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职校教育心理学OO范文_职校教育心理学毕业OO模板

导读:职校教育心理学OO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好写作的,而且现在OO写作的要求也愈发的严格了,这也导致了OO写作难度的增加,让作者们甚是苦恼不已,本文分类为教育心理学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职校教育心理学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观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OOn提出的,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提升人的能力与创造力[1]。它的核心目标是人的“幸福与幸福感”,主要指的是:“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关系。”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而后者重在激发学生心理潜在的积极力量。
  研究发现,“厌学、交友困难、自卑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中职生相对于普高生感受到了较多的OOOO,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更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价值,促进其内心的成长,塑造良好的积极品质。因此,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需要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心理OO活动课和心理咨询的两个方式来阐述。
  一、化被动为主动——以心理OO课为载体,渗透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重在挖掘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从关注学生问题本身到积极发现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刘宣文说过:“心理OO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OO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OO课是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载体。
  (一)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体验是指在心理OO活动课上,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参与、体验的过程,并注重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人的心理体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开心、兴奋、满足,而消极的情绪主要有愤怒、悲伤、伤心、焦虑、难过等。人的心理体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无论是积极情绪体验还是消极情绪体验,都是为了让个体体验主观幸福感。当前,在心理OO课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消极和被动,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参与上。因此,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思考,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品质。
  (二)培养积极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积极的人格品质指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适应能力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在每一节心理OO课上,教师要通过心理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步建立起积极人格。在一个班集体中,课堂上勇于发言,成绩优越的学生相对要自信一些,他们身上的积极人格品质要多一些。因此,教师要多关注角落中默默无闻的学生,注重对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三)建立积极的朋辈互助关系
  艾德·狄娜和马丁·塞里格曼两位积极心理学专家曾对一些“非常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因素中,两类研究对象的显著差异只有一点,即为是否拥有丰富而满意的人际关系[3]。与此同时,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当前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为独生子女,每个人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常发生,偶尔有人际冲突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中职生中,教师要重视建立起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化消极为积极——突出发展性心理咨询,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
  (一)运用积极倾听、同理心等手段,走进学生心理世界
  当前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很多学生前来咨询,一方面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另一个方面是内心产生了迷茫与困惑。运用倾听和同理心技术,可以很快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二)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培养学生主观幸福感。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国内学者朱建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它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蕴含着能量,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爱的缺乏。意象对话技术的理念与传统的心理咨询不同,它不纠缠于问题的本身,而是焕发人性正面的能量,引导来访者相亲相爱,这一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真诚的关注,激发其内在的能量。

简析职校生的赏识教育OO

  摘要: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关键词:职校生;赏识教育;自我意象

  一、职校生现状分析

  职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些不同,不仅中考失利,个别行为习惯在初中学校就很不好,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我校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家长在外务工,属于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个别学生还是低保收入家庭等,种种情况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缺乏家庭教育,还有个别家长仅满足于小孩的物质要求,漠视小孩的情感需求,教育表达形式不是忽视就是简单粗暴的惩罚;一大部分家长让学生上职校抱着年龄小在外不好务工,在学校混混日子就行的态度,很少关心小孩的学习,少数关心小孩的学习,但是当真正涉及小孩问题的本质时,他们又退缩,表示OO为力,希望学校给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家长更让人感觉是在做形式,做好父母爱的表面形式。这些家长是缺乏赏识精神的。有些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的源头,但束手无策。这些家长担心的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不继续恶化下去。已经对孩子没有美好的期望,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对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信心,又怎能有好的未来呢?职校生身上的缺点是不少,但不乏闪光之处:虽然讨厌这门学科,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虽然上课听讲效果不好,但每次还能坚持做作业;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但是能坚持考试……所有这些“坚持”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相信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也”,期待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成熟起来。

  二、赏识教育

  什么叫赏识教育?赏识教育[1]就是前辈或教师善于发现后辈或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善于发现其进步或成功而予以精心培育或真诚激励,从而带动他(她)们方方面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是赏识———成功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并让其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磨炼。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日常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生理健康,可他们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种种偏见导致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一味批评孩子,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时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同照顾策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寻求他们的最大发展,无论对学生本身成长、对一个家庭的幸福,还是对学校甚至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拿起放大镜,捕捉、放大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赞扬,即使那优点是微小的,似乎不值得一提,要让学生在你的赏识中感受到信任,体验到成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 1
  • 2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学生  心理  积极  教育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