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在举办的大型赛事中,都采取了非常措施,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短期内大幅度改善。通过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分析,以期为今后有效施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管控措施;效果分析
0引言
为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应县在空气质量方面要求在开闭幕式当日,PM2.5小时质量浓度不超过75μg/m3;赛事期间,PM2.5日均浓度比2021年同期下降25%,不得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污染物减排方面要求,相比2021年同期,赛事管控期SO2、NOx、PM、VOCs总体减排比例不低于26%、25%、20%、20%。全县上下标本兼治、攻坚克难,各单位联防联控、科学施策,圆满完成了各项污染物指标预期目标,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有效保障了冬、残奥会的顺利进行。
1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分析
为分析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选取2021年同时段全县5项常规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数据(O3除外),同比分析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期间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空气质量方面,冬奥会开幕式当日(2月4日),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25μg/m3;闭幕式当日(2月20日),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44μg/m3;冬残奥会开幕式当日(3月4日),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144μg/m3,该日为沙尘天气;闭幕式当日(3月13日),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69μg/m3。赛事期间,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比2021年同期下降28%,保障期间优良天数28 d,轻度污染天数2天,剔除3月4日沙尘天气,未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经统计分析,空气质量保障期间,该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整体较低(剔除沙尘天气),AQI值在38~138之间。表1给出了应县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期间与2021年同期5项常规污染物浓度数据,对比发现,5项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均一致呈下降趋势,PM2.5、PM10、CO、NO2、SO2变化幅度百分比分别为-28%、-17%、-8.3%、-3.6%、-32%。其中PM2.5和SO2降幅最为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保障措施实施力度大的作用。
2空气质量保障管控措施
2.1分析研判精准实测
应县结合空气质量保障组专家前期预测,各部门进行会商,出台前期管控措施。赛事期间分析空气质量现状,实时对气象条件作出预判,在及时总结污染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的同时,结合当前空气质量情况及时调整管控措施。
2.2削减工业企业污染
赛前攻坚及赛事期间,实施工业源管控措施企业68家,其中:白名单企业4家,一般管控企业64家。4家白名单企业中,1家停产,3家正常生产;64家管控企业中,63家企业停产,1家不可中断工序企业限产30%。
2.3重点防控面源污染
重点对烟花爆竹燃放行为进行管控,特别是春节、元宵节、传统习俗期间,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员参加,全县禁燃禁放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此外,对秸秆焚烧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尤其是以往秸秆焚烧行为频发的乡镇进行重点监控,如发现火点及时制止,为“冬奥蓝”提供了坚实保障。
2.4散煤燃烧管控力度空前
前期最大限度投入资金,用于清洁取暖改造。拆掉土暖气,集中供热取而代之;告别烟熏呛人,农村煤改电改变了村民们传统的取暖方式,也成为了该县空气质量保障期间精准施策、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战缩影。
2.5开展移动源管控
空气质量保障期间,生态环境部门与交管大队联合执法,设置临时执勤点对重型货车进行尾气监测,严格管控超载抛洒、苫盖不严等问题,严禁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型货车上路行驶。
3工业企业污染源减排效果分析
3.1减排效果
表2为应县68家管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减排情况,可知在空气质量保障期间工业企业管控措施的执行中,企业停产限产力度增强,应县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显著下降。SO2、NOx、烟尘、VOCs排放总量由2 346.95、12 523.05、3 255.55、102.58 kg下降至140.82、751.38、195.33、0 kg,日均减排率高达94%、94%、94%、100%。
3.2控源对各污染物浓度降低效果分析
根据在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烟尘排放量与环境空气中PM2.5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烟尘排放量与应县PM2.5值变化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对比控源前1个月PM2.5平均浓度值与管控期PM2.5平均浓度值,PM2.5平均质量浓度值下降了19μg/m3,下降幅度为30%。
为控制燃煤污染,该县实施了强力管控措施。一是在产企业必须使用低硫煤,脱硫设施必须正常运行,且规范化添加脱硫剂;二是建成区范围内居民严禁使用散煤燃烧取暖,尽可能的使用电及集中供暖方式取暖,城乡结合部采取煤改电或使用优质煤替代等措施来降低燃煤带来的污染。对比控源前1个月大气中SO2平均质量浓度值与管控期空气中SO2平均质量浓度值,SO2平均质量浓度值下降了10μg/m3,下降幅度为38%。
根据在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NOx排放量与环境空气中NO2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说明工业源脱销效率受技术条件限制,另一方面可能与未针对社会车辆采取管制措施有关,此外,还与白天NO2受光照影响参与O3生成反应有关。
3.3面源污管控对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分析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尤其是除夕夜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会导致污染物浓度的快速增长,引起空气质量恶化[1]。为了缓解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恶化影响,该县在空气质量保障期间开展了禁燃禁放工作,并划定了禁燃禁放区域,取得良好效果,区域内重点时段均未出现污染高值,空气质量总体较优良,特别是春节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污染指数均有所下降。
为了掌握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本研究选择2021年和2022年除夕夜22时至次日6时这个时间段,对大气质量影响较大的PM2.5和SO2两项污染指标进行了对比。图1结果表明,2021年PM2.5质量浓度值峰值达到1 275μg/m3,SO2质量浓度峰值达到440μg/m3;2022年PM2.5质量浓度值峰值为150μg/m3,SO2质量浓度峰值为46μg/m3。2022年两污染物峰值浓度较2021年均大幅度下降,2022年禁燃措施加严后,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中各污染物浓度贡献量明显下降,说明禁燃措施极大的改善了空气质量状况。
4结论与建议
1)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期间该县做了大量的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工作,但也暴露出了本县环境工作的短板,在全县工业企业只有4家正常生产的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措施下,只要气象条件稍有不利,空气质量就会出现波动,空气质量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有利的气象条件,这表明该县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已超过环境容纳量。
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期间该县每日20:00—03:00、08:00—10:00均存在周期性SO2上升现象。在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的情况下出现SO2上升现象,这主要为居民散煤取暖造成的。遇到不利气象扩散条件,SO2大量累积会生成硫酸盐,而硫酸盐作为二次无机气溶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PM2.5的主要化学成分[2],因此,SO2的二次转化拉高了PM2.5的浓度。所以,控制散煤燃烧刻不容缓。
3)空气污染十分复杂,赛事保障期间该县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主导作用,各项污染物的减排率均大幅度上升,此次保障措施将会对应县之后应对大型赛事及其他活动,保障空气质量提供实际借鉴意义。
4)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开展油品质量、散煤管控、烟花爆竹燃放、重型汽车尾气排放、扬尘、餐饮油烟等领域执法检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参考文献
[1]冯小琼,陈军辉,尹寒梅,等.2019~2022年成都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2023,44(2):680-690.
[2]杨留明,王申博,郝祺,等.郑州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9,40(7):2977-298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