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

目录:

大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

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

逢李龟年这首诗

经典古诗词大全名篇

大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

大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

1、7四大南戏(四大传奇)?:?指元代后期《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点: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

2、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

4、西昆体:宋初影响最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是五代诗风的延续。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

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

1、《全唐诗》录杜甫(712-770)诗1451首,仅次于白居易(2848),多过李白(996)。不过写月亮的诗并不是很多(据本文笔者统计,大约四十余首)。而且,杜甫的月亮,似乎没有李白的月亮那般有名(如“床前明月光”等),似乎也没有张九龄的月亮那般有名(如“海上生明月”),甚至没有他的后辈苏轼的月亮那般有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事实上,仅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是故乡明”,便可以与李、张、苏的月亮打擂台的。当然,文无第一,文坛虽有盟主(之前之后这都是不言而喻具不说在口里不写在官样文本的事实),但没有擂台的。或者换过角度来谈这一话题:没有人敢说他的月亮比别人的月亮更像月亮,也没有人敢说他的月亮就比别人的月亮多一只耳朵。而且重要的是,诗,就它的本质来讲,在于它的异质、在于它的个性。

2、月亮,作为思乡、怀人的共识标牌,从《诗经》起,便开始了它的OO效应。《诗经/陈风/月出》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里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等诗句,就是这种月亮的最早OO。杜诗里的“夜深坐南轩,明月照我膝”、“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泥留虎斗迹,月挂客愁人”等到。继续并广大了这效应。但是,杜诗里的月亮却这种月亮:“故园松桂发,OO共清辉”、“风飘吕律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等。这样的月亮,显现出诗人宽厚而慈悯的胸怀。也就是说,希望月亮的光照,在黑暗的夜里,给天穹下的人们,所有的人们,更多一些光亮和温暖。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正是“OO共清辉”的衍生和扩大。当然,这也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衍生与转义。

3、杜诗的月亮,没有李白张九龄苏轼那般的达观,杜诗里的月亮是有OO的。也就是说,由于月中的桂树太繁荣太茂密(典出《山海经/海内经》之“吴刚伐桂”),因此其树荫遮挡了月亮的光亮。也就是说,月亮的光亮并没有全部地洒向处于黑夜的人们。于是,诗人有些愤世嫉俗地呼喊,把月亮里的桂树全部砍掉,让被桂树遮挡了的月光重新焕发。一丝一线地全部给予处在黑夜里的人们。诗人的这种悲悯、这样宽厚、这样仁慈的胸怀,因为这句关于月亮的诗得以充分表现。这便让我们想起诗人的“三吏三别”,特别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文情怀。“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愤世与理想,是《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月亮不具备的,甚至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等不具备的。杜甫这两句诗,是从黑夜来认知月亮的光亮,这样,光亮才显得更为重要和珍贵。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从人性复杂来认知月亮的光亮,这样,惟有光亮才有可能洞悉人性黑暗的一面。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从社会的坎坷进程来认知月亮的光亮,这样,也许才有可能让社会进程不至于总在一种回环往返中踟蹰前行。

逢李龟年这首诗

逢李龟年这首诗

1、??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2、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OO”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OO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渊薮,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

3、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象是即景书事,又象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会从这四个字上头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OO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OO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复地的大OO,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无疑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象《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象是剧作家从杜诗中抽绎出来似的。

4、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OO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象旧OO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象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OO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经典古诗词大全名篇

1、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zhǔ)。孤蛩(qióng)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zhēn)杵(chǔ)。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2、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3、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OO,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

4、江山如画,茅檐(yán)低厦,妇蚕缫(sāo)婢织红奴耕(gēng)稼(jià)。务桑麻,捕鱼虾。渔樵(qiáo)见了无别话,三国鼎(dǐng)分牛继马。兴,休羡他。亡,休羡他。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月亮  诗人  杜甫  这样  时代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