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受限空间的特殊结构与内在环境因素决定了在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进而造成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导致作业受阻,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但受限空间作业必不可少,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受限空间事故救援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关处置施救原则,并阐述实际救援过程中的难点和相应处置经验,以期能够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关键词:受限空间;安全事故;救援

  0引言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从事受限工作的人员以及参与受限空间事故处置的人员,均需提高受限空间危险辨识能力以及相应的处置能力,从而降低盲目救援等带来的进一步伤害。

  1事故案例分析

  据《关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发布的数据,2013—2022年,全国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发生的较大事故95起、死亡357人。从事故类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92起、死亡346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96.8%和96.9%;从危险因素看,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事故76起、死亡294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80.0%和82.4%;从发生部位看,污水处理系统相关事故41起、死亡156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43.1%和43.7%;从实数伤亡扩大原因看,盲目施救相关事故83起、死亡310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87.4%和86.8%。因此,需进一步关注和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2受限空间定义

  受限空间通常是指有限封闭或部分封闭的场所,存在潜在危险因素,一般不适合长时间作业,包括厂内部分设备(例如塔釜、罐、池等)以及隧道、下水道、坑洞、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或半封闭设施和场所。例如,通风条件较差、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窒息的设备设施和场所被称为受限空间(作业受限制的空间)。受限空间通常包括以下特点[1]:

  (1)空间有限:受限空间在长度、宽度或高度上有一定限制,人员进出、活动和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通风不良:受限空间由于其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性,内部通风不畅,易因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升高而中毒或缺氧。

  (3)进出困难:受限空间的出入口设计复杂或较小,人员进出较为困难。

  (4)潜在危险:受限空间内由于通风换气不畅,导致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积聚,也存在机械、电气等潜在风险,操作不当极易发生事故。

  3受限空间危险因素分析

  3.1有毒缺氧


  在密闭的有限空间内,由于空间狭窄、出口较少且通风不良,有毒化学物质易聚集,例如硫化氢、氰化氢、一氧化碳等。此外,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也会造成缺氧窒息[2]。若吸入高浓度粉尘,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中毒或窒息。

  3.2易燃易爆

  由于受限空间相对封闭,内部往往通风不良,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当空间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自身爆炸浓度极限时,一旦遇到点火源,极易引发燃烧爆炸。例如,2020年5月,湖北省崇阳某加油站储油罐区在受限空间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3坍塌和局部倒塌

  受限空间内因结构不稳定、老化、侵蚀等原因,可能发生局部倒塌或整体坍塌。受限空间内的物质,如谷物、沙子、碎石以及受压状态下流动的液体等,其运动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人员紧急困住或埋于其中[3]。

  3.4触电伤害

  由于空间狭小、空气潮湿以及电气设备和电缆因受压而导致的绝缘损坏,受限空间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意外伤害或触电[4]。

  3.5化学、生物和辐射性危害

  化学性伤害来自长时间留存在受限空间内的有毒物质、生产原料等,如汞、重汞铬酸钾等。在工业废水、废泥、废坑中发现的致癌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和生物活性物质被归为生物性有害因素。此外,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某些电离辐射物质,如石棉、大理石等建筑材料以及岩石层等[5]。

  3.6逃生和救援困难

  受限空间内由于空间局促、进出通道不畅、内部环境复杂,作业人员在移动和执行任务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因而易发生摔倒、碰撞伤害等意外。

  4救援原则和常见步骤

  救援原则可参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先检测评估再救援,切勿盲目施救,具体步骤可分为:

  (1)现场评估:收集现场情况信息,包括事故发生位置、受伤人员状况、受限空间内部环境状况及潜在危险因素等。

  (2)制定计划:依据现场评估结果,分析并拟定救援方案,包括明确救援目标、规划路线、准备设备以及人员分工。

  (3)环境监测与安全防护:对受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等进行监测,确保救援人员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安全带等。

  (4)场所通风:在受限空间中采用机械通风等设备,可有效改善受限空间内的环境状况,降低毒害气体浓度。

  (5)救援实施:救援人员按照制定的救援计划进入受限空间,搜索、定位、稳定伤员,并对伤员进行初步急救处理。

  (6)伤员转移:利用绳索、滑轨等设备将伤员从受限空间内安全撤出,并将伤员送往安全区域进行进一步救治。

  (7)人员撤离与现场清理:确保所有救援人员和伤员撤离受限空间后,按照规定对现场进行清理。

  (8)救援总结: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救援中的有效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取经验教训,为将来类似救援事件提供参考。

  受限空间救援由易到难可分为三大层次,即自我救援、非进入救援和进入救援。以进入救援为例,其通用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针对进入救援场景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救援注意事项,可根据表1进行对照,逐步排除潜在危险,规范救援流程。
 

 
  5救援难点和解决方案探讨

  受限空间救援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风险性,其关键在于对受限空间内的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加强现场指挥与协调,充分利用专业设备与技能,确保救援队伍高效安全地完成救援任务。其主要难点与解决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5.1环境恶劣

  部分受限空间有时会出现可燃性气体持续挥发,常见通风措施无法有效排尽可燃气体,人员进入依然存在闪爆可能;环境高温,救援人员全副装备行动,体力消耗大,易中暑。

  因此,救援人员需佩戴空气呼吸器、穿戴封闭式避火服,进入受限空间前用水雾稀释可燃气,打湿进入空间的人员和物品,尽量消除可能存在的点火源。

  5.2进出困难

  部分受限空间入口狭小、位置复杂,救援人员进出和携带设备较为困难,若时间过长,则需要定时进行人员轮换作业。

  因此,救援人员进入前应尽可能采用无火花破拆,扩展救援空间,再利用专业设备如绳索、滑轨等简化救援过程。

  5.3侦察难度大

  部分受限空间内环境复杂、能见度低,寻找和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困难。例如,气体监测仪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人员进入才能监测,但受限空间不具备救援人员自由进出的条件。

  因此,救援人员可改造探测设备,伸长探头或用长杆替代人员进入,也可利用四足机器人或无人机搭载检测仪进入探测[3]。若可燃气体含量较高,需持续通风换气直到可燃气体浓度下降至安全范围内。

  5.4救援资源有限

  部分受限空间救援任务常需高度专业的技能和特殊设备,但各类特殊设备使用场景相当受限。例如携带检测仪的消防机器人,其在普通消防救援场景中使用率过低,但维护保养繁琐,对成本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难以形成持续稳定战力。

  因此,需强化政府与企业对受限空间救援工作的合作,与有相关技术实力和类似工作业务的公司签订长期救援合作协议,定期培训与演练。一旦出现相关救援任务,消防救援部门与相关业务企业或组织联合出动,共同展开专业的受限空间救援工作。

  6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受限空间救援工作应建立在严密的监测、评估和预防机制基础之上,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应加强对受限空间救援资源的投入,例如人员培训、设备更新以及救援管理体系完善等,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合作机制,确保在面临受限空间紧急事件时能迅速启动救援行动。同时,结合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受限空间救援领域的探索与利用,更好地应对受限空间救援挑战,提高救援成功率,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损失。

  参考文献:

  [1]段天须,姚永.海洋石油限制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6):111-114.

  [2]周有祯,陈龙利,张人元,等.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研究[J].广东化工,2020(1):83-84.

  [3]师绍清.腾飞加油站安全风险分析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4]许楠,张礼敬,陶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160-165.

  [5]周延.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3(33):152-15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