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知识 » 正文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OO(四川音乐学院陈冉老师)

目录: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OO

四川音乐学院陈冉老师

基础水袖教学

清华大学音乐厅

古典舞简介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OO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OO

1、中国古典舞和汉唐古典舞是两门既年轻而又有历史的舞蹈学科。一个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始于上世纪末,所以说它们很年轻。但是它们却又是以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为背景,是吸取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上最优秀作品的精髓而孕育生成的产物。中国古典舞的产生借鉴了我国的戏曲舞蹈、武术以及西方的芭蕾;而汉唐古典舞的产生更多地是参照古代文献典籍中有关舞蹈的资料和考古文物中的舞蹈形象。中国古典舞是在上世纪50年代新创立的舞蹈学科,而汉唐古典舞始于我国古代的汉朝和唐朝等经济文化鼎盛时期的封建社会,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在唐代之后就渐渐被戏曲所取代,更确切地说,现在所说的汉唐古典舞是根据资料另辟蹊径复原了我国古代的宫廷和民间舞蹈。关于汉唐古典舞、中国古典舞的争吵声由来已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古典舞?谁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古代舞蹈?孙颖教授的《中国古典舞评说集》认为真正能代表中国古代舞蹈的舞种非汉唐古典舞莫属。大学时期我曾就这个论题写过OO,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将孙颖教授的观点一一反驳,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至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舞蹈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之后,也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2、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它是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由李正唐满城、郜大琨、朱清渊等老一辈著名舞蹈家从戏曲中整理、研究并结合中国武术的基础和外国芭蕾舞而创立的。

3、谈中国古典舞不得不谈它的起源,以及其所依托的历史文化背景。12世纪南宋时代,戏曲兴起后就逐渐取代了唐代舞蹈在表演艺术领域独领OO的地位,传统舞蹈被融入戏曲表演中,成为戏曲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诸多手段之一,至今已有800余年。然而融入戏曲中的舞蹈,并未消亡,反而在戏曲中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训练体系,创造了独特的表演方法。这是“活”的传统舞蹈。要建立中国的舞蹈体系,就必须将舞蹈从戏曲中分离出来,舞蹈与戏曲,经历了从融合提高到分流的发展历程。从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老一辈舞蹈家们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始终不渝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终于为中国古典舞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访师寻宝,终于在8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的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整理、创建出了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中国古典舞的建立,凝聚了老一辈舞蹈家们的心血和汗水,成果得来不易,是集体创造的产物,也是一大批创建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锲而不舍去进行探索、开拓、OO、创新的成果。

4、孙颖教授在参与创建中国古典舞教材过程之中产生了疑问,独自研究并创立了汉唐古典舞。正如他在《十论中国古典舞》里谈到的那样,“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古典舞作为一门主课进入新型教学。对京、昆戏曲舞蹈整理、重组的教材,一时间并未觉察到有什么需要思考的问题。做下去也不外直观感觉:古典舞要不要与戏曲的程式、风格、教材套路有所区别,是不是只体现于‘锣鼓经’和音乐伴奏这一点不同?而且日渐思索着我们是在学戏曲,还是在跳古典舞?是与戏曲相通,还是应该自成门户?在约定俗成的形势之下,心里的疑团还不敢透露出来,因为说不清道不明,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主张。为了平息深埋在心中的这种志忑之感,第一步想到应该读读戏曲史,试一试能否弄清楚戏曲舞蹈是怎么一回事。却未料到从‘这扇门’遥遥望到了宋、元之前漫长的舞蹈的历史,才接触到古代舞蹈广阔的天空。从寻找舞蹈史学资料,进一步到寻找文物中舞蹈形象资料,几乎像海里捞针,并感觉到跳舞这宗事,像沉沙一样,隐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之中,要寻‘她’,就难以回避古老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史的学习和思考,其艰难之处,实际是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和认识。‘发微’之路无法直取或者懒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千丝万缕地黏合着几千年来中华在精神、物质两个方面的各种创造智慧,越钻越觉‘林深不知处,而处处又存在着对舞蹈的文化OO。说读‘易’最难,实没想到读‘舞’竟也如此的吃力。如果这可视为理论思考、理论准备,历时很长,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思考,其目的就是资源勘探,看看是否能够重走一条路,也就是如何接续历史流程,运用自己的资源,在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创建当代的中国古典舞。”

四川音乐学院陈冉老师

四川音乐学院陈冉老师

1、陈锐 男 1984年出生 汉族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2007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汉唐舞专业,同年7月就职于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主要承担大学及附中的中国古典舞课程。

2、2012年3月参与湖北省对口援疆建设任务,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担任歌舞团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课程教师并随团参与了《少数民族三OO诗》同台演出柯尔克孜州举办的国际旅游节晚会演出

3、2013年11月完成舞蹈系与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舞蹈系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教学公开课,本人授课的本科11级男班进行《汉唐古典舞基训》的展示,并得到专家认可好评。

基础水袖教学

基础水袖教学

1、【摘 要】在中国古典舞中,水袖文化具有较长的历史,这为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解读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技法,对戏曲水袖技法在当代古典舞中的变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对在古典舞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水袖技法研究进行分析。

2、在中国古典舞中运用的水袖通常是借鉴戏曲中的“水衣”,通过这类延伸表现,给予舞蹈更大的表现空间和创造力。水袖舞无论是在韵律上还是在一般的动作规律上都充分体现了其“形、神、劲、律”的特点。水袖舞通过舞者生动的表演形式,时而温婉动人,时而刚柔并济,运用多种形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直接的阐释了袖舞与古典舞之间的美。此类审美理念,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区别于其他舞蹈美的特征之一。

3、在中国古典舞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袖”这种舞蹈形式技巧不断发展与完善,现如今已成为古典舞身韵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在中国古典舞中通常将“袖”作为舞者身体线条的扩展与延伸。中国古典舞对“袖”的运用,通常更加注重具体的形态与技巧,最后通过身体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来。

4、(一)袖与身体的关系。在舞蹈中运用水袖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袖的姿态,作为舞者应更极力表现出自己的表演欲,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大胆与形象,使水袖更加有动力与活力,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舞者在进行表现的时候,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部位,从力度的大小到与音乐的节奏配合,通过整体的配合使舞动出来形态更加优美,更加收放自如,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清华大学音乐厅

1、? ? ? ? 郑璐, 1997年-2000年担任《梁祝》《黄河》《萋萋长亭》等经典中国古典舞剧目的主演;1998年至2000年先后参加《踏歌》《飞虹对鼓》的首演,并分别在全国性比赛和北京市比赛中荣获表演金奖;2001年独舞《落花》获新世纪首届华北五省市暨北京市第七届舞蹈比赛专业组表演一等奖;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红色恋人》,饰演女主角秋秋。

2、? ? ? ? 编创包括:2003年电影《十面埋伏》舞蹈片段;2007年-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大型古典舞剧《铜雀伎》群舞舞段执行导演;2009年电影《孔子》舞蹈片段;2012年剧码《闲鹤凌云》。创编、出版教材包括:《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汉唐古典舞师生OO集》《中国盘鼓舞教程》《中国汉唐古典舞术语手册》和《中国古典舞表演性组合系列》等若干。主持“孙颖学术成果整编”项目,出版《中国汉唐古典舞孙颖文辑》。

3、? ? ? ? 槃鼓舞,是典型的汉代舞蹈形式,在中国舞蹈历史的长河中仅存于汉代。槃鼓舞以高超的杂技性、超常规的舞姿动势、对人体自身力量的夸张,展现了汉文化狂放的气势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汉代舞蹈艺术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经过系统的研究,依据史料编创了一系列剧目,使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槃鼓舞重新得以呈现。而后汉唐古典舞教研室又编制了相关教材,开设专门课程。本次讲座将通过槃鼓舞的教材、剧目的展示来介绍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由此感受汉代舞蹈勃勃生机的文化心态。

4、特别提示:从2013年3月7日起,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开设的“艺术名家讲堂”(《舞蹈文化与审美》课程)系列讲座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没有选修《舞蹈文化与审美》的本科生可以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选听讲座,请携带学生IC卡OO入场,入场时间为当日18:50。除选修《舞蹈文化与审美》的同学外,“艺术名家讲堂”有80个座位对全校本科生OO,额满为止。

古典舞简介

1、汉唐古典舞学派是孙颖教授参考文物古籍和汉砖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且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精髓而孕育成的舞蹈派系,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和OO之下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了不但具有浓厚古典韵味,而且具备当下时代特点的舞蹈风格。《相和歌》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OO主要以研究《相和歌》的艺术特色为目的,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整理法对该作品的舞蹈韵律、舞蹈动作、道具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发掘《相和歌》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独特美学风格。 (共2页)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舞蹈  古典  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