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蒙特梭利教育OO文2000字_蒙特梭利教育法OOOO设计

导读:蒙特梭利教育OO文如何撰写?想必现在也是有很多人都正在为这个问题而苦恼的吧,其实写作OO首先需要确定OO题目,然后要明确自己的OO写作重点,但是如何选题写作?大家就可以借鉴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了,本文分类为教育法学O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蒙特梭利教育OO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蒙特梭利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环境育人思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幼教OO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

   【关键词】蒙特梭利 区域活动
  
   蒙特梭利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各阶段敏感期,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直观实效的蒙特梭利教具,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愉快的动手动脑中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建构完善的人格。而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
   可见,蒙特梭利教育与区域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其优势相互借鉴,劣势相互弥补,那一定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一、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OOO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的创设,为孩子张扬个性,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提供了广阔的OO天地。
   蒙特梭利也强调幼儿的“吸收性心智”能从环境中吸取知识,环境的准备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关于环境的准备,蒙特梭利的做法则是:“了解儿童心智的吸收性特质,为他们准备一个特别的环境,然后将儿童摆在其中,给予他OO,让他吸收他在那儿所发现的一切。”
   不管是蒙特梭利,还是区域活动,在活动的选择上都遵循OO、OO的原则,在游戏操作中都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幼儿专心的、有序的、有持久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内容上可以互为补充
   蒙特梭利多是个人独自活动,多强调安静,而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合作、游戏又是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将区域活动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两者有机融合,既可增强幼儿相互的交往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密感,又能使幼儿的OO活动保持更为持久的兴趣。
   1、蒙特梭利专业区域结合互补
   将蒙氏的感官区与数学区作为相邻的区域,利用幼儿良好的蒙氏常规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同时也发扬了蒙特梭利教具不同层次互相渗透的特点将两个区有机结合。
   2、幼儿喜爱的区域结合互补
   将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区和美工区进行互补性结合,让幼儿能OO地在图书区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或其他图片资料,在美工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同时再将美工区的作品进行整理装订成册,投入图书区作为幼儿OO图书。
  三、运用蒙特梭利教具的不同特点,给予幼儿OO的拓展空间
  众所周知,蒙特梭利教具有着良好的自我纠错性(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己改正,既有助于孩子自己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亦能培养其“知过能改”或OO、负责的品德,还能帮助打开孩子智慧的窍门,使其创造性地思考,同时也能减少外界(教师指导)给予的压力,从而使幼儿更能OO、自信地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其次,蒙特梭利的每项教具都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
  蒙特梭利强调,应该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发展,因此教师为儿童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儿童自己的活动对象,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蒙特梭利在区域活动中,主要分为室内进行的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蒙特梭利室外教育活动如大肌肉活动、种植活动等也是区域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可以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都可以是区域活动内容。可以说,区域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操作各种实际的活动材料促进儿童发展的思想和实践是蒙特梭利的独创,是她对儿童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正因为如此,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以及包含其中的能力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个别教育、快乐教育和全面发展等思想成为影响20世纪以来幼儿教育OO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霍力岩 胡文娟.略谈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要.幼儿教育,2008,(03)
  [2]霍力岩 齐晓恬.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幼儿教育,2009,(01) (02)

从中国道家哲学的角度解读蒙特梭利教育的“无为”

从中国道家哲学的角度解读蒙特梭利教育的“无为”

道家“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只是要为的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的任意的为。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会变得有害无益。人为、任意,都与自然、自发相反。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OO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内。将道家“无为”映射到的教育领域,就是儿童本位论,可以理解为遵循儿童的天性OO发挥,是人的潜能开释的过程。
  蒙特梭利教育非常有特点,比如蒙氏教具以及师生关系。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孩子是科学家,老师是助手,负责给科学家准备一切他需要的东西。教师的要有保持沉默的力量,扮演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正如道家观念中的“执道遂德” ,所 “执” 之 “道”,是生命自然发展的总规律; 所 “遂” 之 “德”,是学生个体生命固有的本性特质。 合格的蒙氏教师,既能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能从不同的儿童身上发现个体差异。蒙特梭利教育中,儿童的另一个老师是环境,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然发展,老师的作用自然而然的弱化了,蒙特梭利的老师一定要懂得“无为”。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老师的“无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儿童具有吸收性的心智 ,他们获取知识一定是因为心灵的内驱力,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引导。蒙特梭利将儿童的学习称为“工作”,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儿童十分OO,教师不会突然把儿童叫过去学习点数,也不会有人强迫他去练习写字。正如老子所说“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如果某个孩子取走一份涂抹颜色的工作,一定是五彩缤纷的颜色吸引了他。如果那个孩子认为夹珠子的工作很无趣,一定是他已经掌握了这项技能,他的手腕已经可以灵活控制,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已经得到了发展。这时候,教师的“为”,仅仅是给孩子一些建议,告诉他目前他做哪一份工作更合适。比如一个孩子想要练习写字,但是还不会握笔,手腕不知道如何用力。这时候老师会建议他先暂停这份工作,从涂抹颜色开始。如果孩子很好的掌握了这项技能,而还在重复涂抹这项工作,老师会建议他可以开始练习写字了,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写字仍然要继续涂抹,老师也不会强迫。等到孩子再次取出写字这份工作的时候,这才是他的最佳学习时期。
  其二,蒙氏教师注重行动的示范,而极少言语的提示,正体现了道家“行不言之教”的思想。在蒙特梭利的教育中,儿童掌握某种技能或发展某项能力也要在操作的过程中习得。老师看到某个孩子取出了一份新工作,而且这份工作也比较适合他目前的发展水平,就会走过来给孩子一些示范。如果孩子的动作有不规范的地方,老师是不会直接用言语指出的,而是重复刚才的规范操作,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调整。在孩子操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更像是一种孩子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正确的操作都是靠儿童自己去发现,老师需要付出的就是耐心和正确的示范。
  其三,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检验儿童做的正确与否依靠教具的自我纠错功能。先说感官教具,儿童在学习“粗”与“细”的时候,把十个高度相同但是直径不同的圆柱体放入嵌板中,每一个圆柱体能都嵌板中的找到对应的洞。由于每个洞的直径与圆柱体的直径是一一匹配的,所以当儿童把十个圆柱体都成功放进嵌板了,那么所有的圆柱体都就都放入了正确的位置。再说数学教具,有份很有趣的工作叫加法蛇和减法蛇。儿童在做加减法的时候,会利用串珠来计数。串珠的基本单位是1到10,100,1000,如果题目是5+6,孩子会拿出一个代表5 的串珠,再在串珠后面加上代表6的串珠,再数一数串珠有11个,于是得出答案5+6=11。检验的方法也是一个道理,由于5+6已经产生了十进制,孩子会拿一个代表10的串珠和一个代表1的串珠,变成相同长度的加法蛇,11-6,就拿走10的串珠,补充一个代表4的串珠,于是剩下一个4和一个1,相加正好是5。于是这道题的验算顺利完成。
  其四,蒙氏教育不主张外在的奖励,生命所固有的秩序感是人们形成纪律养成道德的内在动力。而奖励是指给予当事人一定的荣誉或物质的办法来鼓励他实施或保持某种行为。 当儿童的内驱力被外在的功利替代时,奖励就变成了枷锁,OO了幼儿生命力的真实展现。奖励没有减少畸形,反而在制造畸形。 当儿童在进行静默练习时,教师拿巧克力和糖果来奖励达到要求的儿童,结果所有儿童拒绝拿糖果。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经常拒绝奖励,这标志着他们在尊严感的意识方面的一种觉醒。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可见欲,是民心不乱。尚即推崇,贤即贤能,奖励好人动机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会有人想办法争取表扬。因此不推崇贤能,不标榜好人,就不会导致许多伪装的言行。老子的思想与蒙特梭利的思想,在奖励上又一次不谋而合。
  蒙特梭利的教室里,老师是“无为”的老师,但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做精神的准备。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OO,以及自己的坏脾性,而不是过分迷恋于“儿童的脾性”,迷恋于“纠正儿童的错误”。 因为教师要在了解孩子上做足功课,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同一年龄段性格有差异的孩子、对不同家庭结构的孩子等等,都要做到区别对待,这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基础,与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保持沉默的能力。
  要做到“无为”,先准备理解“为”。我理解的蒙特梭利教师的“为”,博爱是所有幼师的职业道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是专业素养,唯有懂得沉默,做到“无为”,才是蒙特梭利教师的灵魂。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教育  儿童  活动  孩子  区域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 赞助本站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136924号-2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