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1、绪论模块一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技术第一章 昆虫形态识别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特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OO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与发育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发育昆虫的OO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第三节 农业昆虫常见类群的识别昆虫的分类及命名农业昆虫常见目科的识别第二章 植物病害识别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类型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OO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识别第一节 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二节 麦类主要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三节 玉米主要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五节 油菜主要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六节 储粮害虫种类识别第七节 地下害虫种类识别第八节 柑橘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九节 梨树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症状第十节 桃树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第十一节 葡萄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症状第十二节 蔬菜病虫害种类识别害虫病害症状第四章 植物病虫害识别实训实训一 昆虫外部形态及虫态类型识别实训二 农业常见昆虫分类识别实训三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实训四 植物病害病原物形态识别实训五 作物病虫害种类识别模块二 OO的安全使用技术第五章 OO种类识别技术第一节 OO的分类及其剂型OO的分类OO的剂型第二节 常用OO种类常用杀虫、杀螨剂简介常用杀菌剂及杀线虫剂简介常用除草剂种类简介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第六章 OO的毒性与质量检查第一节 OO的毒性OO的毒力与药效OO对植物的药害OO对有益生物的药害OO的毒性第二节 OO质量检查OO包装检查简易鉴别OO的方法第三节 禁止使用的OO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OO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OO使用的OO生产OO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OO第七章 OO安全使用技术第一节 OO的使用方法喷雾法喷粉法土壤处理法拌种、浸种或浸苗、闷种毒谷、毒饵熏蒸法涂抹、毒笔、根区撒施注射法、打孔法第二节 OO的稀释计算药剂浓度表示法OO的稀释计算第三节 OO的合理使用与安全使用OO的合理使用OO的安全使用OO使用情况记录第四节 药械的使用与维护施药前的准备施药中的技术要求背负式喷雾器常见故障的排除第八章 OO安全使用实训实训一 OO质量检查实训二 常见OO种类识别实训三 OO配制实训四 OO使用模块三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九章 昆虫的发生规律第一节 昆虫的生活周期与习性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主要习性第二节 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OO为因素第十章 植物侵染OO害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OO原物的寄生OO原物的致病性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抗病性的一些概念植物的抗病类型植物的抗病机制第三节 植物侵染OO害的侵染过程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第十一章 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第一节 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类型与内容调查类型调查内容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病虫的田间分布型调查取样方法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计算和整理调查资料的计算调查资料的整理第十二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途径第一节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检疫的任务植物检疫的措施植物检疫的程序检疫方法第二节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第三节 物理机械防治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汰选法高温处理法微波、高频、辐射处理第四节 生物防治天敌昆虫的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利用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益鸟的利用蛛螨类的利用第十三章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节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害虫防治技术水稻病害防治技术第二节 麦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麦类害虫防治技术小麦病害防治技术第三节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害虫种类、危害及发生玉米病害发生规律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棉花主要害虫防治技术棉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第五节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油菜害虫防治技术油菜病害防治技术第六节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种类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第七节 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影响地下害虫危害的因素防治措施第八节 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橘害螨防治技术柑橘害虫防治技术柑橘病害防治技术第九节 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梨树害虫的危害状梨树害虫发生规律梨树害虫防治方法梨树病害第十节 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桃树害虫防治技术桃树病害防治技术第十一节 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葡萄害虫防治技术葡萄病害防治技术第十二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害虫防治技术蔬菜病害防治技术第十四章 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实训一 水稻病虫害防治实训二 旱粮病虫害防治实训三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四 果树病虫害防治实训五 蔬菜病虫害防治参考文献……
1、梨树(Pyurs spp.),蔷薇科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梨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O、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现总结梨树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为果农提供参考。
2、小冠疏层形:第1层3个主枝,第2层2个支枝。第1层每个主枝上有2个侧枝,侧枝在主枝上的着生点要略偏背下。第2层主枝根据需要进行安排,其上无侧枝,直接着生枝组。第1层主枝的垂直角50°左右,第2层主枝的垂直角度40°~45°。第1层3个主枝的平面夹角均为190°。3个主枝上相应的基枝应留在同一方向。该树形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 425~2 220株/hm2。全树有主枝13~15个,枝距15 cm左右,自然错落着生。下部主枝长约5 m,向上依次变短,主枝垂直角度70°左右。
3、2 回缩。将多年生枝减去一部分叫回缩。回缩减少了枝芽,使贮藏养分集中供应,同时改变了养分流通的方向和途径,使枝群中部分枝得到较多养分。因此,具有更新复壮作用。按照回缩的反应与回缩程度、被回缩枝的长势及剪口下所留分枝的状况等,分为轻回缩、中回缩、重回缩[1]。
4、3 疏剪。大枝的背上剪口,易生很多丛生枝,在有空间时可适当留1~2个,其余均疏除,以免消耗养分。为增强骨干枝延长头的生长势,其上的竞争枝应疏除。疏除下垂枝、逆行枝、平行枝,这类枝条多是因为修剪不当而发生于内膛和。从调理树形和通风透光方向考虑,应适当疏除[2]。
1、我国是梨属植物的中心发源地之一。生产上主要栽培的白梨、沙梨和秋子梨都原产我国。关于梨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多见于古OO载。根据古代文献《诗经》(周朝)、《夏小正》(春秋,公元前8世纪一前5世纪)记载和近OO古资料分析,梨在我国的栽培至少应在3000年以前。
2、我国劳动OO在梨树栽培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对梨树嫁接、栽植、采收、贮藏等均有较详尽的记载,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对栽培技术的重视和达到的水平。在《史记》、《广志》、《三秦记》和《花镜》等古籍中,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优良品种,如蜜梨、红梨、白梨、鹅梨等,有的沿用至今。
3、我国栽培的西洋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至小亚细亚的OO带地区,1870年左右,美国传教士倪氏自美国带入山东烟台之后,在各地得到传播种植,由于我国气候、品种适应性和市场等原因,至今尚未广泛形成规模栽培。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