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育OO示例赏析(共2篇)
导读:音乐教育OO应该怎么写?想要写好一篇优秀的OO,总是不那么简单容易的,所以就会特别的迷茫,本OO分类为音乐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音乐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及作用
摘要: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是一项重要的分支。为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教育体制的OO,从属于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恰恰就成为推动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这一进程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改变这一现状,既要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固化模式的思想,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音乐教育就具备这样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在心理和生理发展速度增长较快,所以这一时期恰恰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有利时期。审美性是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童年启蒙时期听到的歌谣对于学生的记忆来说总是铭记于心的,在学生长大后那些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歌谣也会时常地萦绕在耳边,同时这些经历也使得他们的心情愉悦、对于良好素质、德行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音乐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通过欣赏、参与等方式去享受音乐,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美好生活,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教育目的。以这种形式开展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思想也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第一,音乐教育促进了学生在感性上的情感需求。审美功能对于音乐教育来讲,是一项非常异于其他学科的功能。相比学校教育中的数理化等文化课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时采用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学生固有的理性思维模式,创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所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加细致的情感。美妙的音乐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健康灵活的头脑,对学生智力方面的提高也非常有效。
第二,“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审美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要使音乐的审美意义可以令人接近,这是一种积极的、指导性、参与性的作用,要求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教学素养”。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这个媒介,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去创造和谐融洽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能够遵循学生通过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表达,来探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第三,应当把音乐教育完全融入学校教育中来,使其具备和各门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聆听音乐不仅要靠自身的想象力、逻辑感,还需要学生利用自己过去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去感知体验,音乐教育利用这一功能让学生得以肯定自我或是提高改善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媒介,可以涵盖许多积极意义上的教育,这一点对于在建立OO思想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方面是极为有利的。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对民众、学生在思想和精神方面产生有利的教育。现在,每当学校OO升旗仪式或OOO上运动员获得金牌后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时,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会油然而生。音乐教育在这方面也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在学生欣赏时可以感受音乐给心灵带来洗涤,学生在参加团体活动时也会感受到音乐给整个团队的向心力带来的影响。
其次,歌曲和乐曲在创作时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而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与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进一步提高了对歌曲的感受理解。当学生欣赏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歌曲时,由于对历史的了解加上听觉上的感受,便会激发学生主观上对歌曲丰富爱国情感内涵的理解。在吸收了歌曲传达的教育意义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让学生在道德观上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这样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这样的歌曲帮助了学生将热爱故乡、赞美祖国等一系列的抽象思维具体化。
再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挖掘学生热爱音乐的本能,音乐教育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对于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领域来说,音乐对OO脑思维的开发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协调学生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例如当学生的耳朵、嘴、四肢等感官在音乐的影响下听到声音、唱出旋律、做出律动时,这些OO就得到了协调性的锻炼,大脑的充分活动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提高。对于大脑中不同功能的神经来说,音乐OO了这些神经,会使它们感知功能也有了更好地提高,这一点在音乐治疗方面利用了起来:当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漠视生活的乐趣,拒绝与他人沟通,而这时只有音乐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OO他们去主动感知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并在内心的情感上得到释放,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疏导消极情绪的作用。
以中华民族庞大的音乐体系为发展背景,在宣传素质教育的同时从音乐教育入手,重视音乐教育、宣传音乐教育的影响作用力,发挥好音乐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开发智力等积极作用,为学生去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更美好和谐校园环境。在此我也要呼吁社会各界一起支持音乐教育这项有意义的事业!
作者简介:李冬冬(1987.4—),男,籍贯:黑龙江,本科,二级教师,建三江局直子弟学校,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第2篇: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
【摘要】素质教育OO使全社会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应积极推动教学OO,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到实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成效。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探究,可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求制定合理措施来践行趣味教学,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趣味教学;音乐教育;音乐素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211-02
【本文著录格式】寇松.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20,03(05):211-212.
小学教育是教育初级阶段,为迎接新时期课程OO带来的挑战,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作为审美教育的重点所在,制定合理措施积极推进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推行趣味性教学,转变理念组织趣味性音乐教育活动,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成效,推动小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迎合课程OO要求,实行趣味教学活动,学生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成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1]。综合考量影响小学音乐教育的因素,设计趣味OOO活动,引导孩子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持久音乐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分析
(一)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滞后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音乐学科地位不高,盲目地选择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模仿兴趣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而盲目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其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被动式学习乐理内容,强制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并未起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学生对音乐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会产生厌学情绪,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这就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课堂纪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2]。
(二)学校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面对新课程OO带来的挑战,尽管音乐教育OO持续深化,在学科体系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部分教师和家长对音乐认知存在偏差,极大地影响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究其根本,是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教育重点放在考试科目方面,如语文、英语和数学学科,音乐学科则不再考试范围内。受到这种教育体制影响,音乐学科受重视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音乐课被其他主要科目霸占,不利于音乐教育原有发挥[3]。家长对音乐教育缺乏足够认知,认为孩子掌握一门艺术,是为了便于孩子升学,才在课余时间为孩子报特长班。在这样的目的下,学生对音乐学科存在抵触情绪,难以保持高度的热爱,影响音乐教学成效。
(三)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不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有趣味,直接关乎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学校小学音乐教育教材选择有所偏颇,内容过于陈旧,很少会引进当代流行音乐或是学生感兴趣的音乐,部分音乐内容甚至是成年人学习也是比较难理解的,对于认知水平不足的小学生而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加剧兴趣的缺失,只能被动式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4]。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应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在讲解《龙咚锵》中,为学生创设过年的情境,展示中国结、对联、灯笼和窗花等,播放《龙咚锵》来渲染热闹、温暖的气氛。通过创设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度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5]。通过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唱起来,犹如置身于过年的情境,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
(二)联系实际生活,趣味导入音乐课堂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烈,生性好动,课堂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紧紧围绕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容易让学生放松,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所在。如,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课《寻找生活中的聲音》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动物叫声,如树叶的沙沙声、溪水流动的声音,置身于其中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妙所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竞赛活动,记录下听到的动物声音,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6]。
(三)设计游戏活动,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充分发挥趣味教学优势,应立足实际情况设计游戏活动,充分契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较大,学生会滋生抵触情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将失去音乐学習兴趣。故此,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趣味性活动,从课堂朝着户外进行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保持高度学习积极性。诸如,组织踢毽子或丢手绢游戏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设计游戏活动,播放音乐,击鼓传花,音乐停止后实物在哪位同学的手中,哪位同学就上台演唱一首歌曲。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高度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同时,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四)推动教材创新,提升音乐教学趣味性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拓宽教学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进一步推动音乐教材创新,列举更多优秀音乐作品到课堂上,深入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熏陶。故此,教师应充分熟悉音乐教材,借助网络搜集教育资源,设计多彩的音乐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或演奏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后续音乐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OO持续深化下,推动小学音乐教育OO,应该从多角度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体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接轨国际,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