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管辖范围内的什多龙北山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象,从成矿时代、成矿条件、成矿类型以及找矿标志等方面,对金属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标志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兴海县;什多龙北山;铅锌矿床;成矿类型;找矿标志
世界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前苏联、加拿大、墨西哥等地。我国铅锌资源比较丰富,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主要分布在南岭、川滇、秦岭-祁连山和内蒙古等地区,我国铅锌矿床多且规模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铅锌矿需要越来越大,由此使得铅锌矿勘查开发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勘查开发什多龙北山铅锌矿床的过程中,要对该矿床的成因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明确成矿类型,以便顺利找到更大矿产资源。借此对什多龙北山铅锌矿床的成因分析展开研究。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为西宁,距离最近火车站、机场均位于西宁,交通便利,主要为陆路汽车运输。214国道从研究区南约50km处通过,由国道至青海省兴海县什多龙矿铅锌矿区有63km矿山公路,从什多龙矿铅锌矿区至研究区约有13km简易公路,汽车沿扎龙加当河谷可勉强通行,研究区距兴海县城公路距离145km,距西宁市公路距离365km,外部交通较方便,内部交通不太方便。
2矿石质量
2.1矿石结构
据光薄片资料,区内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填隙结构,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结构、碎裂或压碎结构。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矿石和近矿蚀变岩中可见到自形晶程度较高的方铅矿和闪锌矿,在矿石晶洞中,偶见晶簇状产出的方铅矿。填隙结构,由充填于矿石节理、裂隙中的长石、角闪石粒间方铅矿和少量闪锌矿所组成。交代残余结构,褐铁矿交代黄铁矿,使被溶蚀交代的矿物呈港弯状或孤岛残余形式存在。碎裂或压碎结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矿物形成后,因受后期构造应力影响,发生碎裂,形成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残余边界。
2.2矿石构造
研究区内矿石构造比较简单,原生矿石主要有充填作用形成的细脉和脉状构造,重结晶及交代作用形成的星点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以及由动力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以细脉和脉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为主。氧化矿石以土状构造为主,分布于近地表氧化带中。脉状构造,区内含矿岩性节理、裂隙发育,产于花岗位闪长岩中的方铅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表现出充填的特征。星点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星点呈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团块状构造,主要硫化物矿物呈团块状,或与浸染状构造交织在一起。角砾状构造,矿石因构造破坏而呈角砾状,角砾大小不一,其多为花岗闪长岩和方铅矿沿岩石角砾碎屑间隙充填胶结。
2.3矿物成分
研究区内矿体产于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蚀变带中,原生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高岭石、石英、绿泥石、蚀变长石、黑云母等。氧化矿的金属矿物有铅钒、褐铁矿、孔雀石、铜蓝等,脉石矿物有高岭土、石英、绿泥石等。
2.4矿物特征
2.4.1金属矿物
闪锌矿。主要呈它形粒状,少数呈半自形粒状,多呈脉状充填在裂隙中,脉宽在0.30mm~1.44mm,少数分布在压碎黄铁矿间,粒径一般在0.012mm~0.64mm,闪锌矿晶体内可见边界光滑平直的粒状方铅矿和具固溶体分离形成的乳浊状黄铜矿。不同产出状态的闪锌矿均发育压碎裂纹。
方铅矿。多呈它形粒状,粒径一般在0.008mm~0.64mm,多呈星点状充填在脉石矿物裂隙间或黄铁矿裂隙中,少数呈它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晶内包含闪锌矿和黄铜矿,其接触边界光滑,或呈光滑舒缓的波曲线状接触,个别也有方铅矿呈充填状分布在闪锌矿晶间,其形态又受空隙的制约。
黄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和它形粒状,分布在块状黄铁矿集合体间或充填在块状黄铁矿集合体裂隙间,粒径一般在0.004mm~0.50mm,且多集中呈团块状产出,其内包含压碎状黄铁矿和压碎状毒砂,并在压碎毒砂裂隙中挤入黄铜矿,少数黄铜矿呈固溶体分离形成的乳浊状分布在闪锌矿中。
黄铁矿。主要呈不规则粒状,少数呈它形粒状和脉石矿物一起包含在脉状产出的闪锌矿中。粒径在0.015mm~0.16mm。
磁黄铁矿。一部分呈边界光滑的它形粒状包含在闪锌矿中,或分布在闪锌矿晶间,其粒径在0.02mm~0.10mm,一部分呈它形粒状沿闪锌矿解理规则分布,粒径在0.001mm~0.008mm,与闪锌矿同时结晶。
褐铁矿。隐晶状,灰色,可见鲜明褐红色内反射,与辉铜矿伴生呈皮壳状分布于黄铜矿边缘或呈微细条纹状充填于裂隙中。
铜蓝。蓝色—浅蓝色,非均性显著,呈皮壳状分布于黄铜矿边缘,与,隐晶褐铁矿伴生。
孔雀石。浅绿色,呈皮壳状、被膜状零星分布于岩石表面。
原生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
2.4.2脉石矿物
石英。它形粒状—自形状,无色,部分颗粒可见裂纹,由粒径为0.2mm~4mm的颗粒组成。
绿泥石。浅绿色,雏晶-显微鳞片状,充填状分布于石英等矿物间,在岩石中呈团块状富集。
黑云母。片状,常绿泥石化并析出不透明矿物。
蚀变长石。在岩石的局部富集,呈板状,常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2.5化学成分
铅、锌元素为主成矿元素,主要以方铅矿和闪锌矿矿物分布于构造蚀变花岗闪长岩中。达到铅锌矿石有益伴生元素含量要求的只有铜、银元素,铜元素为主要为伴生元素,局部为共生元素,以黄铜矿分布于铅锌矿中,局部见孔雀石、铜蓝;银元素产出于方铅矿中,与铅含量呈正相关;局部有少量微细粒金分布于方铅矿和闪锌矿颗粒中。有害元素FeS主要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产出于铅锌矿物边部和构造蚀变花岗闪长岩及围岩中,但未达到有害标准要求。
3研究区地质特征
3.1地质特征
3.1.1地层
研究区地层不发育,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见下元古界金水口群片麻岩岩组的地层及第四系地层。
3.1.2构造
(1)断层。研究区位于哇若力亥—扎龙加当断裂西侧,受其影响在研究区形成了数条规模大小不等断裂构造及节理,同时由于构造活动和热液作用在花岗闪长岩中形成了数条构造碎裂蚀变带。
研究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断层主要有12条,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三组。近南北向断层组和北北西向断层组为研究区主要含矿构造,北东向断层组矿化较弱,推测为后期破坏性断。
北北西向断层:
F1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出露长290m,呈北北西向产出,走向为330°。破碎蚀变带最宽约18m,带内岩石为碎裂蚀变花岗闪长岩,多呈不规则的块状、棱角状、次棱角状,岩石表面及裂隙面具明显的绿帘石化,局部见方铅矿、闪锌矿化,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层。
F2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F1断裂东侧,出露长约380m,呈北北西向略具舒缓波状产出,走向328°~339°,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层。
F3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F2断裂东侧,出露长600m,呈北北西向略具舒缓波状产出,产状为254°~261°∠51°~72°,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层。
F5断裂。位于F1断裂的南侧,出露长230m,呈北西向产出,倾向北东,倾角较陡,产状为28°∠63°,推测断层为压扭性逆断层。
北东向断层:
F9、F11断裂。位于研究区南东侧,出露长1000m,呈北东向产出,倾向北西,倾角50°~69°。地貌上呈负地形,带内岩石破碎,见糜粒岩、断层泥,在1:1万大功率激电测量上形成北东向线型异常带,异常性质为压扭性并有左行错动,断距10m~20m。断层应为哇若芭力亥—都龙昂确断裂的分支断层在研究区的延伸。
近南北向断层:
F6断裂。位于研究区南东部,出露长约1200m,北端被第四系覆盖。近南北向产出,呈“S”形扭曲,倾向北西、南西,断面相对平直,倾角58°~80°,破碎带宽0.5m~15m,向南逐渐变窄,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层。
F7断裂。位于研究区南东部F6断裂东侧,出露长1100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近南北向产出,呈“S”形扭曲,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层。
F8断裂。位于研究区东部F7断裂东侧,出露长约950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呈近南北向产出,南东端弯曲。倾向265°~298°,倾角40°~60°,推测断层为张性正断区层。
(2)构造碎裂蚀变带。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研究区形成大量的断层和节理,由构造运动力形成的热液与花岗闪长岩反应,形成较多的构造蚀变带,蚀变带围岩为花岗闪长岩,带内岩石破碎,多呈不规则的块状、棱角状,局部碎粉状,从蚀变带外围至中心岩石蚀变强烈,边部主要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中心发育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局部见黄铜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
3.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强烈,除第四系覆盖外,均出露印支晚期侵入岩,岩石以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脉,研究区岩浆活动主要为同一期次侵入活动,是同一深源岩浆分异和脉动的产物。
3.2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物探测量的工作成果显示,研究区内虽有较高的激电异常,但多数与已知矿体套合较差,仅在低阻异常区地表发现多条矿化蚀变带,对应为中等极化率异常,激电低阻异常带主要指示构造破碎带分布情况,为寻找铅锌矿体的有利地带。同时矿体规模较小,难以引起磁异常,经磁法验证区内无大规模的矽卡岩,磁法工作对区内寻找铅锌矿体指示意义不大。
3.3地球化学特征
前期化探工作成果显示区内有较好的地球化学异常,在南矿带主要为Pb、Zn、Ag、Au、Sn元素异常,应在异常区应寻找铅锌矿体,北矿带存在Pb、Zn、Mo、Cu元素异常,异常多与已知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和铅锌铜矿(化)体吻合,异常浓集中心和异常高值点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矿床类型
4.1矿石类型
(1)根据氧化程度分类。根据矿体揭露,矿石后期风化氧化程度不高,矿石主要为原生矿物,原生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
(2)根据结构构造分类。根据矿石特征,脉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为研究区主要矿石类型,其次为块状矿石、团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
(3)矿石工业类型分类。根据此次工作确定的工业指标及矿体矿石特征,此次矿石工业类型按有用组分不同可分为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两类,以铅锌矿石为主。
4.2成矿时代
根据《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3.10.)资料,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东昆仑、祁连、北秦岭)晚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Ⅰ26)的东部都兰段。
研究区隶属祁曼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Ⅲ11)——大海滩—什多龙华力西期铅、锌、锡(铜)成矿亚带(Ⅳ13)——柯柯赛—香日德钨铋成矿远景区(4)——扎龙加当根—什多龙北成矿预测区。
4.3找矿标志
经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研究区有以下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该区有较好的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u、Au等,在异常中已发现铜铅锌矿(化)体,化探异常是找矿重要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该区有较好的激电异常,低阻异常区地表发现多条矿化蚀变带,激电低阻异常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构造标志。在岩体内岩石破碎,构造裂隙、节理发育,沿破碎蚀变矿化蚀变强烈,多处见到铜铅锌矿(化)体。
围岩蚀变标志。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发育有较强的褐铁矿化、高岭土化蚀变带及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为间接找矿标志。
露头标志。地表的铜铅锌矿化露头和转石,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4.4成矿控制因素
(1)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区内侵入岩相当发育,岩石类型以中—酸性岩为主。据岩石剖面样品分析结果,该期侵入岩中所含的Cu、Pb、Zn等元素的含量达同类岩石维氏值的2倍~4倍,Ag、Mo元素达维氏值的数倍,由此推断侵入岩是什多龙北山铅锌矿成矿作用的矿源层。
(2)断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区内多产出于哇若芭力亥—都龙昂确断裂的次级张性断裂和其张性裂隙中。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该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4.5矿化富集规律
研究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张性节理和断层中,破碎带的规模与矿体大小关系密切,在近地表破碎带规模较大,铅锌矿化较强,向下由于破碎带规模变小,矿体小逐渐尖灭,且品位变低。由于破碎带在走向上规模的变化,矿体规模、形态、品位也随之变化。
4.6矿床类型
什多龙北山铅锌矿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根据此次工作成果,矿体具以下方面成矿特征:①矿体产出于构造破碎带中,与碎裂岩、角砾岩关系密切。②矿石中具较多的热液蚀变矿物。
鉴于以上特征,该矿床成矿演化特征浅述如下:印支晚期花岗闪长岩受晚期哇若芭力亥—都龙昂确断裂影响,在研究区形成次级张性断裂和节理,使研究区花岗闪长岩中的成矿元素活化形成矿化热液,与节理和断层中的破碎岩石发生反应,形成铅锌矿体。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