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农业作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状态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挖掘与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进产业链的整合升级,以及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投入,不仅能推动南阳市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农民成为体面的现代职业人。本文分析了南阳市特色农业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加强特色产业深度挖掘与创新、构建与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等发展路径,以助力南阳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构筑富裕、和谐、美丽的新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南阳市特色农业;产业链整合;品牌建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面临着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新要求,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的最大难点在于特色资源发掘和合理开发利用,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1-2]。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在发展特色农业中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的程度和效果未达到预期,需要予以进一步优化和加强[3]。南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特色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挑战[4]。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南阳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农业发展概述
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深远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聚焦于经济建设,更加重视农村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旨在构建一个和谐、美丽、富裕的乡村社会。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率和竞争力;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振兴还注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特色农业能够以其独特性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此外,发展特色农业,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对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南阳市特色农业现状及特点
2.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南阳市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显著提升了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43.94亿斤,实现了“17连丰”的辉煌记录[5],不仅稳固了南阳市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也为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粮食产业之外,油料、蔬菜、畜牧等产业的规模在全省也位列前茅,展现了南阳市农业多样化发展的优势。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南阳市更是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袋栽菌类、月季、玉兰、栀子、猕猴桃、山茱萸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均居全省第一。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南阳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2重特色树品牌
南阳市农业发展策略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实施成为了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南阳市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还有效地集中展示了地区的特色品牌,大幅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南阳市在推动特色小麦品种的种植和畜产品的养殖方面,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追溯性,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也为南阳的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此外,南阳市加强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比如,南阳的袋栽菌类、月季花等特色产业,依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带动了周边农户的收入增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南阳市不仅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树立地方品牌、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3促融合增效益
南阳市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通过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示范引导和激发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南阳市着力打造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展示其农业发展的新风貌和新成就。通过深化“三产融合”,即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南阳市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形成了一系列农业新业态。这种融合发展不仅为南阳市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入教育和文化元素,以及康养产业的融入,南阳市的农业正逐渐转型升级为集观光、体验、教育、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农业体验和服务,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4集群发展持续强劲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不仅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还显著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在这一模式下,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为小农户提供了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单打独斗的局限,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南阳市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联创共建,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区,还成为了推动地区农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南阳市引入高端农业科技和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了农业产值的集中和产业链的延伸,增强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品牌影响力。
3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阳市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3.1加强对特色产业深度挖掘与创新
对南阳市现有农业资源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如南阳市的袋栽菌类、月季、猕猴桃等,使本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学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优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控,可以有效提升这些特色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是推动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不仅包括农业技术创新,如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包括产业模式创新,如发展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拓宽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如,南阳市的月季花卉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对于提高特色农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同时,要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特色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构建与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每一种特色农产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挖掘这些文化故事和价值,可以为品牌增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系,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以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培育出的月季、玉兰等花卉入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通过故事化的营销方式增强品牌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品牌的市场推广力。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已成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南阳市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发布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种植技术等内容,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网络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缩短产品流通链条,提高产品的市场响应速度和销售效率;实施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构建品牌信誉。品牌的核心是质量,只有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南阳市应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种植、收获、加工到包装等各个环节中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获得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品牌联盟,形成品牌群体效应。组织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等形成品牌联盟,共同进行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以有效减少单个生产主体的推广成本,同时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
3.3推动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就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价值,还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特色农业在实现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首先,南阳市需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协作,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袋栽菌类、月季、猕猴桃等,构建从原料供应到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引入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实现产业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流通,提高产业链的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其次,产业链整合还需注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提高产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南阳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深加工比例,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再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也是推动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南阳市特色农业应通过品牌化战略,塑造和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营销策略,提高南阳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产业链整合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南阳市政府应出台更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链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包括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服务、培训等,以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农业产业链的内生动力。
3.4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农村人才培养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基石。南阳市应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帮助农民掌握电子商务、智能农业等新技术,拓宽农村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视野,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科技支撑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南阳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尤其是在种子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智能农业等领域,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将科技服务延伸到农村基层,确保科技成果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到农户手中;通过开展定期的科技培训、现场演示、技术咨询等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增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盛作林.乡村振兴驱动下的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1):107-108.
[2]陈正,霍飞飞.让特色农产品富农增收[N].河北日报,2022-12-06(010).
[3]景舒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4-6.
[4]吕少洋,袁璋,李民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考——基于对西峡县和卧龙区的调研[J].农业科技通讯,2022(07):15-17.
[5]王靖.南阳市着力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走出强农富民之路[EB/OL].(2021-01-19)[2024-02-28].https://www.henan.gov.cn/2021/01-19/2081684.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