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科技活动教育OO_科技活动教育毕业OO

导读:想要撰写科技活动教育OO,必定也是非常伤脑筋的,其实写作OO并不难,但是想要写作优秀的OO却难上加难了,所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本文分类为科技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科技活动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创新精神与科技活动

  摘要:以事实和理论为依据论述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以实践经验为出发点,通过讨论与分析,论证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途径。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学生
  现时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下面我先谈谈对培养创新精神的看法,以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在教学的很多方面都反映出来:如考试时注重考知识点,忽视了考能力点;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学法是“死记硬背”等等。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造成负面不小,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曾有一批中国中学尖子生到美国访问,与美国的部分学生进行数学竞赛,结果中国的学生考得比美国的学生好,就连考英文也优于美国的学生。但当把这些学生请到实验室比实验能力时,中国学生都成了门外汉,缩手缩脚不知做什么好,而美国的学生就好像实验室是自己的家一样,越做越起劲。后来一评分,美国的这些学生实验能力都处于优等水平,而中国去的学生实验能力都不及格。看了这个例子我们有什么感想呢?知识丰富是好事,但能力也不能低才行啊。近代世界有很多科技发明,有多少是中国本土学生发明的呢?数量很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领导在讲话时曾指出:“不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提高本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那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处于被动和依附的地位”;也呼吁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创客”一词已登上OO工作报告舞台“创客”便成为时代新宠;“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有力地肯定了创新的重要性。再来看一看世界的科技发明,大多数都是在研究所、实验室里搞出来的,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科技文化素质要从小培养,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同样也要从小培养。
  二、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途径
  1、什么是“创新”。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创新”吧。心理学界认为“创新”可以有两种解释,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如产品、方法、思想、观念等;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知的新东西,也叫“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从培养“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着手。
  2、课堂上也可以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离不开创新实践的,创新实践是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如上数学课,教师出一道学生未学过的数学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如果学生肯认真去完成,那么学生便进行了一次??造性的探索,这就是创新实践;在上语文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作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学生经反复推敲词句,最后创作完成,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实践。在上实验课时,学生做的实验,大多是模仿性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创新的味道就不浓。有一位上实验课的教师,他只给学生有结构性的器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研究,自己记录新发现,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另外,其它课也能使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但话又说回来,在现在基础教育任务还相当繁重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实践的机会是不多的,且一堂课里创新实践的时间也不会长。
  3、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途径。学校里的科技活动包括科技制作和三模活动等等,经多年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和三模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途径。学生对科技活动是有极大兴趣的。有一所学校举办了一个科技节,比赛的项目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水气火箭发射,比水气火箭的留空时间。据说在比赛前,不少学生废寝忘食地研制水气火箭,为了留空时间更长,学生不断地想办法、不断地物化、不断地实验。在这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创新实践,这是课堂上的创新实践难以做得到的。去年深圳市罗湖区举办了一次中小学生空模竞赛,由于器材和参赛名额有限,要求参加活动的人数又众多,出现了学生要求老师给他们参加空模活动的现象。在活动中,买回的橡筋动力飞机只能飞10秒左右,而以往的比赛成绩能飞 50多秒。怎么办呢?想办法吧!自己设计、改良飞机吧!改一次能多飞几秒,有了小成功,再改一次又能多飞几秒。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在改良模型的过程中,有时还得把前面的思路放下来,再重新来过呢。问问学生累不累。“不累”,因为他们“喜欢”,他们迷上了这种创新实践。相信他们在意志和毅力方面也会得到锻炼。
  学生创新实践多了,久而久之是会养成习惯的,创新精神就培养出来了。去年广东省中小学生空模竞赛,我遇见一位初中生,他已连续多年参加空模活动了,以前他都是对飞机模型的主翼、尾翼、翼台、机身、螺旋桨进行改良,后来他又动起了橡皮筋的脑筋,他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一种液体浸泡橡皮筋12个小时后,橡皮筋会好用好多(转圈的极限增大了,可使用次数也增加了)。在比赛中他也就轻易地拿下了该项目的冠军。他的胜利是与他的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4、一点呼吁。如果大家能认同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途径的话,那我在此就冒昧地呼吁一下:我们是到了重视科技活动的时候了。现在科技活动的开展还是很困难的。
  首先,承办单位(有些比赛项目的承办单位为非OOO门)没有经费,承办费便转移到材料费上,令学生难以承受。其次,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不少学校连个科技活动室都没有,有些学校把科技活动室设在最高楼层上,没有照顾到科技活动常要使用操场的要求。

如何加强小学科技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1、通过科学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以及各种竞赛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字:科技活动;实践;创新;德育
  科学作为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注重让儿童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观察、实验、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充实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崇尚科学为宗旨的思想教育功能
  科技活动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几年来,我校的老师通过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孩子们了解到: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电子网络的诞生;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今天OO情报的预测;从皇帝乘辇而行,到今天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无论哪一项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靠科学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实践中,我们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科学实验的成功,都非一人所能,而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比如做实验,众多的实验器材、复杂的实验程序,如果一个人做,就会手忙脚乱,弄不好,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于是,任课教师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环境,分开小组,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团结友爱精神的养成搭建了舞台。
  科技活动课的常用方式――做实验,但是实验工具、实验材料从何而来呢?都去花钱买吗?这样太浪费了,也不可能。许多生活中伸手可得的东西拿来就用。一个深奥的道理,可能只需一个可口可乐罐、两枚小铁钉的操作就能证明。在《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的教学中,只用小苏打和白醋各一份,小匙一个,玻璃杯2个,火柴。让他们从实验中知道物质混合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叫物理变化;一种是混合后有新物质的产生叫化学变化。
  可见,科技活动课,在普及科技知识、增强科学意识的同时,将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2 以观察分析为切入点的思维功能
  观察是感知的过程,生动直观的实验,可以形成强化OO,使大脑留下持久的印象。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不明白的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因此,作为科技活动课老师,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并对从观察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
  “发现法”是美国的布鲁纳教授最早提出的。注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的直接思维。
  例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中,要往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马铃薯才能浮起来,这个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究竟应该在一定量的水中放人多少食盐,才能使食盐溶液达到饱和进而突出实验效果呢?老师没有急于给答案,而是为学生准备了天平、小勺儿、烧杯、以及一些容积小的用具,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别用这些用具盛食盐,并放入水中加以搅拌。一会儿,结果就出来。达到了实验目的。由此说明,不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小学生都要使用直觉思维,从中得到启发,并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
  2、用观察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的观察,除在实验室中进行外,还可以把他们带到自然环境中,扩大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
  春天鲜花盛开,秋天果实累累,可同学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视而不见。于是,老师便利用这现有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想象。如:高大的泡桐像护卫国旗的士兵;碧绿的爬墙虎像一面硕大的丝网覆盖着教学楼;成串的海棠像红珍珠垂挂在枝头;火红的柿子像在树梢点燃的小灯笼……同学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
  思维。
  3 动手操作为途径的实践功能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勇于创造、勇于实践的新型人才。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摸摸,动动,做做,这正是我们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心理基础。科技活动课给孩子们开辟了广阔天地,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
  例如:科技老师在组织学生“用鸡蛋做游戏”的教学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选择多种方法区别生熟鸡蛋,并OO完成鸡蛋沉浮的实验。课前,老师准备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里面分别盛上清水和适当浓度的盐水,并用特制的夹子把鸡蛋轻轻放人容器里。一杯溶液里的鸡蛋沉入水底,另一杯溶液里的鸡蛋则浮出水面。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老师把鸡蛋打破,让学生看到实验用的鸡蛋确实是生的、新鲜的。此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种观点喷涌而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们迫切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于是,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亲手试一试。他们一点一点地往容器里加盐,仔细观察鸡蛋在容器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中加盐密度增大,浮力增强,鸡蛋就能浮起来。而这一奥秘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除此之外,学校在普及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尤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校将喜爱科技且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科技班,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OO,同学们对此极感兴趣。活动中,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航模、舰模、车模。为方便学生活动,学校购置了车模轨道,老师还带他们去试飞、试航、试车,并参加市区比赛。还有众多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也连连获奖。学校几年来连续荣获科技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称号。
  可见,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离开活动,我们也无从研究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他们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
  4 课外活动为延伸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而实际锻炼是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劳动及日常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的好方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才能使学生所获得的道德观念变为道德行动。为此,我们学校将科技活动课的内容,有机地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应当以OO的心态和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探究活动能突破时间的OO和教学空间的束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再实践――再认识”,以期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前面相同的重复性的内容,而应该是综合性的联系实际的、学生喜欢并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内容。新课结束后,可以利用投影、录像等展示生活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现象,让学生去分析、判断、解决;也可以留下几个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去探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如学了《风》一课后,让学生制作空气流动演示箱;学了《磁铁》一课后,引导学生发明磁铁玩具;学了《热胀冷缩》一课后留下两个问题:(1)想一想,还能用其他材料做今天的实验吗?(2)其他的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如何验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探究。这样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学生  创新  培养  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