“他抢你的玩具,你抢回来!他打你,你也打他!”岂料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认真地对其爸爸说:“老师说了,好孩子不打架,他要玩具,就让他玩一下吧。”
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这个关键期,设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课题,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实现家庭、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同向同步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同向同步。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深化幼教OO的要求,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为达到教育的一致,我们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时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召开专题会。
这些交流幼儿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家长则以了解为主。然后,教师提出教育要求,家长只作为被动的配合者,这种“单向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家园相互配合难有实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性。
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就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即改变单纯强调让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园矫正幼儿的OO行为,把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推给家长的做法。现在,我们把过去的单向交流改为了双向交流,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
如针对孩子打架的问题,教师可在家长园地“大家谈”栏目中写一写有关“宝宝OO了,怎么办”的小文章,引起家长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还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较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体会,写自己培养孩子的态度和经验。这样,家长就成为了主动的教育者,且家长们自己的经验、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长间沟通,他们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可见,家长的参与,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长自觉地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德育意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与幼儿园课题的教育不一致,没有形成一体化教育,那么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更善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在加强教师自身OO素质的同时,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氛围、形成一种大的社会OO,促使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德育工作的紧迫感,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使幼儿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良好的师幼情感在教育活动中的效应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幼儿的品德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师幼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就会促使孩子接受他所爱慕的教师的情操和观点,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幼儿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素质,黄静老师利用计算机的优势,给幼儿上了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心理OO课程,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锻炼他们的多项素质。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和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培养幼儿自尊、自信、自控、O耐、坚毅等品格。此外,还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培养他们其他方面的素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信任、和谐的教室心理氛围。在此氛围中,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总之,为了使幼儿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
第1篇:中专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德育教育
前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呢?
1.当前中专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现状
1.1欠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当前,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缺少有效的拓展,积极的互动﹔学生常常是没精打采,也就很难取得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仅仅满足于学习语文知识,缺少深刻地思考,真诚的行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德育教育远远落后于学生的思想发展。所以,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通常来说,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低一些,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中专生,在思想上和意识上都不够成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OO现象:吃东西、做小动作、顶撞教师、旷课等。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不能吃苦耐劳,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性格脆弱……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OOOOOOO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OOOOOOOO事业的OO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只有利用语文教学有效开展德育教学,才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个局面,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