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孔子音乐教育OO范文_孔子音乐教育毕业OO题目

导读:想要撰写孔子音乐教育OO,必定也是非常伤脑筋的,其实写作OO并不难,但是想要写作优秀的OO却难上加难了,所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本文分类为音乐教育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孔子音乐教育OO范文供大家参考。

作为音乐教育家的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且也注重音乐教育。他创办私学所教授的“六艺”之中,音乐名列第二,《论语?泰伯》中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是从诗开始而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因此,孔子不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同时还是卓有成就的大音乐家。他重视音乐在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和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音乐审美标准,开创了中国音乐教育之先河。可以说,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倡音乐教育和实施“美育”的人。
  一、孔子对音乐的学习和欣赏
  孔子在访问卫国时,遇到旧友师襄。师襄是著名琴师,于是,孔子便向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详细记载了“孔子学鼓琴于师襄”的过程和情形: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这段关于孔子“学鼓琴”的认真态度和学习进度的记载,在《韩诗外传》卷五、《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家语?辨乐篇》等典籍上所载皆同。
  这段记载中的“曲”与“数”,是音乐技术上的总题,而“志”是形成一个乐章的精神,“人”是呈现某一精神的人格主体。孔子对音乐的学习,是要由技术而深入于技术后面的精神,更进而要把握到此精神具有者的具体人格,这正可以看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对乐章后面的人格的把握,即是孔子自己人格向音乐中的沉浸、融合。
  《论语?宪问》记载说:“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此一荷蒉的人,是从孔子的磬声中,领会到孔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的悲愿。由此可知,当孔子击磬时,他的人格是与磬声融为一体的。
  《论语?述而》记载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舜帝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泰伯》记载有他对太师挚演奏的评论:“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史记?孔子世家》载有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野的故事,说孔子在没有什么吃的,大家的意志都很薄弱的困难情况下,反而“讲诵弦歌而不衰”。
  “弦歌”是孔子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论语?述而》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由此可知,孔子除非吊丧哭泣之日不唱歌外,其他日子都会唱歌的。孔子认为,音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记?曲礼》记载说:“士无故不撤琴瑟。”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经常唱歌。《史记?孔子世家》说他“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孔子喜爱音乐,不仅仅会欣赏,而且会演奏和吟唱。孔子“弦歌”的主要内容,即是诗,诗在当时是与乐不分的。孔子的诗教,亦即孔子的乐教。《史记?孔子世家》引《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而稍加以变通,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三千OO。由此直至战国末,《诗》、《书》、《礼》、《乐》成为公认的儒家经典教材。
  可以说,孔子是终身与音乐相伴的。《礼记?檀弓》说孔子直到临死前七天,还流着泪对子贡唱了一首歌:“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他是在“弦歌”中快乐去世的。
  二、孔子对音乐文献的整理
  孔子不仅学习和欣赏音乐,而且还对音乐做过重要的整理工作。
  《论语?子罕》记载孔了自己说他“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即是说,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才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出来,这使诗与乐,得到了它原有的配合、统一,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了适当的位置。
  所谓“雅”、“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名称,一方面也是乐曲分类的名称。孔子对《诗经》的“雅”、“颂”分类,至今非常清楚;而关于乐曲的分类,因为古乐早已失传,所以孔子的“乐正雅颂”究竟是正其篇章还是正其乐曲?甚或是篇章、乐曲都正呢?虽然《史记?孔子世家》和《汉书?礼乐志》都认为主要是正其篇章,就是调整《诗经》篇章的次序,但是依据还不充分;如果考虑到孔子本人在音乐方面是有专长的,那么孔子“乐正雅颂”就未必然只正篇章而不正乐曲。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关于孔子对音乐文献的整理,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多处记载了孔子在这一方面的功绩。如: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OO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春秋末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周游列国14年没能实现自己的OO理想,于是在晚年转向古籍整理,即通过整理文献典籍来传道施教,把以“仁”为核心,以“礼”、“乐”为形式的精神体现在文献中。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孔子将“《诗》三千余篇,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编成了《诗经》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所以,经孔子整理过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无不体现着孔子的礼乐思想。
  三、孔子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
  孔子对音乐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视。
  《论语?先进》记载说:“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认为,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未曾有过爵禄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应该选用学习礼乐的人。
  《论语?子路》中也提到孔子说:“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OO无所错手足。”孔子认为,工作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也就举办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而手足无措。所以,孔子对“乐”很重视,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对“乐”进行研究。
  孔子和当时的乐人交往很广很深。这由《论语?八佾》“子语鲁太师乐,曰”一章,及《论语?卫灵公》“师冕见,及阶,子曰”一章,可以得到证明。《论语?微子》记载“OO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一章,当是孔子对鲁国那七位乐人的OO云散,发出的深重的叹息,所以他的学生才这样把它郑重地记下来。《论语?阳货》还说:
  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尔。”
  孔子的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县长,孔子来到这里,听见“弦歌之声”(即是以乐为中心进行教育)而特别高兴。此处的“君子”、“小人”,是就社会上的地位来区分的。这一段话表达出三种意思:一是弦歌之声即是“学道”;二是弦歌之声下及于“小人”,即是下及于一般的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可以达到合理的OO要求。这是孔子看到他所传承的古代OO理想,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加以实验了,当然很高兴。
  《论语?卫灵公》中有孔子答“颜渊问为邦”一章,孔子特举出“乐则韶舞”,并将“放郑声”与“远佞人”并重,这也可以反映出乐在孔门的OO理想中的重要性。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评价“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在这里,孔子为音乐定下了审美标准,认为《韶》这种乐舞,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又好;而《武》这种乐舞,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稍逊。使人惊叹的是2500年前的孔子对音乐价值的认定几乎跟当代完全一样,一是艺术标准,一是内容标准。他赞赏、推崇艺术上完美,内容又好的音乐;但对于内容无害而艺术上很美的音乐也予以肯定。
  《乐》本无经,而在于人的创造。《论语?八佾》记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即是说,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乐也将不会令人愉悦。孔子进而还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又怎能很好地把握音乐呢?乐在于创造,是建立在《诗》的感性和《礼》的理性基础之上的升华,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的产物。贤达之人所奏之乐,就像《诗经》开篇的《关雎》一样“乐而不O,哀而不伤”,所以乐是人性的是最好的体现。
  孔子精通传统音乐,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一系列的理论。在《礼记?乐记》、《孝经?广要道》、《史记?乐书》等典籍中,均载有孔子的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的观点就是要在OO中普及有品味的音乐,潜移默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之语:“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的意思是,音乐不只是简单地用钟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它还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根据孔子的立场,音乐的本质是和谐与欢乐。任何音乐,只要能够体现这种本质而不过度,那就是好的音乐,就可以为“仁”服务,配合“礼”达到教化的目的,和“诗”、“礼”一样起到修养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一系(成都)
  

  • 1
  • 2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孔子  音乐  记载  教育  学习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