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摘要:目前采用国标法GB/T11892—1989检测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检测流程复杂、测试时试剂及水样使用量大、废水处理成本高等缺点。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方式测定水质CODMn并结合自动分析仪方式,可使方法检出限为0.037 mg/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 mg/L,低于国标方法的测定下限0.5 mg/L。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7%~4.28%。准确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误差为1.2%。当检测标准物质结果在真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采用加标回收法对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6%~103.0%。此外,与国标滴定法的相对误差范围为±6.3%。该方法具有人为误差小、试剂和样品消耗少等优势,且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关键词:高锰酸盐指数;分光光度法;自动分析仪
0引言
有机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类别之一,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都有重大影响。在天然水中发现了2 000多种有机污染物,在饮用水中检测到1 000多种有机污染物。人们很难估计天然水和饮用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已被作为评价有机污染水平的国际标准指标。根据消化过程中强氧化剂(K2Cr2O4或KMnO4)的不同,COD通常分为CODCr和CODMn[1-2]。与CODCr相比,CODMn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许多国家颁布了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CODMn的国家标准,如中国、日本和欧盟[3-5]。
目前,传统检测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多为国标滴定方法(高锰酸盐指数滴定法)[6]。但是该方法存在线性范围窄、检测流程复杂、测试时试剂及水样使用量大、废水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7]。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流程简单等优点[8]。本文结合水质CODMn分光光度法和自动分析仪,提高了高锰酸盐指数检测的灵敏度和分析速度。
LFS-2002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针对市场需求及应用情况,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实现自动化检测分析。该仪器可满足现有生活饮用水、地表水监管及预警需求,为保障水健康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1.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与仪器(表1、表2)
1.2溶液配制
高锰酸钾标准储备溶液:(c1/5KMnO4=0.010 0 mol/L),配制、标定、稀释方法按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的要求。或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硫酸亚铁铵溶液:c[(NH4)2Fe(SO4)2]=0.01000 mol/L,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按下述方法标定浓度,此溶液可使用1个月,或使用有证标准溶液。
邻菲罗啉溶液,1.3738 g/L。
硫酸溶液(1+3):配制方法见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9]。
高锰酸盐指数标准储备液:使用有证标准溶液,CODMn值为1 000 mg/L。
1.3实验方法
1.3.1检测原理
CODMn检测原理:高锰酸钾在酸性环境中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剩余的高锰酸钾则被还原剂硫酸亚铁铵还原,而过量的硫酸亚铁铵与指示剂邻菲罗啉生成稳定的橙色络合物,于510 nm处测定相应的吸光度,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呈正比。
1.3.2实验步骤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准确移取0.5、1.0、3.0、5.0、10.0 mL高锰酸盐指数标准使用液(100 mg/L),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配制成0、0.5、1.0、3.0、5.0、10 mg/L的标准系列使用液。取6支消解管,分别加入0.5 mL硫酸溶液(1+3),准确移取10 mL纯水和高锰酸盐指数标准系列使用液,分别加入到以上6个消解管中。依次加入1 mL高锰酸钾标准储备溶液,混合均匀。将以上消解管置于已预热至100℃的恒温消解器内开始自动加热,100℃加热消解20 min。加热结束后,立即取出消解管,上下颠倒几次,放置在试管架上并迅速用流动的自来水降至室温,向消解管中加入1 mL硫酸亚铁铵溶液,混匀。混匀后的溶液中移取2 mL液体,加入5.0 mL邻菲罗啉溶液,再混匀,等待反应3 min。在分光光度计中选择测量程序,于510 nm处测量吸光度值。以吸光度为纵坐标,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中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的质量浓度。
1.3.3 CODMn在线自动分析
在线自动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与国家标准规定的CODMn酸性滴定法相比,以硫酸亚铁铵为还原剂避免了滴定过程,降低了工作量,减少了试剂使用量的同时降低了废液产生量,同时可实现大批量水样的同步检测,更加安全、环保,是一种快速、简便、可应用于自动监测仪表的新方法。此方法可解决在线应用上试剂消耗量大、对于整个硬件部分滴定泵精度要求较高问题。根据手工实验优势,搭建了基于硫酸亚铁铵还原法的高锰酸盐指数自动分析仪。
1.3.4 CODMn分析仪条件
自动在线仪器消解条件:温度100℃,时间20 min,自动仪器检测波长510 nm。
1.3.5标准曲线的绘制
本方法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y=-0.007 2x2+0.208 6x+0.149 3,相关系数R2=0.999 9。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测试需求。标准曲线见图2。
2.结果与讨论
2.1恒温消解时间的影响
自动分析仪设置的条件测试质量浓度2 mg/L样品,并在同一温度、消解时间为10、15、20、25、30 min下进行了消解实验。表3结果表明,采用2.0 mg/L的质控样在不同消解时间下结果均不相同。计算与提供的参考值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46%、-24%、-2.5%、19%、60%。根据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小值可知,当选择消解时间在20 min时,测试结果与提供的参考值之间相对误差最小,后续在线仪器选用的消解时间为20 min。
2.2恒温消解温度的影响
根据标准物质对恒温消解温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消解时间20 min下,测试质控样,设置消解温度分别为80、85、90、95、100℃实验,测定3次,各温度下对应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1%、-16.5%、-8%、-4%、-1%。从表4相对误差数据看,随着消解温度的提高,相对误差逐级变小。按照相对误差5%以内的评价要求,自动分析仪选用温度超过95℃时,质控样的测定误差在5%以内,在线仪器选用消解温度95℃作为实验条件。
2.3方法检出限
对0.2 mg/L的标准样品进行7次平行测定,按照公式MDL=3.143s计算在线仪器的检出限为0.037,按照四倍检出限方式计算相应的定量下限,在线仪器的定量下限为0.15 mg/L。结果如表5所示。
2.4方法的准确度测试
使用质控样编号203181(标准值为1.42 mg/L±0.19 mg/L)重复测定6次,测试数据结果(如表6)与标准样品值的相对误差为1.20,在±5%以内,准确度满足实验要求。
2.5精密度的测试
为了验证本方法对高锰酸盐指数的精密度,对浓度1.0、2.0、4.0 mg/L的标准溶液进行平行测试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3组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07%~4.28%之间,满足在线仪器设备现场应用要求。
2.6加标回收率
对实际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分析,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7组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6%~103%,满足实验要求。
2.7与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样品结果比较
将两种不同方法的在线仪器进行比较。一种为本方法,另一种是微国标法,测定结果见表9所示。结果表明,CODMn分光光度法在线分析与国标滴定法的相对误差范围为-6.3%~6.3%,能满足水质监测需求。
3.结论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在线自动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检出限为0.037 mg/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15 mg/L,对于与国标方法的测定下限(0.5 mg/L),该方法在检出限上可降低3倍。通过各个浓度准确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误差为1.2%,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好。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7%~4.28%,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采用标准物质对实际水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6%~103.0%。此外,分别采用本方法和国标滴定法对水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国标滴定法的相对误差范围为-6.3%~6.3%,该误差范围在质控要求范围内。且对草酸钠、葡萄糖、间苯二酚3种标准物质进行了测试,均符合性能要求。该方法基于直接比色测量方式,无需回滴定步骤,对于在线仪器而言,可节省高精度滴定模块,进一步减少了仪器的运行成本以及相应的硬件成本,同时试剂和样品消耗少,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检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Ma Jian.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aqueous sam-ples with non-electrochemical methods[J].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2017,14:37-43.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国家环境保护局.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 11892—8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5]李必冬.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方法开发及应用[D].江门:五邑大学,2022.
[6]朱欢,张飞,季晔鑫.环境水样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4,26(4):76-78.
[7]王小强,程宝成,张磊,等.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锰渣中的锰含量[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20,10(5):19-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本文标签: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